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中考作文 > 优秀中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正文

《优秀中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优秀中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中考满分优秀作文 篇1

爸爸妈妈上班前,要我把小书房整理一下。整理的时候,我发现窗台上有许多像米粒般的黑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老鼠屎。

家里有老鼠我吓了一跳,想起它吃了我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还咬破家里的衣服,我一下来了勇气,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老鼠,我想到第二个行动方案——守株待兔。

我坐在书房里装看书,眼睛像雷达一样,手上紧紧握着扫把,不久老鼠出来了,我忙扑过去,举起扫把打老鼠,没想到小老鼠也懂得三十六计“逃”为上计。它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老鼠可机灵了,一下子跑到冰箱下面了,我只顾脚下的老鼠,没看见冰箱,我的头被撞到了。

我不怕疼,我想到第三个行动方案——打草惊蛇。我拿起扫把在冰箱下左右扫,老鼠出来了,我眼疾手快把老鼠压在扫把下面,拿起旁边的大木棍,“嘭!”一下把老鼠打死了。

啊!这件事真有趣!

中考满分作文 篇2

一、确定一个切合题意的中心

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

而且很多学生并没有把“立意”、“审题”放在心上。大部分人只是粗略的看一遍题目,确定下大致的主题,就开始构思文章。并且对文章的构思也不够深入,常常是一边写一边想。

原因的有两种:

一是很多人并不认为作文的审题与构思能决定作文的优劣。

二呢,很多人不愿意为作文付出努力,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没有捷径的,只能看天分与积累。

所以对作文一直抱着“半放弃”的状态,只要不太差就可以。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二、选择与中心契合的材料

就是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东莞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

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

三、标题要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而文章的切题就要重视审题,审题决定了文章的立意,也间接的决定了文章的结构。而审题也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没有技巧。审题的技巧可以提孩子节约很多阅卷成本与思考成本。

四、文章的首尾段最好都点题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例如,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开头:“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原本平静的心,泛起了涟漪。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住在外公家的日子,想起了外公你陪我度过的快乐日子。”

如果首段较长,那么点题的最佳位置在该段最后一句。因为首句点题有时会让人觉得肤浅,段中点题又不易让老师看到,而末句,既有前面的铺垫,又易引人注意,所以是点题的最佳位置。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小小说类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当然,点题不仅可以在文章首尾,也可以在文章中间。这样可以使文章一直处于紧扣主题的状态。

五、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

这样可以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

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六、篇幅以超过规定一两百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

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

当然作文也不必太长,不必写到答题卡的最后一行。文章写得太长会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复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塞得过满、没有回旋余地的压迫感。

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作文也绝不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中考满分作文 篇3

唯一一次,妈妈为自己过了个简单的生日,只是……我错过了。

那天中午,妈妈煮了一碗普通的面条,叫我和她一起吃。那时的我正和小伙伴们玩的高兴,自然对妈妈说了句:“等一下。”

我并没注意妈妈脸色的一丝失望。

当我回来时,已是日落时分,我兴致勃勃地跑回来,妈妈正在饭桌前吃面条,她见我回来也没说什么话,只是坐在一旁静静地吃面条。我见妈妈正在吃面条,便好奇的问了句: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有放假,而且怎么还有这个时候吃面条呀?”我连贯的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希望妈妈给我答复。

“我生日。”妈妈的话不带一点情感色彩。

当我听见这句话时,心里就像涌起了巨浪,妈妈生日,我怎么不知道,我竟然为了玩没陪妈妈过生日……

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算懂事,可是思想品德也没少教我们要懂得孝顺父母,记住父母的生日。

“妈妈,面条呢?我要吃。”我想尽力地挽回自己的过错,可是……

“哦,没了,我看你这么晚还没回来就自己吃了。”

妈妈说完低下头,可是就在那一霎那,我看见了妈妈那双眼睛里闪着无限的失落。

“哦,我回房了。”突然间能说善道的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妈妈的话。

当我走进房间,回想起妈妈的话,心里真不是滋味。

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是这几个字远远不能表达我当时混乱的心情,我想说像打翻了五味瓶,可是那时的我那会觉得有甜呢?

从那时到现在,妈妈再也没有过生日了,那是从我记事以来妈妈第一次为自己过生日。现在的我只能对妈妈说声生日快乐,而妈妈却不再为自己庆生了。

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心里总会涌起深深的遗憾。与其说是我错过了妈妈的生日,不如说是我的过错。

或许妈妈也还没忘吧。她的第一次庆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的。

我忘不了妈妈那双盈满失落的眼,我忘不了那天妈妈孤单地吃完长寿面的身影……

现在我多想多想为妈妈过一个生日,那时我一定会……

中考满分作文 篇4

在彩色的世界中畅游,漫天的璀璨迷住了我的双眼,属于我的星辰是哪一颗。——题记

海天之蓝,新颖、宁静,使人心情开阔;沙之金黄,明耀、奇特,使人追逐向往;草木之绿,蓬勃、向上,使人静似处子般凝望。但我更喜欢咖啡色的深沉,凝重,因为它能使我拥有走出困惑的力量。

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总浸透着苦涩,一不小心,碰倒了杯子,咖啡似雨一样快速洒下,裤子上呈现出一

片深深的咖啡色,看到这番,突然想起曾经初看到这颜色时感觉太老,很不喜欢,但如今再看时,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在味蕾中穿梭,在脑海中荡漾。

十五年的生活,仅有五年的青春,虽短暂,但却使我明白了许多,看清了许多,放弃了许多,初到这初中殿堂时,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期待,一切都小心翼翼的,什么也不敢多说,只有沉默,即使遇到挫折,也只能默默地躲在角落里留下那几颗晶莹而已,那时,向往天边的蓝色,追寻着梦的光点,似乎只有它才能将我带出困境,但数年的初中生活彻底改变了我,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改变。某一天照着惯例通过那反射着太阳光辉的玻璃窗,透视着外面的一切,仰首凝视天空,白云依旧随风飘荡,蓝天依旧那么蔚蓝,只是多了一份倦意,白云飘过懒懒散散的,使我疲惫的心灵愈发不堪重负,距来时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已记不清,只知

中考满分作文 篇5

意象组合

“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自然意象)或事象(社会意象)。它既包括借以寄托情思的春草、秋风、落叶、红梅等自然之物,也包括用来寄托情思的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文学情节和历史事实等社会意象。意象组合,就是缘于表达统一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本不太相关的,寄托了情感意趣的典型人物、事件、实物或景物片段,构成一组画面,实现无缝链接、组合成文的构思技巧。这种“拼盘”式的组合,绝非是对事例、景物材料这些“形”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文章主题下的有机整合。

运用意向组合的方法能让作文呈现板块式结构,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思路流畅,适宜考场上错落有致地安排材料,很容易达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对一类文的“内容充实”“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等要求。

【中考兵法】

用意象组合法构思成文,常有三种组合手段:

一、横向组合

就是组合特定主题下的几幅画面为几个素材,各片段间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如中考满分作文《秋来了》,首段先用“秋来了,梦醒了,心碎了”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传神而简洁地描写秋风秋雨秋景,用“一首首凄美的诗篇便从诗人心中涌起”过渡,然后分别用“梧桐细雨冷清秋”“巴山夜雨话别情”“浔阳江头琵琶行”作小标题,引出李清照、李商隐、白居易这几位文学史上的悲情人物,用诗意的语言化用他们相关的诗词意境,表达自己对秋的独特感悟。最后用忧伤的笔调作结,照应开头:“秋风起,秋雨浓,梧桐芭蕉夜雨声。秋意老,愁丝层层,几曲秋声,哀怨几重。秋来了,带来无限的哀思,留下无数凄美的诗篇。”采用这样总分总的横向结构,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给人深刻印象。

二、纵向组合

就是组合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中的几幅画面或若干意象,各片段间是鱼贯式的层递关系。如中考满分作文《你的热情,让我记住了你》 ,考生先在开头解释了题目的“你”为何物:“你,就是那热情蓬勃明媚灿烂的阳光!”然后分别用 “幼 时,你如风”“童年,你如水”“青春,你是天”三个独句段落引出自己在三个不同人生阶段对阳光的不同感受,这样一气呵成之后,自 然地在结尾用想象和抒情点明题旨――“沐浴在你的热情蓬勃下,我感受着母爱般的温暖,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我仿佛感觉到我的双臂变成 了美 丽的翅膀,在你的引领下,我飞向了广阔的天空,飞得很高很高……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美好未来,描绘属于整个社会的绚丽蓝图”。又如一 篇《环保离我们还有多远》的作文就分别用“风吹草低”“大漠孤烟”“断肠天涯”作小标题,从原诗句意境过渡到今天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撼。这种结构省去了各部分过渡的语句,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会让疲惫的阅卷老师赏心悦目。

三、对比组合

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事物、人物、事件或自然现象安排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明是非,从而产生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阿行与阿动的故事》,就把阿行与阿动二人来往的6封简短书信分成三组,既表明了故事的发展,又进行了对比:在同一专业、不包分配的起跑线上,阿动到深圳打工,从一般工人做到技术员、厂部经理,而阿行拒绝阿动的相邀,先是在家无所事事,等待父亲找工作,后是安于现状,用非所学,无所成就。文中虽未作评论,而主旨尽显,紧扣“行动”的话题作文命题。 另外,为了结构上的美观,意象的组合还要注意呈现的方式。

踏上开往_的列车中考满分作文 篇6

“妈妈,快点走了,我们去火车站接爸爸,然后我们今天去扫墓。”清晨七点多,儿子着急地拉起在电脑前写材料的我。

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扫墓,在南宁工作的丈夫昨晚已经坐上火车往家赶,这时候差不多该到站了,我们约好到车站会合后一起尽早赶回老家。

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到爸爸的儿子,听说爸爸快回来了,既兴奋又着急,拉着我往外走。看着儿子的样子,愧疚涌上心头。

我们夫妻俩都在铁路部门工作,因工作需要,我们夫妻分居两地,我要经常出差,有时工作忙起来,早上孩子还没醒我就要出门,晚上回到家时儿子早已入睡。钟爱火车的儿子从小就很理解我们的工作,每天乖乖地跟着奶奶一起去幼儿园。当别人问他:“你爸爸妈妈去哪里啦?为什么不和你在一起。”他总会很懂事地说:“我爸爸妈妈都忙工作去了。”

看着儿子着急的样子,我放下手头的事,一起和儿子去接车。车站里人头攒动,工作人员穿梭在客流中忙着检票、引导、巡检。内心不由对他们多了一分理解和敬重。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方便每一位旅客顺利出行,铁路人没有节假日。

车站广播响了起来:“由昆明开往湛江的K984次列车准备进站,停靠3站台,请工作人员做好接车工作。”儿子听到列车马上要进站了,拉着我往站台走去。

火车徐徐开来,儿子兴奋地摇着我的手说:“妈妈,你看在火车头上的那两个司机多威武啊!他们开着火车把爸爸送回来了,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开着火车送你和爸爸去工作的地方,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看着儿子沉醉在自己梦想里的样子,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就在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丈夫正向我们走来,彷如看到了一列奔向幸福、团圆的列车载着他向我们而来。

阳光中考满分作文 篇7

也许你是一朵没人注意的残缺的花,但你有阳光,它正在慢慢地培育你,并使你成长。

也许你是一个没有亮线的未完成的瓷瓶,只是一个普通的瓷瓶。但是如果你想一想,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不足为奇。

也许你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没有光环和掌声。但是你应该努力赶上太阳,拥有自己的阳光。

贝多芬在失去听力后写出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曲子。男孩刘伟因事故失去了双臂,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每天用脚练习钢琴,最终登上了维也纳的黄金舞台。那些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并坚持梦想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比我强壮,而是因为他们有惊人的意志力,坚持寻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并拥有它。这并不难,只要你心中有它,你就会感觉到它。坚持你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努力去追求它。温暖的阳光正等着你。坚持完成一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必须完成它。

我看过这样一个程序《超级演说家》,其中一个深深地提醒我:“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不是后悔。只要你完成并努力工作,即使你不成功,你的生活也将是完整的。”

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坚持,所以我们得到的是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起伏,但我们必须相信暴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和阳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做事。

也许我们这些上过高中的人每天都会抱怨这样机械的生活,但是我们怎么能仅仅通过抱怨来做到呢?为了不辜负我们的理想,我们父母的期望和三年的青春与奋斗。我们都应该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奔向阳光灿烂的地方。在这个世界上,上帝不会关心每个人。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应该选择面对困难,直面它们。

我将永远拥有那缕阳光,并用心去感受。残花又变了。经历了风暴之后,太阳将永远活在它的心中。陶瓶最终被发现是特别的,并被重新印刷上美丽的纹理,因为它没有放弃。

整个天空,银河系的尘埃,我们甚至比这还要小。然而,如果我们有阳光,我们仍然会发光发热,我们将无处不在。

也许,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过客,不会吸引任何目光和好奇,但只要你有阳光,你就能照耀自己,走向梦想的尽头。

中考满分作文 篇8

大干世界,多姿多彩;人间生活,关爱灿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笔简洁,点扣题眼。)

一个严冬的早晨。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却有许多人围在一起看着什么,忽然一个中年男子挤进了人群,(挤写出人多,同时也突出他想看个究竟的急切心情。)他发现冰冷的地上竟蜷着一个哇哇直叫的女婴。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他顾不得一些人的议论,毅然决然地把女婴拖了回家。(蜷字用得准确形象。顾不得写出心情急切,毅然决然描绘出态度果断之势。)

这位中年男子便是本地的一位菜农。他家的经济并不富裕,一家人靠卖菜为生。他的妻子见丈夫抱着婴儿回来时,先是吃了一惊,当她听完丈夫的叙说后,便同意收养这可怜的孩子。夫妻俩商量了一下,给孩子取名为龙女。从此,龙女幸福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可好景不长,好的名字并没给她带来幸福的命运,就在龙女11岁那年,一次她在放学的路上突然昏倒。龙女的父母得知后,迅速将其送进了医院。(插叙身份、家境,为下文替龙女治病蓄势。吃了一惊既写情态,又写心理。叙述故事,反映生活中的亮点--收养弃婴。)

医院办公室里传来了医生和龙女父亲的谈话:

你的女儿患的是肾功能衰竭症,两个肾的功能不久将会完全丧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要想治好这种病,只有换肾。

换肾!?龙女的父亲惊疑地问,猛然间又急切地说,换,一定换,我就是要饭也一定给她换上!(从惊疑到急切写出神情的变化,两个一定可见态度坚决。)

可医疗费是很昂贵的`,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再说这合体的肾又从哪里去找呢?医生同情而又为难地说。(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很有个性。这几段对话形式变化多样。)

龙女的父亲急呆了,他没说话,只是沉默,只是流泪。(情态描写得体。两个只是写出了急切,写出了无奈。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主动地捐款,来救助龙女。(过渡自然,情节陡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市各级领导一边组织了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一边在媒体上寻找合适的献肾者。这时,山东一位干部来电说,要献出一个肾。人们忧愁的脸上绽开了一丝笑容。(龙女患病,众人相助,侧面描写社会各界捐助活动,这真是文明之花处处开,生活亮点时时有。)

换肾手术成功后,在医务人员悉心护理下,龙女康复很快。(略写换肾手术,目的在于突出关爱主题,剪裁得体,详略得当)。龙女知道这一切时,觉得这仿佛是一场梦,一场让她无法置信的梦。可无论如何,在龙女的眼里,她已有了成于上万的父母--那些曾经救助过她的好心人,是他们给了她新的生命。(写龙女所感,有助于主题的升华。)

亲爱的朋友,你听说了这段感人的故事后,难道你不认为这是生活中用爱交织成的亮点吗?在生活中也正是这些亮点,奏响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伟大乐章。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生活中的亮点一定永放光芒,发扬光大。(抒情议论,点明题旨,深化主题。)

中考满分作文 篇9

轻轻地揭开笔套,坐在满是雾气犹如盖上一缕薄纱的玻璃窗旁,聆听着窗外校园马路上的车鸣,对着陷阱般网格状的作文纸。我挥动钢笔,仿佛揭开神秘封印一般,静默地谱一曲神圣的礼赞和一首悲寂的哀歌,表达着对课堂的盛赞与无奈……

沙沙的写字声与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在悄然中揭开了课堂的序幕。阴沉的黑板、死寂的校园、明亮的教室,在不和谐中吟唱着和谐,在和谐中演义着不和谐;构成了课堂独有的风光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盛赞课堂,它把时间集中起来,分给每一位渴慕知识的学生,使他们的目光在老师、书本上聚焦,如浩浩沙漠中的一缕清泉,无私地滋润着苦行者的口舌,化作一丝动力涌遍全身,暗暗地鼓励着他们走出无知的沙漠,走进荒芜的戈壁,寻觅茂密的雨林,翻越巍然的高山。盛赞课堂,它把精力汇聚一齐,恩赐每一个饥于知识的人,使他的耳朵搜索着知识、精要,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像一盏黑暗中明灯,指引着寻觅者前行,化作一股无以名状的勇气,激励他们搏击无知的风浪,挑战茫茫的海洋,出入恐怖的海域,追寻先知的航迹。是课堂,引导我们迈入知识的殿堂,每行一步,感知的光束便照耀在我们身上。是课堂,为我们插上天使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国度,每飞一段,智慧的光环便越加明朗。盛赞课堂,引领我们走向辉煌。当考试取得成绩,当竞赛获得优胜,当实验取得成功,课堂的功勋便化作一个无形的微笑,一声欢欣的感叹,浮动于脸上,跃然出舌尖,在血液中沸腾,在脑海中激荡,印成了时光的流水冲刷不了,岁月的车轮碾不平的痕迹,深刻在青黑的玄武岩上,接受风霜的洗礼。

无边的叹惜声与心中的哀鸣声,在无声中敲响了课堂的哀钟。眼中闪烁着的痛苦的泪珠,眼神中流露的孤寂,表情上盎然的无奈,勾起了课堂的点点辛酸。当我们的心灵被反锁在书桌之中,当我的灵魂被刻画在作业之上,当我们的感受被凝聚在教室之中,我们哀鸣,我们哭泣,我们无奈。内心的痛苦跃然表面,浮现在言行之中,我们悲痛欲绝。心灵被束缚在教室之中,思想被麻痹在书本之下。我们没有创见、主张,甚至喜怒哀乐都寄托在课堂之中。丑恶的分数,狰狞的面孔,暗淡的表情,预告着你我黑暗中冰凉的紫蓝色眼泪。堕落的钢笔,血腥的修正带,罪恶的稿纸,注定会发挥骑士的精神将战役进行。眼泪在阴风中飘散,刺痛着每一个人脆弱的灵魂,似一把利刃,把每一个人的灵魂划得支离破碎,模糊不堪。不畏惧邪恶的眼神在盔甲后闪现,激励着每个人奋勇前进,不断拼搏,婉如神圣的光环,支持着每一个即将崩溃的灵魂。寒风吹来,血凝结了,伤口更痛了,但我们无奈,逃避不是办法

哥特式的教堂,彩绘的玻璃窗,反射着光的琴键,是谁在风中传唱课堂的哀歌?是谁在阳光下颂读课堂的盛赞?神圣的传颂,神秘的亵渎,在柔美的阳光下,在静谧的夜空中,演义着课堂的赞颂与悲哀。

这就是课堂,盛赞与无奈,在矛盾中统一,在统一中矛盾。留给每个人一曲盛赞,几缕无奈……

中考满分作文 篇10

在万丈红尘中,有些细小的事总能帮我们唤醒内心深处一些沉睡已久的东西,那就是生命中的感动。

那是一个酷热的下午,骄阳似火,街上的人们都放慢了脚步,但汗珠依然不住得往外冒。大厦前的广场上,停着一辆白色巴士,上面漆着鲜红的,熟悉的标志,而在它敞开的车门前,却空无一人。过路人无不埋头,加快了步伐。

或许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心已被物质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切都可以淡然地面对吧。

正午,阳光照耀的愈加猛烈。此时,五六个打工者来到了广场上。他们穿的蓝色衬衣已被汗液湿了一大片,袖口也被撩至肩上,黝黑的手臂苍劲有力。当他们走到白色的巴士车前时,却停下了脚步。几人耳语了一会儿后,其中一人整了整身上的蓝色衬衣,挺着胸,带头走进了巴士。20分钟后,带头的那个人走下了巴士,依然昂首挺胸。他在巴士门前徘徊着,等着仍在巴士上的他的同伴。他的视线始终游移在人群中,似乎要找些什么。此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哀伤,接着,他再次进入巴士,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叠传单。此时的太阳已不再照的那样猛烈了。他向过路人散发着手中的传单,不久,他的同伴也加入了他的行列之中。汗珠再一次从他们的鬓角处划落,即使在温和的阳光照耀下,依然那么耀眼。那些没有被炙热的阳光融化的心,在他们的努力下,卸下了沉重的盔甲。白色的巴士门前,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不久便排成了队。打工者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着眼前的景象,一定十分欣慰吧。此时的他们选择了默默的离开,淡然的放下了袖子,走在夕阳照耀下的大道上……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着同一道阳光,我们也应有同样炙热的心,体会生命中因善良所带来的感动。感动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它很少张扬于外。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使我们感动不已。我们该放下身上的包袱,用善良的心创造感动,用平静的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