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小学生创新作文【精选8篇】正文

《小学生创新作文【精选8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小学生创新作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重要活动。因此,本文认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对小学作业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稳固。

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设计成品化,作业练习一刀切,作业练习以应试为导向。

1.作业设计成品化。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成了老师们直接现成的选择,老师们倾向于不加思考地将这些资料作为作业,少有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贴近学生生活地去设计和布置作业,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毫无知觉”,使他们难以产生联想、难以积极思考,当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业练习一刀切。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方面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学习优秀的会认为很简单而草草了事,成绩欠佳的则会认为太难了,自己不会做而产生恐惧、抵制等情绪。所以,对所有的同学搞“一刀切”,不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是难以让不同的学生都产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原动力。

3 作业以应试为导向。期中考试考什么?期末考什么?毕业会考考什么?当这些成为老师们所唯一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切都会围着考试转圈了,在作业设计上就表现为:布置大量的习题,强调重点知识点,强调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的答案。

那么,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结合生活解题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边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日复一日的习题中逐渐枯萎了。

二、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本文认为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模式可以借鉴。老师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丰富知识、增强运用和创新能力。

1.操作型作业。操作型作业是指以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动手能力为目的的作业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此类作业。例如,讲授到《巨人的花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绘画出来,或者让学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分成小组,最后将他们的绘画贴出来,以起到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作业,显然可以增强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

2.观察性作业。这类作业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自由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组织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学完《神奇的张家界》后,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张家界(或者学校附近的山地景观)实地观察,让他们观察、感受并思考这些景观神奇在什么地方,并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景色。这样,他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文字景色”了,而是亲身观察到的,并加入了思考和探索,也就是说他们学到了新的东西或者在尝试接触新的东西,而这不就是创新么?

3.调查型作业。调查是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乡村,让他们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之中创新的素质也就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谈。

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真心希望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上的优化,逐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要满怀信心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顾少志 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09,5(2):686-687。

[2]唐瑞军 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3]束素芳 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2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进行思维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学生提供探索规律的保障。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其进行各项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修正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体制之下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敢于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肯定自己的价值,进行自主学习,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其不再受课本的束缚,不断扩宽自己的眼界,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进发。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社会与学生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下面,我们就来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1.创造开放性的小学语文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大胆创新。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性活泼,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很容易受到与学习不相关事物的吸引,因此,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内容进行改良,使学生的精力永远集中在学习的大环境之下。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与视频欣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去,使学生在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时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果才会具有差异性,学生的发展个性化要求才能得到满足,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就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敢于进行自我创新,也只有开放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新的教学时代,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习活动中的引导工作。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翁,配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在学生遇到思维困难与思考阻碍之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做学生的良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为创新是由思考而来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教师要将问题启发式教学方式与任务驱动型教学方式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丰富小学语文问题的类型与内容,不断开发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无限的开发。

3.加大课外活动的比例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摆脱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加大课外活动的比例,使学生接触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正所谓,所有的理论都是实践的缩影,都来源于实践当中,没有了实践,教师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学生也不能对语文学习内容产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固定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封锁,不再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创新,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利用合适的主题,进行课外活动的设置与组织,丰富学生的眼界。比如说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之时,教师可以在下雪天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写生,将自己眼中的雪景进行描绘,对于没有画画能力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雪人或者其它事物的创造,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结语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影响的日益深入,教育领域之中对传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所谓“创新”,可以溯源于拉丁语,其本意原指“更新、创造新事物、改变”三层意思。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应当应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环节。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部分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当注重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众所周知,机会是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首先使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例如,基本的字、词、句、段、篇,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掌握“创新”的基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之中不能够牢牢把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其他学科学习时,则很难理解与领会其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基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外,还需要基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如何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去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最好的办法是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首先提问“大家见到过哪些鸟类呀?可以描绘一下吗?”学生们立刻踊跃的发言。笔者进一步进行提问“如果大家所描绘的这些鸟生活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景观呢?”通过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往往容易针对具体的语文知识点提出质疑,同时,就教师的回答进行再次、多次质疑。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这是学生故意“刁难”,甚至会恼羞成怒。而笔者认为这正是找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时,笔者在提出“如果大家所描绘的这些鸟生活在一起,会出现怎样的景观呢?”有的学生说出“打成一团!”而笔者顺势提出“如何使这些鸟和谐相处”的话题。通过小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恰当的进行鼓励、引导,可以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兴趣不仅仅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之一,更加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重要起点。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之中,无论是对教材的传授、重新加工,抑或复习、考核时,均应当注意到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所谓“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新课程改革之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即是“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构建的教学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可以大大的促成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启迪,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主观能性的发挥具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与错误性,即并不是所有小学生所认为的观念均是正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所接受的知识水平不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相同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早期认识到自身认识错误,进而合理避免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误入“歧途”。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自身进步的重要灵魂,并且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整个社会中,创新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伴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在注重培养学生牢牢把握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进而不断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积累与探索,这样才能够促进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安丘市邵山镇云家庄子小学 王希桂。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 学知报。 2010-03-02 .

2.付艳娇。 新课改之语文教学略谈[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7) .

3.苏向荣。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 新课程(教师版). 2005(02) .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4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93-0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因此,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肩负培养跨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决不能沿袭陈旧的思想和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死记硬背,新时期的作文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1.活师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这给师生松了绑,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受限制,增加了兴趣,习作欲望倍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文应从以下方面创新:

l.培养学生在作文上的创新意识。比如说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刚刚开始发展,所以在作文时,他们往往对老师的作文指导有着较强的期待心理,写作时,往往喜欢把自己局限在老师的指点之中,套用范文,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注意肯定作文中学生的偶然可见的独创因素。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是首要的。

1.1 生在修辞手段、表现手法、遣词造句上创新。

1.2 学生在作文的立意、构思、结构上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加强学生语文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指字、词、句段的训练,训练的方式如下:

2.1.1 首尾字组词练习: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组得多,这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1.2 说物品的用处:针对一个具体的物品(砖),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尽可能多的用处,要求学生语言完整、通顺。这种训练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培养学生各种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

2.1.3 串词组句编故事:向学生呈现一组词汇,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组句、编故事,根据串。词的连贯和故事的意义性和新颖性评定比赛结果。这种训练可让学生表达流畅,思想流畅,联想流畅,可以加强学生的词语知识,让学生思维灵活并具有新异性。增强学生言语能力。

2.1.4 扩写生动的句子,简化句子,写比喻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描写技巧,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想象能力。

字、词、句段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激活作文教学就是好方法。

2.2 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训练

2.2.1 改写、加写、补写、扩写、续写课文,结合阅读课进行这方面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起对课文中人物的热爱、同情或憎恨的情感,进行合理的想象,对文章进行改写、加写、扩写、续写。

2.2.2 (搭框架)组织结构,列题材训练。例:向学生展示一个题目,如"可爱的家乡",讨论可从哪些方面写家乡的可爱,讨论具体材料安排和增减及如何使用具体材料适合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集中思维,能帮助学生在文章结构上进行创新。

2.2.3 加强读书训练,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形式丰富、积累语言。让学生不断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创新。这是积累书面语言的主要方式。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读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文学巨匠的方法,不正道出读书的重要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要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情。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样加强作文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作文的兴趣。

3.开展作文创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所以,教师们应把儿童带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通过生活,观察玩赏,丰富学生作文的感性材料,活跃学生思维,激活作文教学。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我总结出了以下作文的方法:

3.1 听音响作文法:教师可以设计十几种音响,如歌声、风筝、流水声、读书声、动物的各种叫声,让学生根据音响进行想象,进行故事创作,这种作文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创造性思维,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纷然杂呈,百无禁忌。

3.2 绘画作文法: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言语,绘画是儿童乐于表达的一种语言方式。可以让学生绘出图画,反映他们所要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再根据图画作文,写出的文章可谓图文并茂。

3.3 态势语言激活作文法:态势语言是通过人的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表现出的语言。通过态势语言激发学生的书面语言,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经常组织学生利用态势语言编小品、故事,给学生营造作文的情景,学生观后写作,兴趣盎然。

3.4 收集自然标本、小物件、激活学生作文的欲望。学生生活天地广阔,他们会收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片、物品,他们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物品介绍给大家。此时学生的创造性的言语会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5

关键词:教师创新能力创造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拓宽训练时空

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作文而作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因为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因此,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有可能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作文课上,教师才有可能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形成文字,也只有这样,谈得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绘画。例如:提供条件让学生借助想象画成图画或拼成画面,然后让学生把画面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可以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制作。就是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个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学生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表演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表演的内容、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因此教师可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创造性习作。如根据《小摄影师》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小摄影师走后》;根据《艰苦的岁月》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小红军长大以后》等。另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这些插图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讲”、“小评论”、“新发现”、“创新天地”等栏目,引导学生就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

(4)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成读书笔记,或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事件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呢?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

多种形式地训练发散思维。多向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必然会出现许多交叉和转向,这就有可能使思维深化,从而使作文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侧向思维活动。即从侧面去开拓思路。以《我的课余生活》为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突破与课余生活如何丰富多彩这一具有普通意义的主题,而写它的贫乏、枯燥,自己渴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作文,就可能显得有新意。

多向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反向思考,从相反的角度来反映事物,表现事物。这种思维方法常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多种途径地同中求异。创造性思维就要让人耳目一新,写者有趣,阅者有味。怎么有趣呢?我们要做到从选材、体裁、立意、结构、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等方面与众不同,这就是同中求异,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目的。

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有趣的“采花酿蜜”活动。每接一个班,我都组织学生参加“我有三个小伙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备三个小本子。

(1)《小蜜蜂》。教育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广泛阅读并摘录佳句、格言在《小蜜蜂》集子上。

(2)《小剪刀》。要求学生将课外看到的零碎的精彩文章、片断剪下来,分门别类进行粘贴,以便随时学习欣赏。

(3)《小浪花》。这就是个日记本,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记下来,将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写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

这三本小集子,同学们把它装饰得很漂亮,有的在封面上贴着或画着许多小蜜蜂,有的添了不少美丽动人的想象画,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编写作文自选集。去年寒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编个人作文自选集。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卡尔梅科娃说过:“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科学家和一个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间没有原则的差别。。。。。。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有着共同的心理规律。”(《创造思维是学习的基础》)这就是说,小学生和科学家相比,哪怕是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相比,他们发现“新”事物的基础都是一样的,都是创造性思维。学生正是通过一点一点新的发现,使其思维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

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我要求学生至少选10篇以上的作文: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尽量少出错别字;文章要归类,栏目要有有趣的标题;要设计封面,编出目录;要尽量用电脑打印出来。编完之后,还要请家长或者自己写前言和后记。。。。。。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是一个重大的任务。

当新学期开学时,我收到了全班将近60本作文自选集,在这些集子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各种事物真切的感悟,作文自选集中,处处充满了无比宝贵的创新精神。

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6

关键词:小学作文情景模式 初探

在小学作文教育中,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写出的文章往往缺乏生活气息,达不到小学作文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作文质量,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方向。作文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生活场景再现和浓缩的过程,讲究的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因此,在小学作文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提高小学作文质量的有益尝试。

一、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质量已经成为了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在于:

1、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来看,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提高小学作文质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逐渐总结出了一条提高小学作文质量的新途径—创设情景模式法。因此,创设情景模式对提高作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全面的改革。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小学作文课堂也迎来的自身的改革。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度的进行改革。在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概念的提出,符合小学作文改革的要求,对促进作文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在提倡教学创新的今天,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创新方式,也推动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创新工作,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小学作文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势在必行。

4、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极其必要的。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作文教学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小学作文课堂汇总创设情景模式是必由之路。因此,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二、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具体措施

要想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让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注意总结生活感受。某些小学生在上作文课的时候,过于紧张和紧绷,将作文课看的过于严肃,没有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作文学习。所以,我们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感到放松,需要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培养学生总结生活感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最佳措施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然生活的感受。

2、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设置课堂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情景模式之中。小学生的个性是比较丰富的,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课堂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来进行。此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情景模式,可以更好的使学生融入到情景模式之中,提高创设效果。

3、通过创设情景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其目的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长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创设情景模式。

4、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技法。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增加,生活经历得到丰富,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感受,而这些如果依靠学生单纯从生活中总结,将是十分漫长的。创设情景模式这一方法有效地缩短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创设情景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感受之后,其作文写作技法也得以提高。

三、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极大的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取得了积极效果,具体如下:

1、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对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流,小学语文的创新也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主要领域。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了生活经验。这一创新方式从全新的角度解决了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问题。

2、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实现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作文课堂教学传统,培养了学生了解生活、总结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技能,减轻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压力。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实现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丰富了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一种教学创新的体现,对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有效的丰富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明亮。论小学作文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J]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减轻负担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其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社会呼吁教育行业要“减负提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当前,多数教师注重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挤占他课,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第一,作业要求“一刀切”。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班学生的层次是不整齐的,但是无论学生的差异有多少,全班同学必须面对教师安排的同一类型同一要求的题目,这就造成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常常出现学有余力的学生早早做完无所事事,学习吃力的学生却到了时间却还在没有完成的现象。

第二,作业形式枯燥单一。由于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备课的充分程度、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原因,导致语文作业被简单地表现为以“抄写”、“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等类似的过于常规、一般甚至是枯燥的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可能或者已经直接导致了学生简单重复、疲劳应战等现象的出现。

第三,作业数量失控。语文作业数量失控,可以用“量多类杂”来形容。当前,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教师的职称评聘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导致了教师急功近利心切,作业量大。还有不少教师另行指定一两本练习册让学生课外完成,造成份量过重,时间过长,学生厌倦。

针对以上现状,对如何设计有效作业,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分层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如果学生把每天的作业作为一个任务去完成,抑或当成一个沉重的负担去解决,那么学习对于学生将毫无生气、毫无乐趣可言,学生没有乐学,教师那来的乐教呢?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在爱好,志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置作业。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新课教学练习,作业量一般在15分左右;第二种是练习课教学练习,作业量一般在25分左右,第三种是家庭作业,作业量一般在30分钟左右。

2.作业难度的分层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层次内容和数量: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双基”训练,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分A层次面向优等生,B层次面向中上等生,重在发展语言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①摘抄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语句。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西沙群岛写篇导游词或设计旅游广告词。③模仿课文总分总的写法,以“西沙群岛美在……”为总起句写片段。这三道题一个比一个难度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适应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

通过分层作业,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只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加特长的新型人才。

二、作业趣味化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例如,如教学《荷花》一课,可以设计如下作业:①爱习作的你不妨写一写对荷花的感想;②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画荷花的美丽;③爱读书的你不妨将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读一读;④爱科学的你不妨查阅一下荷花的用处有多少。再如在学习了《负荆请罪》后,我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课文内容,或用图画表现课文的某个场景,或选择角色演一演,或加入适当的想象把课本剧改写为叙述体的历史故事等等,以此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这样的作业不统一,不枯燥,激发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获得并放大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三、作业生活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学习同生活的融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每天耳闻目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都可以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

2011年,美国苹果董事会主席乔布斯去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那些日子里,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些课外作业:“在笔记本上收集有关乔布斯的信息,剪贴有关图片,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的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如在国庆期间,结合学校开展的庆祝国庆等活动,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爱祖国、颂祖国”的习作小练笔,或让学生去搜集反映祖国发展的各项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进行展览交流;过母亲节,就安排学生作业给妈妈写贺卡,讲心里话;过端午节,就安排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认识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中秋节就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以上的作业形式来源于生活,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感受真切,思维活跃,有话可说,乐于完成。

四、作业开放化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中,实践尤显重要。开放性的作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教学《长城》后,我让学生采集、剪贴、展评与长城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黑板报,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书法、绘画创作。

再如教学《将相和》,我把全班分为四组,安排以下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演课本小品剧,看图讲故事,课文内容的续说、漫谈,课文吟诵。

教学《小音乐家扬科》课后,我安排了以下作业:①思考:你觉得扬科是怎样的孩子?完成填空:()的扬科,然后围绕所填的词语写一两段话。②想象作文: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班上。

小学生创新作文 篇8

新课标是我国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献,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节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以此来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新课标的实施目的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课程功能的有效转变,为我国的人才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1小学语文作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文是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这是培养小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关键,在学好语文的同时,也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作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创作时,可以拥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字的独特领悟能力有所提高,诗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打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最后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2.1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僵硬: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创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僵硬化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呆板缺乏活力,这种死板的教育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没有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仅仅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没有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内在消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秉承快乐写作的教学宗旨。

2.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时代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学生获取小学语文作文信息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情况不断加强,对生活及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升级,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上还处于陈旧化的教学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不懂变通,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方式上面临严重困境[2]。

2.3作文教学内容单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语文创作的灵魂和核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活跃力不足,内容的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对小学语文作文进行创作时,缺乏创作空间,想象力不足,学生的创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这种内容的单调的创作环境中,课堂教学分为死气沉沉,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作和想象空间。

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3.1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要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硬化弊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不断丰富,并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对学生要采取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和老师的积极交流,建立两者之间长效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例如,探究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作空间,对学生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模式,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广泛创作,并建立积极有效的鼓励机制。

3.2创新教学方式: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了全新的方向,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主要以模式化教学和范文式教学为主,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不利。新课标要求赋予小学生以主体地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要充分响应该理念号召,切实重视小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让小学生根据视频写作文,或者让小学生分组讲故事,而后根据故事的启示仅此能够作文写作等等,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来保证教学效果。

3.3丰富教学内容: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大多都是传统教学内容遗留下来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教学理念重点在于创新,而教学创新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对此,教师应当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并加大对实际生活的联系力度,确保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