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看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优秀10篇】正文

《看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优秀10篇】》

时间:

《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建军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建军大业电影的观后感800字范文,方便大家学习。该页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看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优秀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军大业观后感700字大学生 篇1

5月18日公司组织观看了红色电影《建军大业》感触颇多体会较深,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一代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时间的车轮来到了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光辉时刻,再次重温红色经典,回顾来时的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呼唤我们为新时代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顽强奋斗。

重拾初心再回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到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红色电影《建军大业》的观看,让我激情澎湃热情沸腾,让我的思想再次受到洗礼,八一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基层班组中,党员带领发挥先锋模仿作用,这样的班组才有强大的战斗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自己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身边群众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同时用党的先进思想引领,用自己行动影响,做到党员身边无违章,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人初心。

肩担使命踏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数先烈的志向和梦想,一部屈辱的近代史告诉我们,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牢记先烈遗愿,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向班组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用党的先进先进思想理论武装班组,带领班组员工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时刻保持优良的作风,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到部门的各项活动中,为公司改革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新的征程已启航,让我们肩负起自己使命,迎接民族复兴的壮丽曙光。

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2

1927年,军阀纷争,工人学生游行,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手无寸铁的工人学生们手挽手倒在枪口下的时候,他们无畏牺牲的精神,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倒在反动派的枪口下,是更惨烈的杀戮,是更多的革命党人的牺牲,血流成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传来,更是让共产党人举国上下愤怒。这时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首先提出“枪杆子下出政权”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情分析中国不是欧洲那些工业大国,中国最多的是农民,哪一次换代不是从农民起义开始呢?有人说农民起义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可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是成功的开始!

周恩来对着天空鸣枪三声,昭示着一个新的黎明的到来,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酣畅淋漓。三河坝大战中的朱德同志以三千人抵挡敌军三万大军,他敢于创新作战方略和果断的决定,赢得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朱德面对尸体如山,泪水沿面颊流。当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断后时,父作文吧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我们为战士英杰而挥泪致敬!阻击战尾声,蔡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从南昌起义到朱德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20000名战士,只剩下800人。此刻,我耳边又响起毛泽东熟悉的话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高举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共产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工作、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幸福,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不辱使命,竭诚以赴。

看《建军大业》的个人观后感900字 篇3

当今时代的电视荧屏,不可否认是红色题材的天下。众多优质剧集绽放荧屏,不仅给收视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难得地在年轻人中创造了影响力,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而在20__年,由著名导演张多福执导的革命史诗钜制《建军大业》圆满上映,又吹响了献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冲锋号。该剧由黄海冰、郭广平、周惠林、曹磊、黄俊鹏、刘晓洁、李飞、姬晓飞、李昊臻、张进等合力演绎,于震、侯勇、毕彦君、刘小峰、傅程鹏、徐洪浩、徐百卉、马少骅、夏侯镔、程愫等友情出演,讲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解放军队伍作出的艰苦卓绝斗争的故事。

纵观张多福导演近几年的作品,《寻路》收视口碑双丰收,《绝地枪王》在全国掀起了收视高潮,在湖南经视播出的《雪地娘子军》也取得了高收视,用“精品辈出”形容,再贴切不过。对于本次的《建军大业》,张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既遵循了历史,又加入了新元素。大事大虚,小事不拘。借由这份新意,《建军大业》力求填补主旋律剧集与当下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之间的“代沟”。

《建军大业》主要是为了献礼建军九十周年,但是电视剧和电影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电视剧的优势在于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电影可能截取了一些片段,而电视剧能把整段历史梳理清晰,从共产党的第一支队伍成立开始,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后建立起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整个过程能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次,这部电视剧跟以往的历史题材不一样,讲的主要是第一批的黄埔军人,虽然人物众多,但他们都是处在一种青春、有朝气的年纪,我们的演员也是按照这个年龄段找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情感戏。因此也可以说,这部戏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青春剧。这也是这部戏比较好看的一个地方。

《建军大业》也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支队伍组建起来之后,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因为通过拍戏、以及和当下年轻人的接触,我感觉大家处在这个社会当中,好像都缺少目标与信仰,没有了那种青年人的精气神。但革命年代的人,他们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很简单也很淳朴,有一种特殊的幸福感,为着一个信仰甚至可以牺牲生命,这种状态是现在所缺失的。因此,让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看这种革命历史题材的戏,能够找到一种自立自强、比较正能量的东西,也希望这个片子能够传达出这种意思。

《恋空》观后感 篇4

这是《恋空》中两主人公用粉笔写在学校图书馆小黑板上的一句对白,问题简单,回答的也很决断。只是在这下笔的时刻,他们的幸福,就像那白字印在黑板上一样明了——那一切都是曾经了,一切,都在不明不白的时候,就不得不把那些快乐裱为回忆。

白头发的弘树,是校园里很多女孩子倾慕的帅哥,标准的身高,标准的身材,还有高挺的鼻梁,阳光的微笑,一切都无可挑剔。尤其是那深邃的眼神,当盯着你不放的时候,你会感到一丝温柔袭来,将你轻轻的包裹,慢慢的吞噬……,再配上嘴角一弯浅浅的笑——呵,美嘉就是这样被吸引过去的。

初识是在教学楼的走廊里,那时它们才高一。小小的美嘉很清纯很羞涩,而大大咧咧的弘树很个性,很冷酷。走廊里不经意的相撞,美嘉只留下了句对不起,对这样一个男生,她只敢看一眼,也只能看一眼——一眼也就足够了,害怕、愧疚、羞涩,都迫使她赶快离开;而弘树便定在了那里,望着背影,他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女孩儿,他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到无暇,看到足够的天真。

后来他们认识了,相处了,是因为一部手机。快放假的时候,美嘉丢了手机,却在图书馆发书架里找到,电话打过来,她知道了,是一名男生给她找到了手机,还删掉了她的通讯录,还告诉她,真正想跟她联系的人,会主动给她打电话的。美嘉很感激,也很奇怪,她想知道这个男生是谁,可是他告诉她,他的名字叫——秘密。

暑假很快到来,因为手机那头有个他,美嘉不再是一个人。每天,很多时候,那个神秘的男生就会给她打电话,她可不知道他是谁,所以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可女孩天生的想象力让美嘉感觉到,他一定是个温柔的男孩,他的声音很好听。他不让她多吃东西,吃了会长胖,他也不让她熬夜,那样会有黑眼圈。浴室里,阳台上,卧室里,他们都聊的很开心,他们都在心理彼此感谢,因为对方,不管是什么样,这个暑假都没有寂寞。

清晨,当阳光照进窗户,把斑驳的树影丢在美嘉的额头上,弘树告诉她:打开窗户吧!“啊!早上了!”美嘉说。“不管这个,看看天空的飞机云吧,照下来,留作我们一起迎接早晨的纪念”。

“嗯,好吧”。挂断电话,美嘉拍下了这个美丽的清晨,今天窗外的景色格外的美丽,尤其是那片飞机划过的云。

时间过的真慢,开学了,他们相见了。她知道他叫弘树,而他一开始都知道她叫美嘉。和想像中的一样,他是个很温柔的男生,怎么温柔也说不清,就是一种感觉吧。虽然相识后不久他们就一同过夜了,但他懂得怜惜她,即使亲热,也都是慢慢的靠近,给她留下的空间,美嘉都没有感到有过分。毕竟,他吻她的时候,是很慢,很温柔。

一辆单车,一棵树,一片草坪,一条河,这是他们相约的地方,美嘉很喜欢这里,每次到了这个地方,她都能预见幸福,弥漫在空气中,是多么的清晰,抬头就能看见。在这儿,弘树告诉他,他以前总是被人欺负,但他不服气,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第一次打了别人;他告诉美嘉,如果有人欺负美嘉,他会不惜一切去保护她。在河流经过的地方,那些飘散在空气中的罗曼蒂克,自然的被微风袭成了一句句诺言。

幸福,总是很曲折,总是很脆弱,似乎一个颤抖就会被打破,然而有弘树的保护,一切有什么可怕的呢。即使美嘉被弘树的前女友找人侮辱了,即使同学们把肮脏的美嘉不配弘树的流言撒的满学校都是,又怎么样。弘树可不管,因为他爱她,不管会怎样;美嘉不用怕,有个曾经承诺过的人要保护她,就像他说的那样。站在讲台上,面对许多的同学眼睛,弘树愤怒的檫掉画在黑板上的蜚语,怒吼道:“都给我听好了,要是再做一次的话,女人我也杀!不管发生什么,美嘉由我来保护!”

爱,渐渐的很坚固,就算没有表白,彼此心里都明白。但高中的孩子,有了诺言有远见吗,有坚持的毅力,有克制的勇气吗,冲动,还是成了溺爱的结痂——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而这时,他们都还是学生,都还没满18岁!弘树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他们约定好一起将孩子带大,辍学都要养活她们母子俩!之后的生活很开心了,他们一起逛街,一切参加舞会,早早的为孩子取名字。即使这一切都看来有许多的荒唐,但这是幸福,谁又该去阻止呢。

但,还是有人下了狠手,弘树的前女友对这她很不满,在一次“谈话”中,把美嘉推到在地,虽然下手不是很重,还是流产了,他们还是失去了他们深爱着的孩子。伤心!美嘉好伤心,好痛苦,他不敢去见弘树了,孩子安安稳稳的睡在她身上,却一句话没商量就把他失去,她不敢说,她好难过。

可是,弘树还是那样的温柔,他抱着她,哭了!“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你,真的,对不起……”弘树第一次哭了,为了她,这个坚强的男人也要流泪。美嘉真的好爱弘树,这发生过的许许多多,自己都对不住弘树,弘树为自己付出了好多,自己都没有好好的留住孩子,很内疚。但她还是要坦然,因为只有这样,她跟弘树在一起才会幸福,没了孩子,至少他们还在一起。他们一起为还未出生的孩子做了个坟冢,约定以后每年圣诞夜都来这里献花。

事情还是变样了,突然间,弘树一下就对美嘉变的冷漠,不再那样温柔的对她,而且突如其来的,在图书馆里说出了分手,理由很简单:我对你不感兴趣了,我想玩玩别的女人!——美嘉一下子呆住了,她知道这都不是真的,一定是在开玩笑!可他说的那样严肃,那么认真又是为何呢,“你走吧,我不会再对你好了!”

美嘉,可怜的美嘉,只有生气的把送她的戒指甩给他,生气的离开了。她没有哭,她打心底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一定在开玩笑。可,随便美嘉怎样不相信,他所说的,都还是成真了,他真的抛弃了她,他真的在美嘉的眼皮底下吻了别人,真的就残忍的收回了给她的那些幸福。

男:有些事,发生的很快,变化的好奇怪。时间渐渐过去,他们也很少再看到对方了,生命中的那个影子由饱满变的迷蒙蒙,空洞洞的,最后成了虚无——她看的出来,是他故意在躲着她。时间好快弘树辍学了,不知去向,美嘉也有了新的的男朋友,因为朋友们告诉她,时间很短暂,要在毕业之前再来一次恋爱。新的恋情也很美好,可美嘉知道,在心底最深最深的地方,她还是爱着那个人,还是向往着那曾经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那,可是她的初恋啊!

三年过去了,每年的圣诞夜,他们都来给他们的孩子献花,美嘉看到过他,但形同陌路,她的心也痛,即使简单到想知道个答案也不可求。

终于,第三个圣诞夜,美嘉遇到了他的一个朋友,朋友告诉她,弘树生病了,是不治之症,从他提出分手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瞒着她,只希望她忘掉一个将死的人,从新去寻找她应有的幸福。

美嘉惊住了!原来一切是这样,原来他还爱着她,他还在等她!美嘉冲到弘树的病房,看到弘树睡在床上——她知道,是自己错怪了他,是自己一直扔下他让他孤零零的生病!是自己太自私了,没有好好的照顾他!美嘉扑了过去,哭了,好伤心,好伤心“弘树,我一直都爱着你!一直都爱着你!”伤心的美嘉恨不得把她的所有都告诉他,就算你病了,我还是爱着你的那个美嘉啊!

两个月,这是弘树最后的日子,他们将一起走过,珍惜眼下所拥有的小小的幸福。“我们结婚吧,留给我我们曾经相爱过的证据,好吗”美嘉说,弘树笑了。他们没有结婚,一切都还来不及,弘树“准时”的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美嘉不会伤心,一对彼此都明白心意的人,知道彼此的爱就够了。可况还有手指上那个他送给她的戒指呢,那将是那段最美好日子永久的回忆!

这是日本电影《恋空》里的故事,故事情节有些老套,但浅薄的东西有时候又更贴近我们的现实,因为真正的爱,一滴钟情的眼泪就够了。

《恋空》观后感 篇5

在同学的介绍下我看了《恋空》部电影,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动、眼泪在流,我感动现实生活在幸福、希望与绝望中徘回,更让我懂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从不会离开即使一方已离开。

男女主角的初次相遇,女主角美嘉加速的心跳、羞红的面容以及不安的心就可以想到这是一部关于纯真的爱情片。幸福的恋爱正向他们袭来,美嘉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措手不及。但又深深的陷入了恋爱之中。然而整个故事起起伏伏,但从来没脱离过英俊的弘树对美嘉的善良、细心的爱和美嘉对弘树温柔与坚强的爱。

我想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不是感动到多少观众落眼泪,让多少人记得,而是选了两个合适的演员来演绎。当我们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就是当中的主角一样,那种欢喜与悲伤,委屈与心酸,或许自己永远不会用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我们却能体会到那种心情。

我看的时候一直忍着不让自己哭,即使画面感人也只是眼眶湿润,但是最后女生听到男生的话,对着手机哭着微笑的画面,让我流泪了。这样微笑背后,藏着的是怎样悲伤地感情。弘树拍下了美嘉的许多照片,她认真时候的模样,她熟睡时的模样,但画面始终只有她一个人,起初我是不解的,后来却想通了,或许男生是想以这种方式留下他自己的痕迹,因为知道自己会死去,因为知道爱人会悲伤,所以想留下陪在你身边时的模样。尽管没有自己,可是那时的她是为自己而认真的,为我而微笑,这就足够了。

《恋空》其实是一种感情,就像我们以后我们想起现在的生活会有一种特别的心情一样。每一段初恋的背后,都有难忘的时刻,影片开端的一幕幕清纯、唯美的场景,不仅仅让女生毕生难忘;初次相遇弘树出格的白发和专注的神态、假期煲电话粥的时光,表白前后的霞花与彩虹、相恋后的逃学与兜风。这一切的确让观众沉浸于温馨的幻想之中。

美嘉的清纯恬美让人迷恋,弘树屡次大胆的举措让人佩服,他们之间的恋爱更让人羡慕。电影宁静安详的开场并没有定格轻快的基调,机车上美嘉的独白暗示了故事浸透了忧伤的结局,男女主演完美的演绎了一场爱的诀别。弘树与美嘉爱的结晶——孩子,因为弘树前女友的报复离开了人世。12月24日成了两人的约定,在种下霞花的地放,每年祭奠孩子,雪人和手套哪一年都不能少。

更大的悲伤在不久之后上演,弘树因得知患上癌症选择放弃美嘉,用种种绝情的方式希望美嘉能放手心底却一直深爱着她。毫不知情的美嘉选择了放手,当第二次爱情走近,美嘉犹豫地接受着优。正直优秀的优确实付出真爱,影片最妙之处即在于此,无论优与美嘉如和相爱,影片最初大片描绘的那段恋情始终隐约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明朗清晰。

12月24日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没有被遗忘。每年都能与弘树相遇,这让美嘉感到尴尬。分手第一年有雪人和手套;第二年,患癌症的弘树带着的头套;第三年,朋友让她明白了真相,最终,她放弃了优,她的新男朋友,走了这么多弯路,但是终于回到原来的地方,美嘉回到弘树身旁,就像那只戒指又回到美嘉无名指一样。切都有了最好的归宿,但命运总有无情的伤害。到这里,先有幸福感,接踵而来的却是漠然的伤怀。

影片就这样来到了尾声,女主角陪着男主角直到男主角离开属于他俩的世界,最后的两个月有无尽的温暖,只是离别的一刻所有的悲伤都倾斜而下,让泪水难以抑止。“美嘉笑一笑,美嘉我爱你”。最后的话语总让人深深的感动。

弘树走了美嘉学会着坚强,学会了爱与被爱,最后变成天空,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晴天雨天都一直守护着心爱的女孩。影片留到最后的是忧伤,但忧伤背后隐藏着的回忆,那么青涩,那么明亮,那么温暖,缠绵缱绻值得她用一生去怀念,去守候。而那一抹蔚蓝的天空,留在观众的心中,述说青春年华里纯真的爱恋。

影片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所表现的是纯爱的故事,但是却又不完全停留在爱情的青涩、残酷之上。影片用爱情对于他们的启迪,述说了一个爱情带给人坚强成长的故事。我相信看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爱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爱中坚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6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影片《建军大业》为纪念建军90周年上映,众多当红明星的加盟,与红色题材相结合,该片一时成为同期瞩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员既有“老戏骨”,又有“小鲜肉”,很多观众在未上映之前便对“小鲜肉”的演技表示担忧,对此,片方也专门作了回应:“剧中主角在故事发生的时代都还很年轻。”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是年轻演员,事实上,这些演员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罢!20来岁的年纪,革命先辈们个个怀揣梦想,信仰坚定,一心为国,誓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我们,20岁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会,或活在校园的象牙塔之中。

20岁是个令人向往的年纪,如同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光明,满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学习先烈,怀揣梦想,坚定信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因为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战火中奉献生命。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青年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谋人民利益、建群众感情、学为民本领、干富民实事,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青年干部都应当有立足自己实际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

《恋空》观后感 篇7

这部片子是舍友想看的',我还记得她那个波涛汹涌的眼泪。我倒是总觉得小说写得更加温暖。呵呵,(恋空),时空阻隔,人海茫茫,遇见亿分之一的你,也许那就是奇迹,只是我不知道,时间是否会冲淡一切,直到忘记了要去忘记你的身影;只是我不知道,转身离开的那瞬,两颗深深相爱的心,是否能够轻易的说放就放,可以让我闭上流泪的双眼,不去追究那份牵挂,不去想我们有过那么多的曾经,曾经……

告诉我,如果那天没有遇见你,我是不是不会那么伤心,那么难过,不会泪流满面……

但是,如果那天没有遇见你,我想我不会了解那么高兴,那么幸福,那么温柔,那么可爱,那么温暖的感觉……

相爱太深是错,没有恶意也可以导演出无法遏止的悲剧。因为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教室外走廊的初见,温柔的一撞,淡淡的对视,轻轻的回眸,或许我真的不该遇见那么疯狂的你吧,仿佛是一湖安静的春水,浅笑着被你轻轻吹皱最后的温柔涟漪……

我们一起逃课,一起轻依在你喜欢小河边诉说属于我们的日子。那时的天空真的好蓝好蓝,不是吗?我把脸贴在你的后背倾听风的声音。是呵,像飞起来一般的感觉呀,我知道,那一季的阳光,是不是仿佛散落在林间一般,陪着我们单纯的岁月一道轻舞飞扬……

知道吗,我一直都懂,你可以用尽一生去保护我,为我擦去眼角闪烁的泪光,而我,也愿意把一辈子交在你的掌心,全身心的信任,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在我爱上你的那一瞬间,对吗……

只是我真的不懂呵,为什么我们的爱无法感动上苍,原来一切温暖的回忆都是为将来的无奈埋下的伏笔,也为今生那最温柔的疼痛揭开扉页……

日日夜夜的思念幻化成一头银发的你转身冷漠的离开,期待着小生命的降临却最终只落得一片小小的尘土,是我不够坚强才无法保护我们的宝宝吗,只是当我倔强说着不痛的时候,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而下定决心要守护我一生一世的你也化成了一片一直守候的蓝天?那我每次望着天空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这么温柔的看着我呢?我不知道,但是我会永远这么坚信着,坚信璀璨夜空中,总有你,有你永远温柔深情地眼眸……

朋友说,青春是悲伤的河,可是悲伤的故事是他们的,但是不是他们所造成的。只是片中的温暖却又是从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中慢慢流淌出来的。

“你幸福过吗?”

“我曾经很幸福……”

黑板不止一次有这样的留言,让人看不到结果似的缓缓的陷入一种沉沉的遗憾中,只是那份年少但不狷狂的爱,仿佛流水一般的,缓缓从字里行间悄悄渗了出来……

这种感觉不只是淡淡的遗憾和悲伤,更多的是温暖。好久好久没有找到这样的单纯相爱的感觉了。让人不免发觉,即使他们的世界里存在着那么多那么多值得悲伤的事情,他们都还是能让自己以最平静的方式接受,然后留下一片浅浅的温暖在心间永远缅怀。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但是,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爱过一个,足矣。

就像那天,我在心里偷偷说过的:“居然有这么温柔的疼痛,我是第一次知道。”是的,一生之中,这样的疼痛,有过一次,足矣。

因为我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仰望过多少天空,行经过多少足迹,也只会记得他如云一样飘过的那片天空,和他一同用青春的脚步走过的那条弯弯的小路……

建军大业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篇8

“四一二”事变让无数共产党人、学生、工人等革命进步人士惨遭屠戮,本是同根,相煎何急。三民主义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变成了清党运动中的刀斧加身、血流漂杵。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几行铅字,写不尽无数勇士的鲜血,但听得南昌城内三声枪响!“口令!河山统一!”

贺龙指挥的第二十军第一、第二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由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经5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3000余人。同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和第七十五团,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参加起义,于8月2日拂晓开到南昌,与主力部队会合。

惨烈的三河坝战役,以三千将士敌三万劲敌,任朱德总司令精心部署指挥,终是实力悬殊。为了保住大部队的撤离,留下两百人死守阵地。梅江萧瑟如易水,又见慷慨悲歌郎。

在井冈山上,秋收起义部队与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所有起义部队共计两万五千余人,而井冈山会师部队整编后,仅剩万余人。面对弥漫的悲观情绪,伟人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八七”会议到三湾改编,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党指挥枪,从第五次反围剿到插在南京反动政府上的红旗,时代见证着共产党从青涩走向成熟,共产党引领着时代从动荡走向辉煌,我们的军队来自人民,我们军队的名字叫解放军。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时至今日,当洪水滔天,亿亩土地尽成泽国,是解放军毫不犹豫地跳入决口的堤坝,以人为梁;当地崩山摧,灾区与外界断绝联系,是解放军在“三无”条件下惊天一跳,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2020年,当新冠病毒袭来,解放军星夜驰援,人们欢呼雀跃,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当解放军撤离时,人们簇拥着军列,争先恐后地向车厢中抛撒着劳军物资,好像送别自己远行的儿女,士兵们守纪如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次又一次将物资挡在车厢外,亦如72年前下着细雨的清晨,当解放上海的枪声平息后,市民们推门出户看见潮湿的马路上睡满了身穿黄军装、怀抱枪支的解放军战士,也不曾惊扰一户百姓。这是一支王者之师、正义之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人民服务!

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9

这部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的史诗巨片,是建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是庆祝建军90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是一部弘扬正气,又不乏观赏性的红色经典影片。我个人认为《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中最尊重历史的一部。影片通过片中人物塑造与事件呈现,真实、客观的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人民军队的艰苦历程。

《建军大业》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大气磅礴的影像风格,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为观影者讲述了从“四 · 一二”大屠杀到南昌起义,再到朱、毛井冈山大会师,创建我党第一只工农武装的历史故事。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片中鲜有说教式的叙事,而是将斗争的残酷、战争的惨烈真实地还原于大荧幕,并令观影者群情激奋,血脉偾张。

《建军大业》是一部以军人为主的影片,该片很好地诠释了“军人”二字的含义。作为军人,不论其身置何党何派,服从命令、尽忠职守是其天职。影片通过贺老总为死守南昌城而战死沙场的敌军团长行军礼,国民党高级将领钱大钧为朱老总麾下收尸厚葬的桥段,将军人间的惺惺相惜演绎得淋漓尽致,观影者更是为这种超越党派的军人情感而泪洒荧幕,

“将军百战捐躯死,壮士马革裹尸还 ”,《建军大业》为中国军人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秉承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影片在讴歌开国元勋的同时,也对一些特殊人物给予了客观正确的评价。片中对林彪的塑造就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众所周知九 · 一三事件后,林彪的大名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描写我军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中消失殆尽。正是《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还原了历史,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林彪有了重新认识。

《建军大业》在演员的选用上也有别建国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只选用名气大,粉丝多,高票房的明星大腕,而不论其演技、艺德、形象是否符合片中角色。在《建军大业》这部影片中,众多的开国元勋恰逢风华正茂,英姿勃发,“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的年龄。而剧中饰演开国元勋的演员正是一群与剧中人物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从影片放映效果看,刘导将这些小鲜肉训练的不错,而小鲜肉们也没有辜负导演的期望,一扫浓眉大眼外加娘娘腔的荧屏美男、萌男、宠男的形象,而成为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敢担当的军人、男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位香港导演能将一部主旋律影片拍得如此震撼、感人实属不易。这要比那些只认钱而迎合时代潮流的导演、艺人强得多。

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篇10

我看过刘伟强导演拍摄的《古惑仔》、《无间道》系列电影,他对于反叛、不羁的拍摄异常到位。这次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我触目惊心,在历史的方面我确实知识面太窄,对于各位伟大的战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来看,气势磅礴,看完让人荡气回肠,先一辈的开拓者让我们无比的敬佩,我们庆幸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在这部影片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安插各个角色,着实有些困难,但坐镇指挥的周恩来、刘伯承,还有枪指华灯震慑全场的朱德、在德胜门与藩台衙门冲锋陷阵的贺龙与叶挺,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朱亚文饰演的周恩来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总理形象比较吻合,他在看到4.12屠杀事件之后,站在窗边发誓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或许这只是电影桥段,但是我觉得真实的周总理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不然也不会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景象。

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曾发微博成:“对于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演叶挺是一种对叶挺的羞辱。”,而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欧豪演叶挺有功有过,他在整个片子里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带领军队在进入南昌之时,面对城门守卫的阻拦,依然是霸气直前,对方说没有接到命令,他就现写一个命令,带着他训练得让人畏惧的的铁军进入南昌,这点演技虽然比较浮夸,但演出了那放荡不羁的感觉;还有在面对军痞挑衅自己的兵时,毅然站出,他感动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样;南昌起义的时候,去增援贺龙将军部队,在那炮火烟弹中,声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血性与无畏体现了他的硬汉气质。

朱德在1927年时已经40岁,在相比于其他年轻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南昌起义前晚,他杯酒交错的巧妙周旋,冷静的掌握着场内所有人的动向,牵制住敌方的力量。在三河坝战争中,运筹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临危不惧、大敌当前、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上一次的硝烟还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袭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都英勇献身。在那个年代里,都愿意去送死,是为什么?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在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没有战争的国家。

整部影片整体不错,但是结尾比较仓促,有些动作都有戏剧程式化的感觉。

影片的最后,井冈山会师,看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庞大,我的心也激动起来,那是胜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帅说的:万难险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军的90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运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