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解析及(通用7篇)正文

《高考作文解析及(通用7篇)》

时间: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高考都是一众考生的热议话题,而累计作文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考作文解析及(通用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1

写“人”与做人

一撇一捺,“人”字看似简单,其实难写,即使最优秀的书法家,一辈子也未必写出一个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人”字;一生一死,人生在世,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人难,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难!

雷锋日记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短暂的22年生涯中,他几乎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学习文化,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当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_亲笔题书,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几十年过去了,学雷锋,做好事,依然风靡全国,永不过时。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虽然是小兵一个,但他的人生“重于泰山”。雷锋精神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对于当代青年,在校学生的我们,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勇攀高峰……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其中,刻苦学习,锻炼身体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我们要用知识武装头脑,用锻炼来强壮身体,将来走出社会,走向各行各业,我们才能随时干好本职工作,才能随时报效祖国。_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要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无奋斗,不人生。我想,这也许就是保尔--柯察金、韦神和吾辈活着的意义吧!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2

1、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

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要注意的是题目提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对此进行回答,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可三人平均分配力量。从历史人物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最终要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谈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4、写法指导

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3

又到六月考试季。考试又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生拥有呢?拥有的时间又能有多长呢?即使了,一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

分数到底是什么?在家长的眼里,它代表了荣誉、面子。每次坐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成绩,家长可以骄傲地向周围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我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可是你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子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你们买来的课外书、复习资料,每天都苦读到深夜。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镜。即使这样刻苦地学习,分数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了,又担心下一次被别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万分,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

分数给我的压力也很大。我记得有一次单元测验,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老师同学或严厉,或惊异,或惋惜,或不屑的目光压得我抬不起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终于放学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爸爸微笑着问:“纤纤,考了多少分啊?”我低着头,小声地说:“63。”慈爱的父亲不见了。父亲一边打着手势,一边对我咆哮:“你怎么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这么大,你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我吓坏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责问,只是躲在一角默默流泪。此时,我是多么痛恨考试,痛恨分数啊!

考试原本只是为了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自己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可是残酷的分数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让他们成为考试的笼中鸟。分数啊分数,你左右了我的喜怒哀乐,给我带来了沉甸甸的负担,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如果分数不是那么重要该有多好!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4

面朝黄土,他扛起了一个家,而今花白了发,他依然健朗,只因拄着心灵的拐杖。

——题记

黑色的外壳,机身宽而稍薄,超大的矩形屏幕,约莫指甲盖大小的按键。

这是一台手机,一台“老人机”。此刻的它正被老人握在手里,粗糙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机身,温柔而缠绵。老人在等待着什么,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可以慢慢地,回忆些什么。

那该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头,别说手机了,连电话都没有。的通信方式便是写信。一笔一划的思念,一字一句的关心,被装进一个简易的信封里,贴上八分的邮票,寄往未知的远方。

信是寄了,却不一定到得了游子手中,有那么几年,与在外打工的女儿失去了联络,也不知多少次含了泪,怔怔地望着被退回的信。寄不出,只能等女儿寄来。白日里总有干不完的农活,便时常趁夜往村头跑,只盼得女儿的信已经送到了村长家。山里不比平原,家家户户都散落在大山里,一个来回,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去时傍着夕阳,心中急切,三步并作两步,可临近村头,望着村长屋里的灯光,又踯躅起来。去得多了,村长早晓得他的来意,看着他三天两头跑,信却没有消息,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常事,这样的担忧,村长也深有体会,看他这般,竟是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而他一见村长的神色,便知道希望再次落空。回时步子明显慢了下来,几步一回头,明知夜里不可能有邮递员送信,却还是忍不住期待。渐渐远了人家,独行于寂寂山林中,看一轮残月锁一汪忧愁思念在浑浊的眼中。

可纵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也不曾想过放弃。只要有那个盼头在,只要拄着心灵的拐杖,多走几趟夜路又何妨?只是那心里的思念与牵挂,支撑着他,也折磨着他。

后来终于有了电话。红色的固定电话,被放在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旁,正对着窗,信号时有时无。没有来电显示,白天外出干活的他们,也不知孩子们究竟有没有来过电话,有没有什么急事。便只好在夜里等。他和老伴怕因为耳朵不好使,漏听了铃声,索性端了饭菜在房里吃。一抬头,便看见那电话安安静静蜷在那一隅。吃饭,两人便守在电视机旁,说是看电视,心却系在那红色物什上。有时这一等,便是几个钟头。他们习惯早睡,却也非等到熬不住了,才想着自己给孩子打去。一再起身,胡乱换了几次频道,才终于拿起了话筒。刚按下几个键,又犹豫了,放下听筒,回头与昏昏欲睡的老伴商量着要再等一会儿。虽说孩子们说是不会妨碍,他却始终担心会打扰他们工作。直至熟悉的铃声响起,精神一震,忙接起电话。如此,这一夜才睡得安稳。

也就是三年前吧,女儿给他买了一台诺基亚手机。初时不会使用,眼见着有电话打进,不是忘了按接听,就是错按了挂断,对着手机说了半天,也不见得那头有反应。好不容易学会了,便天天手机不离身。去山里干活也带着,却又怕摔了,小心翼翼地揣在上衣口袋里,时不时掏出来瞅一眼。天热,小心地将外套往树枝上挂着。正干着活,忽觉铃声响起,可手中或砍或锯,不好立刻放下,只得一边加快了手中动作,一边侧目往树枝那边望去,留心听着,只盼得它响得久一点。那铃声却偏不如人愿,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待放下活计,胡乱在衣服上抹净了手,径直往树下去。取了外套掏出手机,一看,哪有什么未接来电?原是太过紧张,听差了。其实孩子们也忙,不可能天天打电话,可他是生怕了错过哪怕一通电话。

老人机则是今年换上的。他无意间向女儿提起过手机屏幕太小,看不清楚,怎想女儿回家时便给他带了一台老人机。宽大的屏幕,大号的字体,操作简单,还有语音短信。这样一个什物握在手里,总觉得有一股子暖意。

这样一个小东西,竟能传来千里之外的声音,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它真真实实地为他支撑起一片天,支撑起思念,让他能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享受到天伦之乐……

灰暗的屏幕忽然亮了起来,熟悉的铃声响起。老人机震动着,唤回老人飘远的思绪。略一低头,他清楚的看见屏幕上显示着“孙女”的字样,熟练地按下了接听键。

那头,欢快的声音传来:

“爷爷,我们回来过中秋,给您和奶奶带了月饼……”

老人悠闲地躺在老藤椅上,嘴角上翘,月光洒下,照亮了他眼中那溢满了的幸福和满足。

再过得两日,月,就圆了……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5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_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已一百多年,百年之中,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初步富强起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奋力前行,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为两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和智慧,共建美好未来。身处百年之大变局,在我国走向进一步强盛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国必然会遭遇围堵和阻力,道路曲折坎坷,我们可以_的论述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畏浮云遮眼,积跬步以至千里,累寸功以成大业。同时,广大考生即将步入大学或社会,以新的身份开始奋斗或创业。作文可以鼓励青年坚定向上生长,登高自卑,终成凌云之志。所以说命题在立德树人上有极好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在材料形式上,命题人摒弃直白的事例和事迹叙述,采用了伟人的论述,让考生从中获得启示,有效考查了学生材料寓意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重点考查了辩证思维能力。对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考查有很高的信度。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6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在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能成器。

杨绛曾说_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_可见_有字之书_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精挑细选出《古文观止》为蒙学教材,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经验,智慧能为阅历尚浅的少年素绢般人生底色上绘上万紫千红。_有字之书_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文学对抗_存在的荒芜_的可能。

然而纸上得来总觉浅,皓首穷经迸发不出莫言对高密乡的热情,也无法让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拥有如此悲壮的关怀。从有字之书中得到的箴言,体悟,终究要在无字之书中得到验证与升华。那是独一无二的社会阅历,人生轨迹所淘洗出的精粹与沉淀。于生活的无字之书中,沉潜于书页上的人生百态被淋漓演绎,比起做一个旁观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鲜活也更加残酷,它让人们避免陷入_群体无意识代替个体无意识_思维吞并,让农村妇女范雨素质朴的文字也能直击人心。无字之书鞭挞虚幻,让阅读他的人们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冷静,同时又保有温热的关怀和悲悯: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关怀与感同身受的悲悯,这或许正是曹文轩所呼吁的儿童文学中缺乏的_无字之书_!

无论有字无字,眼见耳闻,终归是要落实于心。再多的有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不过是附庸风雅地卖弄墨水,再多的无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也只落得_海归_变_海龟_般尴尬境地。黑塞的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_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_。翻开心灵之书,是近乎严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增添来自有字和无字之书的吸纳与内化,是冷静地直面内心,与自我对话的过程。_吾日三省吾身_,不妨说日阅心灵之书。这是一个更需要勇气与意志的`过程:带着剜肉补疮的决绝,携着刮骨疗伤的清醒,将如附骨之疽般的狭隘、嫉妒、自私悉数斩断,成就_心如明镜台_。在信息与行动严重不对等的时代,科技经济等理性力量逐渐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更要以书本和大地浇灌心灵。这位作家的话,无疑振聋发聩。

高考作文解析及 篇7

撇捺绘框架落笔书人生

人字仅两笔,一撇一捺,道尽人生无限。做人当如写人,需以中庸道绘己框架,亦以自省心描红人生。

逆锋起笔,藏而不露,坚实踏出人生第一步。

登高须从低,踏远要从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内卷似乎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面对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难免焦躁:对竞争的忧惧、对物欲的渴望、对生活的无措,让我们想毫无保留地展示自我。但就如方仲永天才起势,却永远把自己圈在了骄傲里,不断消费自己的才能,忘却了自我积淀的重要性,最后泯然于众人。然,古人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人生之始,切不可过度焦躁外露,当立于坚实内心,稳步健行。

中锋用笔,不偏不倚,立好衡量自我标度。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无度则无自我。许衡不采无主之梨,守住的是内心慎独之道;两弹元勋去利返国,护住的是拳拳爱国之情;嵇康服刑用最后的生命弹出广陵绝唱,奏响的是高洁自由之意。人的一生如为自我升旗,若无杆,便无方向,只能做随风飘荡、随波逐流之旗。新时代的青年,社会为我们提供着多元化的机遇,面对人生的无数选择,当立好精神坐标,把持自我。

停滞迂回,缓缓出头,落下坚实最后笔。

在接近目标的最后一刻,人往往欣喜若狂不能自如。但即使到了最后,我们仍要坚守大辩不言之道,不因结笔而草率。龟兔赛跑,兔子正输于自满于更接近终点线的骄傲。但余秋雨言:“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真水无色,大道无声,大化无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始终保持谦卑之情内敛心,我们才能持续发力,绘好框架最后一笔。

反复描摹,修正自省,书写人生漫长路。

第一遍临摹,是试错,是积累经验的必经之路;第二遍临摹,是重温,是对人生义理的反复揣摩;第三遍临摹,是自省,是脱离字帖自我书写后再次对初始心意的回味……无数次的描红,代表的是不断地回顾、自省与修正。吾辈青年,从不缺乏聪明之人,但鲜有人能停下脚步,回顾自我。比起向外扩,更重要的是向里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立好人生框架后,也需不断地回顾自我,修正己心。

写人只两笔,做人需一生。愿我们都能在一撇一捺之间,悟得人生理,描红人生路,铸新时代青年之魂,造新时代青年之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