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杨氏之子》(优秀8篇)正文

《《杨氏之子》(优秀8篇)》

时间: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杨氏之子》(优秀8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杨氏之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

a.同学们好;

b.同学们真可爱;

c.同学们真精神。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

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

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家人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反驳说:我怎么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呢?

4、同桌对讲,说说文章的意思。

五、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1、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么?

2、生充分阐述两句话的精妙。

3、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从中体会到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创设情景朗读,加深体会:(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孔君平,一部分为杨氏子。)

情景一:孔君平来到杨家,一看孩子摆上了水果,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说(齐读)杨氏子一听,淡淡的反驳(齐读)

情景二:孔君平来到杨家,看到了杨梅,心想,都说着孩子聪明,我考考他(齐读)杨氏子一听,我好心好意给你端来水果,你却这样讽刺我,于是生气的回答(齐读)

情景三:孔君平看到杨梅,心想,趁他的父亲不在家,我讽刺一下这个孩子(齐读)杨氏子一听,大声反驳(齐读)

六、拓展延伸。

1、新型标语。严禁践踏草坪别踩我,我怕疼。

2、世说新语中一则小故事。

七、作业:

综合性学习。

《杨氏之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

2、会背一些文言文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师:什么意思?(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当“女儿”,老师姓周人家的女儿,你们可以称呼我为周氏之子,也可以称我为周氏之女,那你们能不能介绍你们自己啊?说说看。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确实很精炼,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师:读得好,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现在我们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怎么理解诗句的呀?你有什么方法?

(生:看注释、查工具书)

师:老师觉得用上这些方法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自己先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生读文。

2、师:老师发现有些词挺难理解的,但注释当中又没有。来,我们来请学习小帮手来帮忙,有了它的帮助,看看能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课件出示难理解的词的意思)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生:同一个字)

(四)品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案 篇3

一、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读通课文

1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通过教师的范读,纠正读破的句子。

3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可出示这样的思考提示: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教师相机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拨。结合课文的理解,说说课题怎样理解更为准确。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教案 篇4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杨氏之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能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机智与巧妙。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语言艺术的启发,在生活中做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2、根据原文,补充填空。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杨氏之子,孙君平到他家去做客,杨氏之子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孙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思考:故事中杨氏之子只回答了孔君平一句话,为什么就说他“甚聪慧”?

2、出示两个关键句,组织全班交流。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问:为什么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

(相机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杨氏之子,又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相机板书: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1)引导学生想象: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会是什么语气?

预设:孔君平是在和孩子开玩笑,是一种调侃的语气。

(2)追问:杨氏之子面对客人的玩笑,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预设:孩子也和孔君平开了个类似的玩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进一步追问:孩子的回答是快是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从“应声答”,可以看出杨氏之子一下就明白了孔君平是在用姓氏做文章。于是,他马上把孔雀的“孔”和客人的姓氏联系在了一起。可见杨氏之年方九岁,可思维却是十分地敏捷,难怪文章用“甚聪慧”来评价他。

(4)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提示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因为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孔家的鸟,所以杨梅也不是我杨家的果子。

(5)引导学生比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非夫子家禽”这两句话的去区别。

教师点拨:否定句式,既不失幽默,又委婉地反驳了对方,更体现了杨氏之子的礼貌。所以课文开篇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是很有道理的。。

(6)激发想象: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提示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方面思考)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说话练习:如果来访的是李君平、柳君平、黄君平,聪慧的杨氏之又该如何回答呢?

2、合作表演对话。

(提示学生表现出孔君平的幽默和杨氏之子的机智委婉。)

四、师生共读,尝试背诵

配乐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孔君平的玩笑话信手拈来,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年方九岁就能妙语应答,难怪作者夸他“甚聪慧”。

2、拓展:生活中,假如遇到以下事情,你觉得怎样说话蔡算得上机智呢?

草坪已经进入了养护期,这时小涛约你到草坪上踢足球,你会说:“踢球很有趣,可让小草流泪就没趣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甚聪慧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评课稿 篇6

《杨氏之子》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陈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杨氏之子》,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收获,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指导学生读准课文的停顿,使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喜欢读文言文,起初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老师就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练读,这样孩子终于找到读古文的感觉。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她们指导怎样翻译古诗,因此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学生在交换自己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础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有法,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学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总之,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从课堂的积累展示到结课的推荐书目,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可以说这样的课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氏之子教案 篇7

一、课前热身

1、课前咱们现在复习下以前学的古诗、名句,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言必信—— ;与朋友交—— ;读书破万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黑发不知勤学早——

2、真不错,那咱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来试试你们的朗读水平:(大屏幕出示古诗名句)

二、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什么意思呢?

(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是女儿。“之”是“的”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说也就是古时候姓杨的家里的家里有一个孩子)。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说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古文比现代文简洁、像古诗一样凝练、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

师:不错。请坐下。

四、品读课文

五、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1、指名背诵

2、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你能把它用现代文把这个故事表达出来吗,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

《杨氏之子》评课稿 篇8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练,全文只有53个字。但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李老师通过短短40分钟的教学,激起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和《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李老师的这节课整个过程自然,流畅。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和培养兴趣

课始从老师的导语中,捕捉古文开始,到揭题理解“杨氏之子”,继而引导学生学习课题的命名方法,给自己命名,如“李氏之子”、“王氏之子”等,学生立刻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先从简易的入手,拉近了遥远的古文距离。再如课末的延伸:请你也当一回机智、聪慧的“杨氏之子”,如是姓“柳”、姓“李”的人来拜访,该如何应答呢?学生答曰: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虽是简单的一个练习,学生容易上手,但其实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一个综合考查,既要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又要掌握文言文的遣词用句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的教学理想。

二、以朗读为主线

在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范读,师生合作读。放手让学生充分朗读之后,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首先是读音的问题,“为设果”wèi“应声答曰”yìng ,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究竟该怎么读,让学生根据上下问的理解,根据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然后是朗读的停顿,“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于这些在朗读中不易掌握的停顿,先让同学朗读,并给孩子进行示范朗读,特别是“家禽”“家/禽”,因为文言文中的“家禽”和现代意义的“家禽”含义不同,但学生对此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不能理解。老师的范读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读中体会了句子的意思。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感受。

三、探究文义,指导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首先要理解文中那些典型的单音节词的意思,在教学中,李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读通,去读懂,弄清文言文的大意。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先举出注释中有的“诣”指拜见。再让孩子去研读,又如“甚”、“乃”、“示”等,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学习,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并词词落实,句句落实。这是一种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在理解“为设果”中,李老师质疑谁为谁设果,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学习古文的方法。方法的渗透简单明了,自然流畅。

同时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让学生反复品句、揣摩,让学生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反驳孔君平说的“此是君家果”的理解。更显示了李老师在教学预设上的独具匠心。

四、商榷之处

“未闻”语气委婉,一开始学生有点体会不出,如让学生演一演,可能感悟会更好点。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开始让学生模仿说说自己是“X氏之子(女)”是个很有意思的设计,要是在拓展中,请学生用文言文说说:这是你家的猫。我们班的某某很聪明。老师你家在哪里?等句子。这种迁移运用不但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即时运用所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