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正文

《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

时间: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数学教学反思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篇1

我担任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全班42人,男生18人,女生24人。由于本班学生人数多,底子薄,基础差,从一开始,我便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要,所以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丝毫不敢怠慢,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课堂教学采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管是期中、还是期末测试我都认真地做好复习工作,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好课——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好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三、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纠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纠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课堂的同步练习有布置,点评与批改做得一丝不苟。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五、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

六、教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这次全镇抽查检测,我的数学教学突破了有100分的学生,及格率为达到80%,85分以上的人数为21人。优生率50%,但是,40分以下的学生尚有4人,一直都没有达标。

七、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4、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尚未达到学校的要求(及格率85%)。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 篇2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数学教学反思 篇3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植树问题教学侧重点: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

通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渗透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教材用四幅图来呈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讨论过程。首先由一个男孩说出学生们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来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呈现了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里采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最后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数学教学反思 篇4

一、创设各种情境。

新授课要创设情境,复习课同样也不能缺少情境。因为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点有趣的情节,学生不容易感兴趣。根据低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喜欢听故事、喜欢有趣的动画、喜欢表演、喜欢竞赛,喜欢奖励。所以在复习计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题目蕴涵在故事中、在动画中、在表演中,学生学得肯定很有兴趣。等到做题很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各类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同座位之间竞赛、小组之间竞赛或全班开展竞赛。赢得同学可以奖励红花、红旗等等。总之,让学生开心起来,学起来就不觉得累了。

二、注重合作学习。

一个人学习可能没什么劲,如果两人在一块儿学或小组一起学可能感觉就不一样了。学生练得很有兴趣,在玩中学,效果更好。

三、适度的给予指导。

复习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对于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尤其在解题方法上,要教会学生如何走捷径,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这就是点拨。这不是偷懒,是提高效率、是变通。而且学生很喜欢走捷径,显得自己有本事。

四、精心设计练习。

精选题可以是书上例题,或学生平时作业、试卷里错的多的题目,或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到复习时,再给学生讲解并练习。不会的提前先讲,让学生弄懂了再独立做,这样,既能检测学生上课听的质量,又能检测出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设计的练习尽可能的涉及到多方面的训练。如:复习看图列算式时,可以将条件和问题进行互换;或者将其中的一个条件改动一下,问题不变;或条件不变,问题变一下,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训练。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省得他们没事做,自我感觉太好,还可以避免滋生骄傲情绪。

五、教一些考试的技巧。

低年级的学生认字较少,考试一般老师都读题,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弄懂题目的意思再解答。还要检查是否,低年级学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另外,书写也不能忽视,经常有学生在在考试时吃了书写的亏。还有一些学生,如果遇到一道难题,会花好长时间一直在苦苦纠缠,结果后面题目也来不及做了。这些方面教师都应教给学生如何应对。

这样有针对性的讲解、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要坚持下去,复习课一定会变得精彩纷呈。数学一定能学得很好。

数学课教学反思 篇5

一、关注经验、有效互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线的认识》一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我在思考,直接进入线的认识,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学生没有兴趣,感觉到很生疏,于是,我就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捕捉学生头脑中对线的印象。新课伊始,出示线团,激起学生对线的认识,由此,学生想到了光线、直线、曲线、射线、线段。学生对线的认识不是一张白纸,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抓住这一点,一个有效的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线呢”,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生成出线的分类。可以说:教学设计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有利于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二、适机追问、有效互动

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着生命的涌动,与学生平等交流不失时机的追问,沟通、合作、有效互动。“对话”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机追问,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和学生间构建平等和谐的对话,是转变教师角色的表现。在认识线段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线段,抓住这条线有多长,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学生说出正好是11厘米,教师抓住,这一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追问:“你是怎么量出是11厘米的?”学生正确表述。从而引出线段是有固定长度的直线是有两个端点的。追问要用在关键处不能提出琐碎的小问题,只有精当的追问,才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师生有效互动。

三、经历过程、有效互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这两种教学方法,我更赞同于后一者,本节课我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线,动手画线,发现交流线的特点,生生间进行交流、合作。最终发现线的特征,有人可能会说,这三种线,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及特征,干吗还要费力去发现呢?其实让学生不但知道三种线的概念,还要知道三种线的来历,知道线与生活中的线的联系,了解三种线的特征,知识是线的概念和特征,而获得线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就会积淀小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解决问题的大思路。新、旧课程都有线,处理思路大不同,加上发现与探究,就加大了线的含金量。那就是在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有效互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表达、倾听、合作、质疑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师生间,生生间有效互动中,出现精彩的生成,找准“课眼”,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四、改变方式、生生互动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线段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它有什么特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生生间交流、补充、倾听,一生说有两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一生补充说:“必须是一条直直的线”,一生又说:“线段是有头有尾的。”教师抓住时机板书重点词语,共同总结出线段的特征,在认识三种线是,通过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线,在本子上画出来的过程,就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认识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所以说,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追求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综观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前松后紧,学习前两种线时间占得多,学习直线时间有些紧。有时教师给学生一些暗示,不利于学生思考,比如:把什么是直线及直线的特点直接告诉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要克服这些不足,追问的问题设计在精当一些;学生能表述清楚的,教师不能给过多的暗示;课堂节奏要快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好三维目标。

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测、想象身边哪些熟悉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平方千米?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再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加深对1平方千米的认识。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

同时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尽量的去猜,去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但还是没有实际直观的一个感受,如果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的操场上去跑一圈,感受100米的长度,感受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建立1公顷的概念就更加清晰,有了1公顷的表象,那么1平方千米就是100个1公顷,就更加容易理解。相信学生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充分理解数学的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书上涉及的单位换算大多是在整数的范围里,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都不是整数,所以课上要注意数据的大小,可以有不同的数,关键是强调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公顷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小数点移动4位。平方千米到公顷进率是100,小数点移动2位,平方千米到平方米的进率是1000000,小数点移动6位。 另外可以要求学生用边长是1( )的正方形面积是1( )来描述各面积单位,相信学生在熟记之后,能帮助更好的理解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