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8篇)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8篇)》

时间: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优秀8篇),欢迎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1

陈菲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本节课的目标设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学生为本,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并重,切合文本内容、切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发挥语文课文以载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倡导的五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课文麻雀虽小,不过区区百字,却涉及到其中的礼智信三个层面,是一篇难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尤其在课堂回眸这一环节既道出了本文收入“方正门”意图,又升华了本课的主旨。陈菲老师授课时,始终没有脱离这一思想内核,这无疑是正确的、到位的。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陈老师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章情境,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课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若处置不当,容易内容单薄、效率低下,而陈老师的内容安排却能做到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更能顾及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本节课循着这样一条内在的主线渐次展开:感知——认知——评价——鉴赏——生发,滚雪球般动态生成。既有反复诵读,也有识记理解。

另外,陈老师的教态自如亲切朴实,课件设计也简洁明快、形象质感,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精、实、细、活,效果显著。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自己却“入门”“不顾”的行为。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2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 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 篇3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如此有限的文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意赎了。如果不是在语言的精炼上造诣高深,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陈太丘与友期》的精炼语言,体现在文章的始终。一开头,文章以“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 、“乃至” 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虽只客寥数语,但却字字生辉。“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人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维妙维肖。就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第二层 (子斥友人)中,尽管作者用了比开头和结尾要多得多的笔墨,但文字仍然十分精炼。单就叙述的句子来说,在叙述友人问元方时,由“问”到“怒”,感情急剧变化,充分表现了友人那粗鲁无礼的性格。而在叙述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起到了绝好的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 已去,去 引之,引 友人惭 尊君在不,不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约定) 已去,去(离开) 引之,引(拉) 友人惭(惭愧)

尊君在不,不(通“否”)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无信 )”和“( 无礼 )”两点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诚信 )。

陈太丘与友期 篇4

执教人   黄现明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 。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   )( nǐ   )

②太丘舍去( shě   )  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    )  ⑤友人惭(cán    )

⑥雪骤( zhòu ) ⑦非人哉 (zāi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致,差不多 )(相比 )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

○3过中不至(到 )   ○4相委而去( 丢下 )

○5讲论文义(讲解 )(讨论  )

○6去而乃至( 才 )( 到  )

○7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急速,大 )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   ○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

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

家门。

5 .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南朝宋   (朝代)人 刘义庆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   )     ②太丘舍去(    )     ③尊君在不(    )

④无奕(    )       ⑤友人惭(    )        ⑥雪骤(    )    ⑦非人哉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过中不至(    )       ○4相委而去(      )       ○5讲论文义(      )(      )

○6去而乃至(    )(     )      ○7俄而雪骤(      )(       )

○8太丘舍去(      )(       )       ○9与友期行(      )(       )

○10与儿女讲论文义(          )      ○11下车引之(      )   ○12入门不顾(      )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朝代)人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顺文意、读进情境、寻读思辨。

2、过程与方法:以读文为线,以思辨为点,寻读纠错以顺文入境;人物评说以探究思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评论中学会做人,在思辨中感悟“礼信”,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在纠错中把握重点词,在点读中串接关键词,走近故事,会意故事。

2、在审读中纵横思辨,在评论时反观自我,透析故事,穿越故事。

【教学层次】

1、朗朗三读,走进故事;

2、解关键词,读懂故事;

3、悟关键词,评说人物;

4、反观自我,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同学们,就在今早我刚要出门的时候,我两岁的小女儿突然从奶奶的床上跑了下来,拉着不放我走。昨天晚上,为了哄她睡觉,我和她作了一个约定:早晨给她讲小猫釣鱼的故事。那一刻,我非常震憾: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能够把昨天的约定记得如此牢固。

那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来看待和处理约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6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况。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帮助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内容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己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先讲一下,可以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应该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同: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就有不同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篇7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差,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

【说课型定位】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法】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说学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活动目的导入导语引人。   展示课题。  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整体感知

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1、听朗读。

2、自主学习课文。

3、朗读。

4、掌握重点字词。

5、初步疏通文意。

6、复述课文。

7、表演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3、多媒体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并作强调。  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质疑

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2、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问题。

2、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原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合作探究

1、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点拨。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 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现在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三.学生自学课文并讨论。(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讨论)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内容。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老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⑤友人惭(cán)

⑥雪骤(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3过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丢下)

○5讲论文义(讲解)(讨论)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世说新语》两则

练习题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无奕()⑤友人惭()⑥雪骤()⑦非人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过中不至()○4相委而去()○5讲论文义()()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骤()()

○8太丘舍去()()○9与友期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11下车引之()○12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