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0篇】正文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时间: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从教十几年了,上了无数堂课,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没有一堂课比这堂课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它时常在我脑海中重现,提醒我艺无止境,自己的差距还有多远。

那是教了几年政治后重新教语文的一次竞赛课,虽然是新教材,但我还是不慌不忙,心想,就凭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一堂课算什么,随便上什么都行,我当时就选了《绿色蝈蝈》。应该说我还是用心准备了的,毕竟是第一次在学校上语文公开课,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步骤包括课件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1、导语:从轻快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到森林、昆虫,让学生回忆童年时玩昆虫的体验,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放松、让课堂活起来。然后,让一两个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昆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介绍好昆虫并不容易,让他们带着任务来学习法布尔的文章,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效果也会好的多。

2、资料助读:让学生了解法国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知识是很必要的,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找资料的习惯。

3、速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生字词较多,为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并积累一些常用的词汇,我准备了幻灯

片打算用一至两分钟的时间完成这一内容。

4、精读体味:我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学生自己说说喜欢哪一段文字,为什么?如果学生没有动起来,就用第二种方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蝈蝈的声音”和“蝈蝈捕蝉”这两段,学习作者拟人、比喻、比较的写法、生动的笔调。第三种方案出示3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同样的目的是品味作者生动的文艺笔调。

5、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提出疑问,最好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拔。

6、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如果学生能说出两个层面的收获,即写作特色方面的和科学精神方面的,那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7、作业:模仿法布尔的写作方法,选择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声音和动作特征。

但课却上砸了,出人意料的糟,让我始料不及。当时我思维混乱:怎么会这样?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结果草草收场。课后我冷静下来分析原因,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很多素质都不过硬。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一厢情愿把教学过程想得天花乱坠,把教学方法设计得尽可能新潮,但却没有想到学生能否跟得上,如果跟不上该怎么启发,这一方面是因为太久了没教语文,对学生的水平有了陌生感,另一方面是自己违反了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脚的,这是对

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惩罚。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自主学习简单的文言文,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因为本文是自读课文,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加以归纳、总结。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以优带新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一年,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回顾这半学期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这一次学生的期中考试情况,我觉得现在学生对于新课程已经不陌生了,我自己也以能够较好的把握教材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了。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觉得给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利于今后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现将这一时间的一些教学情况小结如下:

首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都尽量去设置实际背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问题之中,增加他们实际的体验。并且尽量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安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现在在我们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甚至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非得走“看图明意”这一条路,完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在具体教学中,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启示,积极、充分的创设情景,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

为了能够真正做到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进行一些调查、访问等活动,来扩大情景创设的空间,加强用于情景创设的素材对于学生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吸引力。“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是新教材的意图之一。如果说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创设情景能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兴趣昂然,那么安排有关内容让学生调查、访问并自己解决,不仅可以使学习更具挑战性,而且可以把情景的创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情景创设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比较先进的,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便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创设情景,服务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我们使用的新教材,虽然其情景图尽管幅幅都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

当然,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手段不尽相同,以上只是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中重点思考和实践的一些问题。其实,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有魅力的良好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能够在适合于他们的环境中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反思 篇5

《生命生命》是台北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再教本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组课文中的《触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两篇文章,已经有了对生命的一些认识。源于对《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面对”和《永生的眼睛》一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感悟,因此教学本课采用“听──寻──悟──背”四个板块,以达到“在读中思索,在悟中升华”的效果,从而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目标拟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小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导演,主要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规定答题句式”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即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到位,未能给学生以视觉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有“贴标签”之嫌。

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备学生,并且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尽最大能力弥补“教学这一门有遗憾的艺术”。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反思 篇6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对什么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这个宏大的主题,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篇课文通过捕捉飞蛾、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事例,让我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课上,我并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从客观上去解说什么是生命;也没有以一个演讲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说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语文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不温不燥地引领学生在和文本的对话中,通过读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课教学中我成功地体现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料,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新课开始,我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教学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接收、内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诉只会扼杀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创新、去尽情地展示自己。课上让他们自己先讲一讲,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文并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很大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书,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如一入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阶段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默读思考,在交流个人自学体会时,引导学生品读,注重自我感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注意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读;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例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当学生提出:为什么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老师创设了师生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最后老师的反诘追问:小瓜子你拼命地冲出外壳,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几天,你这样做值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生命的价值。学生进入情境,发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存活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从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专家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对《生命生命》这一课的教学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对于教学中如何很好的落实教学三维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但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因为追求无止境。《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这一教学反思,来!

《生命,生命》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在课一开始,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这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注重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我指导学生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品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并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凭借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网上的材料,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相关资料等,寻找有关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进行交流,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节课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采用合作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讨论、学习、想象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可以自由地学习、思维和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学生的阅读面相对狭窄,经验也不丰富,尤其是作为住宿学校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尤为突出。让他们对相对厚重的生命话题有自身的感悟并谈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三大板块为主要教学模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极大发展。

当前初中生对生命意识的淡泊和生存能力是很低下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开创学生思考、探索、讨论的氛围,使学生进入理性的求真生活。把整节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师生共同开拓的自由创造空间中,做好引导作用。

在“体验反思”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教学中,学生没能联系现实去谈感受,而且初一的学生语言表达不规范,感觉他们找不准方向。给他们一个模式,举个例子,他们就仿佛找到了方向一样。所以我随机加上了一个示例仿写,没想到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一个高潮,高兴之余还是深为自己备课不细而感不足,在备课时对学生这块备的不充分,所以才会出现状况,这为我以后的备课提了个醒。

当前的教育要求改革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这要求的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我们要想推动语文教学的迅速前进,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开束缚思想的绳索,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下,与课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共同吹响内心自然的箫声!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8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

(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篇9

紧张充实的一学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一学期来,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同事以诚相待,谦虚谨慎;对领导尊敬有加,领命不误;对学生关心爱护,教书育人。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努力向有经验的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让学生爱学,要时时处处替学生设想。

1、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必须讲的内容,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讲,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本。

2、上课时,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学思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极力避免满堂灌的情况出现。新课结束,我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询问,或查看,以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补缺补差;

3、作业设计时,力求做到“精”,题型灵活,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复习时,夯实基础知识,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文本,吃透教材,扎实掌握文本的知识,多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5、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

6、加强写作训练。学习

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做到精益求精。

三、努力方向:

1、加强每节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积极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

2、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指导。

3、帮助学生的加大课外阅读量。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听课老师指出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环节设置到位。缺点是:问题设置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在导入、教学环节衔接方面还应讲究些艺术性,小结时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经过认真反思,我不仅认识到本堂公开课的缺陷,而且意识到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

其次,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

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总之,开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这一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