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洋务运动优秀4篇正文

《洋务运动优秀4篇》

时间:

洋务运动 篇1

洋务运动

[课标内容]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3、洋务派的主张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1、洋务运动的失败及其教训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小结]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可以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创办哪些企业?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洋务运动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职权范围及其作用;能举例说明洋务运动的内容;能分析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总理衙门建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使学生逐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可培养学生 论从史出 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总理衙门的建立;洋务运动。   三、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复习提问]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所面临的“外患”、“内忧”分别指的是什么?在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持?

[导入新课]

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

[指导阅读]

回忆旧知识,回答问题。(针对新课提出的问题引起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

插图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第一自然段及有关插图,了解总理衙门建立的背景、时间、主要负责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人的要求而建立的。

[启发思考]

总理衙门的职权是什么?外国人借此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出示示意图,指导学生按照示意图提示的线索思考、分析问题。

对学生发言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也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指导讲解]

出示提示词:

1861年  咸丰帝  载淳  辅政大臣

慈禧太后  奕䜣  同治

通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垂帘听政》,了解了有关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根据教师所提示的关键词,讲述慈禧发动政变的经过和结果。

三、洋务运动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的第1、2自然段,了解顽固派与洋务派是怎样形成的?各自的主张?主要代表人物?

看书第56页,归纳要点,互相补充发言。

回答要点:时间(1861年);主要负责人(奕䜣)。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读图,充分挖掘图中的知识信息,前后桌同学可互相议论,交流发言。回答:(略)。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示意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前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借助提示词,讲述这段历史,互相补充。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利用多种渠道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看课本第58~59页,归纳、概括回答问题。  回答要点:洋务派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的能力。)

自制

投影

自制

投影

自制

投影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指导阅读]

[出示表格]

表10-1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简表

时  间

目  的

阶  段

主要企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插图,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出示史料]

“闽船创自左公,沪船创自曾相,鄙人早知其不足御侮,徒添糜费,今已成事而欲善其后,不亦难乎。”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十二,页二

指导学生阅读史料,根据史料分析洋务运动由军用转向民用的原因。

看表格阅读课本第59页,分析、归纳并填写表格,一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指图讲解。回答:(略)。

(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阅读史料,分析其含义,小组讨论,发言交流。回答:(略)。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学习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

自制

投影

教材

插图

自制

投影

续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派所谓“自强”的实际结果,不但没有求国家之强,反而糜费过多,难以维持,故不得不转向民用。

[启发思考]

你是怎样看这场洋务运动的?

对有见解的发言进行表扬,教师参与讨论。

[出示史料]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第99页

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实现,但它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此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能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启发思考]

第二次***战争以后,清政府的政局发生了变动,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同时指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要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思考问题,前后桌的同学可互相议论,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阅读史料、交流发言。

(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概括,并进行交流。

自制

投影

洋务运动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和顽固派代表人物倭仁言论的史料、奕批判洋匠唯利是图的史料以及一些图表,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照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处理历史照片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处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用服务于中国封建统治的体,仅仅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2.难点分析:

(1)对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的认识,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对于这场争论,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理解。一要了解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和一致之处,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个根本问题上,两派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顽固派盲目排外,而洋务派主张运用西方科学技术。二要能对60年代的学习西方与40年代学习西方的地方阶级派别进行分析,洋务派对西方的学习,是继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技术后的一种实践。三要理解这场争论也使洋务派逐渐形成了中体西用的观点。

(2)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二。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意味的企业。课堂教学设计师:(复习旧课内容)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生:(思考并作答,复习旧知识)师:同学们归纳的这些变化,正是清政府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和国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被迫进行的调整。这时,距离***战争已经20年了,***战争后,只有林则徐、魏源等为数不多的地主阶级人士提出师夷长持以制夷的主张。20年后,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僚才真正体会到了西方技术的厉害和清军自身的落后,这时清政府对西方的技术高度重视起来了,他们试图以洋务——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代称,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僚被称为洋务派,他们的探索称作洋务运动。(板书第二节的课题)对于西方的技术,清王朝的官僚们认识并不都一致,那些坚决持反对态度的官僚地主派别,我们称其为顽固派。洋务派、顽固派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师:同学们阅读分析一下两派代表人物的言论,看看双方的分歧究竟何在?双方有没有意见一致的地方?

生:(看课本引用曾国藩、倭仁的话,分析并概括)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从这两段言论中,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中心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在对待西方技术上,明显存在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的主张。但是正如同学们归纳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又是一致的。同学们再深入分析一下,顽固派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学习西方,结果必然是:毁弃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对于这一观点,洋务派如何评论?

生:(相互讨论,概括课本内容)

师:我的观点是洋务派在辩论中只能回避这一问题,60年代初,奕 、曾国藩都没有从正面回答顽固派的这一挑战。到后来,洋务派才逐步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来驳斥顽固派的诘问,这一原则就是中体西用。大家结合这场争论,思考一下,为什么说这一理论对于洋务运动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一理论减轻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过程中的压力。洋务通过体和用的范畴,将封建伦理道理与西方技术分割开,但又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个前提下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所以洋务运动的口号就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既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的先进,又强调学习的目的在增强自身实力而不是削弱自身传统;既认同传统观念的精神价值,又确认西方工业、机器生产技术的实用价值。这就为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中体西用论洋务运动刚开始起来,有不少顽固派要出来阻止。洋务运动能得以比较顺利地开展,必须有几个前提。同学们在课本提供的资料中查找,有哪些前提呢?

生:(阅读教材)

师:大家把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与本节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做得非常好。清朝政局的变动,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辛酉政变后刚刚上台的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因此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二是总理衙门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的事宜,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三是掌握地方实权的一些汉族督抚积极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那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起家的汉族官僚,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2.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师: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什么一开始就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篇4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总理衙门的建立及其作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总理衙门是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而建立的,是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的产物。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外交和内政。

(2)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开始了她近半个世纪的反动统治。

(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第二次***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导入  新课

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垮下来。它是靠什么力量支撑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得出结论,引出课题)第二次***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1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䜣)

1.建立的原因

***战争以前,清政府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兼管一部分具有外交性质的事务。***战争以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这个新职位,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对此,外国侵略者非常不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由中央大员和他们交涉,并指名要奕䜣出任新外交机构的首脑。奕䜣等秉承外国侵略者的旨意,奏清设置总理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批准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办理洋务的中央机关,由恭亲王奕䜣充任办事大臣。(指导学生看课文“恭亲王奕䜣”插图。)

2.职权范围及作用

总理衙门是一个专门办理同外国交涉的机构,它有哪些职权范围呢?(请学生看书后回答。)从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可以看出,它的权力很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那么,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而建立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它表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由以前的害怕、疑忌逐渐转变为讨好、依赖,其次,外国侵略者千方百计地干涉、操纵总理衙门的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的目的。因此,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总理衙门建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事务增多。由于语言不通,1862年,清政府批准奕䜣等人奏请,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的近代学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对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变动最突出的表现。这一时期,清朝政局的变动还表现为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场斗争终于导致了一场政变的发生。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1861年)

1861年,在清朝的首都北京,发生了一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政变。这场政变使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并把持中国朝政近半个世纪。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政变?她是怎样上台的?

1.政变的背景及经过

(与学生一起回忆电影《垂帘听政》的部分情节。)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六岁的载淳,执掌政权。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和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一同被尊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权欲极大的慈禧太后想垂帘听政,遭到辅政大臣的反对,因而对八大臣极为不满。为了同辅政大臣争夺权力,实现自己掌权的野心,决定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的政变经过,并看课文“北京故宫养心殿东暖阁”插图。)

政变后,慈禧太后宣布垂帘听政,任命奕䜣为议政王,改组军机处,定年号为“同治”(请一学生阅读课文注释“垂帘听政”、“同治”。)慈安太后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一人手中。

2.政变的影响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方面排除了肃顺等八大臣的势力,同时改组了中央机构,使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奕䜣等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慈禧太后上台后即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愿意“借师助剿”,联合外国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于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的。)从此,慈禧太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反动统治。

慈禧太后掌权以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一方面加紧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对内更加倚重汉族官僚地主的力量。因此,这一时期,清朝政局变动的又一个方面是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八旗兵和绿营军因腐化堕落而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从1851年1月到1853年2月,清军四易统帅,仍未能扭转溃败的局面。1853年,当太平军从武汉沿江而下直逼南京之时,咸丰皇帝束手无策,在朝堂上与群臣相对而泣。此时,却有一批地位不高又极端仇视农民革命的汉族地主出来办团练,组织武装,给太平军带来巨大威胁,逐渐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在此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就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不敢对汉族官员委以重任的惯例。于是,从咸丰帝起,经奕䜣到慈禧太后,开始倚重汉族官僚地主。

前面我们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同学们都知道汉族官僚地主举办的团练武装中,最凶悍的就是曾国藩的湘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慈禧上台以后,不仅曾国藩受重用,就连他所举荐的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汉族官僚也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所以说,第二次***战争后,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是清朝政局变动的又一个表现。

四、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第二次***战争以后,清王朝内外交困,面对着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洋务派的推动下,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形成

顽固派和洋务派是在第二次***战争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形成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这也是这个时期清朝政局变动的一个明显的表现。

顽固派以慈禧太后为首,他们以“天朝大国”自尊,对世界毫无了解,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一个集团。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这两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区别仅在于对待外国事物的态度上。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且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洋务”指一切外国的和关于外国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运动。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3.洋务运动的内容

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打出“自强”的旗号。其目的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可以剿捻,可以勤远略。”即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朝的统治。奕䜣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由此可以看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统治。“自强”是要强化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企业。(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表”进行讲解)1861年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仿制样枪洋炮,用于镇压太平军。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指导学生看课文“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插图并阅读插图的小字部分。)江南制造总局即是今天我国造船业的基地——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它能够建造排水量为2200吨的巡海快船。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采用新式技术的封建官办工业。这些工业由封建官僚控制,经费由国家拨充,生产的武器直接供给清朝的军队使用。因此,生产从不计成本,不讲效率,再加上管理不善,官员们层层贪污,资金时常短缺。同时,这些军事工业对外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从购买设备、安装运转、生产制造都依赖外国,而引进的技术,大多在西方已经过时,并不先进。军事工业的生产技术也多为外人垄断,甚至一部分管理权也落入外人之手。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便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民用工业,想用民用工业获取的利润,来辅助军事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后期:开办一些民用工业——“求富”。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见课文表格)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88年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织布官局,后迁到湖北武昌;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筹建的汉阳铁厂等。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比如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万多匹。

筹划海防: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1885年,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北洋舰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

举办新式学堂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还从中选派了几批留学生赴欧美和日本留学深造。

以上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4.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办了30年的洋务。洋务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呢?

(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5分钟的课堂讨论。可提醒学生联系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和洋务运动的内容,然后由教师归纳。)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一部分大官僚、大地主,为适应帝国主义和镇压农民革命的需要而推行的一场利用西方生产技术以挽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另外,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4.巩固知识

(用习题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1.19世纪60年代初期,清朝政局有哪些变动?

2.洋务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哪些代表人物?

3.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