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蓝蓝的威尼斯》优秀4篇正文

《《蓝蓝的威尼斯》优秀4篇》

时间:

《蓝蓝的威尼斯》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2.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课题“蓝蓝”二字导入  ,谈感想引申进入课文的学习)

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生:蓝蓝的天、蓝

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生:静谧、舒适、安详、

平和、浪漫、忧郁……)。那么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

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

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

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

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

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会吸引众多爱美并且懂

得欣赏美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

活动:“ 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作者邮箱:

《蓝蓝的威尼斯》 篇2

一、导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奇特、美丽的风光和文化,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2、分析文章移步换景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导学重点:

见目标2、3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出生字词。

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威尼斯的特点。

 3.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2、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特点。

3、作者运用移步换景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威尼斯的奇特面貌。请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飞机上眺望威尼斯,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找出有关词语。

2.夜晚的威尼斯的景色又如何?

研读赏析

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 (1) 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观察角度是什么?

 (2)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威尼斯的什么特征?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3、“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找出有关语句

4.作者在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时用了一些生动贴切的比喻,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5.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美、秋色美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了解?课文题目为何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用“蓝蓝的威尼斯”。

6、课文最后提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为了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        。

(五)、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1、 看江南水乡的一组图画,模仿课文的写法,选取水乡某一方面的美,能运用恰当的比喻,试着写一段话。

(六)达标测评:

见《互动课堂》p114-117

《蓝蓝的威尼斯》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 多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本单元编者带领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二、出示目标:

(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 多用比喻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出示幻灯片(一)

学生带问题初读课文:

(1)找出生字词

(2)找出你喜欢的段落

(3)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读课文,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四、讲读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出示幻灯片2

给下列字注音并用词语造句:

舷             眺            缀          簇         魅             鳞次栉比                  绚

(二)、 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否随意写来?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征写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

学生回答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蓝蓝的”特征。学生说第一、二两段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六两段也可看出这一点,老师接着问:

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现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 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出示广场一角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种宁静与和谐)

小结: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的全貌,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出示幻灯片)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明白上面的问题之后再来看课题,作者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就不难理解了,你怎样理解呢?

1、“一片蓝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不仅突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

3、不仅突出了威尼斯 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4、通篇都围绕“蓝蓝的”来写。

教师小结:我们愿世界都是蓝色的,希望我们永远住在蓝色的地球上。

(三)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一、总体把握    乍读这段真好,我喜欢

二、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

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2、优美的修饰词。

三、应用于我的写作

先让学生读,指导朗读

然后学生说喜欢的原因

具体分析1、2段

学生具体分析,老师小结。

第一段:1、天蓝、地蓝 、城市蓝 ,突出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的作用。

2、联想打比方“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第二段:1、比喻(1)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2)就像一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这几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似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2、具体的数据   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   401座多式多样的桥梁

3、对偶句   灯光映着碧水

明月照亮大海

处处扣住光和水进行描写

小结:(出示幻灯片)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了。”(秦牧语)

五、梳理、总结、扩展

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同学们听,注意描写行踪,注意抓住特点去写。

学生讨论,先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六、作业:出示幻灯片。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七、 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    移步换景

抓住特征         动点描写           比喻

蓝蓝的威尼斯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蓝蓝的威尼斯》,这是一篇介绍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称颂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友谊的自读课文。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魅力绚烂,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作者对威尼斯美丽景色的无限热爱的情感。

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阿里山纪行》等游记散文,对散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阅历甚浅,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相对还比较薄弱。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

(2)体会中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

(3)理解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文章语言魅力的作用。

同时,将教学目标中的“领略威尼斯绮丽的风光”和“理解比喻修辞手法对增强语言魅力的作用”这两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同时采用分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手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接下来,我就重点谈谈我对这篇文章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节课,我是按照“导入新课-----预习交流-----感知欣赏-----拓展质疑”这几个板块进行的。

首先我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德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这句话直接进入课文,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魅力。

随后,我请学生将他们在预习过程中的重点字词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同时请其余同学补充、指正,然后再将收集的字词集体朗读以便加深记忆。

当字词的障碍扫除清楚以后,我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整体感知课文。我请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画出文章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画出文章中表现威尼斯城市特点的词语。当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学生两人相互交流文中得到的答案,明确文章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组织材料的;同时明确城市特点的词语是“瑰丽、奇特”。教师乘势再问:“奇特在哪里?

瑰丽在何处?”学生再次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明确:奇特在它的交通工具,瑰丽在“圣马可广场”、“教堂”、“叹息桥”等建筑及两岸的风光上。它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等展现的一览无遗。教师还可以再问:文章到此结束了吗?其实没有,文章最后一小节还写到了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文章写的内容基本上清晰了,教师再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文章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蓝色的是大海的色彩,它符合威尼斯水都的地理特点,同时它又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色彩,在文中也表现为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幸福的象征,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游客等都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幸福的生活画卷,这些正是威尼斯的内在特征,也正是它串联起了文中看似繁多而无关联的内容,这很好的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美丽的威尼斯需要用美丽的语言描绘,在下一个环节中,请学生将他们最欣赏的句子找出来和大家分享。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等方法入手寻找。学生找出之后,再请他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让学生读出关键的词语,注意读出重音,注意抑扬顿挫。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可以请其余同学再读或教师范读以此感受那种幸福、美丽的美,在读的基础上还要学生讲一讲喜欢的原因和理由。

例: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于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联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德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世“闪闪发光”,给人以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丽灿烂的“人间奇景”呀!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成千上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章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以陶醉的感觉。文中的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尤其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再次品味了威尼斯的美丽,同学们肯定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将今天学过的威尼斯的美丽的景点、人文风情等向没有到过威尼斯的或者没有学过本文的朋友讲解。要求:讲出特色、讲究语言流畅,可以适当引用文中语句,注意讲解时的语气和语调,可以适当添加手势等。用这种方法带领学生又一次和文本对话,感受水都的美。

在以上过程的基础上进入到质疑环节,让他们讲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向同学或老师问一问。

最后在多媒体展示一组威尼斯景色的图片中结束本课,教师布置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