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汇编3篇】正文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汇编3篇】》

时间: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1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看过《小鹿斑比》的动画片,上学后,妈妈又买了《小鹿斑比》这本书,读完后对我启发很大。

斑比是一只聪明、活泼、天真、善良的小鹿,他有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她温柔亲切,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她教会斑比怎么样逃离危险,怎么样识别敌人……就是这样一位好母亲,却在一次人类的捕猎中被杀害了。

危险来了,可怕的枪声一次次打破森林里的宁静和美好,是人类给动物们带来残杀和痛苦。但是斑比却在一次次的危险逃离中不断成长,不仅学会了保护自己,同时学会保护同类,成长为鹿王。

以前,我对妈妈有时放学不接我不理解,认为是妈妈不够疼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永远依赖爸爸妈妈的“保护伞”,要学会坚强、独立,要多学知识,增长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翅膀锻炼的强劲,才能在人生的天空自由飞翔。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2

又到教师节了。

我走进教室,教室里乱糟糟的。有几个孩子拿着在门口买的花递到我面前,我顺手接过,不断地向他们说着:“谢谢,”“谢谢”。他们天真无邪的脸总是充满了童话。他们肯定是在家长的授意下给我送花的,不但要送给我肯定还要送给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

我刚刚经历过一件事。我上语文课时,班上的韩宇同学在看思想品德书,我恼怒地抓起他的思想品德书就扔在了后边。第二天他的奶奶就打电话说我扔她孙子的书了,说韩宇早上不来上学。我一再给她解释,韩宇的奶奶非说我不该扔韩宇的书。我没向她道歉,她说她还要去找校长。我心中总担心着。

还有一次,一个学生的作业总是不做。我打电话把他的家长叫来了。他的爸爸没听我说完,就打断了我的话说:“他不学就不学呗,我在家还不管他呢,你们管他干啥?学习好到了社会上不一定有用!”我当时就很无语。

面对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我感到无能为力。很多时候所有办法用尽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绞尽脑汁是常有的事。我们不断地学习教育法,安全法等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深知违背教育法的事决不能干。校长一再强调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严重后果,一旦家长找上门自己解决不说,本期的绩效工资全部为零,所有的评优评先全部取消。我想老师要是万能的神仙该有多好,不但有三头六臂,还可全知全能。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每一个家长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费一点力气就能成为高手,潜意识里都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错,自己的孩子都是对的。一句话自己的孩子都是至高无上的。

新闻媒体到处都在报道学校的负面问题,老师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学生公然对着老师叫嚣:“老师,你敢打我,你敢?你打呀?打呀?”老师不得不退缩了,退缩的结果是课堂乱糟糟的,学生没人学。老师甘愿奉献自己,老师又怎么来奉献自己?老师连自己的尊严都保证不了,教育的效果会实现吗?没有哪一位老师想教出的学生都是庸才。

三十多年来教育就一直在叫嚷着改革,改来改去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以分数论英雄的现实依旧没有改变。家长就是以分数的高低来看待自己的孩子,社会就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政府就是以分数的高低来看待领导的能力,学校就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老师的优劣。不会让学生得到高分的学校就是差学校,不会让学生得到高分的教师就是差老师,所面临的问题是领导调换诫勉谈话受训,学校缺乏生源,老师减少绩效工资,没有各种奖励,评不上职称,处于别人看不起的岗位,或者被领导调离。

社会现实需要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呼唤地是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可是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方法,在整个社会又是那么的深入人心。现实和教育的严重背离,老师不得不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太难管。结果是老师费尽了心机,学生严重的厌学。寻找适合现实社会教育的目标方法,老师应该承受多大的责任?

学校能是一番净土吗?学校也只能是最弱势的聚集地。

专家说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有官本位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向以人为本的准公民意识个性解放的意识形态的变革,它将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入仕教育的大败局,重新把教育回归到以科学创造以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智慧主观能动性的轨道上来,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战国时的雄风。

我们的教师节!

2023小学生教师节的心得体会 篇3

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为期10天。届时运动员将参加两个大类中6个运动项目共78个不同竞赛项目的争夺:

雪上运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

冰上运动:残疾人冰球和轮椅冰壶。

这些赛事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六个场馆内举行。其中两个场馆——国家体育馆(残疾人冰球)和国家游泳中心(轮椅冰壶)-是20__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遗留场馆。

首先是欢迎仪式:一群穿着五彩服的卡通玩偶出现在我的眼前,慢慢地,他们变成了一座“彩虹桥”,十分好看.到选手入场了: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奥会选手,走进欢乐的鸟巢。他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架着拐杖,有的靠人扶持,有的双目失明……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片灿烂的笑容。

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德国代表团入场时。选手们步入场地,笑向观众,并亮出了一面写有四个汉字“北京你好!”的德国国旗。547名中国代表队出场了,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开始表演了,首先是《太阳鸟》:“太阳鸟”飞向一位盲人歌手,盲人歌手唱起了:《天域》。《星星,你好》:舞台的中央,320名聋人姐姐穿着洁白的裙子,翩翩起舞,用手语对着天空说:“星星,你好!”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__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__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当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内容保密,刘丹能获得的信息有限。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在平时的翻译中,很多国家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