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东舞蹈文化的整合范文》
中国东北方在古代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明代修筑山海关、特别是努尔哈赤兴起后,“关东”均指函谷关以东或潼关以东。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关东舞蹈文化的整合。
现在,“关东”专指东北三省。东北三省的北方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关东文化”。关东的舞蹈便根植于深厚的关东民族文化的土壤,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多层次文化的影响,从而保留着古老社会的原始艺术形态和古朴的美,使其充满了民族特色。关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现今的汉、满、朝、达翰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蒙古等民族的舞蹈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关东舞蹈。在历史的进程中,并随着人们的风俗习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具有多民族风格特征的艺术形式。
在东北这种特有的地域环境中居住的人们,形成了豁达、勇敢、拼搏的性格,也产生了独特的舞蹈文化因素。舞蹈中保存着原始渔猎、狩猎、畜牧、骑射等古文化的遗风,体现着农耕、游牧文化的色彩。如朝鲜族长鼓舞、扇子舞,还有我国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吉林省朝鲜族农乐舞;满族的狩猎舞、腰铃舞;东北大秧歌;萨满舞蹈;新时期对东北原始戏剧舞蹈继承与发展的二人转舞蹈等等,这些关东舞蹈的形成和他们的原始信仰、所在的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经时代的积淀融合所形成的关东舞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东舞蹈的现状分析
关东舞蹈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是关东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传承和开发关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建立相关的舞蹈学科体系是发展关东舞蹈的关键。种类众多的关东舞蹈大部分是在单一的民族之间或某一地域中流传,除了大家熟悉的东北大秧歌、朝鲜族、蒙古族的一部分舞蹈外,其它还有很多关东舞蹈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也没有形成详细的舞蹈语汇、舞蹈组合的教材、图书、音像资料等,并缺乏舞蹈理论的支撑。随着全球趋势的增强、民族的融合与现代化的冲击关东舞蹈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正在被融合、遗忘乃至消亡。建立完整、规范的关东舞蹈学科体系,整合关东舞蹈资源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