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推荐3篇》
小学三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3篇)
小学三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明白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职责。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可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我身边一齐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构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我,努力使自我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我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教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状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个性是生管教师谢孝忠的职责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忙小同学盖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的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立刻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我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赵伏枣和张小珠教师自我掏腰包买蛋糕、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齐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状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教师;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都把他们当“贵宾”,在经济十分拮据的状况下给每位留守儿童买节日礼物。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我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欢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此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必须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教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群众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状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持续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带给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6、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7、持续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可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持续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教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杯具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状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透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持续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状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用心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8、“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用心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小学三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2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一个个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文艺演出”及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小学三年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3
县关工委:
自收到武关委发(20xx)01号文件后,我们河道三农中心高度重视暑期留守儿童工作,精心安排,强化措施,全方位开展了暑期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及早安排、广泛宣传,精心部署。7月上旬,全中心组织召开了各村书记、主任及学区、驻中心派出所、卫生院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对暑期留守儿童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及时印发了《河道三农中心关于暑期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工作安排》,通过广泛宣传,在全中心上下形成了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工作氛围。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一是对全中心重点、贫困留守儿童开展了党委成员、机关中层结对帮扶活动,共为42名留守儿童送科普书籍84本,辅导功课11次;机关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坚持每周组织留守儿童与家人亲情视频1次,每周组织观看一次教育短片,同时加强与留守儿童进行感情沟通,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二是开展慰问活动。中心集中对8名重点留守儿童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赠送励志书籍和文体用品,同时文化站坚持每周组织8名重点留守儿童开展一次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三是进行家访,充分掌握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中心教育学区组织6个工作组,每组3名教师,深入全中心124名留守儿童家中,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为其辅导假期作业,开展与学生谈心,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不断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四是积极开展不安全因素治理,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全中心5处涝池、3个水库和11处陡坡等危险地域加强了排查和治理,设置了醒目的提示标志。同时中心组织司法所、河道派出所、文化站并积极联系县文体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取缔黑网吧1个,有效地杜绝了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此外,对全中心56名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教育一次,帮助孩子熟练掌握了逃生自救、事故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方法。五是开展形式多样教育讲座。邀请皇中村教育届吴忠贤老师等为留守儿童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法治宣传、讲革命故事三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法制观念和爱国热情。
尽管我们在近期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我们觉得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与目前留守儿童工作新形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抓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新河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