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实用三篇)正文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实用三篇)》

时间: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精选3篇)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 篇1

今年是《XX省普通高校招生改革调整方案》实施的第一个年份,并将普通高考和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分别在6月7—8日和6月9日举行,同时还实施了在本科文、理科录取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改革。为实现市政府对今年高考提出的工作目标一“实现平安高考”,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市政府和招生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坚决贯彻“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与各职能部门共同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真正意义上实行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明纪律,严密组织的方针,达到了“公正、准确”的标准,实现了“三杜绝一减少”(杜绝安全事故,杜绝泄密、失密,杜绝工作差错,将违章犯纪的人和事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招生考试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将我县今年的高考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共同创设和谐考试环境。高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配合,才能确保高考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市的要求,县教育局与公安、保密、卫生、供电、电信、宣传、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履行各自的职能,按照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完善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把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消除一切可能影响考试进行的不利因素,依法打击危害考试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招生考试舆论环境,确保了普通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的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高度重视试卷保密,确保万无一失。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教考试〔20xx〕2号)和省、市有关做好试卷安全保密工作的文件精神,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试卷运送、保管、发放、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保证了试卷安全保密不出任何问题。

三、防范和打击违规作弊,维护考试公平公正。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和省、市有关抓好考风考纪的文件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考生的纪律教育,提高了广大考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按照高考工作的有关管理规定,对选派的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进行了考前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各校在高考前夕进行考试诚信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考生认真学习了《XX省20xx年普通高考考生守则》和《XX省20xx年普通高考考生考试注意事项》,对考生进行深入的诚信考试教育和违纪舞弊处罚警示教育,使考生自觉抵制和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并保证了考场和保密室的电子监控信息与上级部门实时互联互通。

四、规范管理,扎实做好考务工作。考试工作无小事,我县严格按照XX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XX省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20xx〕8号)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我省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粤考院〔20xx〕84号)以及《关于做好20xx年6月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粤考院〔20xx〕114号)要求,进行了周密安排,对全体工作人员按省市要求“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形式,认真研读和掌握《高考监考工作操作规程》和《考试统一指令》,认真做好各项考务工作,着力抓好考试过程管理,落实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细化工作环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和完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把考试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努力为考生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实现了市政府对今年高考提出的工作目标一“平安高考”,杜绝了考务事故的发生。

五、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招生工作的社会满意度。普通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综合性的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范管理与人本服务并重。根据今年录取模式的改革,要求各高中学校将平行志愿条件下如何填报好志愿的信息及时通报给考生、家长,要将平行志愿的利弊和风险分析清楚,引导考生、家长正确认识并做好思想准备,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优势,有效规避风险,科学填报志愿,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县招生考试工作的满意度。

高考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有疏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扎实工作,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推进我县招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 篇2

三年时间真的很短,短的如果一缕青烟在眼前飘过,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在刚进入高一那会,自己憧憬的目光,想要在高中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当三年即将结束我突然感觉时间原来与此快,往昔如昨日,历历在目。

在三年里,因为自己有目标的学习,我并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错,自己虽然有些不满,至少也不会差多少,我在班级里面一直都是靠前的,高中三年时间,我一直都排在全校前十,每次考试我都信心满满,到了高三最后阶段,虽然还感觉学的不够但是我也有信心继续打开心的局面。

我在学习中坚持做到认真努力,每天老师上完课我都会去办公室询问老师问题,同时也会把自己在学习和一些问题请教老师,我也成为了办公室的常客,经常受到老师的教导,我的成绩也因为我自己的勤奋学到了更多知识,至少我不需要担心自己学的不好,其他同学如何学习如何玩,都不会影响到我,因为我自己是非常认真努力,自律强。

对待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从不会敷衍,老师吩咐的作业我会及时完成,也会准时完成,因为我清楚老师给我们安排的任务都是为我们考虑,完成了每日作业,自己会主动的去做一些习题练习加强自己的能力多练题,多做作业,还会在上课前复习和背诵,抓住每一分钟时间,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我不会骄傲,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自己不好好学习,不认真,迟早会被其他同学超越,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所以宁可累些也要学完自己的任务,不管有多累有多忙,都不会忘记学习,笔记也是我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不是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我之后靠自己的笔记在课后复习,做题加强记忆,所以很多同学看到我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写作业。

现在吃的苦越多,以后才能够做的更好,毕业了就要加大学习任务,就要完成自己的作业,每天都反省自己,对于同学我友好关心,经常会考虑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用在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之要达到自己的任务,人需要的是认清自己,更要明白自己做的学习任务。对待学习的太读让我有机会继续学习,让我可以不断认真汲取知识,我会不断改善自身的能力就算进入到了大学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能力。

用谦虚的心态,认真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不担心,也不考虑自己玩不好,之喜欢自己主动去做,主动去完成,一点点得的提高让自己没有遗憾,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

2025年个人的高考总结 篇3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__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