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1
第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知识点]:
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3、商末尾有0的除法;4、简单应用。
1[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2[记忆]商中间有0的除法。(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
3[记忆]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6、记忆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第二单元年月日
[本单元知识点]:
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3、生日快乐
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平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
天数90919292
半年上半年181天下半年184天
4、平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
天数91919292
半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
5、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6、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7、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8年是59周年。(2008-1949=59)
8、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6月7月8月
思考12日----30日31天1日-----17日
30-12+1=19天31天17天
合计:19+31+17=57天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知识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2、美丽的花边
注意点: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本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应用。
[记忆]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略)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进率:1千米=1000米
数量式:跑道一卷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1、单位1-----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
2、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如:90个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
5、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6、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公式:(见表格)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长宽=面积边长边长=面积
周长(长+宽)2=周长边长4=周长
边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
周长2长=宽
周长2宽=长周长4=边长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5、86页思考题(动手分)
6、甲图形的面积比乙图形的面积大。但是他们的周长相等。
7、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8、用20个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用2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两种情况不一样)
第十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
2、运动与身体的变化。运动后人的脉搏会加快。休息几分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
1、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3、小数大小的比较。4、小数的加减法。
5、0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归纳 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
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3、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统计
1、平均数: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
7、8、9月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30天,
只有2月有变化。
3、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6、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7、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区分:时间前没有标记上午下午等字样的是24小时计时法
8、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第一圈(0点到12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数字不变,只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数字不变,只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第二圈(12点到24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小时数减去12,且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小时数加上12,且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0、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如果时间跨过两天,要分为第一天与第二天两段来计算,最后再加起来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原来的年份=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如:公园、学校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如:省、市、区或县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0010000100100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⑴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⑵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6、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数字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点写作.,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数字
2、写小数的类型与方法(写小数不够位时,只需在前面补够0)
(1)分数与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01)
(2)单名数的改写(由小单位名改写成大单位名)
进率是10的写成一位小数
进率是100的写成两位小数
进率是1000的写成三位小数
(3)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同名部分作整数部分,小单位部分作小数部分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3、小数加减法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要从低位开始算起,位数不够用0补齐。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3
一、填一填。
1、今年一共有()天,今年的二月份有()天,十月份有()天。
2、边长是()的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
3、2米4分米写成小数是()米,2元5角写成小数是()元。
4、丽丽有三件上衣,两条裤子,她可以有()种不同的。穿法。
5、381÷4的商是()位数,余数是()。
6、3年=()月
5000克=()千克
7、16时是下午()时。
8、小芳家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小芳家的()方向上。
9、小明的身高是14(),一块橡皮的面积约是5()。
10、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4厘米,把它分成2个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15×28积的末尾没有0。()
2、今天是12月30日,明天就是元旦了。()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恰好相等。()
4、两个数相除,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5、1000千克的大米和一吨的棉花一样重。()
三、选择。
1、一个数除以7,商是105,余数是6,这个数是()。
A.147 B.741 C.737
2、下面()是闰年。
A.1900年B.2000年C.1800年
3、在一个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与商都是75,除数是()。
A.0 B.1 C.75
4、两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16厘米 B.24厘米 C.12厘米
5、一个保安晚上9时上班,第二天早上7时下班,他工作的时间是()。
A.10小时 B.9小时 C.8小时
四、准确无误做计算。
1、口算。
50×400= 20×0= 505÷5= 100÷100=
903÷3= 1.6+2.4= 0.8+1.6= 5.6-3.8=
2、估算。
83×29 92×11 638-17×35
五、列式计算。
1、273里有几个3?
2、325除以6的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六、联系生活求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5米,宽35米,小丽沿操场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一辆汽车14∶30从甲城出发,17∶30到达乙城,两城相距360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星星幼儿园每天运来水果6箱,每箱10千克。7月份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我校三年级(1)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他们在植树节共植树18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4
一、填空。
1、从720里面连续减去6,最多可以减()次。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把()和()相乘,再加上()。
3、3□5÷3,要使商中间是0,“□”里是();要使商中间不是0,“□”里最小是()。
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5、的三位数是的`一位数的()倍。
6、一年有365天,合()个星期,还余()天。
7、一个数除以9,余数是()。
8、一个数除三位数,商最多是()位数。
二、判断。
1、计算除法时,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商小。()
2、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3、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4、0除以任何数都得0。()
5、8□6÷2,要使商的中间有0,□里只能填0。()
三、选择题。
1、2000除以5商的末尾有()个0。
A、一 B、两 C、三
2、花店进了95朵花,每6朵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束。
A、15 B、16 C、17
3、一袋大米重50千克,粮店一共运来了140袋,一次最多运6袋,至少要运()次。
A、20 B、23 C、24
4、—个三位数除以2的商仍然是一个三位数,那么被除数的百位不可能是()
A、1 B、2 C、3
5、()个4相加的和是128。
A、124 B、132 C、32
四、笔算。
1、口算。
400÷5= 412÷4= 102×4= 120÷3=
0÷8= 808÷8= 850÷5= 89×0=
2、在○填上“>”“<”或“=”。
255○45 114○38
96÷4○96÷3 6×72○435
3、笔算(第1、4小题要验算)。
905÷5= 125×8=
5600÷7= 963÷7=
4、脱算计算。
125×4-126
4512-129÷3
220÷4÷5
4001-384÷6
五、解决问题。
1、水果站有梨504筐,是西瓜的7倍,西瓜有多少筐?
2、4头奶牛每月产奶72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月产奶多少千克?
3、同学们一共栽了241棵花。如果每个花盆能栽3棵,至少需要多少个花盆?
4、三年级(1)班有男生26人,女生比男生多7人,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乐园:
小刚和小明共有邮票280张,小刚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4倍,他们各有邮票多少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5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分米=1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米=10分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千米=1000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6
一、认真读题,你一定能正确填空!
1、1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6个月=( )年
4米20厘米=()米
700公顷=( )平方千米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300( ) 小明身高145( )
3、2011年全年有()天,( )个星期零()天。
4、下午3时30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5、小数点的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
6、小明12岁过了3个生日他是( )月( )日出生的。
7、人们通常是按照上( )、下( )、左( )、右( )来绘制地图的。
8、579÷6的商是()位数, 807÷6的商是()位数。
9、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5,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除数的( )倍。
10、一根木棒,锯成6段要用15分钟,锯成10段要( )分钟。
二、仔细分析,相信你一定能正确判断!
1、0不能作被除数。 ( )
2、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我晚上9时睡觉,早上7时起床,一共睡了10小时。( )
4、2011年一、二、三月份一共有90天。( )
5、小数都比0大,比1小。( )
三、我会选择我的ABC(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边长一定是( )。
A、6平方分米 B、6分米 C、9分米
2、一只鹅能换5只鸡,2只鸡能换3只鸭,那么4只鹅能换( )只鸭。
A、20 B、30 C、40
3、在百米赛跑中,小强跑了15.5秒,小海跑了16.8秒,小明跑了16.4秒,( )是这项比赛的冠军。
A、小明 B、小强 C、小海
4、王云三门功课的平均分为95分,其中语文95分,英语90分,那么数学成绩是( )分。
A、85 B 、90 C、100
5、一根长16米得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 )米。
A、4 B 8、 C、2
四、我是小小神算手。
1、直接写得数。
720÷8= 80×50= 56+34= 2700÷9=
1000-60= 21×58≈ 8110÷9≈ 2195×4≈
2、 列竖式计算。(带__的题要验算)
42.3+15.9= 10-3.8= __15×68=
32×26= 927÷3= __522÷4=
3、脱式计算。
522-22×7 (34+22)÷8 5.2+4.7-6.3
五、列式计算。
1、290除以58与53的差,商是多少?
2、36与28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
3、除数是8,商是29,余数是7,被除数是多少?
六、我会解决问题。
1、文化大楼超市运来2小车苹果汁,每车9箱,每箱装12瓶,一共运来多少瓶果汁?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5米,宽是10米,丁丁沿花坛边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3、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一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4、父亲和女儿今年的年龄之和是100岁,20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父亲和女儿各多少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7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可以每天让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小学数学考点
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8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13-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下数学期中复习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
三下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9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
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
统计
特殊统计图:当数据比较大而且各个数据间的差距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反映这组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用起始格表示比较大的数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的数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特殊统计图”。
1、分析统计图时首先要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计算平均数之前,要注意先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在算各个数据的总和时,应注意算2次以上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0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数学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02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11
一、填空题。
1、今年是()年,共有()天,这个月份有()天。
2、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右面是()方,你的后面是()方。
3、□8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大可以填()。
4、一列火车上午7:30从合肥出发,当天下午3: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小时。
5、一台冰箱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
6、①5平方米=()平方分米
②4公顷=()平方米
7、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学校操场面积为110()
②小青的身高135()
③一块橡皮一个面的面积为6()
④课桌面的周长为2.5()
8、▲=●+●+●,▲+●=40,则●=(),▲=()。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2、张亮的叔叔8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
()3、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4、华华家客厅面积大约是30平方分米。()
()5、三(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1)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 B、2 C、3 D、4
2、648÷8的商的'个位上是()。
A、8 B、1 C、9 D、0
3、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D、甲、乙的面积相等,它们周长不一定相等。
4、某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年级有42人都报名参加,其中27人参加书法,24人参加剪纸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
四、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500÷5= 80×50= 56+34= 2700÷9=
2.3+3.4= 5.3-3.5= 8+4.7= 12×200=
9-3.5= 15×20= 0÷23= 2000÷4=
2、列竖式计算(带__的题要验算)
42.3+15.9= 10-3.8= __15×68=
32×26= 927÷3= __522÷4=
五、解决问题。
1、一本软面抄1.20元,一根钢笔5.60元。买一本软面抄和一枝钢笔一共要付多少元?
2、学校组织252人乘6辆车去参观科技馆。如果每辆车的人数相同,每辆车应坐多少人?
3、聪慧幼儿园每都天运来水果6箱,每箱10千克。一个月按21天计算,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一艘轮船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
5、学校会议室地面的长12米,宽是8米,如果在地面上铺4平方分米方块,需要这样的方块多少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2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