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议论文 > 班门弄斧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正文

《班门弄斧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

时间:

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自夸自已,不然你也许会遇到比你更优秀的人,成为别人的笑柄,也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因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永远,何况人外有人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班门弄斧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1

今天,我就给在座的好多先后同学谈谈我的经历,也就是我的学历。我的经历,或者说我的学历,讲起来也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就是三个字:靠自学。说不简单,就是一生中,遭受过许多次“劫难”。

现在,我们大家称“”是一场浩劫。如果从“劫”字谈起,那么我这一辈子碰到过三“劫”,我准备讲一讲我怎么度过这三场“劫数”的。这样,同学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把现在的环境,同我从前的那个环境对比,看哪个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如果今天的环境确实比我们以前的那个环境好,大家就可以更有信心地走到前面去。这就是我讲话的目的。我不是要在这儿宣扬自己,而是把我的经历给同学们作借鉴。

先说第一“劫”。这一“劫”就是从我们这所学校开始的。你们现在叫金坛县中了,我们当时叫金坛初中,最高班是初中三年级。在国外有时人家问我什么学历,我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初中,金坛县初中毕业。人家问我有什么文凭,我说,我有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的文凭,除此之外,没有了。一直到去年才发生了一个变化,法国给我荣誉博士证书,现在总算有头衔了,以往都没有。我初中毕业是多少岁呢?我只有十五岁。后来又到上海进了一年职业学校。尽管那个学校给了我免交学费,不过还是交不起饭费,后来只好回家呆着。我的家,就在大桥那边,现在叫南新桥,从前叫大桥。我就住在桥东。在家怎么办呢?要是现在的话,没有机会上正规学校,也会有许多其他求学的机会,像电视大学啊,函授大学啊,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个方便,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图书馆,我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很薄的50页的微积分,我就啃这么几本书。那时候我当然也不知道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感觉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一点力,争一点光。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笑话,念了几年书就谈钻研了。那不是笑话!钻研并不是迷信,并不一定大学毕业才能钻研,也不是非有齐全的条件不可。实际上,真正肯钻研的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这是大约1925年到1926年的事情。我记得,后来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又有机会回到这个学校里面来了。到这个学校来做什么呢?当会计兼事务。那时我的老师王维克,预备提拔我一下,预备搞一个初中一年级补习班,让我去教书。但刚有一个计划,不幸我的母亲在那年死了,我也生了重病。我病在床上六个月,腿就坏了。要是在今天,我的腿是不该坏的。现在都知道,如果生病睡在床上睡久了,不翻身会发生组织坏死,所以不管疼不疼要翻几个身,那个时候我们既请不起医生,也没有哪一个人告诉我这个常识,所以病后起来,就不会走路了。本来嘛,不生病,身体好,还可以多参加一点体力劳动,可是我的腿坏了。我家里原不宽裕,我一生病,那就更穷了。亏得那位王维克老师,在我身体好些后,还是让我参加工作,让我在那个补习班教了一个月的书。但结果有人告了我一状,说什么王维克校长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校长是法国留学生,做初中校长,未免委屈,他一听有人告状,就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几乎没有办法了。继任的校长叫韩大受,他说,旁人上任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干,不过书万万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为了你任课而被告了一状的。这样我总算当了一个会计。有了一点办法,我就继续钻研下去。不久,清华找去任职,那大约是1931年。到了清华,他们碰到一个困难:怎么安排我的工作?这是个麻烦,因为,要在清华当助教,应当有大学毕业的资格,否则又是不合格的教员。

后来清华安排我当数学系助理。所谓助理就是管管图书,管管公文,打打字,办点杂事。助理已经很不错了,我继续抓紧学习。

过了一年半,他们让我教微积分。这一关是非常难过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资格啊!清华的教授会为此特别开会通过,让我教微积分。这等于说,清华大学承认我了,我可以抵得上大学毕业了。从初中到当大学教师,我前后大约用了六年半时间。通常初中到大学毕业要用八年。从这一点同学可以看到,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很快上去。

到1936年,我就到英国去了。1938年我从英国回来,因为那时候抗战了,有好多事情要做。回来后,清华就让我直接当教授了。从助教到教授,前后又是七年。现在有的人,身在研究机关,自己是大学毕业生,环境很好,又有书,又有杂志,又有导师,更重要的还有党的领导,但就是对赶世界先进水平没信心。要知道,到2000年还有20年啊,能不能赶上呢?从我的经历里面,同学们可以算一笔账,只要一点简单的算术知识,就可以得出解答。

以上是我早年碰到的困难。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旧社会,又没有书,又没有钱,又没有老师,甚至没有灯光,电灯黄黄的,一点儿光,看不清。今天,在党的关怀下,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我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一方面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信心。现在很多人没有信心:能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啊?四个现代化能不能搞得成功啊?等等。从我的体会讲,我觉得有信心,赶得上。不过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得上。

现在,再讲我生平第二“劫”。抗日战争期间,我从英国回来,当时后方条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教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因为连他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封锁我们,而且还轰炸。在那种困境之中,许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还被迫去做买卖,他们跑仰光,去买点东西到昆明来卖。我住在昆明乡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楼上的厢房,下面养猪、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痒,楼板就跟着摇晃。没有电灯,就找一个油灯使用。油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个香烟筒,放个油盏,那儿没有灯草,就摘一点棉花做灯芯。就是在这种微弱的灯光下,我从1940年到1942年完成了我的《堆垒素数论》,后来又跨入了矩阵几何。

抗战胜利了,我到美国去了。当了“洋教授”。我当“洋教授”也比较困难。别人是又有博士头衔,又有大学毕业证书,我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还是让我当了教授。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第一次在昆明的艰苦环境,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第三“劫”,是“”时期,我是“臭老九”,当然不能幸免。去年,外国又来邀请我去讲学,有的老朋友很关心,也有点担忧。他们说,这次华罗庚出国,可能要摔跤,可能要露底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图书馆我也不能进,十几年不上图书馆了,还能不落后吗?不但如此,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我一方面是各处跑,搞统筹优选,是很忙的;另一方面,背后还要防“”的冷箭。虽然时时提防,还是被射了不少,甚至在1975年被射倒过。所以,有些朋友的关心、担忧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个上算的地方,就是“外通里国”。什么叫“外通里国”呢?就是外国知道我的名字,有书出版就寄一点给我。这样不通过图书馆,也可以知道一点国际行情。而且,他们不了解,我始终没有放弃理论研究。那时候,我身体还好,白天紧张地搞优选法,有时上午跑四个厂,下午跑三四个厂,一天跑七八个厂。尽管这样紧张,我没有放松理论研究。我的理论研究是晚上进行的。做我的助手也不容易,说不定晚上一点钟、二点钟被叫醒,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搞。所以他们是很辛苦的。不过那个时候搞了理论研究还不敢说,因为如果哪一天我们暴露出来,有人就要说:你看这个华罗庚,用统筹优选作幌子,他实际上怎么不忘搞他的理论研究。这种人后来一看形势变了,他又改一个手法,说华罗庚就只搞统筹优选,不搞理论研究。反正这种人理论不多,实际也不高,但他有一种本领,手里有一根棍子,你搞理论他就打你的理论,你搞实际他就打你的实际。那时期我们的帽子当然不少,“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也戴过了,“以目乱纲”的帽子也戴过了。但你说你的,我的。我只知道统筹优选对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没有理论就搞不出优选来,所以理论也要搞。

不过,我刚出国的时候,心里终究也不很踏实。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中虽然搞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毕竟遭到了损失,许多手稿也抄(编者注:指“抄家”)的抄了,偷的偷了,而且研究成果大部分没有写下来,或只写了一点草稿,在脑子里像散沙一样,像乱麻一样。如果出国以后,立即让我上台讲演的话,我还真有点担心。亏得去了以后开了两个学术性会议,会议后刚好暑假到了,有三个月时间,我就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把研究成果部分整理了一下。整理好之后,我给了他们一个单子,单子提了十个方面。一般讲演提几个专题就够了,拿自己最擅长的专题就够了。可我们提了十个方面,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在外国人面前炫耀一下,表示学问广、精、深,数学十个方面都可以讲?这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到一个地方去,与其讲我自己所长的,不如讲我自己所短的。讲自己所长的好不好?我在这儿跟同学们讲一下哥德巴赫问题好不好?好,为什么呢?大家都听不懂。你们会得出个什么结论呢?华罗庚的话,大家都听不懂,一定是有学问的。可我自己有收获没有?我自己没有,得不到东西。所以我的想法是,提出十个方面来,好让人家自由选择。让他们选,他们一般选他们最好的东西,最拿手的东西。好,我就到你那儿讲你们拿手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切忌班门弄斧。可我的看法是反过来:弄斧必到班门!你要耍斧头就要敢到班门那儿去耍。在旁人面前耍,欺负人家干啥?你到鲁班面前耍一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说明我们工作就有相当成绩。俗话说:下棋找高手,找一个比我差的人,天天在那里赢他的棋,赢得每天哈哈大笑好不好?好是好,但你的水平提不高。如果你找高手下,每一次都输给他,输这么半年下来,你的棋艺能没有进步吗?所以我主张“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

这一次,我跑了四个国家,好几十个城市,做了好多次报告。反映怎么样呢?我给跟我出去的同志们说:你们向上面汇报,第一,人家给我讲的好话,你少吹点,如果要说一点的话,最好是有书面根据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外国人对学问还是很严肃的,不瞎吹瞎捧别人,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防备一点,因为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到那里去,人家大多是我的学生辈,你又是借了新中国的威信,又是科学院的副院长,人家捧你一两句会不会呀?我想是会的。所以我们情愿估计我们的差距比人家大一点,而不要估计我们比人家好。我们经常说,我们的文章达到了世界水平,可能某篇达到了世界水平,可整个加起来呐,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因为差距是指面上的差距,不是说我们有几个个别的人,他的数学很好,或者他的某一门科学很好,我们中国的科学就很好了。我们是一个面上的差距,是整个的差距,所以领导上再三强调,要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际真正的水平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的水平。当然也不排斥我们有若干特殊的人先搞好,搞得好。这次我在国外,也同国内一样,“人民来信”多得很。我只想给大家念一封信。有一位美国学者在荷兰听了我的报告,他是这样写的:“您在安呐本的演讲,是真正令人赞叹不已的。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是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他给我写了这封信。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即使是像“”这样的浩劫,也不能把我国人民压倒。由于我们能够坚持工作,结果还是做出了成果。这个成果还得到世界上学者的承认。而现在是“四害”除掉了,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环境这样好,我们应该不应该有信心呐?我想,你们是会作出叫人欣慰的回答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困难肯定有的。不过,现在看起来,就是有困难,也决不会比从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更严酷。

就是再有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对我个人讲,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当然是会有困难的。除了其他困难,眼前就有一个是,自己有成果了,满足于现在的成果,甚至骄傲自满;国外有声名了,国内也有了,我可以歇口气了,可以不要学习了;而且我这个人年纪大了,就指导指导人家搞研究,自己少吃点苦吧。如果这样想,那就是一个危险,这是自己造成的困难。比如今天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见面,以老同学的资格给大家谈自己的经历,就很容易产生满足的思想。所以我要警惕。满足的思想是不能有的。因为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加多的劳动。所以,我顺便在这儿给同学们把自己的思想暴露一下,讲了之后,对我自己可能有好处的。

我为了经常提醒自己,所以我给自己写了几句话,叫“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像我这样的年龄,是很容易“松”下来的。当然并不是说年纪轻的人就不会松呀!年轻人如果要松起来,对不起,我就要以老学长的资格打他的手心啦!总之,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我常常对自己说:以前三次浩劫,都没有把我打垮,说不定很可能最后从我自己的思想上,在已经有收获的时候,自己打垮了自己。我一定要警惕。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2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之核心。中学语文属基础教育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习,注重学习已经确立起来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对此进行努力地研究、探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创新思维教育。

一、创新精神的涵义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具体说,创新精神是一种永远不满足已有成果,坚持与时俱进,永不停滞的精神。我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创新是“创造性地破坏”,也就是说敢于破坏原有的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方法;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本和权威质疑,不人云亦云,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新颖、独特、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辩证地阐述了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学习中学语文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常理不同的观点。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如在写材料作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材料出新。“班门弄斧”的故事,常用来批评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逆向来思考,可确立“不要过于迷信专家、权威”,“要敢于向专家、权威挑战”,“要提倡班门弄斧的精神”的中心论点。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文章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对事物敢于质疑才能有所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引起疑问,获得新的发现。学生不但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质疑。

目前,一些学生不敢质疑,其原因有三:第一,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为知识是质疑的条件和基础;第二,教育氛围不佳,没有形成敢于质疑的风气,个别教师不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敢于质疑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恰当地鼓励;第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由于胆怯、缺乏自信心而不愿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积极引导、积极鼓励,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质疑要讲究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批判的态度对待课文,把课文作为审视、研究的对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进行评判,发现课文的正误、优劣,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第一,从字、词、句入手;第二,从重点、难点入手;第三,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入手;第四,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第五,从文章的表达方法入手。如在学习《师说》时,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其皆出于此乎?”一句,翻译时一般译成“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或“它的根源都产生在这里。”这个句子本是疑问语气,为什么在翻译时变成了感叹语气或陈述语气?这一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议论,试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有的同学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就提出了各种设想。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学校教育正是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人才的摇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3

首先,形式灵活自由。在杂文里,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广播、演讲、应用文等,随时可以拿来借用,甚至网络BBS、新闻、采访、现场直播……都可以当作杂文的形式来实验。故而杂文总给人一种创新的印象。从2007年考试大纲来看,杂文可以以所有文体的面目出现。

其次,杂文最主要的手法是讽刺。杂文的针对性很强,只要这世上还有荒谬的事情,杂文就大有用武之地。在批驳的同时,给敌人以辛辣嘲讽,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此外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运用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例如,鲁迅就将杂文比喻为“也照秽水,也看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很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

综上,杂文表达自由,可谓变脸大师,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一定要有内容、有主题、有思想、有感情。在此基础上,怎样更有利于表达,就怎样写。

高考作文使用杂文须结合高考作文要求,这里强调几点。我也学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其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

立意有的放矢,形式有模有样

杂文创作只须针对社会现实,而高考作文首先面对60分的作文题。

杂文对文章针对性的要求比议论文高,不摆出错误的观点,不拉出嘲讽的对象,也就没有杂文。要牢记这个“的”――你要击中的作文题。

前面说杂文可以看成是文体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体,是变脸大师。你可以写信件、广告、传单、药方、电视剧本……但写信件就是信件,写药方就得像个药方,这就叫“有模有样”。

[发展等级]

一、立意新与形式新并重

杂文欢迎创新的结构形式,而考场作文特别注重恰当的结构形式。

立意上求新则更为重要,即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如和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甘肃考生《致和的一封信》就以书信体与之交流,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又如前几年福建考生的一篇为曹操“平反”之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众人眼中的“白脸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的“治世能臣”,侃侃而谈,有理有据,引人入胜。

二、知识性与幽默感并存

好杂文少不得引经据典,也离不开机智幽默。没有满腹知识,不懂幽他一默,杂文就杂不出水平和境界,杂文就缺少可读性和感染力。

名人格言、诗词歌赋,是杂文用典的极好内容,但用典提倡“推陈出新”。杂文作为针砭性非常强的文体,它必须立足于生动鲜活的现实;说古,也要取意于解决现实矛盾和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班门弄斧”历来用于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但时代变迁,一经思考,我们也许会有新的认识,其实“班门弄斧又何妨”?

杂文是文字的漫画,杂文一般都含有幽默和讽刺的因素,幽默和讽刺能使杂文更充分地释放思辨的理性力量。真的幽默,毫不造作,常从平淡中揭示崇高、于荒诞中提示理智、在任性表达中提示警策真理。对于不公、对于丑恶、对于阴暗,幽默的言辞往往比严肃的抨击更有杀伤力。

三、把握分寸,激浊扬清

高考作文常有道德指向,考生的价值观全在其语言的分寸感里,对付敌对势力,如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论”以及伪科学,须抓住其要害尖锐地“冷嘲加热讽”,务必穷追猛打而后快;对普通老百姓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讽刺,是诤谏性的,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消极作用及其思想根源,又要注意把握分寸,抱着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