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优秀4篇)正文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优秀4篇)》

时间: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优秀4篇)。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篇1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境看完《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小失去了母亲的石娃和姐姐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勉强供一个人上学,一个辍学铜勺决定了石娃和姐姐各自的命运——一个上学,一个辍学

这又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石娃和姐姐在艰难困苦中长大。姐姐嫁了人,石娃经过自我的努力考取了师范学校。应对着录取通知书和瘫痪的父亲,石娃变卖了家产,背起父亲毅然走出马莲河。

他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多病的父亲,他在极度艰难中背负起的是一个充满期望的未来。他所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只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他奋勇拼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打动了我,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篇2

《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就发生在贫困山区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石娃,真名叫李勇,于1980年4月出生在甘肃省宁县瓦斜乡永吉村。当时,李勇的父亲已52岁,母亲47岁。老来又得子无疑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但对这个已有1子3女的6口之家的农村人来说,究竟是喜是忧?谁也说不清。

果真,天有不测风云,影片主人公石娃的母亲得病不幸离开了人世,石娃的爸爸石大在负担不起姐弟俩的学费窘境下,就用一把旋转着的勺子决定了姐弟俩的命运。酷爱读书的姐姐为了弟弟毅然退了学,操持起家务,并早早嫁了人,从彩礼钱里拿出一部分解决了弟弟学费的燃眉之急。但石娃却不懂事,逃了学。石大的一句:“河水有涨有落,学是要天天上的,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便让石娃对学习又充满了信心。这一句话,虽出自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这其中却蕴藏了一番哲理: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一定要有敢于和困难斗争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决不能半途而废。

“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父亲的话,如铮铮铁骨触动石娃的心灵之弦,也如铜墙铁壁筑起石娃的意志长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石娃在接到省城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去上学还是照顾年迈的瘫痪的父亲两者之间的选择,如何抉择?真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考题呀,一边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一边是牺牲了姐姐的幸福换来的学业。不仅是石娃难拿定主义,就连是观者的同学们也得思考个半天。一番斗争后,石娃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父亲的话:“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于是,石娃就断然决定背起父亲去省城上学,走向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求学之路。尽管路途遥远,尽管风吹雨打,但石娃却执著地坚持着心中目标----求学。我们深信石娃的明天一定会充满希望和光明!因为他有一份做啥事都要坚持到底的信念。

石娃对求学的那份信念让我惭愧,也让我反省。我有天堂般的学习环境,我有王室般的家庭条件,爸爸妈妈唯一的要求是我能好好读书,为使我的成绩好,进补习班、买学习机、补脑白金。.。.。.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可我对学习仍是孙悟空戴了金箍咒——头疼,想尽办法逃避。是学习内容太难,是我智商偏低?都不是,而是我缺乏石娃那种一定要把书读好的信心和决心。

“我该改了,我一定会改的!”我对自己说,“既然我是个学生,我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一定要朝优秀生努力。”

做什么事,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只能这样,心中才会永无遗撼!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 篇3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寒假中,我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看完之后,我的心好似海浪般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个细腻的镜头,讲述了乡村孩子石娃的悲惨遭遇及艰难的求学过程和石娃与他父亲的父子深情,并突出地表现了父亲对石娃深深的爱。但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这样一个镜头:石娃的父亲背起石娃艰难地渡过马莲河,并语重心长地告诉石娃:“河水有涨有落,学是要天天上的,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

这段话虽然出自一个农民之口,但其中却蕴含了一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想想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平时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小挫折便会放弃或寻求帮助,又有几个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呢?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吧!可石娃呢,小小年纪就担负起照料瘫痪父亲的重任,艰难地踏上背起爸爸上学的征程。石娃那自强不息,勤学奋进的精神打动了我,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从小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历尽艰辛,终于编写了一部明史巨著——《国榷》。美国作家海伦三岁时发了一次高烧,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既聋又失明的人。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刻苦学习,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弹得一手好钢琴,跳得一曲芭蕾。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摘取王冠上的明珠,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数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一件事上。他用心研究,尝试着运用各种办法,光稿纸就用了两麻袋,终于证明了“1+2”成立。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崎岖与坎坷。回望过去,哪个成功者没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攻破一个个难关,最终取得了成功。由此看来:想要成功,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 篇4

今天汪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背起爸爸上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片中记述了石娃和他父亲石大的父子之情。难忘片中石娃啃冻干的馒头:难忘石娃站在领奖台上说的:“我现在只想姐姐…”难忘片尾石娃背起爸爸上学的感人情景。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石大背起儿子石娃过马莲河,告诉石娃:“石娃,河水时涨时落,学习也要天天向上,男孩做啥事都要有个结果。”

石娃的读书机会是用勺子转来的。那一回,石娃的爸爸一边拿来一个特大号的勺子,一边对石娃和他姐姐说:“爸爸无能,只能供你们其中一人读书,还是按照老办法决定谁上学,看谁的运气好!”说完,爸爸就转动了手里的勺子。勺子转啊,转啊,最后停在了石娃的面前。石娃高兴地呐喊道:“yeah!我能读书喽!”

上学,在我们的眼中如此平常,如此理所当然。当石娃和他姐姐却要通过勺子来决定谁有上学的权利,这不是很让人心酸吗?而现在有些同学却不珍惜上学的机会,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里,试问他们面对石娃这样的孩子时,会不会内疚?

石娃的认真学习换来了一个有一个好成绩,家里整整一面墙都挂满了他的奖状。他的行动,使我陷入了沉思:我们上学的机会,仿佛是与生俱来,所以我们并没有去珍惜它,更谈不上在这机会上奋斗。我们生活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父母能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我们不必为生活而愁,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无所事事,更别提好好学习了!

在历史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也值得我们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比如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就一手好字,把池缸都洗黑了;音乐家贝多芬刻苦钻研,谱写了人生的乐章。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人具备这种精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呢,就应该把古人的精神传承下去,直到永远。这一切的一切,并不能光凭说,还要拿出实际行动。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当一回山村的孩子,扮一回石娃的角色,那样只会毫无内涵。我们需要的是石娃的精神,来鞭策我们在生活中前进。

心怀感恩,便不会感觉到世间没有爱,没有理解,没有沟通。如果要主宰自己的生活,得要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