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杜甫,我想对你说的高中作文(优秀5篇)正文

《杜甫,我想对你说的高中作文(优秀5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杜甫,我想对你说的高中作文(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甫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1

他仿佛站在那泰山顶上,衣冠楚楚,神色坚定的看向四方,面上没有一丝挫气,心里满是心潮澎湃;他又是走在那长安街上的普通人,甚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脸上的愁容遮不住苍老的岁月,但他的心,好像没那么普通;他又是大雨茅屋边的一个孤寂老人,他的眸子是那样的冷,心又是怎样的凉?

遇见即是有缘,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是看到他在这风雨年华中逐渐消逝,心里只剩悲怜了。

回望当初。

年少时,我第一次遇见他,还只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年也的确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冷,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敢面对,杜甫就如此。他四处读书游历,中间有进士落榜,但似乎对他并不影响,未来的路依旧在他面前清晰可见。那天,他去往泰山脚下,泰山的巍峨壮阔,泰山的奇丽景象,一一展现在他的面前,他于是不满望岳,欲想要登岳,即使困难重重,可他敢于挑战啊。

长安城中繁荣盛,她却只有孤一人。历经世道变迁,终究还是一个人,他开始愁苦了,国家的不堪,妻儿的生死未卜,都使她不得为现实悲苦。《春望》中写道的花,落下了,点点露似泪水,好像也顺着流下,国愁家忧,齐上心头,青丝变成了白发,而白发却也少了,发簪也插不住了。可长安虽在春天里衰败,杜甫心里却依旧装着爱国之情。

到了“苟延残喘”的年纪,他以变的对世俗乏味。“河岸”边上,好像有位老人,咦~那又好像不是河,旁边还有个茅草屋,所以他到底在哪?谁能辩析?就连她自己都不确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下一步,雨中,那是水还是泪?

一生所悲,一生所困。但我们要记住的,是他年轻时的模样。即使是在这乏沉沉的学习下,努努力,也只是为前方的路开一盏亮灯。

与他遇见,与之悟多。

杜甫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2

手捧你的诗篇,细品你的愁苦,倾听你的诉说,感受你的赤心。眼前浮现你苍老的容颜,那满面的憔悴记录着你的坎坷的一生。

登高望岳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到洛阳应进士,却落第而归。二十四岁的你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北游齐鲁。雄伟磅礴的泰山见证了你豪情壮志。你不满足于望岳,还想要登顶。你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小”让世人赞叹,你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切的雄心、气概令世人感慨。

年少的你,充满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忧国思家

肃宗至德二年,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你眼见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花开鸟鸣,却人去楼空。一滴清泪落下,一颗赤心燃起,连绵的战火延续了一个春天,珍贵的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你愁白了头,搔短了发。

中年的你,忧国思家,对国家前程绝望忧虑,

济世爱民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吴内又大饥,你于是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760年秋天,一阵狂风吹过,卷起屋顶茅草。一时间漫天茅草四处纷飞,你眼看着南村孩童抱着茅草远去,却又无力挽回,雨水进过屋顶进入房间,将房间弄得湿透,你看着眼前情景,却在为天下的寒士着想,那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令人钦佩。

老年的你,穷因潦倒,却仍关怀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你历经坎坷,却仍心系国家;你尝遍愁苦,却同情百姓。你虽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虽与李白为友,却不像他一样挥洒浪漫。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动乱;你,挥洒的是人民的泪水与苦难。你,无愧于“诗圣”!

杜甫,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3

历史的天空风云起伏,悠悠变幻五千年。五千年的岁月,多少人和事都匆匆淹没于历史的风烟中。

而你,佝偻着腰,徒步走过唐朝的盛世繁荣,再到纷乱衰颓的中唐,你细数着人民的辛酸泪水,忧虑着国家的兴亡安危。你,没有李白的豪情万丈、敢爱敢恨。李白的洒脱,你没有,因为你的心连的是处于烽火之年的千万百姓,你,拿得起,却放不下。

当你回到羌村,看到那苦于生活压迫的乡村父老,你含着泪,用你那饱蘸叹息沉痛的笔写下“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充斥在你心中的,是心酸与无人知晓的悲痛。

你,用你的眼睛深入人民最底层,你用你的笔,对准,定格,调焦,然后呈上一张百姓疾苦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你发出的不平之声。

你,拄着拐杖,看着大风吹去屋顶的茅草,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想到了无数个如你一样的贫寒的读书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不能实现的理想。

我常想,你若是一叶孤舟,那么那条系住你的铁索就是人民。你,不是陶渊明,所以你不会适然放手,看着那纷乱的土地愈离愈远。因为什么?因为,你是杜甫!

你,似乎天生就是为人民而生,为百姓而活,因百姓的疾苦而心酸而痛苦。

杜甫,我想对你说,如果当初你放开了百姓,你,会怎么样?

杜甫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4

“李 杜诗篇万口传”,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在读杜甫的诗。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杜诗,亦或喜欢上杜甫这个人。当杜诗受到了历代诗家“奇才奇气”、“立言忠厚”的赞叹之后,多数现代人倒觉得他为人太消极,所作之诗风格太沉郁,太消沉。

那么,杜甫果真如此吗?

是,却也不全是。离了沉郁便不是杜甫,可他的一生又怎是区区“沉郁”就能说尽的呢?张爱玲曾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或许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如果你读过青年的杜甫,或许便能理解那份沉郁,那种一个人对一代江山的守望。它注定是满腔悲凉。

想便知:他打小就老是哀叹,感伤吗?并不是,年青的他有他的拏云壮志,直指那个时代一个青年至高至伟的追求。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现实偏偏不如他的愿---昏君当道,奸臣掌权,战火频仍,国破家亡。现实可曾给他退路吗?没有!他眼中,所见之处,满目皆疮痍。哪些“朱门酒肉臭”的人又哪里会知道,贫穷的人在粮食收获的季节都会发生变故,致使“贫窭有仓卒”。杜甫何尝不愿做一个畅快的诗人?但残破的江山,总争着入他的眼里,然后又流泻在他的笔端。

由少壮入残年,他的足迹踏遍河山,却也没能为那个时代做些什么。面对牵肠挂肚的苍生,只有无能为力。何不放下呢……这便是当代人们要问的吧。当现实令人绝望时,陶潜、太白、东坡都选择放下了,其身其心一道遁去。然而,或许是在受儒家氛围熏陶的家庭中长大,杜甫被深深地印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印记。他所选择的,是在尘世间继续浮沉。无论是“常恐死于道路中”,或是处于“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尴尬处境。他始终无法释怀,无法撇开他心心念念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明苍生。

有人说杜甫愚忠,即使心中念着苍生,试问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晓?可悲的正是,无人知,少人晓。甚至连他本人也感慨“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作为区区一个诗人,他的声音何其微弱。诗中的呼喊只能随着世事的秋风飘荡、湮灭。可他,仍用仅存的,微薄的一丝盼望,支撑着从青须乌发到苍苍白发。

我们既渴望有人代表义理和公心,却又对“知其不可而为”的坚守不屑一顾。是现代人太过苛刻了吧。

于天地苍茫间,于高台楼阁上,我遇见了一个,背影寂寥却顶天立地的杜甫。

杜甫我想对你说作文 篇5

天边残阳如血,你绯红的面颊映照天际浮动的彩云,微风拂过一丝又一丝的温柔,凝望远方归雁,没入层峦叠嶂之中。

读书游历–望岳登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你进京赶考,不料被奸人陷落,落第而归。遂欣然赴山东–河北一带,十五年青春游历,携手诗仙,逛遍齐鲁,醉饮山林,览秀美山川,观壮丽山河。途中被泰山吸引,只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山势高大巍峨壮人心志,山的南北两面却又截然不同,一明一暗,一阳一阴,神奇而又虚幻。仿佛大自然将神秀聚集,美得惊心动魄,层云生起,心胸震荡兼济天下的卓然壮志悄然生出。

细望泰山,瑰丽壮阔,还观泰山,绵延不绝。近看泰山,绮丽秀美,俯视泰山,雄伟奇秀。你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纵使山路千回百转,陡峭艰险也将一往无前,俯视一切。

陷入叛军—春望长安

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投奔皇帝,中途不幸被俘,流落长安。山河破碎,国土沉沦,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觅,妻儿生死未卜,满腹激愤,国仇家恨齐涌上心头,银发缠青丝。长安城在春天里衰败,饮浊酒,醉眼朦胧,酩酊之中,恍然又见长安昔日景象,热闹非凡,少年郎鲜衣怒马,人声鼎沸,星斗阑珊,梦碎、溅落几滴热泪。

安史之乱后,井然有序的长安城倾刻间灰飞烟灭,继而荒芜破败,只余古道颓唐的那端一位京兆布衣,怅然远去。

漂泊西南–风破茅屋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成都近郊树立了一座茅屋,只因亲友资助,杜甫才有一座栖身之所。

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心中感慨万千,雨停了,停阳黯淡,草木凋零,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群童抱茅离开,无奈叹息,四海穷困,民不聊生,社会现实罢了。天又渐渐黑了下来,阴沉迷蒙,似墨一般黑,秋风残落花瓣,飞扬在空旷溪边,忽远忽近,严寒刺骨,又遇夜雨满地霜露,浸打秋思,长夜漫漫又该如何渡过。

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