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实习 > 实习报告 >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合集5篇)正文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合集5篇)》

时间: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通用5篇)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

时间: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1日

地点:校内机房(3号实训楼)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目的: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本图形的绘制和编辑,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标注,块的创建和插入的操作。通过此实训能顺利的通过高级考试。

任务: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本图形的绘制和编辑,辅助作图工具的使用,标注,块的创建和插入的操作。

绘制平面工程图纸,了解工程图纸的一般要求和格式通过为期一周的实训,完成学校老师给我们的图例,并写成实习报告,把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绘图的关键步骤写出来。

三、实习内容

项目一:图层的设置

(一)实习目的

掌握图层的使用,能够熟练的设置其属性和工作状态。

(二)内容、步骤与指导

内容:新建图层,并设置颜色和线型,如下图所示

步骤:

1、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

2、点击颜色前的按钮,设置不同的颜色

3、在需要修改线型的地方加载线型

项目二:基本图形的绘制和编辑

(一)实习目的

熟练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绘图速度。

(二)内容、步骤与指导

内容及步骤:

内容:绘制如下图形,并标注,完成后保存在一个文件里,并命名为“项目二”试。

(一)实习目的 熟练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并在此基础上开阔绘图思路,提高绘图的速度,顺利通过高级考

(二)内容、步骤与指导

内容及步骤:

内容:绘制如下图形,并标注,完成后保存在一个文件里,并命名为“项目三”。效图如下。

步骤:利用CAD,通过做各种辅助线,辅助圆,并标注来完成。

四、提交的成果

五、实习体会

这次为期一星期的测绘CAD实习让我掌握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以前懂的现在能熟练掌握了。对图形的基本绘制和编辑能熟练的掌握,能在看完图后有一定的思绪来绘制图形,不会像以前那样无从下手。在进行一星期的CAD实训后,对CA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觉CAD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熟练掌握CAD的操作,为下学期的CAD等级考试打好基础,有利于自身对CAD知识的掌握。CAD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CAD知识,熟练操作CAD,将CAD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最后,学习CAD的目的就是能够完成与之相关的实际绘制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准的完成制图作业。本次的CAD实训就是运用前面所有的各种绘图工具与编辑工具进行绘制的,希望通过这次的复习和巩固在加上以后的完善能够更灵活快速准确的绘制各种图形从而发挥出CAD的巨大作用!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篇2

前言:

进入大三上学期后,我学习了中国建筑史,对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构造手法和多样化的建筑形态惊叹不已。对大木作,木梁柱的搭接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次大三下学期的古建地段测绘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获得一定知识积累后,通过实践阶段,对中国古代建筑又一更加充分的认识,同时引入街道测绘的理念,更加关注古代街道的布局,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学习打下更加结实的基础。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对李庄地段的古建测绘实习,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以及古建的结构特征,增强我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感性认识,更深的了解四川盆地地区的空间布局特点,木结构做法,细部构造,建筑造型,装饰等,做到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与课下实践过程相协调和统一,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实践态度,

实习设备:

钢尺三角板皮尺图纸铅笔记录本

实习时间:

20xx..——20xx..

对李庄的认识: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

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位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人测量体会:

这次我们小组主要测量的是李庄古镇内的石燕街地段沿街建筑。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指导老师教授过一些测绘的方法,也对一些简单的建筑测绘方法进行了举例,但这次测绘是传统建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并且通畅传统建筑都包含了砖雕,脊饰,斗拱的大样,难度大又耗时间,而且屋顶的测绘对于使用传统简单工具测量的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我在这次小组测绘项目中主要负责测量沿街的立面尺寸,初期测量阶段,由于遇到的都是门窗,门槛等尺度比较小,位置也比较低矮的尺寸,测量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当开始测量二层窗户,斗拱尺寸的时候,我就遇到了难题,这些构件的位置相对较高,测量难度较大。经过与小组成员和指导老师一番讨论之后,我还是有了对策。我想到了借助数码相机,拍下各种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以某个已测出的构件中的重要控制点,通过比照数码照片绘出大样图。我还在古镇住户家借了楼梯,借助各种测量以及估算的方法,终于将位置较高的构件尺寸数据测量完毕,心中充满了欢喜。

这次古建筑测绘,给我更大的收获是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虽然有时

会因为观点冲突而发生矛盾,但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我们分工明确,从更客观的一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在李庄测绘的时间不长,只有六天时间,但是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内,对我所学知识的思考影响是很大的。我学会了对古建结构细部的测量,很多实际测量操作的方法等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篇3

前言:

学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后,我们对cad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要达到熟练运用计算机,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和使用。因此,我们有了古建筑测绘这门课程。我们周围有大量古建筑,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基地,也借此机会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古建筑的了解。

实习目的:

通过对太原市纯阳宫的测绘,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筑的群体布置。对纯阳宫的测绘可以为以后研究和修复纯阳宫提供一些资料,并且在实习绘图过程中掌握cad软件的使用。

实习时间:

xx年4月27日——xx年6月2日

实习地点:

太原市纯阳宫

测绘内容:

因为纯阳宫规模比较大,而且人员比较多,我们被分成五个组分别测量纯阳宫的五进院,我们测量的是第四进院。

1.第四进院包括院门虚无洞,灵宝洞,东西厢房永沃洞,长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需要测绘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把它们分成这几个部分就简单明了,测绘的进程也加快了好多。总平面应准确标出各个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总平面图能准确反映建筑的实际情况。

2.各单体建筑的平面。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细线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总尺寸即建筑外墙之间的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利用一点为基点确定其他尺寸。确定外墙尺寸后,再依次确定柱子、门窗、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对于一层测绘,可以站在二层利用下垂的线来确定各个部件的高度。二层的测绘因为没有梯子,无法上到建筑屋面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二层的建筑,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但因为纯阳宫管理比较严格,很多东西都无法去测量。

5.大样图。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雕像、彩绘等部分的大样。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比较浪费时间的。在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照片在cad中利用样条曲线绘出大样图。虽然有些误差,但是相对纯手工绘制已经精确和快捷。

实习心得:

首先:实习前老师大致讲了一些测绘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前也有过简单的测绘经历,但是古建筑测绘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古建筑的结构,构件,装饰等都比较精致,线条非常复杂,还有古建筑第五立面高高在上,无法近距离测量,给测绘增加了不少麻烦。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独特地想法,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我们找到简单易行的方法,困难被一一克服。测绘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分工明确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测绘绘图让我们对cad的应用更加熟练。测绘过程中我们对古建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明清道教建筑,比如屋顶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结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等。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另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国传统的文化。

这次实习是我们人生的一次非常宝贵经历,它将一直影响我们前进。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巩固已学的测量课程知识;

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与团结写作的精神。

二、实习内容

设备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50_50图纸等。

1.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绘图。

理论知识:(1)平面控制测量

①踏勘选点:每组在制定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导线点,布设一条闭合导线,导线点要有足够的密度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导线平均长80m左右,并设置固定标志,以便测角与测边。

②水平角观测:导线转折角一律为左角,用测回法观测两个测回。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24",测回间古刹≤±24",个测回零方向的读盘变换量为180°/n(n为测回数)。

③边长测量:导线变长测量用全站仪单向观测一测回。

④导线内业计算:导线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差为±24"根号n,n为导线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5000。

(2)高程控制测量

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规定各导线点高程,四等水准测量每张的实线长度小于80m,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小于±20mm根号L,L是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测量顺序为后、后、前、前。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

(3)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包括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方法:①使用电子经纬仪竖盘位于望远镜左边(盘左或正镜),照准左目标A,按置数方法配置起始读数,读取水平读盘读数为a左,记入观测手簿;②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b左,记入观测手簿;以上两步骤是上半测回,角值为b左减去a左。④纵转望远镜,使竖盘处于望远镜右边(盘右或倒镜),照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b右,记入手簿;⑤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照准做目标A,读数记为a右,记入手簿。以上三、四步骤称为下半测回,角值为b右减去a右。最后取平均值最为一测回成果,即取上下半测回的角值平均值。

(3)精度要求: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24",测回间古刹≤±24",个测回零方向的读盘变换量为180°/n(n为测回数)。

(4)外业施工测量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5)检核

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6)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三、实习内容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n为多边形角个数。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差要求。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③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6-3所示。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DJ6经纬仪测两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

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①计算角度闭合差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②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如果≤,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③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①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②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即③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WD=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图根导线的WKP为1/20__。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④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将Wx、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⑤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即

3.碎步测量:

(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

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7)展绘碎步点。

4.绘图,如附图所示。

四、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

1.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

(2)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

(3)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2.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五、实习心得: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仪器的用途,熟练了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

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了对建国初的测绘人员的敬畏之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工程测绘专业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提高大家徒手草图和墨线制图的技巧和能力。

4.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xx年x月x日——x月x日,到佛山梁园进行古建测绘实习。

三、实习参与人员

xx级建筑学学生

四、实习内容

20xx年x月x日下午,刘老师跟我们做了个古建筑测绘讲座及实习要求讲解,主要让我们了解整个行程安排,测绘的主要类容,安排分组,布置各组的大致任务,实习的地点,还有些注意事项。大然还有最重要的——测绘成果,也就是我们的要完成那些任务。我们自己也在网站上了解了一些有关佛山梁园的资料。

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这次古建测绘安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知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固件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x月x日,刘老师和陈老师就带着我们来到梁园进行古建测绘。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的分

配任务后,我们组9个人就带同我们的测量工具到达需测量的建筑——韵桥。到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韵桥的总体布局,测绘的范围、对象。然后,仔细的观察韵桥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我们运用了全站仪,卷尺等的测量工具,就开始对该建筑进行测量。我们分好工,有的负责用全站仪测建筑的外轮廓,有的负责用卷尺测出尺寸较小的部件。我就拿照相机把建筑的外部立面,以及其他小的构件、雕花之类的东西拍下来,作为绘图的参考。

经过一天的测量,我们都基本把需要的数据都测出来了。我们就先话一下大概的图,看一下有没有数据的遗漏或错误。最后到了5点多钟,我们就返回学校。这着,我们就开始分工画图,每个都至少有一个图,画大样图的就多画几个,而我负责的是剖面图。经过一轮的讨论分析,我们就把图画出来了。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岭南的园林建筑,对岭南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古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