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实用3篇)正文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实用3篇)》

时间: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通用3篇)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 篇1

既然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就存在着风格。百度说,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看过教学风格的定义,细细思索从教十九年的教学经历,我的从教之路经历了最初所追求的繁华似锦,喧嚣绚烂,从活动多于思考,形式大于内容,感性超越理性,华丽胜过朴实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以朴素的学习材料,深刻的生活内涵,简约的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展示了数学课堂的理性回归。繁华落尽归于平淡,洗尽铅华方显本色。“天然去雕饰”的课堂就是我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一、情境创设更显生活本色。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从20__年开始课改实验至今,14年的时间过去,我的情境创设从童话故事,智慧老人,小猫小狗这些远离生活实际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将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不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让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例如教学“日历上的奥秘“一课,情境导入颇有特色。这节课讲授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知识。在导入阶段,我给学生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用数字框随意的框住9 个数字,老师就能马上说出这九个数字的和。老师与学生之间展开了竞赛,老师口算,学生用计算器算,看一看谁算的更快更准,结果当然是老师胜出。这一现实的活动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这一组数字奥秘的欲望,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类似的情境导入还有“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一课,从“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而成语故事,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而成,将这种高度精炼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创设的情境既新颖有趣,又蕴含着深深的哲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又体会了做人的道理。

此外,“确定位置”一课以少年军校的队列演练入手,“圆的认识”从介绍学校的校徽导入,“观察的范围”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俗语为切入点,都很好的诠释了情境创设突显生活本色的理念。

二、素材选择更显人文情怀。

我国著明学者钱学森说:“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课程标准》也指出: “数学活动必须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审视以往的课堂教学,虽然我重视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却忽视了素材背后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所以我的课堂虽然和谐融洽,但是缺乏深度与广度。在讲授“观察的范围”一课为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新课阶段,以张大伯家院内的桃子成熟了,小猴看桃子的素材为载体,讲授观察范围与观察点和障碍点间的关系。以上楼梯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一切知识的获得都以体验、感受为基础。在学生比较出三楼和四楼观察范围的不同之后,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古诗,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诗句意思,将知识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升华。

应用知识阶段更是精心选材,演示日食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本课知识解释这一天文现象产生的根源,将数学的触角伸向广袤的宇宙,通过这一素材,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感受了自然科学的博大精深,并对此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在教学“集合”一课时,我没有将学习活动停留在讲解知识本身这一层面,而是进一步介绍集合知识产生的历史,发明者韦恩及韦恩图,追根溯源,给学生展示更加立体,深厚的集合知识,提升数学课堂的品味。

正是因为人文因素的介入,数学课堂变得厚重深刻,韵味无穷,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情怀。

三、思维过程更显简约明了。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而各种刺激和诱因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由疑问引起的思维。质疑是思维的引燃线,是学习的发动机,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在学习“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就以其简洁清晰的思路,层层递进的提问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先从整数入手,先探讨整数间的关系,由此过渡到整数与小数,最后延伸至小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思维清晰,逐层推进,一步一步带领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这节课上以简洁的思维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画龙定睛式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一个个耀眼的火花照亮了美丽的课堂。过程虽简洁,却是教者深思熟虑后的结晶;方法虽简约,数学思想的渗透却独具匠心;看似信手拈来的简单事例,其实却经过了我的精心筛选。

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我在实际教学的点滴体会和收获。在这里要特别跟大家分享的是,吴正宪、华应龙等数学大家,他们的课堂没炫目耀眼的课件,没有拍案叫绝的设计,没有热烈火爆的场面,没有标新立异的素材,他们拥有的只是自然、简单、和谐,平淡无奇、“不施粉黛”。然而自然简单的课堂并不意味着平庸,它的背后展现的是教者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数学思想、文化的熏陶浸染,对学习方法的巧妙点拨,对学科意识的深刻思考……而这自然清新的教学风格正是我所欣赏并一直在努力追求的。在成长的征途中——我永远在路上。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 篇2

现代教学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包含获得信息、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向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学习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事实、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还应明确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他们达到的预期学习成效是什么?学生应该做哪些事情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教师又该做什么才能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才能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否已达到适切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开展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主线,也就是充分体现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设计。

2、网络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在课堂上能够面对面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这种交流互动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现场听课学习情况,及时做出响应。网络教学以视频代替了课堂授课,少了直接面对面讲授的灵活性,教师与学生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存在不同步性,但是借助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师生、生生之间)更为灵活、多样,为学生带来及时和方便(学生私聊我说“师生交流很方便”),自然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

3、网络教学的基本做法

(1)设计由完整知识点构成清晰、且逻辑思维强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视频时长不超过15min(超过该时长的视频,看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应该像在课堂里的讲解,不应给学生“PPT老师”的印象。

(2)视频录制从网上可以选择多种软件,教师应学会选择一种适宜的软件录制与编辑,不求豪华,但求音质、视频清晰,视频中展现的内容是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经过精心构思设计,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目的。

(3)因为网络教学的环节之一——学生看视频学习,缺少了课堂教学的面对面互动,缺少了教师讲课中面对学生表现出的困惑作出的即时回应与拓展。但是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方便传递信息和交流的特点,辅以主题讨论、作业、平时测验、单元测验。其中讨论主题可以形式多样,应以引起学生思考、质疑和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升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学生的看法和见解,需要教师作出回应,还可以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讨论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讨论题,这样才能让讨论“活”起来,自然就要求教师经常关注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同样,学生在作业区提交的作业,不应只是简单打分,应该像我们纸质作业的批改那样,给出合适的批语、指出优秀之处、错误所在;好的作业还可以在讨论区晾晒,让学生评价(我的课程里晒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评价,许多学生给予点赞,一个学生说到“他们都标明了衡算范围,另外图还指出时间基准,这些我都没做到”),师生的互动就是靠这些点点滴滴累积,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也就从中形成。

(4)充分利用学习通的“群聊和私聊”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个别辅导(这里建议老师们,用学习通不需要另外再建微信或QQ群)。

(5)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学生学习成绩可以利用平台各部分学习活动的权重设置(如课程视频占20%、章节测验占20%、访问次数占5%、讨论占10%、作业占15%、考试占20%,课堂互动占5%,线下占5%),目的在于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避免1—2次考试定课程成绩。

(6)网络教学,学习灵活便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的安排或者是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不需要(或不一定)按时按点的上课,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及教学预警”等功能,随时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作业和测验等完成的具体情况,及时予以督促。

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尽快熟悉网络平台功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传统教学的优点转移到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课程内容、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网络科技的有机结合,以合适的有意义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起到支持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转眼,一个学期即将在忙碌中结束了,回首往事,有苦亦有乐!先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朗读,让课堂“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教学《夸父追日》一课时,在学到夸父倒下那一小节时,我让学生自己朗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有学生说:“我从抛字感觉到了夸父不知是把拐杖抛掉,他抛出去的是他自己的希望,他希望以后也有人能完成他追求光明的梦想。”“我也觉得抛字让我感受最深,他抛出去的是自己的梦想,他想把太阳留住。”“他抛出去的是一种寄托,他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想让以后来追求光明的人也像他一样焦渴而死”……苏东坡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从这点上看,东坡先生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要反复诵读,何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我主张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悟。

二、提炼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写作的初始阶段,在作文教学中我主张让学生写自己的真实生活,述自己真实的心里想法。于是在这学期的作文教学中,我除了指导学生完成各个单元的习作外,我还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写写自己身边事,让他们真正地做到有话可将,有情可抒。如,这学期4月份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种下了凤仙花,从播种到发芽、长叶,再到现在的开花结果,学生都倾入了自己的心血,他们是一步一步精心培育着自己的花儿,也亲眼见证花儿的生命历程。于是这便成了我们这学期系列性的作文题材,每一次经历、每一个发现我都鼓励学生即使记录下来,写在自己的观察日记本上,学生也都做到了,从他们的作文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凤仙花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培养花儿的那份快乐!再如,在学校组织的每次活动中,我都会和学生一起参加,和他们一起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还会指导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和同学一起评读自己的作文,可以做上适当的评语。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改进。

三、注重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每日一诵”是我们班的特色,主要的内容为经典古诗词,我和学生一起背,他们的尽头就更足了,才三年级,已有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背下《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了,当然他们也就得到了相信的等级与奖品。另外,每天中文上课前30个小时,为我们班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尽情地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但要求必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到目前为止,我们班有部分学生已积累了厚厚的一本“采蜜本”了。有些学生还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一个星期可以看两三本书呢!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积极响应,还专门开办了“班级好书交流会”,学生激情飞扬,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分享。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总结范文 篇3

根据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体育教学技能将列为高师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一门课程进行训练和教学,同时也将作为中小学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这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旨在培养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机构高校体育专业,要尽快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科学的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基础体育教育的需要。

1.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

1.1课程教学的理论化倾向

随着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大了理论课的比例,改变了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学科教学得到了逐步的加强,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学术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4,学生也认为较为合理。但是,我们也看到,课程体系缺乏整体优化,理论课程增多,重复开课,而体育教育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却较少,导致总体失去平衡,学生知识面较窄,创新能力不强。其次,必修课与选修课不协调,必修课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偏大,而选修课的比重较小。学生对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不太满意。同时,学生意识到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及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希望多开设人文方面的讲座和课程,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2教学实践的形式化倾向

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往往在内容上更趋于形式化。为什么这样说呢?高校的课堂教学,大多以大班上课为主,学生多、分布散,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认真,不积极的普遍现象并没有重视,大多数采取事不关己、听不听由你的态度(认为学生是为自己而学,与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况且高校不存在教学效果评比,教师授课更没有压力)。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课中尤为普遍,因为在室外授课,学生更加难以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每位同学都进行手把手地教授动作技能,所以,在这当中形式化的倾向就更为严重了。

1.3能力评价的无序化倾向

能力是智力与知识、技术的结合,是指人通过各种治理活动、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技术以作用于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这个答案是众说纷纭。首先,作为一个自然人,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就必须具备“自学能力”,因为它是一种可以使你终生受益的能力,可以让你源源不断地从生活和书籍中吸取新的养分,充实自己的头脑,不被迅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其次,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表达能力”(包括口头、书面和动作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体育教学的环境复杂、人数多,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依据),“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但是,对学生的能力评价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标准,主要以运动技术水平的评价为主,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念

2.1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全民健身运动正在推广和普及,体育社会化的程度比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基本承担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同时还得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体育专业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熟练地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就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师体育专业培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且还要充当社会体育的指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高师要采取更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2.2适应教师职业

对于体育教师职业而言,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就是其生存的本领。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传授的过程,这种传授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程度,如果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扎实的教学技能,其传授效果可想而知。体育教学技能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而获得又服务于教学实践,它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课余训练工作、组织竞赛等工作的具体操作能力的综合,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对于高师体育专业的在校学生来讲,应该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根据需要和可能使其中的1到2个项目的技能达到精通熟练的程度,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从而适应教师职业的需求。

2.3适应终身学习

当今体育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以满足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就要从这个方向入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只有很短暂的3到4年,而步入社会以后从事体育教育的时间却很漫长,所以在学校里面不仅仅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以满足走出校门时的工作需要,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现在的.中小学生,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体育教师要吸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3.高师体育系学生教学技能训练过程

3.1树立教学技能训练理念与确定技能训练目标

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要做到“三基、四会”。“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四会”即会做、会讲、会教、会示范。体育教学技能的形成通常与理论学习相联系,体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是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具体进行体育教学技能培训前,应学习研究相关的体育教学理论,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如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媒体的设计、课堂教学和观察记录的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等。应针对体育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技能训练总体目标和各单项技能训练目标。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重实践、重实效、求实用、求规范为宗旨,训练总体目标是学生掌握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使其形成教学的基本行为规范。而单项技能训练目标则以具体、可观察、可操作等为宗旨。目标要求做到科学、客观、简单、可测。

3.2教学技能训练过程

3.2.1明确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运动能力。体育专业学生应具有全面的运动能力,要熟练、正确地掌握各运动项目、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并在“多能”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即“多能一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技能储备量增大,熟练地运用各种技能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

教学能力。应使体育专业学生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钻研教材教法,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练习或集体活动。另外还应具有用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用正确优美的动作进行示范的能力,接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体育教学以及评价教学工作的能力。

教育能力。体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举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判断,充分利用和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体育教师应具备制订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能力,要善于现场组织、指导和调控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对一到两个运动项目进行选材、组队、实施训练的能力,能够组织课外运动竞赛并具有一定的裁判能力。

3.2.2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教学

微格教学法:讲解教学技能。首先将教学技能分为若干个单独技能,根据培训需要每次选择其中两个技能,然后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案的编写,教案中应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观看示范录像。进行教学时间前,为使每一位学生或实习教师明确所要培训技能的要求和目标,应通过录像资料或实际的角色扮演方法对所需要培训的技能进行正面的示范。编写实践教案。将教学步骤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微格实践录像。通过在教学课堂中“真枪实弹”的演习,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演示教学法: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示手段。它能既简单、又及时迅速地产生视觉效果,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示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观察到正确技术动作的全过程和练习的细节,使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动作表象,形成技术动作的概念。首先,在各技术教学中,可利用准备部分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两位同学扮演教师角色,讲解动作要领,利用口令进行队伍的编排和操练。其次,讲解后,先由他本人进行自我的分析与评价,再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指出该生的优缺点及修改方案。再次,由教师根据语言技能评价进行5个级别的评定,给出成绩,以便于和第二轮进行比较。最后,在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第2轮的训练。应该注意让学生介绍并亲身实践每个动作的教学步骤;针对某一个技术环节或错误的动作,让学生实践相应的专门练习;在考核中要求学生讲述动作的教法。

研究性学习法:学生要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应面向学生开设了一些具有探索研究性的理论课程,由精通这方面知识的教授进行上课,着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思考的问题,意味着个问题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体育教学科学化。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体育教学中引人关注的问题,围绕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整理材料,通过讨论交流,逐步解决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

情意学习法:体育专业的学生“重感情、讲义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虽然可以使学生的行为目标走向一致,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教师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网络交流、咨询式交流等方法,还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体育人文知识讲座,使学生专业性教育与综合性教育相结合,注意和学生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和友善,从而获取信任和激励。这种信任和激励可以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奋发向上的学习观念。

3.2.3强化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建立长期实践训练基地。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为了使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具有实际教学对象的氛围当中感受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我们利用学院周边中等学校数量多的优势,建立了教学实践训练基地。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到这些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运动队训练、运动会的组织与裁判、广播体操竞赛等各项体育工作,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开展体育说课技能训练。教师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向学生布置说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先写出体育说课教案,然后组织教师进行分别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再次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提倡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做到每人都有一份比较完整的、质量较高的体育说课教案。最后由教师逐一修改,编成体育说课教案集。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自我说课训练、同伴相互之间说课训练、小组说课训练、班级说课训练、不同年级说课演示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说课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主要通过社团体育竞赛、社团体育宣传、社团体育研究、社团体育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与技能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

结合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充分体现体育特色。我们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科技咨询、全民健身服务、体育联谊活动,开展体育竞赛、体质测试、体育健身指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群体健康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体育社会实践指导能力。

3.2.4掌握新《课标》,走进新课程

以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师资的要求为目标,切实转变学生的教育理念,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实践新《课标》,通过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增加新《课标》的内容,自学新《课标》原文,开展学习新《课标》的讨论交流,开设新《课标》学习的讲座,观摩新《课标》实践课展示活动,使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把教学技能训练与学习、贯彻新《课标》紧密联系起来,既掌握了新《课标》的实践方法,又提高了教学技能,同时增强了教育市场竞争力。

4.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果

通过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其效果在毕业应聘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有关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评价很高,我院毕业生凭着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被分配到省内各市县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中小学,并在各级体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体育说课技能训练已形成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特色,且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