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宗教事务管理制度精选5篇正文

《宗教事务管理制度精选5篇》

时间: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宗教事务管理制度精选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宗教事务条例范文 篇1

第二条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两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区分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三条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一般应当由拟设立地的县(市、区、旗)宗教团体提出申请。如拟设立地的县(市、区、旗)无宗教团体的,可由拟设立地的设区的市(地、州、盟)宗教团体提出申请;拟设立地的市(地、州、盟)无宗教团体的,可由拟设立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提出申请;拟设立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宗教团体的,可由全国性宗教团体提出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申请的受理机关。

第四条申请筹备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团体应当提出筹备组织组建方案,在申请获批准后,正式成立筹备组织,负责筹备事宜。筹备组织应当由本宗教团体的有关人员、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拟设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组成。

第五条申请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填写《宗教活动场所筹备设立申请表》,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设立地信教公民的有关情况说明;

(二)拟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户籍、居民身份和教职身份证明;

(三)拟成立的筹备组织成员的基本情况、户籍和居民身份证明(属宗教教职人员的,还应当提供教职身份证明);

(四)必要的资金证明;

(五)拟设立地点和拟设立场所的可行性说明;

(六)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受理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后,对拟同意的,应当征求拟设立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第七条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备设立事项,应当在批准的筹备设立期限内完成。筹备组织应当将筹备情况及时向设立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

设立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对筹备设立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在登记前,应当由筹备组织负责,民主协商成立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组织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主持宗教活动的其他人员和设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组成。

第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完成筹备后,由该场所管理组织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

申请登记宗教活动场所,应填写《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申请表》,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民主协商成立管理组织的情况说明;

(二)管理组织成员的户籍和居民身份证明;

(三)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的户籍、居民身份和教职身份证明;

(四)有关规章制度文本;

(五)场所房屋等建筑物的有关证明(属新建的,应当提供规划、建筑、消防等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属改扩建的,应当提供房屋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和消防安全验收合格证明;属租借的,应当提供消防安全验收合格证明和一年期以上的使用权证明);

(六)合法的经济来源的情况说明。

第十条《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和有关表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按照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的式样印制。

《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不得涂改、转让、出借。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补办。

第十一条在《宗教事务条例》施行前,已按照《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不再重新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需要变更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须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寺观教堂的审批程序办理,并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拟在直辖市的区(县、市)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可直接向直辖市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直辖市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批准筹备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宗教事务条例 篇2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对四川藏区而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可以在坚

>> 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研究(上)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与创新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全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做好沙湾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的探析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研究 《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宗教事务管理不宜写在宗教分志里 安徽省宗教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分析 转型期宗教事务公共管理创新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宗教事务管理调研报告关于《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执行情况的报告 《宗教事务条例》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湖北省特色宗教事务法制化管理分析――当前湖北省宗教现状 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等 元以来历朝对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启示 关于《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执行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浙江省人大民族华侨委员会关于《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访问时间:2015年6月13日。

③同上注。

④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⑤《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2014-10/24/c_1112969836.htm,访问时间:2014年12月20日。

⑥同上注。

⑦《看望慰问宗教界爱国人士》,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local/2011-07/20/c_121696846.htm,访问时间:2014年12月6日。

⑧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辖马尔康、汶川、九寨沟等13县。全州总人口914418人,其中藏族占572%;羌族占186%;回族占33%;汉族占208%;其他少数民族占01%。而阿坝州的寺院在册的253座(除茂县外),在阿坝州平均方圆不出15公里就能找到一座或大或小的藏传佛教寺院;而在幅员几乎大出一倍的甘孜州,这个平均距离也不会超出30公里。在重大的佛事活动或祭祀(祭神)中,几乎出现全民参与的情况,且多由僧人主持。

⑨四川藏区主要包括阿坝州(13县)、甘孜州(18县)和凉山州木里县。

B10“五二三”即五热爱两遵守三负责。五热爱: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团结、热爱佛教;两遵守:遵守法律、遵守戒律;三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佛教负责。

B11它不会与法律条例冲突、相违背,相反地佛教戒律顺从法律条例,并通过因果轮回说,把犯戒的惩罚延至未来及后世,威慑人心,从而实现对法律条例的弥补功能。

B12《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访问时间:2014年12月20日。

B13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14《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B1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6故意杀人罪:对幕后组织指挥策划的首要分子以及积极参加煽动、胁迫、引诱、教唆、帮助他人实施自焚的犯罪分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要作为打击重点依法予以严惩。实施自焚行为,在燃烧时搂抱他人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对被引诱、欺骗、胁迫实施自焚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阻碍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人施救的,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公共场所实施自焚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规定,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为实施自焚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按照犯罪预备处理。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在公共场所实施自焚行为,未危害公共安全,但纠集多人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采取抬尸游行,纠集多人聚集、围观等方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依照《刑法》规定,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为实施自焚、非法携带汽油等易燃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依照《刑法》规定,以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寻衅滋事罪:在自焚现场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抢劫罪或者故意损坏财物罪:现场实施打砸行为,损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抢劫罪或者故意损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妨害公务罪:阻碍公安民警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情节较重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吕晋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再思考[J].中国宗教,2005,(4).

[2]王作安。推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J].中国宗教,2004,(10).

[3].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15-08-26(1).

[4]曹建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刍议[J].中国宗教,2004,(6).

[5]冯玉军。在法治轨道上促进宗教事业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5-06-17(1).

[6]蒋坚永。加强学习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J].中国宗教,2012,(8).

[7]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转引自徐爱国。孟德斯鸠论中国法――《论法的精神》与《法意》“复案”之比较研读[J].比较法研究,2009,(6).

[8]马克思。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转载于朱宝信。自由是人类的本性――马克思《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研究[J].学术月刊,1993,(5).

[9]操弄“自焚”必受严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2-01(4).

宗教事务条例 篇3

第一条为保护公民自由,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指宗教同国家、社会、公民之间存在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管理运用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公民有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宗教的公民、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互相尊重。

第五条宗教活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应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以下简称市宗教事务部门)是本市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实施。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所在区、县级市宗教事务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的宗教事务负有管理的职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并协同宗教事务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宗教团体

第八条本条例所称宗教团体,指在本市依法成立的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区、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以及在市、区、县级市依法成立的宗教团体。

第九条宗教团体必须依照国家关于社会团体管理的规定申请登记,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方可以进行活动。

第十条宗教团体应当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第十一条宗教团体应当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宗教法律、法规,对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办理教务。

第十二条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按照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宗教出版物,申办以自养为目的的企业和事业,举办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宗教方面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十三条宗教团体举办宗教院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教职人员,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兰教的阿訇、依玛目,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师、宣教师、传道以及宗教团体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十五条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由市宗教团体根据本宗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报市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按照本宗教的规定履行职责,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主持宗教活动、办理教务和参与民主管理。

未经认定备案、已经辞去或者被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人员,不得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进行宗教活动。

第十七条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市外或者市外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市举行和主持宗教活动,应当征得市以上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市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四章宗教活动场所

第十九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佛教寺庵、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以及经宗教事务部门确认的其他固定处所。

第二十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经区、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履行登记手续。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或者变更登记的内容,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一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组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十二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信徒个人和团体的布施、乜帖、奉献以及其他宗教性的捐赠。

第二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申办以自养为目的的企业、事业,举办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国家规定经营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

第二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户籍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拍摄电影、电视,设立商业、服务性网点,举办陈列、展览等活动,应当征得该场所管理组织同意,并报当地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宗教或者不同信仰的宣传和争论。

第二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内不得进行占卜、算命、看相、求签、驱鬼治病等活动。

第二十八条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建造寺庵、宫观、教堂、神庙、露天神像和佛像。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拆除、改建或者新建寺庵、宫观、教堂,修建露天神像和佛像,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手续。

第五章宗教活动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指信教公民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以及宗教传统、习惯进行的活动。

第三十条宗教活动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所内进行。

信教公民可以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

第三十一条信教公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

第三十二条举行非常规性的宗教活动,应当由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事先向市宗教事务部门申报。

第三十三条非宗教单位不得举行宗教活动,不得设置宗教设施,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宗教性捐赠,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出售宗教用品。

第三十四条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不得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第六章宗教财产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所称宗教财产,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地产、构筑物、坟场、各类设施、用品、文物、工艺品、宗教收入、所属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合法拥有的资产和收益。

第三十六条宗教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摊派和无偿调用。

第三十七条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宗教财产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并接受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

第三十八条宗教房地产和坟场由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向房地产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经依法核准后领取权属证书,并向市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因市政建设需要征用、拆迁宗教活动场所,应当事先征询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并与产权当事人协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除市政建设需要外,征用、拆迁宗教房地产和坟场,应当事先征得市有关宗教团体和市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并给予合理补偿、适当照顾、妥善安置。

第七章宗教出版物

第四十一条本条例所称宗教出版物,指宗教的经籍、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其他宗教宣传品。

第四十二条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宗教出版物,应当经市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宗教出版物应当在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印制单位印制。

第四十四条经批准出版、印刷、复制的宗教出版物应当按照批准的数量和范围发行。

第四十五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接受国外宗教机构和个人捐赠的宗教出版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运送、销售、复制和散发私自印制或者非法人境的宗教出版物。

第八章宗教涉外事务

第四十七条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与国外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进行交往以及宗教学术文化交流,应当遵循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的原则。

第四十八条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织、宗教人士来访,宗教团体派遣宗教留学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九条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国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应当按照国家关于接受宗教捐赠的规定办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接受国外的宗教津贴和传教经费。

第五十条本市非宗教组织、个人与国外进行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卫生、体育等合作交流或者举办社会公益事业,均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本市非宗教组织、个人接待国外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或者应国外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邀请出访,应当事先征询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五十一条外国人在本市可以到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可以在经市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所举行外国人参加的宗教活动,可以邀请本市宗教教职人员为其举行洗礼、婚礼、葬礼的道场法会等宗教仪式。

第五十二条外国人在本市不得成立宗教组织、建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和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不得私自招收宗教留学生,不得散发宗教出版物以及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第五十三条外国人应邀在本市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以及进行其他宗教学术文化交流,应当按照国家关于中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四条外国人入境可以携带本人自用的宗教出版物和其他宗教用品。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并可以对责任组织和直接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本市宗教教职人员到外地或者外地宗教教职人员到本市举行、主持宗教活动的;

(二)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占卜、算命、看相、求签、驱鬼治病等活动的;

(三)宗教教职人员到未经履准、登记或者认可的场所举行、主持宗教活动的;

(四)未经批准开设宗教院校的。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撤消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并可以对责任组织和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干扰、妨碍正常宗教活动的;

(二)强迫公民信教或者不信教,歧视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的;

(四)宗教活动妨碍社会秧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侵犯其他公民合法权利的;

(五)非宗教组织、个人在涉外活动中接受附加宗教条件的;

(六)未经认定备案、已经辞去或者被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人员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进行宗教活动的。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令停止活动、予以警告;情况严重的,予以撤消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并可以对责任组织和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登记设立宗教组织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的;

(二)未经批准接受国外宗教组织和个人捐赠的;

(三)未经批准建造寺庵、宫观、教堂、神庙、露天神像和佛像的;

(四)非宗教组织和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

(五)非宗教组织设置宗教设施、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宗教性捐赠的;

(六)非宗教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生产、销售宗教用品的;

(七)接受国外宗教津贴和办教经费的。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侵占或者损坏宗教财产的,分别由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侵权活动、退还或者恢复原状,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其他法规的,由公安部门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二条外国人违反本条例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予以警告;构成违反入境出境管理规定或者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本市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的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进行交往和宗教活动,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的居民在本市从事宗教活动,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四条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解释。

宗教事务条例范文 篇4

第一条为了保障宗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及备案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宗教教职人员,是指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的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

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由全国性宗教团体结合本宗教的实际分别制定,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宗教教职人员的备案部门。

第四条宗教团体应当将其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自认定之日起20曰内,报相应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全国性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地、州、盟)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县(市、区、旗)宗教团体认定的宗教教职人员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五条履行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应当填写《宗教教职人员备案表》,同时提交该宗教教职人员的户籍证明复印件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第六条备案部门自收到宗教团体提交的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逾期未答复的,视为已完成备案程序。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备案:

(一)未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认定的;

(二)提供的备案材料不属实的。

等八条宗教团体在宗教教职人员备案程序完成后,向该宗教教职人员颁发宗教教职人员证书。未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证书的,不得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从事宗教教务活动。

第九条宗教团体依照本宗教的有关规定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应当到备案部门办理注销备案手续。

第十条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情节严重的,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建议原认定该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并办理注销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宗教教职人员放弃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原认定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宗教团体应当到备案部门办理注销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宗教教职人员出现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丧失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的,宗教团体应当在办理注销备案手续后收回其宗教教职人员证书,并以适当方式公告。

第十三条宗教团体未按照本办法办理宗教教职人员备案手续,或者备案时弄虚作假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藏传佛教活佛传承继位的审批、天主教主教的备案,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宗教事务细则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宗教与国家、社会、公民之间存在的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

第三条公民有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四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五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活动。

坚持宗教不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的原则。

第六条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八条省、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以下简称宗教事务部门)对本辖区的宗教事务负有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宗教事务部门做好宗教事务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宗教团体

第九条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十条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

第十一条宗教团体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可以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和义工培训班。

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和义工培训班,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培训计划;

(二)有具备一定宗教学识的宗教教职人员;

(三)培训人数不得超过举办场所的容纳规模;

(四)培训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

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十二条鼓励宗教团体培养爱国爱教、遵守法律法规、有较高宗教造诣的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三条鼓励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举办社会公益事业。

第十四条宗教团体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

宗教团体在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实施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

第十五条出版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当经省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并取得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

第三章宗教教职人员

第十六条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由有关宗教团体认定,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可以依照本教规定的职责主持宗教活动。其他人员不得主持宗教活动。

第十八条宗教教职人员在省内跨县(市、区)或者跨设区的市主持宗教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和前往地相应的宗教团体同意,并由该宗教团体报相应的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天主教教职人员在省内跨教区主持宗教活动,应当经省天主教团体同意,并由其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本省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省外主持宗教活动或者担任宗教教职的、省外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省主持宗教活动或者担任宗教教职的,应当经本省有关宗教团体同意,并由该宗教团体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经认定并备案的非本省户籍的宗教教职人员,其户籍需要迁入本省的,应当在本省担任宗教教职三年以上,由有关宗教团体推荐,逐级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核,再按照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省内宗教教职人员户籍迁移,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符合参加本省社会保障基本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团体专职工作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招用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四章宗教活动场所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登记,供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寺观教堂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第二十二条筹备设立寺观教堂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宗教团体向拟设场所所在地的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拟同意的,提出初审意见,报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核。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宗教事务部门的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拟同意的,提出审核意见,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批。省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拟同意设立的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筹备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由宗教团体向拟设场所所在地的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拟同意的,提出审核意见,报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拟同意设立的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在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申请获批准后,再依法办理基本建设工程等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个人和非宗教团体不得建立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在公众场所设置宗教设施。

第二十四条扩建、迁建寺观教堂,由有关宗教活动场所向拟扩建、迁建场所所在地的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批。省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扩建、迁建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由有关宗教活动场所向拟扩建、迁建场所所在地的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报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扩建、迁建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获批准后,再依法办理基本建设工程等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在有关宗教团体的指导下,由该场所的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民主协商推选产生,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管理组织每届任期五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管理组织成员不履行职责的,应当进行调整。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档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上一年度的管理情况报告。

第二十六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管理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营销售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合法宗教出版物。

第二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当遵守国家户籍管理的规定,及时办理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的户口登记手续。

第二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可以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和宗教习惯接受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非宗教活动场所、非宗教团体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宗教性的捐赠。

第二十九条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

第三十条各地在制定或者调整与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时,应当充分听取宗教事务部门、有关宗教团体、游览参观点内宗教活动场所代表及有关方面的意见,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制作其他形式的大型露天宗教景观,应当由有关宗教团体向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批。省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修建、制作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和其他形式的大型露天宗教景观。

在宗教活动场所出入通道设立商业服务网点,应当尊重有关宗教的信仰和传统,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三条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保护,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具有宗教属性的文物的认定、使用,应当征求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登记的,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有关手续;宗教活动场所终止的,其财产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宗教活动

第三十五条集体宗教活动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合内进行。

第三十六条信教公民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按照本宗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进行宗教活动。

信教公民也可以在本人家里过宗教生活,但不得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第三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信仰和不同教派之间的宣传和争论,也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规定,尊重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习惯。

第三十八条举办跨县(市、区)、设区的市等非通常的宗教活动,应当报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其中,跨县(市、区)的,应当报经设区的市宗教事务部门审批;跨设区的市的,应当报经省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举办非通常的宗教活动,应当在举办日的三十日前向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举办非通常的宗教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习惯;

(二)确有举办非通常宗教活动的需要;

(三)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发生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

(四)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

举办非通常的宗教活动的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活动举办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必要的管理,保证非通常的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非通常的宗教活动及其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涉外宗教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宗教财产

第四十条本条例所称宗教财产,是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屋、构筑物、各类设施、土地、山林、文物、企业事业的资产,宗教活动场所的门票收入,各类捐赠以及其他合法拥有的资产和收入。

宗教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毁损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不得毁损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占有、使用的文物。

宗教活动场所收藏、使用的文物以及受国家委托代管、使用的文物不得擅自馈赠或者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

第四十一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所有的房屋和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等,由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管理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申领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林权证书;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

有关部门在确定和变更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土地使用权、林权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二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税收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享受税收减免优惠。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并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的上述情况。

第四十三条因城市规划或者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构筑物的,拆迁人应当与该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经各方协商同意拆迁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的房屋、构筑物予以重建,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被拆迁房屋、构筑物的市场评估价格予以补偿。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在宗教活动场所外或者未经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合主持、组织宗教活动的;

(二)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的;

(三)未经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举办宗教培训活动的;

(四)未经认定并备案的人员主持宗教活动的;

(五)宗教教职人员未经批准擅自跨地区主持宗教活动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活动,可以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房屋、构筑物、违法用地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一)个人和非宗教团体在公众场所设置宗教设施的;

(二)未经批准,扩建、迁建宗教活动场所的。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罚;修建、制作其他形式的大型露天宗教景观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办非通常的宗教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责令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第四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违反其他行政管理行为的,由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自*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