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合集13篇正文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合集13篇》

时间: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

为维护学校稳定,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师生员工的饮水安全,依据《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成立“预防饮水突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配备饮水卫生管理员,制定《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如一旦发现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阻断污染源,并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二、确定专人为饮用水管理员,做到专人送水,专人管理并持有效健康体检证明。

三、由供水单位专业人员定期对饮水机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进行清洗消毒(每月一次),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每次清洗消毒有学校饮用水管理员监督,并做到有记录可查。

四、饮用的桶装水必须索取桶装水生产单位的有效生产许可证及所用饮水机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五、各班主任做到:

1、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做到自带杯具保持干净,不得将个人杯具转借他人。

2、配合卫生室组织学生做好饮水机保洁工作。饮水机远离黑板,防止二次污染。

3、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等,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向总务处报告。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饮用水、生活用水卫生,保障师生的饮水、用水安全,根据《饮水、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 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用水卫生公告栏,告知师生饮水、用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饮用、生活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二、学校饮用水、生活用水及其自备水源,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3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

三、保温桶卫生安全管理要求

1、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2、定期清洗保温桶并记录;

3、值周教师每日清扫,保持洁净,每周消毒一次;

4、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四、生活用水卫生安全管理要求

1、使用的供水管材、管件必须清洁,卫生。

2、水质符合《生活用水水质卫生规范》。有定期更换水处理材料制度并予以落实;

3、长期停用,恢复使用前应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4、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五、加强饮用水、生活用水的常规管理

1、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对学校饮水安全和水源的安全监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用并报告;

2、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学校使用的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3、开水温度必须达到100℃,并应保证学生足量饮用;

4、加强饮水卫生健康教育,教育学生不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等现象应立即停用并报告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3

为确保广大师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做好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水质监测

每学期开学前一星期各公司需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方可运行,并将合格检测报告张贴在公司加水站打水处,后勤处备案一份。

二、设备维护管理

1、公司设备管理员需每天对机房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维护、卫生的打扫,保持机房清洁。

2、定期对过滤材料予以更换,并做好登记。工作前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工作中要带好清洁洁具。

3、每天坚持巡查终端饮水机的运行情况,如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申报,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4、保持终端机的卫生打扫及消毒工作,保持其干净清洁。

5、设备管理人员须严格按照卫生制度进行操作,后勤处对设备维护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三、学校寒、暑假加水站管理方法:

1、学校放假前三天关闭进水源,三天后将水箱的水全部放完,关闭水、电源,停止营业。

2、学校开学前七天,更换耗材、开机制水,启动臭氧机工作24小时,将第一箱水放完用于水箱、滤桶、出水电磁阀及管道清洗。

3、设立24小时客户投诉专线:如出现质量问题,需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停止营业,现场勘查、召开技术专题分析会议,查找原因,在24小时内解决问题。当问题严重时,在第一时间内通报所管辖的卫生部门请求协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一、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备水学校应配备专(兼)职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学校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对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加强对水源的防护,使用的涉水产品及设施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学校直饮水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提供使用。

三、定期对饮用水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师生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定期清洗消毒记录。

四、从事二次供水的管理人员持有效健康体检证明,使用的涉水产品应索取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等有关资料。

五、师生直接饮用的桶装水必须是标有生产日期和QS认证标志的,并向供水方索取检验报告。

六、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学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部门。

七、锅炉房供水设备每学期使用前必须进行排污、清洗。锅炉房提供饮用的开水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和幼儿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60—70℃后存入保温桶。

八、学校应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要接受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5

一、成立直饮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明确x老师为学校直饮水日常安全卫生管理员,负责建立直饮水管理维护台帐、巡查记录等工作。

二、使用管理要求

为更好的维护管理饮水设备,避免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特明确以下要求:

1、严禁破坏和污染直饮水设备,严禁在饮水机周边追逐、打闹;

2、禁止用任何物体接触水嘴(清洁工作除外);

3、使用时必须用水杯盛水,禁止用嘴巴凑到水嘴直接饮水,禁止除取水、关水外的任何操作,禁止摇晃、移动饮水设备;

4、禁止水嘴里塞入异物或液体;

5、禁止随意切断直饮水设备电源和进水或启用直饮水设备;

6、直饮水仅供饮用,禁止洗手等,禁止洗涤任何物品。

对违反上述几条规定者,将视情况批评教育并扣相应班级考核分,严重者由学生处处理并根据损坏情况进行赔偿。

三、定期公示直饮水水质检验结果,配合制造商开展直饮水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和及时处置直饮水水质事件。直饮水设备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或直饮水设备停止使用7天以上(含7天)恢复供水前或更换水处理材料后均应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供水。

四、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和中午,做好饮水机周边地面和周围环境卫生工作,经常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有无污染物,如发现应立即清除。

五、运行维护要求:

1、使用前打开每个水嘴,放尽管道内的积水。(现设备为智能化控制,无须人工操作)

2、定期对直饮水设备进行清洁,以保持饮水台水槽无茶叶、饭渣等杂物,外壳清洁光亮,无污染物粘附其上。

3、定期对每个水嘴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如下:用棉签蘸取酒精点燃,用火焰在水嘴处灼烧10秒,消毒完成之后打开水嘴10秒。

六、直饮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按照《x中学直饮水水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置。

学生处

总务处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6

一、处置饮水污染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1、成立学校饮食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学校共配备兼职饮用水卫生管理员2人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在饮用过程中发现饮用水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饮用水。

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饮水污染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发现可疑病情后,及时报告校卫生室,由校保健老师初步检查确定,做出以下措施:

(1)观察病情,对症处理。

(2)如确定饮水污染,做好以下工作:

1)初步诊断、治疗、护理患病的师生。

2)立即报告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3)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与附近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师生。

4)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收集相关病情信息、水源,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学校主管领导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向区教育局主管部门汇报,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1)立即停止饮用污染水源。

(2)由校保健老师负责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报告时间间距离发病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电话:社区医院、区教育局和区疾病控制中心。

(3)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饮用水,保护好污染现场和饮用水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4)班主任负责协助校医护理患病学生,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在班级进行。对已确定重病师生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5)德育处做好师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负责家长的'疏导工作;学校制定专人接受新闻部门采访;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校卫生室要深入各班级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学生了解饮水污染的经过,可疑饮用水、受污染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7)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药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抢救中心必须品的供应。

(8)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样品。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生活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开水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三、开水房锅炉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茶水桶和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要进行清洗后方能使用。并做好清洗记录。

四、每次烧水的水温必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存入保温桶,上锁,防止发生学生烫伤等意外事件。

五、保证充足开水供应。发现水质有问题,要停止供应给师生。

六、保温桶和茶水桶一律要放在台架上。

七、工作人员要随时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确保安全供水。

八、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持开水房与周围卫生整洁干净。

九、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严格履行职责,保证全校师生的开水供应。离开开水房时,要关水关电关门,保证开水房安全。

十、学校在开水供应处要设置饮水卫生宣传条幅,教育学生注意饮水卫生,包括不饮生水、提倡喝开水等内容。

十一、供应开水所使用的容器和用具的材质均需安全、无毒。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8

一、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和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二、应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卫生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按规范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三、供水设施外围30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有必要的卫生防护、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四、新设备使用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严格清洗、消毒;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

五、应对设施加强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各类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六、水质检验记录应当完整,档案资料保存完好。

七、凡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供水设备及用品,应当无毒无害,不得污染水质;在购入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时,应索取产品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进行验收。

八、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人员,不得从事供、管水或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工作。

九、因生活饮用水造成危害健康事件时,应立即按照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理,并尽快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9

为了保证我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卫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特制订我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一、教师饮用水(桶装)卫生管理:

1、按有关规定,使用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准产证等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桶装水。

2、兼职供水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

3、 提供的饮用水必须在保质期内。

4、要求供水方定期为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相应记录。

5、有固定安全饮用水存放点。

6、每日有人员对饮水机作保洁维护。

7、如发现饮用水质异常,立即停止饮用,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

二、教学楼道学生饮用水(电加热过滤热水器)卫生管理:

1、学校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确保向学生供应适温和足量的饮用水。

2、学生饮用水作为学校安全巡查时的重点巡查对象之一。对电加热过滤热水器要定时检查维护,并做好相应记录。

3、要求学生自备饮水用具,学校不得配置公用饮水用具。

4、卫生保健教师、班主任及总护导老师负责随时观察学生饮水前后的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处理。

5、学校应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提示学生科学卫生饮水、自带饮具及节约意识。

7、学校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障业主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国家对二次供水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要求,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二、持有效卫生许可证供水,卫生许可证悬挂于醒目位置。

三、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四、二次供水设施应加盖加锁,防止饮水安全事件发生。

五、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周围10米内不得有污物等污染源。

六、每半年至少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一次(全年不少于2次),并进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七、专(兼)人负责二次供水管理,管理档案完善,各项资料齐全。

八、当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0

一、要有专(兼)职的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人员;

二、每年对二次供水系统至少进行一到两次全面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并做好记录。清洗消毒后的二次供水水质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检测合格方可使用。蓄水池应加盖加锁;

三、二次供水的蓄水量不得超过48小时的用水量;

四、二次供水单位的供水、管水和清洁消毒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并经卫生知识培训方可上岗;

五、蓄水池周围10米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米内不应有污水管道,出水口应高出地面20-50厘米,并设防护设施;

六、发生二次污水、污染事故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调查处理。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1

1、幼儿园饮用水为统一供应的自来水或桶装水,幼儿园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测,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2、幼儿园安排专人对饮水设施及饮用水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管、定期清洗、消毒。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师生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

3、 对幼儿园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

4、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

5、装饮用水的保温桶,每学期进行消毒不少于五次。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

6、使用的饮水设施和桶装水应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7、幼儿园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幼儿园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

8、在园内定期利用周计划进行饮用水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喝矿泉水,纯净水。

9、经常宣传相关饮用水卫生安全常识。

10、饮水设施及饮水桶必须无毒无害。接受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2

一、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尤其是目前尚使用自备水的农村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使用城乡统一的自来水。对于目前不具备条件而只能使用自备水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组织,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自备水的学校必须保证开水的供应,严禁学生直接饮用自备生水。

二、认真做好农村学校的改水工作。

自备水水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备水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县教育列出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对农村学校自备水设施进行改造。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自备水水源尽可能选择深层地下水,凡选择地面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必须保证在水源周围30米以内无生活性或工业性污染源;加强水源卫生安全管理,设置警示标志,井水加盖封闭,并及时清洗淤泥;对于经卫生部门监测不合格的自备水,必须限期完成改造工作,并经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

配置高位蓄水池以满足供水需求的学校,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自备水管网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工作,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季节台风或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卫生部门要定期开展对学校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对水质监测不合格的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签订的学校安全责任书,必须有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内容。

五、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

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每年要对农村学校自备水水源、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管理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的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学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13

为了保证我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卫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特制订我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一、教师饮用水(桶装)卫生管理:

1、按有关规定,使用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准产证等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桶装水。

2、兼职供水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

3、提供的饮用水必须在保质期内。

4、要求供水方定期为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相应记录。

5、有固定安全饮用水存放点。

6、每日有人员对饮水机作保洁维护。

7、如发现饮用水质异常,立即停止饮用,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

二、教学楼道学生饮用水(电加热过滤热水器)卫生管理:

1、学校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确保向学生供应适温和足量的饮用水。

2、学生饮用水作为学校安全巡查时的重点巡查对象之一。对电加热过滤热水器要定时检查维护,并做好相应记录。

3、要求学生自备饮水用具,学校不得配置公用饮水用具。

4、卫生保健教师、班主任及总护导老师负责随时观察学生饮水前后的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处理。

5、学校应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提示学生科学卫生饮水、自带饮具及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