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育儿知识 > 请别惯着自己的性子伤害了孩子正文

《请别惯着自己的性子伤害了孩子》

时间:

  我们一直期待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格品性,比如独立、善良、宽容、理解、开朗、有耐心、有意志力等等。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被爱着、被尊重着,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的个体之上。请别惯着自己的性子,伤害那个还愿意听你发脾气的孩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父母,是被孩子“惯坏”了

  01

  讲真,你有没有跟孩子发过脾气?

  前几天一个妈妈在朋友圈说:“真的后悔,早上因为儿子出门的时候拖拉了一下,我就吼了他,当时在电梯里,看到他眼睛红红的,忍着不哭!我想他会不会恨我?

  结果晚上回家,他又是欢欢喜喜地叫我妈妈妈妈!还把从幼儿园带回来的蛋糕喂我吃一半。

  为什么我总是不长记性?想来想去,这脾气真的被儿子惯坏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能容忍你的坏脾气。

  一种是爱你的人,因为爱你,所以愿意包容。

  还有一种是怕你的人,因为怕你,只能让步。

  而如果这两种人合二为一的话,那就是孩子。

  他们爱着自己的父母,面对父母无厘头的脾气,最后还是原谅了。

  他们也怕父母的坏脾气,因为那简直就是他们世界里的狂风暴雨。

  02

  以前我上班租住的地方,周末的时候,楼下的妈妈常常一大早就开始骂自己的孩子,凶神恶煞地吼着:

  “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猪脑子是不是?”

  “快点!你看看隔壁的xx,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孩子!“

  骂声总是能持续好几分钟,偶尔还会夹杂着摔东西的声响。

  这个时候你的脑中瞬间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气急败坏、龇牙咧嘴的妈妈,以及默不作声的孩子。

  而最后冷静下来,让妈妈们难过的是,发过脾气后,自己没有道歉。

  反而听到孩子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了,我知道你骂我是因为心情不好,我犯了错误。

  孩子们总是很快遗忘那些不好的东西,这真的是造物主赋予他们的超级能力。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小小的他们也没得选择,只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因此,有很多的父母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一不顺心就对孩子发脾气,很多父母的脾气,真的被孩子惯坏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变了。

  以前对他可以骂骂咧咧,如今大声说一句话都会引来极大的抗拒,亲子关系突然就陷入了紧张的地步。

  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一直没有改变。

  那个曾经愿意听你发脾气的孩子,长大了!

  遗憾的是,当父母真正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已经晚了。

  因为这个时期,父母已经很难再走进孩子内心,而且父母的影响力早已削弱。

  如果你还选择大吼大叫,或者肆意威胁的方法让孩子就范,只会引起更多的反抗。

  03

  有了孩子之后,我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控制脾气,可还是有一些失控的时候,让自己后悔莫及。

  记忆最深刻的是小小鱼3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教他一首古诗。

  本来跟他好好地讲,结果他根本就没有用心,一句词总是背错。那天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直接就吼了过去。

  我看到他脸上本来带着笑的,就在那一瞬间,他笑容凝固了,然后呆了几秒。

  而我还一直没有停下。

  他小声地回答着我的问题,说话都抖抖索索,整个身躯似乎都在抖动。

  这时我意识到自己过分了,然后去外边冷静了一会,他还是在房间里没说话。

  等我过去的时候,就看着我。

  我说:“我们再来一遍,认真一点,好不好。”

  他没有说话。

  “刚刚是爸爸不对,不应该发这么大脾气,一遍不会就多讲几遍。”

  这时他开始晃动了一下。

  “来,坐过来一点,爸爸给你讲。”

  这时才慢慢靠过来了。

  当然,这件事他应该早就忘记了,可我一直记得。

  我总是想:不能因为孩子选择了原谅,就肆无忌惮地一错再错啊。

  04

  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却唯独忽视孩子心理的发展。

  常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人留言说:

  “我们当初被打着骂着,还不是长大了。”

  “你们如今就是太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了,太惯着了。”

  其实,这正是时代的进步。

  不是如今的孩子内心变得脆弱了,而是孩子的心本就该好好呵护。

  当初还是孩子的我们,内心从未强大,只是无人呵护罢了。

  只是在“成长”的追赶下仓促地完成了剥离,匆匆擦干血迹,假装不疼,假装很好。

  如今做了父母,有了这个机会,在养大孩子的同时,也抚慰或者疗愈内心那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小孩。

  而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平和的情绪。

  这不是说你就不能有情绪,而是希望能调整、控制,让暴戾之气得到疏导。

  因为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关键。

  情绪的表达是可以学习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去表达,并且去运用它们。

  比如我们会对着自己喜欢的人微笑,孩子也会学习你的样子微笑。

  而你总是板着脸,对孩子凶巴巴的,对周边的人也没个好脸色,孩子在社交上,也会学你的样子,对周边的人板着脸。

  可以说,从婴儿期开始,孩子的情感发展就受着照看者的影响。

  比如会当你喂他或者抱着宝宝的时候,他们会有满足的表情。

  当尿片湿了,或者饿肚子了,会有厌恶或者痛苦的表情。

  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有愤怒的情绪。

  而到了两岁的时候,会产生更为复杂的情绪,比如害羞、内疚、嫉妒。

  05

  父母的情绪还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跟养育者之间开始形成一种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感情的亲子依恋。

  我们称之为“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会伴随人的一生,而且会影响到孩子人格发展、社交、情感控制等。

  比如在早期(0-2岁)没有发展出安全型依恋关系,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而父母稳定的情绪就成为孩子“安全型依恋”关系形成的一个核心。

  妈妈一般是孩子的主要照看者,倘若妈妈极易情绪化,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孩子会变得无可适从。

  常常看到一些父母跟孩子置气,故意把孩子遗弃在路边,威胁孩子听话,否则就不要他了。

  然后一个人走掉,非得让孩子大哭着,然后才折返回来,又是一顿打骂。

  还有的家庭,爸爸脾气暴躁,遇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发脾气,这样孩子很难形成安全感。

  我们一直期待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格品性,比如独立、善良、宽容、理解、开朗、有耐心、有意志力等等。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被爱着、被尊重着,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的个体之上。

  请别惯着自己的性子,伤害那个还愿意听你发脾气的孩子。
 

1.隔代人教育孩子问题

2.怎样处理三代同堂的教肓问题

3.家庭教育中家长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