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原因大全 > 清明节为什么需要祭祀正文

《清明节为什么需要祭祀》

时间: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清明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一提起清明节,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要祭祖,清明节为什么需要祭祀呢?

清明节为什么需要祭祀

相传扫墓这条风俗,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最早的贫民没有坟墓,直到秦汉时期,等级制度没那么严之后,普通百姓才有了坟地,接着也就开始了“墓祭”,并慢慢形成了风俗。

清明节扫墓这风俗《周礼》里并没有写,所以最起码在先秦以前清明都不扫墓。秦以后,扫墓也基本在寒食节里做,并且在汉唐时期比较流行。

唐玄宗李隆基有道诏令里说:

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当允许,使之永为常式。

大概也是从唐朝开始,扫墓这事也搬到了清明节。白居易有首诗里,就有“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这样的句子,可以看出两个节日的合二为一,以及当时扫墓的习俗特点。

关于寒食扫墓,有说是战国的晋公子重耳为了纪念恩人介子推,所以寒食节有禁用明火的习俗;也有人认为源于上古母系社会时“祭祀高母”的习俗,为此唐玄宗还把寒食节定为祀祖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并且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人们根据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以来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

清明节流行

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清明节扫墓,又叫做“墓祭”“扫山”“拜山”“挂山”“挂纸”等。一般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称之为“扫墓”,而在北方多叫做“上坟”。

按照习俗,一般人们会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然后修整坟墓、培添新土、清除杂草;将食物供祭在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样“扫墓”才算完成。

扫墓已经不仅仅是清明节重要的传统习俗,而且还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例如,清明节扫墓可以弘扬孝道、促进凝聚力等。

目前,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且还是法定的节假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很深的家庭观念。因此,他们很重视清明节时候回家对祖先进行扫墓和拜祭,是一种特殊的缅怀方式。

在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和踏青是这个节日的两个礼俗主题。大部分人们会选择开车回乡给家里扫墓,少部分人会开车带着家人出去春游。

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