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正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明确“脊背”、“缥缈”、“泥泞”、“钦佩”的音形;用“怅惘”、“悠长”造句。

2. 口语训练设计目标: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阅读需要的核心问题目标:如何理解作者热爱生活、面对挫折不气馁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环境描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吹过口哨么?今天让我们跟随张海迪,看一个孩子如何用她病痛的身体和心灵奋力吹奏着生活的琴弦。简介张海迪。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散读,初步感知口哨是作者艰难岁月中的慰藉,给作者带来了快乐。

注意下列字音

脊(jǐ)背 缥缈(piāo miǎo ) 泥泞(nìng)钦(qīn )佩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以时间顺序为突破口)

第一段:(1——6)回忆往事,妈妈教“我”吹口哨。

第二段:(7——10)口哨陪我度过少女时代。

第三段:(11——12)经历了三十年的漫长岁月,我对生活仍存希望,表明“我”决不放弃生活,决心与病魔决战到底。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学生思考ppt上的问题,提问,明确。

1.“我”吹口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是一个高位截瘫的小女孩,久卧病床,不能动弹,在吹口哨当中“我”找到了快乐,摆脱了孤寂,寄托了“我”对恢复健康的希望,使我敢于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文中第三段多次用到“我”,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一种压抑情感的宣泄,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3.文中多次提到“小鸟”,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小鸟”暗含自由自在。这是“我”内心的渴望,激发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

往,对生命的热爱,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4.对第十段的理解,暗含什么?虚实相映,暗含岁月的坎坷,个人的不幸。

四、口语训练

从“春天来临”至文章结束,由学生品读,再请同学评价,老师点评。

五、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尤其是写景十分出色,找出这些环境描写并讨论体会其对描写人物的作用。

总体上说,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⑴交代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⑵烘托人物的心情;⑶渲染气氛;⑷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中多次提到窗外的小树、叽叽啾啾唱着歌的小鸟,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绿色小树,激发起“我”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我”勇敢地活下去,自强不息。

六、拓展延伸

张海迪的故事曾经激励了你们父辈一代的成长,今天,你们能从她身上感受到什么呢?

七、作业(1.2必做,3选做)

1.造句:“怅惘” “悠长”

2.作文片段训练:“秋天的早晨”,以环境描写为主,并在环境描写中表现内心的情感。(300字左右)

3. 阅读张海迪散文集《生命的追问》

八、质疑教材:第3自然段是否用笔过多,能否略些

九、有关资料:

张海迪,1955 年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哲学硕士,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她在家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的练习,巩固汉语拼音,以及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潜移默化的渗透一点完整句的练习。

2、通过改正句子中错别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汉字,引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3、通过照样子写句子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明白,语序发生变化,但是表达的基本意思没有变。

4、通过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针对上学期认识的3种,本学期继续学习3种,为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5、能够按照正确的坐姿写字,能够把字写端正,整洁。

6、本次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的口语交际逐渐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意交际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7、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能够展开想象和联想,写成一段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能够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主动修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的练习,巩固汉语拼音,以及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潜移默化的渗透一点完整句的练习。

2、通过改正句子中错别字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汉字,引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3、通过照样子写句子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明白,语序发生变化,但是表达的基本意思没有变。

4、通过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针对上学期认识的3种,本学期继续学习3种,为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会3种新的修改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一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希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3的学习,能够把本单元的知识熟练的掌握。

二、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

1、指名读,读准音节。

2、独立写出词语。

3、指名拼读句子的音节,独立写出句子。(巩固汉语拼音,渗透完整话。)

三、改正错别字。

1、独立观察,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2、和小组同学交流,互换意见

3、写出正确的字。

4、说一说容易错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四、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例句,指名读,找写法上的区别。

2、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怎样?

3、照样子,写下面的两句话。

4、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五、认识修改符号。

1、说一说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都是干什么用的。

2、读句子,认识3种新的修改符号。

(1)表示词语移到指定位置。

(2)表示前后词语互换位置。

(3)表示改错了,原字(词)需要保留。

3、大家要把新学的`和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应用到自己的造句和写作中去。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大家都去过旅游景点,你想给大家介绍哪里,准备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正确的坐姿写字,能够把字写端正,整洁。

2、本次的口语交际是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的口语交际逐渐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意交际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端正、整洁的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语言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写字。

1、提出要求:

(1)注意把字写端正、整洁。

(2)写完后,观察有什么发现?

2、按要求写字。

二、口语交际。

1、介绍自己要讲解的地点。

2、按照前面学过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天坛》等课文的介绍方式,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认识。

3、自己准备,组织语言。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语言修养,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那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我们的小导游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说得真好,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但是说话的时候口头语不要太多,要大方一点,那样会更出色。

四、作业:

积累一些关于春天的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 习作(1)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变化。

2、能够按照“什么怎么样”来说出自己对春天感受,能够语句通顺,连贯。

3、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出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

能够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地走来了,那么你发现春天的给身边的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说一说你发现到的?(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2、那么,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写作。

(一)提出写作要求。

1、通过一两件事物的变化,写出春天的到来给你带来的感受。

2、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

3、注意语句通顺,连贯,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二)写作。独立写作。

三、作业:继续完成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 习作(2)春天来了 评改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修改符号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展示好的习作:

1、读习作,其余同学找出优点。

2、说一说自己能够学到什么?

二、出示范文:

1、自由读,说一说感受。

2、你能给这个习作改一改吗?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

3、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

三、自改。

1、按照上面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2、指名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习作写在作文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语第五册积累·运用一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画下来,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及对春天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说的时候,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3、说后大家评议,看谁说得好。

4、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提前几天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所见,把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景物用画下来。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话源,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2、教学录音及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后交际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2、师生交流:歌曲里的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他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呢?

3、生生交流:想象音乐中还能体会出哪些事或物,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然后个别向全班汇报。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观看自己的图画进行交流

1、生生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画,说说画中的景象。要求:说的同学,让对方听明白你描绘春天的哪些景物;听的同学,听清对方所描述的内容是否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交换说,在后面说的同学,说的景象或说法最好与前一位同学不一样,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2、师生交际,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1)发言的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语言是否规范,是否运用了礼貌用语和体态语。

(2)他说的好在哪里?

(3)你最欣赏的是哪些地方?

(4)他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在哪里?

三、进入实物观察中进行交际

1、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课件。一些美丽的图片,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的蜜蜂,美丽的景象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教师启发:春天的景色美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并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好吗?

2、带领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观察,交流自己的感想。

生生交流:自由组合,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可什么?内心感受到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

(1)来到校园中,你又发现了春天哪些新奇的事物?

(2)、面对万物复苏的春景,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3)春天到了,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变化?在春天会发生哪些趣事,给大家讲一讲。

(4)就现在的发现,说说自己的画上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内容?该改变些什么?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说完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进行交际。

回家后,向父母或邻居小朋友讲讲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色,以及发生在春天里的趣事。让学生学用结合,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并能正确认读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座、空、连、忙”等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荒岛图”。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座岛上你能看到什么?你觉得这个岛怎么样?

2、这是一座荒岛,上面光秃秃的,四周都是海水。在这座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贴上小熊图)。

小朋友想一想,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小岛上,他的心里会感到怎样呢?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学“孤零零”。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小熊的故事。第15课《这儿真好》。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题的揭示是有创意的。创设了情景,然后揭示题目,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原来这个小岛很荒凉,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1、范读。

2、提问。

后来,小岛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说一说。出示“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图画。教学这两个词语。

3、“这儿真好”。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小动物们的图。

4、再读课题。

5、小结。

这个小岛在小熊的努力下,变得多么美丽啊!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这里,居住下来,和小熊成为好朋友。小熊再也不会感到孤零零了。

(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很明确,而且是有步骤的,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特点。感知的目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多。)

三、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对照田字格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并且圈出来,多读读,读准确。

(让小朋友自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应该让小朋友自学。)

2、检查自读情况。

(1)同桌帮助。把生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互相提提意见。

(这也很好,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2)出示生字卡片。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出示词语:

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连忙飘来飘去两年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划着船不停地

①开火车读一读。

②齐读。

(字和词语的教学的形式有变化,而且有层次。)

四、练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讲读课文1、2自然段,理解“从前、大声喊、常常、赶快”,教学“狼、常、喊”

3.有感情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听录音,看图象。问: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齐读课题,教学“狼‘,注意后鼻音。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对照田字格,圈出生字,划出词语。

2.检查自学;

(1)说说你觉得哪个词难读,说清原因。学生认读。

正音:狼慌后鼻音常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一人读生字,一人读词语

3.开火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生字在课文中是否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漏字。

(三)、讲读第一段:

1.单击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想:有几句?

2.指名读第一句,问:你为什么把常常读得响一点?。

理解“常常”,我们还能说什么?(专门、时常)

3.第一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理解:从前(以前,古时候)

4.看图,问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师总结:我们经常说的文章开头要说情: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过渡: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生接:“狼来了!狼来了!”

5.单击,看图说,从哪儿看出放羊的孩子是在大声喊。

学生回答(放养的孩子张大了嘴巴,在叫。)

6.学着放养的孩子喊一喊。

7.朗读第一段。想:我们是怎么把它读好来的?

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做动作。

(四)、讲读第二段

1.单击,看图说:上下的人听了是怎么做的?找出重点的词。

(赶快/忙)变红。

2.想:上下的人要赶快跑上山?

3.划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句子?(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学生说,师单击划出。

4.指名读人们的话,把急切的语气读出来。表演读。

5.放羊的孩子见了是怎么样的?单击看图。

6.抓重点词:笑变红。问:为什么要笑着说?

7.用开玩笑的语气读。

8.朗读第二段。

山下的人看来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书写“常喊”

1.常:重点上面是“”,生书空。

2.喊:右边与成比较。

4.学生各书写一个,师在展示台上反馈。、[20xx年12月9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②把握本文的主要情节,感受鲜明的语言特色。

③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一、认识作者,导入课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口技》吧?想必你们也和我一样,对那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暗暗称奇吧?想不想再认识一位奇人呢?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冯骥才走进他的《俗世奇人》吧。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认识一下这位奇人。

1。听课文录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擅长吃荤绰号难堪褒贬发蔫

3。回答下面问题,理清故事情节。

()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师傅,人称()。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徒弟()次跟师傅去干活,便由对师傅的()变成佩服得()。

三、细读课文,把握刷子李形象特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1。刷子李被称为奇人,他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请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说一句评价刷子李的话。

四、品味语言。

请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仿照句式: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_

五、体验与反思。

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拓展练习。

请用你那生花妙笔,为你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写一段话,并介绍给同学。要求:

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②语言形象、生动。

③不超过二百字。

七、教师结语。

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手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更让我们拍案称奇,那幽默传神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读这样的作品,就如夏日饮冰荼,爽口又爽心。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呢?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章中,想必你已经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得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节拍等,力求声情并茂,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诗》,在《乐府诗集》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大家记得她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要来继续了解她。

二、听读文本,感悟美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图片赏析(探讨图中木兰之美?):

小结:木兰是个内外兼修的女子,不仅外在美,而且还有内在美。

2、小组讨论并归纳: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木兰美在哪里?例如: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1(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小结:——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木兰真的是集合了很多很多优良品质,不仅比男儿都强,还具有所有女性都有的传统美德,勤劳﹑孝顺﹑质朴,在作者笔下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课堂活动)

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观看花木兰动画片视频)

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深受中国人们尊敬的女性,因为她勇敢、质朴、勤劳,她的精神激励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保家卫国。那么,在外国又如何呢?同样,也有很多故事来讲述木兰。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在战争中可能有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受人欺凌,也可能被发现是女儿身······

2、木兰回到家乡后恢复女装,伙伴们吃惊,朝廷知道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可能重赏,可能重罚······

六、赞美木兰的话(一句话)。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列举大家熟知的女英雄图片)

八、齐背《木兰诗》:用我们的背诵来唱响木兰的赞歌。

木兰精神值得传颂,现在让我们怀着对木兰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来背诵《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