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正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本文是小编帮大家找到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课文8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概述开天辟地前宇宙的样子——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2、具体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盘古醒来后,用板斧和凿子,猛砍猛凿,使天地分开;3、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的情况——盘古像巨人,撑在天地间,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死后身躯化成世间万物,赞扬盘古一生所做的贡献。

教学过程中,注重字、词、句推敲,语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之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我觉得教学《开天辟地》,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很有必要。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

课程内容学过后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平时只是一布置就了事,没什么背诵指导,加之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数靠机械记忆完成的。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对学生负责,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我觉得有三点可取之处:1、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建立记忆网络,明确四个背诵的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2、师生互动,找出8个“完成了”来帮助记忆,启发学生学会导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3、让学生尝试背诵,发现薄弱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再次背诵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7

江阴市实验小学 傅 红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3

适时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快速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朱娟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抓住文本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朱娟老师采取层层递近的接读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朱娟老师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朱娟老师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老师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朱娟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二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

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4

13、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的形象。

2、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抓住盘古是怎样用神力开天辟地,又是怎样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的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课前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看图片猜神话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cai出示图片)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读题:开天辟地)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看看大家还能不能读好这些词语?(cai出示词语)

3、在这一课中有一些描写事物的短语值得我们积累(cai出示短语),齐读。在读的时候能注意到形容事物的词语,读懂这些词的意思,相信能有更多的收获。示范读-齐读

4、在本单元的读读背背中的八个四字词语也和这一课有关。先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八个词语正好提炼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中也有一个句子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cai出示第八段)齐读

5、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指板书)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默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盘古的神力?

1、cai出示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说说,你从这一句中的哪个词,感受到了盘古的神力?

(1)盘古的“一使劲”结果怎样?是啊,他可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和高大的身躯。

(2)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请一位男同学读一读)还有哪位同学想感受盘古的神力?

(3)这是真的大鸡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号,这是一个比喻)其实指的是什么?(天地未分时的宇宙)

(4)这时候,“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对于在黑暗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如果你是盘古,你看到这一丝光会想什么?

(4)盘古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指读句子)

2、cai出示句子: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1)要把这个“大鸡蛋”分开容易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猛劈猛凿)从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指读)感受到了你对光明的向往。感受到了你创造世界的决心。

(3)这神力无比的盘古,劈开这个“大鸡蛋”只用了两种工具,一种是___,一种是___。

3、cai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1)凿子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工具,跟笔的形状差不多,像一个钉子。(画图)

(2)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持”和“握”这两个动词能换吗?为什么?

(3)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从结构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4)这个句子在表达上字数整齐,互相对应,找一找,在这一段里,还有像这样的句子吗?

4、cai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靠着盘古的神力,开辟了天地,使得天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句话中哪些词写出了这神奇的变化,找一找。

(2)cai出示反义词,这一句中的四对反义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在表达上字数相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对仗”也叫“对偶”(板书)。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

(3)在这一句中不但有四对对反义词,还有一对近义词,发现了吗?(cai出示)这一对近义词都表示速度慢的,说明天地的变化时需要时间的,你还能说出像这样表示慢的词语吗?都是表示速度慢,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师述)你们看,作者非常注意用词的细微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丰富了表达形式。我们写作时也应该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4)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cai出示句子)对仗这种写作手法在表达上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种方法,就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三、学习第3-5小节

1、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齐读3-5自然段。

2、(cai出示图)看看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可以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为了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是怎样做的?文中有一个动词(撑)全班做做撑的动作。

3、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那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大约为6.6米。(出示句式引读)孩子,你这样撑着,累吗?可是盘古这样撑了多少年?(一万八千年)读到这,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盘古啊?

4、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巨人?(巍峨)巍峨一词从字形上看,都有山字旁,说明/这个词一般是形容山或者高大的建筑物的,可是这里却用来形容盘古,难道仅仅是说明他的身躯巍峨吗?(还有他坚强的意志力)

5、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盘古?你能想到什么词?(cai出示填空)(板书:意志坚定)

6、盘古这样坚定的意志就是为了让天地不再合拢,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让我们怀着对盘古的感动再读一读4、5自然段。

四、学习6、7小节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读读第六小节。

1、在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精疲力竭”

2、看老师写“竭”字,看看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相近?(渴、喝)

3、能不能根据这个“立”字旁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4、“精疲力竭”说明了什么?如果天地还需要他再撑一百年,如果还要他撑一千年,如果还要他撑一万年呢?

5、巍峨的巨人倒下了,却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为什么?

过渡: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临死前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引读第七段(cai出示句子)

6、看大屏幕,自己再好好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7、再读一读,感受这神奇的变化。(齐读)

8、这段文字不光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数一数,文中用上了几个“变成了”?这9个变成了,句式多么的整齐,想象多么的丰富,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变成了的_______。”这个句式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cai出示句式练习)

9、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此时让你再来形容这个大神,你想到了哪些词语?(cai出示填空)(板书:无私奉献)

五、总结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天地的来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想一想现实中还有哪些人物可以用上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李 彧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具准备:课前预习、插图、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交流)

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生齐读)

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3、学生质疑,师梳理问题。谁开辟了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的情况怎样?

4、带问题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2)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3)带着刚才所提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二、尝试朗读,大胆质疑

1、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板斧一丈极厚柱子合拢精疲力竭血液纵横交错皮肤开天辟地昏睡翻身破碎重而浊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

(2)正音

“丈、柱、浊”是翘舌音,“丈、拢、精:是后鼻音,“斧”与“肤”只是调号不同,“血液”的“血”读xuè。

(3)交流理解词语,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围绕刚才所提问题交流。了解课文大意,疏通层次

3、引导学生再次质疑,师梳理问题。为什么要开辟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的情况怎样?

三、品尝朗读,互动解疑

1、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猜测编出来的故事)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了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开天辟地的经过,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5)、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过渡: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那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5、齐读第三自然

6、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

7、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8、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时间过了这么久,盘古有没有放弃?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7、以第六自然段过渡到第七自然段,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盘古倒下后,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8、小结课文。

四、拓展泛读,启思归疑

1、齐读课文,2、看板书回顾课文

3、理清顺序,躯化成了万物:气、声音、眼、肌肉、血液、筋脉、皮肤、汗水。游戏巩固

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具准备 篇6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句式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想象写话,学习作者抓住相似特征进行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师生共同叙述故事的开头

2、知道“混沌一团”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传说中,天和地搅在一起,浑然一体的状态就叫混沌一团。

就在这混沌的世界中,有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大神叫盘古(板书:盘古),他醒来后要——开天辟地。

3、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二、学习“开天辟地”部分

1、默读课文。

师讲解:神话中总是充满着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读神话,就要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将故事中的画面再现在头脑中。请同学们读这段话(出示句子),在头脑中展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生读书想像。

3、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讲述,穿插讲解: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凿”)

“凿”是干什么的? (打孔的工具)

“斧”是干什么的?

做动作——用力凿和砍,学生做动作,体会开天辟地的不容易。

你们再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WWW.BAIHUAWEN.com〉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生再度深入想象。

4、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盘古那伟岸的身躯,仿佛看到了他力劈巨石的模样,感受到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5、评价: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

6、过渡:“大鸡蛋”破碎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这些意思相对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老师读上排,你们读下排,体会下这样写的好处?(师生合作对句)

这样的对称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再读体会对称句式的韵律美。

三、学习“顶天立地”部分

1、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3、这些句子合在一块儿讲了什么?

4、自读这些句子,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读好这些句子。

5、指名读。

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

一万八千年,他一天天长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长了6570000丈,

一万八千年,他只保持着一个动作,那就是头顶天,脚踏地。

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也许他很累,那沉重的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

也许他很渴,他多么想喝口水啊,但是他——

也许他很孤独,整个世界只有他孤军奋战,但是他——

一万八千年,他忍受是磨难,忍受着孤独,他所做的一切就只为着一个目的——开天辟地。

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是何等的不易啊!,那“巍峨”仅仅是形容他那高大的身躯吗?不,那更是盘古矢志不移的精神!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改天换地”部分

出示:第六自然段。

细读,你们读懂了什么?

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他知道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

2、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引读

他将整个身躯献了出来,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多么丰富而美丽的新世界啊。

请大家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再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师配音乐画面读。你们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体会。(板书:献身精神)

让我们把对美好世界的喜爱、对盘古的崇敬与怀念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

齐读。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老师在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有个发现,考考你们是不是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出示:课件

你发现了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指名学生交流。

五、总结

老师在词典中查到“开天辟地”的意思,是这样说的: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近义词:史无前例

在我们生活中刚刚出现了一些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你知道吗?

你们看,这个神话故事演变到今天,我们又赋予了她新的内涵。

六、课外作业

1、将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找几个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板书:

盘古

开天辟地

勇于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