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优秀3篇正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优秀3篇》

时间:

《享受心安理得》课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先具体叙述了三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事情,再从中总结出道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 篇1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中讲述的三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根据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学习文章后的感受,明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义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趣入文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仔细听,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录音后,出示填空练习;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上,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清晨,而街坊邻里也时常 。学生交流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双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的付出与得到分别是什么?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节,想想,交流

板书:心安理得 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时都那么心安理得)

中间补充:作者在当时得到一大捧鲜花觉得心安理得吗?(在当时觉得有些意外,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齐读句子

4、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朗读

二、合作学习 感悟中心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外,又给大家讲述了另外两件事,也是很耐人寻味。接下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你们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读读,要求:(出示)认真读课文,找找这件事中每人的付出和得到是什么?他们心安理得吗?

板书: 付出 得到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集中交流

预设

第二件事;

★ 抓住学生对前房客行为的质疑,进行说话练习;如果是你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情况下,看到这张纸条,会怎样想?

出示:如果我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困难时看到这张纸条,心想:想想、说说

★紧扣“遗憾”一词进行讨论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

(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朗读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第三件事;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讨论;

我感动什么?“有没有必要留雨具?”

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这次是作者自觉的行为)

朗读句子

三、深化主题 领悟中心

1、我遇到的三件事,从意外到遗憾到感动,由得到的不安到付出的心安,从作者的三次体会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享受心安理得?

2、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理解:随时随地 毫无愧色

交流: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3、读中心句,体会含义。交流感受

4、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也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学校前段时间举行的“学会感恩,爱心义卖”活动。(出示有关的画面)播放《爱的奉献》,观看义卖活动。

5、出示说话练习;

在爱心义卖活动中,我,觉得心安理得。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享受心安理得》,作者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这种精神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得很快乐。

四、板书设计

享受心安理得

付出 得到

小学五年级语文《享受心安理得》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 23、享受心安理得 (读课题)

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媒体出示:毫无愧色

5、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1)板书: 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

(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3、练习概括三件事。

(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

板书:老夫妇 街坊邻里

前房客 “我”

“我” 后游客

(3)随机指导 “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

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1)默读课文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

(2)媒体出示第1,2小节,交流。

(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

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

①(师:如果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

媒体出示:

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

②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6)理解句子意思。

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

(1)自读课文第3,4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2)媒体出示:

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①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 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

②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

③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

(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①质疑问难

②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

③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④再读句子。

3、学习第三件事例

(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

(3)小结:此时,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复习巩固。

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4节。)

2、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了解文章结构。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

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3)交流

媒体出示: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五、拓展练习

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

2、作业:

(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 关注 头疼脑热 遗憾 弥补 泥泞 雨过天晴

遮风挡雨 毫无愧色

(2)假如你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

板书: 23 享受心安理得 毫无愧色

老夫妇 街坊邻里

前房客 “我”

“我” 后游客

只有……才…… 随时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