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肥皂泡》教案【最新3篇】正文

《《肥皂泡》教案【最新3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肥皂泡》教案【最新3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肥皂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多音字“和”,并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2、能用多种方法尝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都很爱玩游戏,童年时期的冰心和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她最喜欢吹肥皂泡。(板书课题)我们去看看她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小组交流,互检课后生字、词语的读音。

3、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指名读、领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乐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小时候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呢?

课件出示: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

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1)你们玩过肥皂泡吗?(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师不予以评价)

(2)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读出快乐、期待的感情。

2、肥皂泡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去制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记忆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田字格生字,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讲解“廊、越、仰、婴”的写法与结构摆放。

3、生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师巡视,点评、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制作肥皂泡的?将表示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读一读。(板书:放加和弄)

(2)肥皂泡制作好了,“我”又是用什么方法将它吹起来并且不让它破裂的呢?勾画出相关词语。(吹——蘸提扇)

(3)“我”吹泡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慢慢地、轻轻地”可以体现出“我”吹泡泡的动作十分轻)

(4)指导朗读,读出动作的轻,泡泡的轻、软。

2、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乐趣。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肥皂泡是什么样子的?将相关词语圈画下来。(五色的浮光、玲珑娇小、光影零乱)(板书:看——美丽)

①你能读出肥皂泡的美吗?(课件播放相对应图片)

②刚才还有一些被吹散的小泡泡,就像淘气的孩子玩捉迷藏,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无忧的感情吗?(出示:本段第3句话)5、你能用“先……然后……接着……”这组词语,说说制作肥皂泡的过程吗?

(2)当泡泡快要消失时,大家是什么表现?

①出示第4自然段最后两句,指导学生加动作读。

②读出紧张、欢喜、遗憾的情感。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喜欢哪句话?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

①课件出示: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a、这里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肥皂泡非常可爱,作者特别喜欢肥皂泡)

b、练习朗读,读出肥皂泡的可爱,读出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

②课件出示:借着扇子的轻风……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a、飞到明月、夕阳、熟睡的婴儿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不是,还是孩子们的快乐、骄傲与希望板书:想——快乐骄傲希望)

b、请大家带着这种想象自由读一读。

师小结: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成了一个肥皂泡,轻悠悠地落在春娃娃头顶的花环上,追随着她,给高山披上绿装,给大地穿上彩衣,与小河、小鸟共唱“春之歌”。假如你也变成了肥皂泡,你会带着希望和梦想飞到哪儿?谁愿意说说你美好的想象,让我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学生自由发言)

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感悟升华

1、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制作、吹了肥皂泡,还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这篇文章。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配轻音乐)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文章结构明显。我将文章分成“制作肥皂泡”“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三大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最后以拓展练习来落实学生的想象。

《肥皂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和”、“扇”、“散”)及新词,认读11个字。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从3—5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文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读11个字,并能解释不懂的生字生词。

2、联系实际想一想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吹过肥皂泡吗?你喜欢吗?谁愿意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吹肥皂泡时的情景?

二、新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中的哪部分感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5、汇报,师适时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3、指导“碗”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碗”。

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写生字生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够抓住关键词联系实际,体会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2、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3、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3—5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肥皂泡这篇课文,体会小主人公们的乐趣。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语气。)

2、默读课文,想一想,肥皂泡都有哪些特点?在书上画一画。

3、汇报

(1)指导朗读:体会吹肥皂泡时的快乐的情感和乐趣。

(2)那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肥皂泡的特点呢?(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自己观察肥皂泡的样子进行想象和联想,体会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体会作者兴奋的心情。

(3)教师指导。

(4)你也吹过肥皂泡,那么当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5)试着背诵课文。

三、作业

背诵课文。摘抄你喜欢的词句。

《肥皂泡》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讲述小动物洗澡的事情。

2、知道洗澡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干净和舒服,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绘本《肥皂泡泡》和课件

2、音乐:我爱洗澡

3、吸管、装有肥皂杯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感受洗澡的乐趣你们会自己洗澡吗?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听音乐,模仿洗澡

二、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小猪在干什么?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小猪会用什么洗澡呢?

2、观察第一页小猪会用肥皂干什么?

3、观察第二页小猪在用肥皂干什么?共有几个泡泡?泡泡都一样吗?

4、观察第三页洗完澡,小猪变得怎样了?

小猪还会请谁来洗澡呢?

5、观察第四、五页洗完澡,小熊变得怎么样?

洗完澡,小兔变得怎么样?

6、观察第六页洗完澡了,小熊、小兔、小猪在干什么?

他们吹出的泡泡一样吗?

最大的泡泡在哪里,最小的泡泡在哪里?

你最喜欢那一只泡泡:为什么?

三、游戏:吹泡泡提供粗细不同的吸管,肥皂水、杯子,幼儿找空处吹泡泡。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下来,我觉得这种新颖的绘本教学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幼儿,幼儿很容易被色彩丰富的图画所吸引,让他们有表现的冲动,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教师也不用准备太多的材料,只要精炼自己的提问,抓住幼儿的兴趣,幼儿便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从中我也体会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相信在一次次的总结反思中,我会有更多进步的。这节活动,我虽是用了绘本教学,但没有局限在观察与说,而是融入了音乐的说说跳跳、数学的数数比比和色彩的一些认识,旨在通过这些让孩子们更亲近阅读、更快乐地阅读。当然这仅是个开始,做得很肤浅,相信在一次次的总结与反思中,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