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我国的宗教政策正文

《我国的宗教政策》

时间: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宗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说明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共设四个框题。民族和宗教是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现象,在第一节讲完民族后讲宗教,这既和国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又和民族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第一框《宗教及其社会作用》,首先讲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宗教的性质,产生的根源及复杂的社会作用。第二框《我国的宗教概况》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概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变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在第一、二框题的基础上,讲了我国宗教政策,对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为什么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来武装人的头脑,必须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这是第四框《树立科学世界观 单队封建迷信》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第一个框题"宗教及其社会作用"。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样,就把宗教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和哲学上讲宗教问题有所区别,哲学上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来讲的。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教材未区分什么是认识根源,什么是社会根源,而是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角度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便于理解和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quot;从宗教产生来说,它是自然压迫的产物,从宗教存在和发展来说,则主要是社会压迫的存在,即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教材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作了简要介绍,这是属于一般性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这也是为了解我国宗教状况打下知识基础。

第三个问题,宗教的社会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全面地讲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既讲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讲了积极作用的一面。遵循历史事实,教材重点分析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主要是从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科学发展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消极作用的表现。对其某些积极作用也是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方面作了介绍。宗教无小事,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全面介绍,有利于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些偏颇,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将不利于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教材在讲其作用的正文下面,均辅以指体字,通过具体事例或事实加以说明,以便使学生对其作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

本框中引用了思格斯和列宁的两段话,这两段话言简意赅。思格斯这段话对宗教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说明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列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自阶级产生后,剥削阶级的压迫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社会根源。教学中,在讲述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的根源时,可让学生学习这段话。

本框设了一个小栏目:

“议一议: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主要是通过课堂议论,使学生从对宗教的本质中分析说明宗教对社会发展主要是起消极作用,可引导学生从宗教宣扬的宿命观点,从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中,来认识和分析宗教的消极作用,使学生从中进一步受到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概况”。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讲我国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这部分是属于一般情况和知识性的介绍,由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已作了介绍,所以在楷体字中主要对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作了介绍。教学中可对我国信教人口的绝对数字作一介绍(约有1亿人口),让学生从中认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还要让学生了解,宗教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宗教界的国际交往已成为对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这点也是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打下基础。

第二个问题,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主要是从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宗教的办教方针、宗教组织的性质、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的。最后,得出结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教学中要强调和明确我国宗教状况发生根本变化,而不是宗教本质发生根本变化,宗教本质并未改变。

本框设的小栏目是:“想一想: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否意味着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是指哪些方面,明确宗教状况的根本变化并不是宗教本质发生了改变。宗教本质是宗教的内在属性,宗教只要存在,其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会改变,其相信神灵存在并支配人间世界的思想体系不会改变。

第三个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宗教的基本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有必要作为一个观点,从多视角进行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讲了四点:

首先,要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包括四层含义,这是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础;

其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多方面内容,从公民信仰来说,有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公民的自由权利,因此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从宗教组织和教徒的活动来说,必须控守宪法和法律,包括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不得干预政治教育,不得恢复剥削压迫制度;从办教方针来说,要坚持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等等;

再次,必须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了保障宗教基本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还有具体的政策和规定,以便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而非对立的;

最后,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到了四个维护,就做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起来说,这个问题实际是讲中央提出的三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个问题,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必要性也是讲它的意义,也包含了正确性的意思。教材从三个方面作了说明,第一点是从宗教自身发展规律讲的,这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客观依据,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出发,正确的方针政策都反映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这里可以联系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加以分析说明。第二、三点是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出发说明的,教学中可对宗教与民族的区别、联系作些具体介绍(参阅"教学参考资料"部分)。在我国,信教群众约有1亿多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也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有利于团结群众。

本框引了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一文中的一段话,说明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事物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这一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宗教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引导学生用科学观点来认识宗教,才能正确贯彻宗教政策。本框里设一小栏目:"议一议: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宣传无神论是否矛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无神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还要让学生明确,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宣传无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宣传,宣传有神论不能到宗教场所以外宣传。

第四个框题“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讲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教材未从宗教和封建迷信的联系区别讲,而是直接从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讲,这样讲一方面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也降低了难度,因为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关系是个复杂问题。讲宗教政策,知道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的区别,前者是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取缔,后者(如朝山进香、烧钱化纸、婚丧禁忌等)则主要靠教育,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逐步解决。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大力宣传、提倡迷信,使各种迷信活动得以发展、盛行,以便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所以,我国把迷信习惯地称为封建迷信。教材用一段楷体字以具体材料说明封建迷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性。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谈其危害,以便加深对破除封建迷信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教材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个方面说明必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一教学中,可着重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能做到不仅自己不迷信,而且还要宣传科学理论知识。

教材用了一段我国东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公元27-100年)在《订鬼篇》中讲的一段话。他否定了人死为鬼的说法,认为人与物在其自然本质上是相同的,说"物死不为鬼,人死何能独为鬼?"鬼神观念的产生,是人们思念引起的。二千年前,王充就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鬼神观念作了批判,可使学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有助于树立无神论思想。

本框题设了一个小栏目:“试一试;用具体事例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这是启发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明确科学与迷信的对立,而且能联系具体事例、实际,说明科学和迷信的对立,从而进一步认识树立科学世界观和反对各种迷信的必要性。学生举例的范围不仅是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还可包括各种迷信思想、迷信行为,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各种科学理论(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加以比较、说明。

教法建议

1、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讲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明确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①"有信不信的自由" → 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有信这信那的自由" → 即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种宗教自由。

③"有信这派信那派的自由" → 即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的自由是。

④"有过去现在信不信的自由" → 即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⑤“有参加与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 即有按宗教信仰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也有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3)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4)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2、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 "宗教问题"分值不大,但较稳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上。

①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本质的关系。

状况和本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状况是指事物所处的情形,而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规定,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和稳定方面。状况具有表面性和易变性,本质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现阶段我国宗教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的消灭、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从被剥削阶级控制和利用转变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我国的七大全国性宗教组织和3000多个地方性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徒的政治思想状况已发生根本变化。他们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从宗教状况看,现阶段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不意味着我国宗教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宗教的本质是指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只要宗教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不会由于其状况发生变化而变化的。两者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

②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的关系。

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两者是统一的。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必须明确: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信教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因为在我国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既要尊重和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又要尊重和保障人们不信教的自由。

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关系。

这两者是一致的。公民具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是相对的,宗教信仰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所以,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宗教事务也必须进行依法管理,政府要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依法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使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可见,这两者是统一的。

④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党主张的辩证唯物论的关系。

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她一贯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坚持不懈地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但辩证唯物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是基于这一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我党同时强调,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还将长期存在,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是尊重这一客观规律而采取的谨慎、客观、科学的选择。正如周总理所说的:"按照唯物论的观点,当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使宗教赖以存在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宗教是存在的。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宗教能不能存在,而是民族能不能繁荣。"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宗教政策

[原因分析]学习有关宗教的知识,了解我国的宗教概况,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我国的宗教政策,这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理论剖析]

宗教无小事,正确理解和执行宗教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学习该部分知识,要紧紧抓住中央再三强调的三句话:

1)全面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可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主要是掌握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属于公民个人的私事,因此,国家对公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明确合法活动和非活动的界限。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教徒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行为和活动。超出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的活动,就是非法活动。

第三,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要坚持宗教事务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国际间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第一,要懂得,现代社会的基本保证就是依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这也是国家拥有的权力,因而,对宗教也不例外。

第二,要懂得,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依法加强管理正是为了全面地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弄清两点:

第一,要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宗教信仰和有神论思想,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做到宗教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条件下,能够做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注意,不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面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和可以做到的。

2、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本质没有改变

宗教是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在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在社会主义条件的宗教组织及成员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性质没有改变。这是一个易错点,讲课过程必须提醒学生注意。

3、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个人的私事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对国家而言是私人事情,也就是说,是就公民的信仰而言的。因为:

(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被消灭。宗教不再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变为属于公民思想信仰问题。

(2)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原则,宗教组织是与国家政权无关的,信仰宗教的公民的联合组织,是一种社会团体。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把宗教信仰作为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宗教组织的合法宗教活动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达方式。

(4)宗教信仰不同,不影响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4、共产党不得信仰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共产党员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坚持唯物主义,而宗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着与共产党员的信仰是根本对立的。所以,共产党员不得信教,如果共产党员信教,就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

5、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

(1)联系;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论,都是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不符合科学。

(2)区别:

①从概念上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歪曲的反映,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神汉,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通过装神弄鬼,占卜算命等手段。愚弄群众,妖言惑众,骗钱害人的活动。

②从组织状况看,宗教有整套的宗教经典,教文和教规,有他的信仰和哲理,有正式的组织和神职人员,有教徒和活动场所。而封建迷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场所。

③从活动方式看,宗教有一定的宗教制度、祈祷形式,有一定的节目活动。而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制度,其活动方式荒诞无稽,粗俗低级,甚至野蛮残忍。

④从活动目的看,宗教活动是为了宣扬神的威力,使信仰者信仰神,按神的意志办事,教徒参加宗教活动是为了行善积德和修身养性。而封建迷信活动是迷信职业者骗钱谋财的一种手段。

⑤从作用上看,宗教主要起消极作用,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封建迷信活动,则骗钱害人,破坏社会秩序,破坏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⑥从国家政策上看,国家保护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正常的宗教活动。而对封建迷信活动,则坚决制止和取缔。

6、邪教和宗教

邪教不是宗教,在我国特指冒充宗教的一种邪恶势力。邪教往往冒用宗教的名义或打着宗教的旗帜,歪曲宗教经典、,掺杂大量迷信内容,拼凑所谓"教义",神化首要分子,以传教方式发展成员,常常以犯罪群众的形式出现,非法建立相对固定、十分诡秘的组织体系、诈骗钱财、盘剥群众、致人伤残或死亡、破坏家庭、制造和传播谣言。邪教从本质上来说是违反传统的教义、教程,是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邪恶势力,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我们必须把宗教和邪教组织严格区别开来,认识邪教的本质及其危害性。

关于"宗教及其社会作用"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投影)

资料一:1992年12月6日,狂热的印度教徒捣毁了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具有460多年历史的古清真寺,引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一场严重的教派冲突,导致了持续5天的教派骚乱,造成1100多人丧生,4000多人受伤。这场骚乱波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等穆斯林国家。

资料二: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传,有10多个民族基本全民信教。

问: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民族和宗教的联系非常密切。印度教徒的骚乱事件充分说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导入新课

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许多国家和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保“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见,宗教和民族的联系非常密切,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有哪些社会作用?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板书)

讲授新课

尽管很多人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人类思想的众多杰出代表都研究过宗教,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什么是宗教,我们先来看看宗教是怎么出现的。

一、宗教的本质(板书)

1、宗教的起源(板书)

最初的宗教是怎样出现的?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

宗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宗教产身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为了生存,必须同大自然打交道,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风雨严寒、干旱酷热、地震火灾、海啸水淹、山崩石裂,以及毒蛇猛兽的袭击,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使人感到沉重的压抑。而自然神奇莫测,千变万化,又叫人迷惑不解。太阳升起又落下;天空既可以晴空万里,又可以雷鸣闪电;山川大地,当它高兴的时候,草丰林茂,赐给人们丰盛的食物,当它发怒的时候,或寸草不生,或山崩地陷,容颜巨变。它们隐伏凶险,变化无常,我行我素,全不受人支配,仿佛背后有一只神秘的大手在左右着。面对深奥莫测,变化万千,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人们感到恐惧、压迫、疑惑、迷茫、诚惶……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就以当时人们自己的心理去度测、设想、幻想自然界。他们把能给人带来好处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当作善意物,能保护他们的神,而把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自然现象或自然 物视为恶魔。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向种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物膜拜、祈祷。对善神,祈祷它赐福;对恶魔,祈求它不要降祸。原始的自然宗教观念就这样在自然界对人的压迫和原始人对自然的迷茫崇拜中悄悄地产生了。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说明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答略)

师:是自然压迫的结果,这是原始宗教得以产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根源--认识根源。

1)自然压迫一认识根源(板书)

师:人们不知道事物运动变化的真正动因,用幻想的方式寻求变化的动因,把世界的变化,归为外在的、超自然虚幻的神秘物,人们对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就是最初的宗教观念。由此可见,宗教并非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原始社会本期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进入阶级社会后,除了自然压迫的原因以外,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刻和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第二,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一一社会根源(板书)

为什么说阶级压迫和剥削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121页阅读第5自然段后回答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一方面人们无法摆脱剥削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对于人们来讲,这沉重的社会压迫和剥削较之原始时代的洪水、地震、猛兽吞噬等自然压迫更重,只好把命运寄托在"来世"、"天国",寄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也需要宗教,作为麻醉人们的精神手段,使人们相信一切皆命中注定,不可抗拒。

不管是认识根源,还是社会根源,那个超乎自然的力量一旦被创造出来,它的地位和作用就逐渐无遏制地扩大了,力大无比,不可阻挡,仿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创造的、指挥的,它是自然社会变化的根本动因。

(媒体显示)

材料一:基督教宣称,上帝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被蛇诱惑,吃了能分辨善恶的.禁果犯了罪,于是整个人类便都有了"原?quot;。人类对原罪无法自救,只有自甘屈辱,驯服顺从,遵守所谓的十字诫,才能赎罪被上帝拯救。

材料二:《古兰经》上说,真主两天之内创造了大地,他在地上造出了山岳,并在那里降了幸福和吉利。接着又在4天内为需求者规定了生活必需品,他遂往满是烟雾的苍天,对天地说:"你们俩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前来听令",天地说:"我们自愿前来"。真主登上宝座,他役使日月按一定的时辰运行,造了众天使、子孙们……

材料三:佛教宣扬人生"苦海无边",提出"生死轮回","善人转生人神,恶人堕入地狱"。只有信仰佛教,去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世界,才能摆脱苦难,求得解脱。

同学们,想想看,这三组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三组材料共同说明了一切宗教部宣称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并且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教师:科学的发展已经揭示,茫茫宇宙,无边无际,宇宙间的一切物质,无论是太阳、地球,还是生命,都不是神造的,而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结果。人和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一切关于神创造和主宰世界的说教都是极其荒谬的。从世界观来讲宗教所宣称的神创论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2、宗教的本质(板书)

学生答、教师板书: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板书)

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板书)

教师:所有的宗教都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鬼神。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宗教的神鬼观念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想象出来的东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宗 教的神鬼观念是无中生有呢?

(媒体显示) 议一议:

如果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

--恩格斯

(学生议论)

教师:公元2至3世纪之间,在新疆的拜城修建的克孜尔千佛洞,当时沸的形象是雅利安人的特征:高鼻、细眼、薄唇。传入内地后,佛的形象渐渐淡化了:梁低了,耳轮越来越大,完全是汉人心目中“福相”。唐代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为原型的,青海的塔尔寺中的释迦牟尼像,又完全是藏族人的脸型。说明宗教的神鬼观念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是教徒和民间的雕塑家、画家们完全按照人间的模型经过想像描绘和塑造出来的,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所谓"神灵"、"天堂"、"地狱"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板书)

3、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板书)

(媒体显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

这段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有哪些、它们产生的时间以及当前在世界流行的情况。

教师补充讲解: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由于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地理和民族特点以至历史传统的不同,各种宗教的形成和特点也不相同。在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宗教在原始社会产生后,在阶级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代世界中,约有60%的人口信仰宗教;宗教有自己信奉的神,有基本的教义、教规和组织形式,国际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宗教已经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媒体显示) 议一议:

宗教是自然压迫、社会压迫的产物,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什么信教的人还有那么多?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信仰宗教?

(学生讨论)

二、宗教的社会作用(板书)

宗教是一种神化的社会意识,它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同其他的 社会意识一样,从它产生起,就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只要宗教存在,它的社会作用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社会的作用程度不同。那么它有哪些消极作用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学生议论后

(媒体显示) 伊朗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冲突

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进一步分析:

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都利用宗教麻痹、削弱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古代东方和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奴隶制封建国家都强制人们信仰宗教。国王常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和后裔,贵族也被认为有神的血统,是按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古埃及的法老自称为王国的保护神--太阳神之子,统治权来自太阳神,巴比伦乌鲁克国王吉尔迦美什宣称是女神宁桑所生。日本神道教自称日本民族是"天皇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它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即神统。中世纪的欧洲,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国家相互勾结,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会在国家支持下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马丁·路德称它为“巨大的吸血鬼”、“无底的罪恶深渊”。中国没有国教,但佛教和道教曾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对劳苦大众宣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们只能逆来顺受,不要反抗斗争,等待来生才能解脱苦难。在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战争,宗教成为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个营的军队”,就是这种 “工具”作用的生动写照。请问这时宗教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板书)

宗教还宣扬自然界和人的命运由神来主宰,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只能祈求神的保佑与恩赐。天旱、洪水、飓风、地震向人们袭来时,只好听天由命。这又说明了宗教的什么作用?

2)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板书)

自古以来,宗教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在历史上,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被宗教视为异端邪说,许多科学家遭迫害,妄图用神学堵住科学前进的道路。这说明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3)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板书)

以上讲的是宗教所起的消极作用,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2.宗教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板书)

讲这个问题之前,要求学生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举一个事例说明宗教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生发言)

中世纪欧洲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都囊括在神学之中,所以,欧洲中世纪所有农民运动都以宗教作为联系的纽带和反抗的旗帜,这是因为在对天国的憧憬中,寄托着群众的社会理想。16世纪德国农民闵采尔利用宗教来作为反对诸侯、贵族和僧侣的旗帜。我国东汉黄巾起义造反,根本原因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已达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农民起义利用宗教,正说明他们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提不出超越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思想理论和革命纲领,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政治组织,只得利用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形式。这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这本身就包含着消极作用,到后来还成为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思想根源。如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取了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创立了"拜上帝会",宣传"天父上帝人人共","普天之下皆兄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是起了好的作用。可是后来封建迷信成分越来越浓,洪秀全"天父的代表"自居,脱离群众。到后期,丧失了求这和进取的精神,心中只依赖茫茫太空的那位"上帝",困坐天京,无所作为。在各民族的历史中,宗教曾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科学、道德、风俗以及生活方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范围内,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1)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媒体展示图片)

2)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媒体展示)

佛教教义之"十戒"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淫欲④不妄语⑤不饮酒⑥不涂香鬟⑦不听视歌舞⑧不坐高广大床⑨不食非时食(过午不事)⑩不蓄金银财宝

3)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师:宗教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具有消极作用,这两个方面哪个是最主要的呢?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略

师:它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是主流。这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用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了它主要起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小结:

学生归纳: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分析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介绍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基础上,对宗教的社会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宗教在历史上主要起着消极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有利于我们正确观察和分析宗教现象。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 宗教是一种()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唯心主义世界观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力量

2.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

A.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

B.被统治阶级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C.阶级和阶级斗争

D.人们对剥削制度的恐惧

3.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主要是( )

A.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B.伊斯兰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C.东正教、佛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选择题

1.BCD 2.A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