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8篇】正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8篇】》

时间: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二、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精炼,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整体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听了范读后再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从而达到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导入:小朋友,闭上眼睛一分钟,做一回盲人。说说你的感觉。那一位盲人老婆婆平时生活会是怎样的?是啊,这样的老人最怕的其实是孤独寂寞了。如果你是住在她隔壁的孩子,你平时会为她做些什么呢?

二、 连接语:你瞧!有人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

三、 看动画听配乐朗读

四、 连接:知道谁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并板书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啊,多么神奇可爱的蝈蝈啊!(出示蝈蝈图)当小朋友捉到它时,会怎样想?心情怎样?读读第一小节。从哪儿看出心情愉快?学生个别读,学生自己评。注意读好乐呵呵,喜滋滋等词。

五、 如果是你,会怎样地拎来给盲婆婆?小朋友拎着蝈蝈高兴地来到盲婆婆面前时说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节。自由地读,个别读。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捉蝈蝈的原因了吗?你们能想象出他平时是怎样陪盲婆婆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六、 连接语:蝈蝈欢快地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出示投影)师配乐范读第三小节。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婆婆在蝈蝈声中好像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想象说话)听着听着,婆婆好像置身于旷野之中,见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田野,听到了小溪丁冬的流淌声,想起了童年的欢乐,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吗?

七、 自由读,个别读。给学生配乐读。

八、 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吧,让我们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吧?齐读最后一小节。尤其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九、 整合全文,:读到这里,大家想不想见见这位小朋友?他在哪儿?他或许就是你,就是他!我们来演演他好不好?讨论演好这个小朋友的诀窍即:认真读全文,背下小朋友说的话,加上一定的动作。师生互演,同桌互动。

十、 老师小结:我这个盲婆婆这时该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帮我想想啊?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是啊,但愿你们今后都能关心老人,给残疾人以爱心和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篇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以儿歌的口吻叙述的,充满童趣,富有爱心的叙事诗。诗句清新,自然。这首诗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讲这一课时,我从朗读入手,努力搜集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近的环节,讲后心中有许多欣慰与失落。

一、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在出示课题后,我提问:“小姑娘抓蝈蝈是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她想送给盲婆婆”“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提前预习了。”“我就顺势引导说:“老师小时侯也像你一样,喜欢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个方法不错,”讲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就主动去预习新课文,这小小一句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对学习真是大有帮助。

二、注意全面,不慌不忙。

在讲这一课处理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我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做动作,可以出声音,还可以闭眼想象,然后我就自顾的读起来,用余光注视了一下,看有的同学在作动作,我就没仔细看,其实,和我配合的大多是积极,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干自己的事,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以锻炼学生为主。

三、适时点拨,总括中心

语文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贯穿以一定的道理,在讲〈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时,结尾处处理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不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思想,精神上的引导,这二者同样重要。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篇3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4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生字。

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还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复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     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三、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语文书送给王校长的?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老师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教学反思:

今天对语文组的老师开设了一节二年级语文公开课,课题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整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老师手中的语文书送到听课老师的手中。课前我也考虑了这个游戏可能有点乱,五十多个孩子,一定会争着到我手中抢书,那现场一旦失控了怎么办?可又一想,他们不都扮演盲人吗,不可能快速地来到我身边的,更不可能出现拥挤现象的,就在我的自信之中,课堂进行到这一程序还是出现了“暴乱”,这些孩子分明没有按照游戏规则,眼睛都偷偷地眯着一条缝迅速向前冲来。一度失控的局面,让我慌了神,但我还是迅速镇定了自己,用手势加语言让孩子们立刻回到座位并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我的语文书已停留在荣帅小朋友的手中,我让全班小朋友看着他把游戏继续下去,只见荣帅紧闭着他的双眼,两只小手伸在前方不停地摸索着,阶梯教室的台阶让他走走停停,胆战心惊地前进一级又后退一级的,孩子们笑得前仰后伏------此情此景,我立刻下达了新的指令:荣帅,睁开你的双眼,把自己手中的书送给王老师吧。孩子飞一样向着小玉老师跑去!游戏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说说刚才自己的感受,荣帅等不及我请他就大声地说:我想要一双搀扶着我的双手!吴铮说:我想要一只眼睛!我笑着问:一只眼睛就够了,是吗?他连忙难为情地解释,不是的,我想要一双眼睛!赵纯说:老师,我想要一根拐杖!王雨萌说:我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说着说着,再也没有了笑声,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可由于自己的紧张,板书时竟忘写一个“捉”,以至于我的爱心图标不能公示于众!有句话说的好:课堂教学总是有缺憾的教学。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5

诗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形式,他们早在妈妈怀抱里,就听着催眠曲、摇篮曲,牙牙学语时又说起儿歌来。那动听的摇篮曲、催眠曲的词儿,那优美的儿歌,不就是儿童诗吗?

阅读儿童诗,这对于提高孩子的修养、欣赏水平、表达能力和陶冶性情是十分必要的,让孩子们朗诵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诗歌吧。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尽量使他们从很小时候接触的诸如“排排坐,吃果果”,“你拍一,我拍一”的层次,上升到稍为高一些的层次;也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比较机械、呆板、单一的格式,发展为比较自由、变化、多样化的地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从《家》、《雨点》、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光小学低年级就收入了十余首儿童诗歌,孩子们在儿童诗的天空欢乐地飞翔。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我是抓住课题展开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的。问题一,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问题二,蝈蝈给婆婆带来了什么?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前两节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小男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我随即板书:欢乐。然后,抓开篇一个“乐”字指导朗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围绕第二个问题展开三、四节的朗读指导,先体验婆婆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嘘——别出声。”小朋友们煞有介事的闭上眼睛。我又问:“婆婆的生活里有红花吗?有绿草吗?有青山绿水吗?有蓝天白云吗?有的只是——”生齐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独!”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欢乐。“是呀,蝈蝈给孤独的婆婆带来了什么?”生答:“欢乐!”

接着读第三节,体验婆婆的欢乐。我说:“现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请闭上眼睛,听——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呜呜,呜呜,哗哗,哗哗……”在蝈蝈的叫声中,我有意渗透了风声,溪流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小朋友,蝈蝈的歌声领你到了哪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眼睛,兴奋的交流着:“歌声领我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歌声领我走进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声领我走进田野,看到青蛙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歌声领我走进山谷,听到泉水正在弹琴。”……交流中,小朋友走进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听到鸟鸣、蛙声、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在森林与动物玩耍……小朋友们的想象,在蝈蝈的歌声中色彩缤纷!

“对!同样,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看到——,歌声会把她带回——想起——”引读诗歌第三节。至此,突破了第三节这个理解难点,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和欢乐。

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诗之国的孩子应该从小汲取诗的营养。从短小清新的儿歌开始,一直发展下去,去接触儿童诗——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食粮,进而去接触艾青、臧克家、李白、杜甫……当然,这一发展过程需要老师给予扶持帮助,营造氛围,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

愿我们的后代充满诗情!

愿他们的生活充满画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五个生字“婆、邻、领、您、绿”,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盲、滋”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1、板书:婆婆,读正音。“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

2、再写“盲”。“盲”这个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盲”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目表示眼睛,眼睛“亡”,也就是说眼睛看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人就称为“盲人”。

3、说体会。

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出示盲婆婆图。看看盲婆婆今天心情怎样?(开心,露出了笑容。) 一直孤单寂寞的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轻轻打开书,开始读吧。

2. 交流,检查。生字词。

邻居  绿色  替  您  领  童年 难忘  喜滋滋

(1)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阅读情况了,敢挑战吗?哪位小朋友先来读,其他人可要认真听哦。

(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

(3)重点区分“邻和领”

这两个字字形很相似,但读音却有区别“邻”是前鼻音,而“领”是后鼻音。声母都是小棒“l”,跟老师读两遍。

(4)下面,小朋友就把读得不熟练的多读几遍,看谁记得牢,读得准。

老师可以以多种方式指导读正确。如: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

(5)读了这么多遍,应该知道每个词的意思了吧,再读词语。(重点读好“喜滋滋”。加上表情读这个词,一定会更棒。跟我读。)老师现在来考考你:“替”能不能换个别的词?(代)出示句子: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增加一张幻灯。

3. 读通课文。

(1)这么难的生字都读会了,(生字词都会读了)那课文也应该难不倒你们吧,(到四人小组里去读读吧,请小组长为组员打上星)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人读一个小节。(老师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认真倾听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出示排序题。

4、反馈学情。及时评价。

5、现在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了,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三、学习生字:

((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3)读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一起来跟老师读读,注意把准诗的节奏。

指导写字:

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

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

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

作业设计:

a:会在田字格中书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

b: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3、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看到。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说话。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看到。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过渡: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老师问几个问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1)是谁送盲婆婆蝈蝈呢?(出示小男孩图片)

(2)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

(3)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蝈蝈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

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

完成目标一、二

(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1.ppt出示完整的图一

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2. 看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去读读这一自段。

3. 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ppt出示第一小节。

(ppt点:“乐呵呵”“喜滋滋”)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ppt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

6.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小朋友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1.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

3.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4.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第3小节

1.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读。2.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总结: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就仿佛来到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4.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呢?想一想,能试着填填吗?

( ppt出示:歌声会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歌声会   ,听到。)

6.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第4小节。

1.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有六个点,(ppt点:省略号变黄)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

4.师范读。

全文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只要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快乐的人将会更多,世界将更加美好。

指导写字: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作业设计:

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

b.用“歌声会   ,。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2

第一课时

一、背诵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导入新课。

1、背古诗。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也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二、提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认读“盲”,学习“婆”字。理解“婆婆”——妈妈的妈妈;年纪大的妇女,也称婆婆。

3、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破词,读得不流畅的词语再读一遍。

(2)检查生字词自学效果——生词和课后习题中的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巩固。)

2、听读课文,给以示范。

3、各自试读课文,不添字漏字。

4、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5、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及作业。

1、指读。比较“邻”和“领”。

2、指导写部分生字。绿、居、童、难

3、学生练字、巩固。

课外:

抄写生词。

组词:领   难   同

邻   准   童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阅读诗歌,抓住词语体会学习。

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书不光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思考,要会发现句子中重要的词语。自由读,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可能会找出喜滋滋、乐呵呵。 通过读发现词的形式,比较乐——乐呵呵,喜——喜滋滋,通过读明白两个词意思的接近。2、可能发现“捉回”“送给”,读中体会捉回的喜、爱,送出的爱心。)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两个词,齐读。)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5、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第二小节

1、看图。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指读。

4、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比较:这是一只会叫的蝈蝈。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小朋友说它会唱歌,说明什么?

5、指读第二句。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第二节。

7、小结。小朋友爱蝈蝈,更爱盲婆婆。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看图。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3、引读。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她仿佛看到——

歌声把盲婆婆带回童年,她不由想起——

想想:蝈蝈的歌声会让婆婆想起哪些童年难忘的欢乐?

4、齐读。

第四小节

1、轻声读。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请两名学生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3、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

4、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朗读全文。这首儿童诗写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了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让我们把这首诗背出来,把这个孩子的形象留在心中。

四、背诵

1、各人轻声背诵。

2、指着板书引背。

3、全班齐背。

五、作业练习

1、补充习题。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一只  我  绿色  送给  蝈蝈  的

课外:

1、背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呵呵地(  )了一只(  )的蝈蝈,喜滋滋地(  )了(  )家的盲婆婆。

(2)(  )会(  )走进田野,小溪流淌的。(  )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忘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我给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篇8

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留下遗憾。我感到欣慰的是,实现了是同一个目标,传统的教学让我口干舌燥,而新理念下的教学却让我轻松自如。我改掉了以往一直在讲台上自我表现、主宰课堂的权威面貌,遗去一字不漏的分析讲解,把阅读交流、质疑等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这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看图说话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了解“红领巾”送蝈蝈的目的。可见,把足够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去充分地读书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轻松地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从小关爱残疾人,培养助人为乐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教学中,我遗憾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如看图说话、讨论交流等环节中,我关注的是自己敢于举手发言的小部分学生,而冷落了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他们敢于发现自己见解的欲望,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也寄望于领导、专家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