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的教案【精选9篇】正文

《二年级的教案【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二年级的教案【精选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难点:

3、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具准备:

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棒,现在已经会背许多古诗了,对吗?今天,愿意在这么多老师面前露一手吗?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看图猜诗。

2、出示游戏规则,进行看图猜诗游戏

3、师故事引入

(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可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只可惜我站在这黄河岸边看不到。同学们,你能想个办法帮帮诗人王之涣吗?怎样才能让他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这座楼的名字叫鹳雀楼,(相传,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经常停留在这座楼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称之为“鹳雀楼”)登到哪一层呢?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课件出示课文)学生齐读课题。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词,检测读诗及预习情况

3、播放朗读,指导学生读诗。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古诗并看图,说说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连绵起伏的群山、红红的太阳、奔流不息的黄河等并板书:群山黄河夕阳

3、简介黄河。

(师简介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全长5464公里,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

4、指导学习生字:依、尽、黄

5、诗人看到了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色,他想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体会后两句的诗意。

7、指导学习生字:层

8、师小结并板书(站得高看得远),情感升华。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四)古诗新唱,领略美景。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群山黄河夕阳

站得高看得远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快乐的跳跃活动中,感受到跳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内容:

趣味跳跃

学习步骤:

一、常规队列训练

活动教师:

1、师生问好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散队列练习。

2、鼓励学生表演并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

1、分组队列练习时,做到认真、步伐整齐,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积极参与交流、评价。

组织:三人一组分散二、跳呼啦圈运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跳啦圈。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跳呼啦圈练习。

2、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具有强烈自我展示欲望。

三、垫子跳跃运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表演垫子跳跃并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练习。

2、组织学生垫子跳跃比赛并穿插表演,鼓励学生自我展示。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同学的'表演能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练习。

2、积极参与比赛并为同伴加油、喝彩且认真观摩表演。

组织:八路纵队

xxxxxxxxxxx

xxxxxxxxxxx

ooooooooooo

ooooooooooo

四、快乐的放松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跳舞蹈——《幸福拍手歌》。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

1、与老师一起跳舞蹈,快乐的放松。

2、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围成四个圈

场地器材:(篮球场1片)、呼啦圈16个、小垫子16张、录音机1台

二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梨、施、肥、谚等14个生字,会写“拔、掉、施、肥、将、桃、种、短”8个字。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表演。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

3.检查读音情况。

(1)指名,开火车认读。

(2)讨论认准生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1.整体观察字形: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四、作业。

书写生字并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第2、3自然段。

(1)生按思考题回答问题。问:有不同意见吗?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其他人谈听后感受。

(4)分角色练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照投影出示的自学要求学习

自学要求:

(2)默读第四——七自然段。勾出小猴子想的话。

(3)想一想:小猴子一共改种了哪几种树?结果怎样?

(4)你从小猴子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指导朗读书上相应重点句子。

3.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4.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了解学习链接有关农谚的知识。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板书设计:

梨树

乌鸦一

杏树事没有耐心

猴子种树喜鹊无听信任言

桃树成

杜鹃

樱桃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故事本身极富儿童情趣,学生乐于学习。而且课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适合朗读和表演。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引导学生明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想法,最终认识到做事不应象猴子一样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否则会一事无成。

在表演中,因为学生已经从朗读、说话练习中认识到了猴子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在指导表演时,可以不局限于课文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加入其中,更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不但是对课文的道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很好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的有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意义。而我们教学课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3》

练习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这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诗人胸襟的宽大,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article/

四、教具准备:

挂图,词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诗)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4、解题:“登”:登上。“鹳雀”:一种鸟。“鹳雀楼”:楼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5、介绍鹳雀楼及写诗背景。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鹳。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楼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行

(1)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按照;顺从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

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3)指名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2、学习三四行

(1)谈话: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2)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

雷雨前:

(1)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3)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1──3自然段。

雷雨中:

(1)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3)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5)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1)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2)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4)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二年级感恩赞扬老师的话 篇7

1、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2、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祝您教师节愉快。

3、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读书环境,是我们锻炼的场所、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应该感恩学校。

4、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

5、老师,祝您教育的学生,人才济济,精英辈出。

6、您的辛劳是我们的动力,我们的成功是您的骄傲,然而我们会为您自豪!

7、老师,您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愿所有同学的心扉都向您敞开。

8、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9、想念您,怀念您――老师!对您的怀念与祝福将于日俱增,让一幕幕脉脉深情与祝福盈满,好人一生平安!

10、无论生活的路有多远,学子的身后,总有老师注视的双眼。生活在知识的丰富中多彩,岁月在老师辛勤的汗水中盛满。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是力量的耕耘者,这世界因老师而精彩,这土地因老师而灿烂。爱洒讲台,灰聚烛燃;春华秋实,桃熟流丹。老师的窗前,有一棵米兰,悄然绽放,清香悠远。

11、我尊敬的老师,我的成功是您给予的支持,千言万语一声"谢谢"--您是我永远的老师,永远的朋友!

12、我们是老师的一个动态的作品,漫漫人生路,我们感受着老师语重心长的叮咛,我们看见了年迈老师那脸上挂着的会心的微笑!我们知道,老师的得意在于他的满园桃李已经芳芬! 我们对人生成长路上的每一位老师,深怀敬意地在这里道一声: 老师辛苦了!

13、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14、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15、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16、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

17、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愿我这小溪的音乐,永远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响。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8、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19、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20、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小学二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加法;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买洗衣机》教案

教学目标:

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评析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xx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生2:xx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xx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

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

(小组交流。)

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

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

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

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

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600+800-1000=400(元)。

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

生:第2位同学。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

(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再见。”)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解应用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

(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

二年级人教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2、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识字游戏: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把游戏融入课堂,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可采取如下方式:开火车轮流读、小老师领读、抽字卡快速读等。

3、再读课文。

(1)通过识字练习,能把句子读通顺,准确。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4、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采用新颖多变的方式,增强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识字教学放在显要的位子。执教后,我的总体体会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读以默读为主,轻声朗读为辅。教学中,需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词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明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课件出示有一定识记难点的六个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生字放入词语个句子中,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识字环境,同时又能达成记词读句的目标,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我还在理解课文内容适时指导朗读,如“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学生很容易读破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后,经同事点评,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我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学生也能积极地思考,不会因为所列用品离自己太遥远而失去思考探讨的积极性。但因为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但我对学生缺乏信心,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领他们前进,学生学得很被动。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到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称赞小林,联系身边可改进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成了解答问题的客体,失去了课堂主体性。因此,学生学得很疲劳,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也很冷淡,这正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终将导致课堂的聊无生趣,如果不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那么的翅膀总有一天会失去飞翔的能力。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板书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想──改雨衣

做──铁丝圈气囊

受到大家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