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沉香救母(优秀3篇)正文

《沉香救母(优秀3篇)》

时间:

沉香救母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重点难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正确的读书和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字卡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沉香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后,又是怎样救母的呢?

板书课题:沉香救母(二)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词读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

3、出示词语:

救母心切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转身  高耸入云 日思夜想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读,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朗读。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败:“贝”字旁要写得长些。

恶:强调“点、撇”的方向朝里。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为了使两篇课文更好地衔接起来,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沉香的“救母心切&r〈WWW.BAIHUAWEN.com〉dquo;,不妨抓住“沉香15岁了”大做文章,7年来,沉香是怎么过来的?是什么支撑他走过这两千多个日夜?然后引入本课。)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体会“奔”与“走”的区别。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沉香历尽艰难,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3)理解“不在乎”。不在乎是什么意思?沉香不在乎哪些?

(4)出示:

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紧抓“多少”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

有感情地读读。

(5)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

饿了就……渴了就……脚上……手上……

(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沉香在漫漫救母长途中,可能会遭受哪些磨难?)

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一路上,沉香历尽——(引述)千辛万苦。这些苦难,我们谁受得了,可沉香却——不在乎。

他为什么不在乎?他现在心里只在乎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为了早日解救受苦受难的母亲,沉香不在乎走多少路,不在乎吃多少苦,不在乎遇多少险,能读好这段话吗?

是啊,沉香心里只有——妈妈,为了妈妈,他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沉香真是一个——孝顺的(有孝心)的孩子。齐读。

3、引读第3自然段

沉香的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此时此刻,沉香心里会想些什么?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受苦多年的妈妈终于重见天日,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沉香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妈妈,此时的心情怎样?

指导读好最后两句

说话: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6)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7)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  一针针  一个个  一线线  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   )、(   )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    )血痕。

我把玩具(   )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    )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作业

1、抄词

2、扩词

果:野果、水果、果子、果然

充:充分、充满、充足、画饼充饥

3、填合适的词。

(   )的华山 (   )的女神

(   )的生活 (   )的武艺

教后记: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为了将沉香救母这个故事完整呈现,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沉香救母的决心和毅力,为了体会沉香的勇敢和孝顺,我紧紧抓住“沉香15岁了”这句话,提出,8年来,沉香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篇课文,重新感受沉香八年来的辛苦和坚持,然后才导入本课,通过对“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等重点词句,反复地体会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向沉香一样做个孝顺的孩子,将课文内涵进一步加深。

沉香救母 篇2

一 导入

1这节课我们再次请出勇敢的沉香(出示沉香练功图)谁来和勇敢的沉香打个招呼?(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 新授

(一)师:是啊,沉香现在一心想的就是救出压在山底的妈妈。请小朋友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沉香“救母心切”(提醒默读要求)

1  出示: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重点读好:心切(急切,迫切,迫不及待、焦急万分)

奔 (速度快,健步如飞)

(1)指名读,评议(评价语如:仿佛看到了沉香 的身影,感受到了 的心情)

(2)齐读

(二)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让我们和沉香一起踏上救母之路吧。

1  默读第2小节,思考:沉香吃了哪些苦

2  出示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1)比较 :沉香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意思同不同?你能否用朗读表现出来)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大禹治水)你们知道是哪个句子吗?

(3)老师还想到了前个单元学到的成语(跋山涉水)

(4)我们可以把读书时想到的词句,写在句子旁边,这就叫批注

(5)指名朗读,评议

过渡:沉香为了去华山救母,也可以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他还吃了哪些苦?(指名回答)

出示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1)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这样的量词吗?指名读,评议

(评价语:沉香承受的苦真是太多太多了)

(2)读到这里,老师又想了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青蛙看海)回忆

(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

(3)青蛙在松鼠的引导下坚持不懈、顽强地登上了山顶,而这句话是写沉香什么呢?

(4)想象一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猛兽、天气,摔倒了。。)

师:是啊,这么多的困难,沉香怕不怕?(一点儿也不在乎)为什么会一点儿也不在乎?

(可联系上篇中 一。。。。就。。。。。。句型回答)

(5)指名读

(6)读到这,你想对沉香说什么?(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敬佩,学习)

(7)齐读

过渡:沉香的这番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还感动了仙人。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孝”字,小朋友发现没有孝下面是个“子”字,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让我们举起右手,一起写这个“孝”字(书空练习,师板书)

是孝心让沉香苦练武艺,是孝心让沉香不怕千辛万苦,是孝心让沉香勇往直前,沉香的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还感动了仙人。于是(引读)

(三)过渡:沉香究竟有没有救出妈妈呢,请小朋友默读第四小节

(1)出示:日思夜想  思考:沉香想些什么呢

(2)填空:妈妈压在了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度过了(  )个黑夜,心中(   )呼喊着儿子。(最后 一个空,自由发挥)

(3)365天,沉香是日思夜想,今天他就要见到妈妈了,心情无比激动。

出示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①指名读

②加动作读,让我们一起学学沉香,做劈的动作

③母子终于团圆,此时此刻,该有多少话儿要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表演)

④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温馨的团聚啊。母子情深,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让我们再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一读。(音乐《想你的365天》

师: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我相信不仅是沉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周记、档案卡等等)

沉香救母 篇3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内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读过第一小节后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却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于是引出第二小节的学习。

师:是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读一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生:(自读后找句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找到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

生:(朗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沉香没有见过他的妈妈?

生:他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底下。(朗读没有感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他妈妈的善良与美丽?

生:(仅前半句读出了感情。)

师:没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谁再来?

师:你喜欢二郎神吗?为什么?那该怎么读?

师:读得真棒,把你对课文的理解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啊!

师:听了爸爸的话,沉香心情怎样?他难过什么?他又气愤什么?

……

师:说得真好。所以,他——

生:(接读)狠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师: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所以他——

生:(再次接读。)

师:有点着急了。所以他——

师:沉香是怎么问他爸爸的呢?谁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诉学生他们是导演,要给我们提意见,给建议,帮助我们把它演好。表演时,教师不时地设置一些障碍请学生自己来解决,比如说,在表演的学生开口问:“爸爸,我怎么没有妈妈呢?”教师便故作迷茫:“我该怎么回答?”学生马上给出建议:“你不用回答,只要叹口气就好了,因为书上说‘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在“小沉香”又一次发问的时候,设问:“我要回答他吗?”学生反映很快:“不要,因为书上说‘沉香再三追问’,意思就是说反复问了好多遍,问到爸爸没办法了才回答的。”在小沉香反复追问了好几次后,有学生给我建议“顾老师,你可以回答了。”“哦,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该怎么回答呢?”

在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导演的时候,他们很乐意去深入了解课文,解读文本,把自己读懂的,用于指导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时的老师也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是理解了,内容是明白了,兴趣是高涨的,但文本中所蕴涵的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却因为这一热热闹闹的表演而遗失迨尽。由此,不由得我们不反思:我们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适合怎样的课文?怎样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两方面“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