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 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节实践活动课,是在课堂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再到学校操场,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观察、自主探索与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观察地图上标的方向位置与生活中方向位置的关系,使学生在已有的对东南西北认知基础上真正学会辨认实际生活中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同时,在实践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产生学习数学很有情趣的情感体验。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到学校操场看一看这一情景,与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所看到的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活动的密切联系。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已标出北的大方向板一个,地图一张,深圳地图一张。在上一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了:画一个只标出北的方向板图,让学生参照书上的20页画出。教师事先确定所观察的学校的操场的位置,为所能观察到的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名称和一些树木的名称,专门查了植物书籍,并咨询了园艺师傅(我们学校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有很多的植物。)

活动过程

一、激发探索情趣

首先在教室将所学过的八个方向辨认、复习,在让学生辨认教室里的八个方向时,发现学生对:东、南、西、北辨认的比较准确,但对另外四个方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的辨认就较慢了,这时,出示地图,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地图,学生一口同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说说广东省在北京的哪面?”学生很快就确定出了“广东省在北京的南面。”“深圳在广东的哪面?”“又在广东的南面!” 接着出示深圳地图,“我们学校在深圳的什么位置?”学生这时把深圳地图围了一圈仔细寻找,找到学校位置的同学很兴奋,看到学校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点。这时,教师就提出到学校操场去辨认八个方向,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一张以操场为中心观察到的学校八个方向位置的地图,学生此时很踊跃,纷纷跃跃欲试。

提出要求:带上制好的只标了北的方向板、铅笔,到操场将看到的八个方向所在的位置,以及看到的在八个方向上的实物名称填在图中。

(在实践活动的序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辨认教室里的八个方向,观察地图、深圳地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到学校操场这个实景实际观察辨认八个方向制作地图。)

二、细心观察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排成两队,男生一队,女生一队,进入操场中央,并面对学校的教学楼,坐成两排,然后,学生自己观察、记录,填写方向板中的八个方向。

这项活动一开始,要先确定一个方向,教师让学生面对着学校北面的教学楼坐下,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学生开始依次辩认其它三个方向,北的对面是南,这样先确定了北和南,再按顺时针方向确定东西方向,但在确定东西方向时,有些学生不知沿什么走向来确定东西方向,这时有的学生就说:上(前)北下(后)南,左西右东,这样就很快辩认了东南西北,并标在了自己画的方向板上,学生们还把在这四个方向上看到的实物写在了图上,学生们还不时的提出各种问题。

“老师,我的身后是南面,靠近学校的围墙,有棵大树叫什么树? 还有一座楼房是什么楼?

“树的名叫小叶柳。”“楼房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工人的宿舍楼。”

还有的学生问:“我看到的东南面哪里有开着很好看红色花的是什么树?”老师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是深圳的市花—勒杜鹃!”

“我看到操场的西南面有个小房子写什么名称?”看来,学生平时虽然经常在操场上体育课,但没有观察 这个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老师的心理嘀咕着 。“哪是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啊!”

“老师:我的身后,东南面也有很高的树,开着很大的红花跟南面的看到的不一样?”“哪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树!开得是木棉花。”老师解释着。

有的同学还大声叫着“我的西北方向是学校的幼儿园。”“辨认得真不错!”

老师不停的给学生解释着问题,对学生发出赞叹声。

活动中 ,还有些学生爬在操场上,很投入的认真填写自己的方向板,学生们不停的提出各种问题,小组的同学不停地讨论着发现的问题,情绪热烈,但又认真。这节实践活动课顺利的完成了。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索中,积极思考,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在与人交流中,解决了正确辨认八个方向的问题,尝到了自制一张地图的成功的喜悦,获得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实践活动后的收获

从学生交上来的制作方向板的作业可以看出,通过学生们实际去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方向的辨认印象深刻,真正体验出了方向性,自己能正确的辨认出方向,还有的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辨认说己家的家具摆设方向,家长反映辨认方向学的不错!

案例评述

这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四个方向的经验基础上,到操场上辨认生活中的八个具体方向,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位置关系,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把学生从课堂带入生活中的校园,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在现实看到的实景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获得了数学实践活动的体验,也使每个学生比较好的掌握了怎样辨认八个方向的位置关系。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概念,比起在教室里学习效果显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活动尝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

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四个物体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一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四)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五)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减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对于简单的加减混合的应用题有一定的练习基础,因此,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应用连减或者分步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连减问题。本课中,要通过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算法进行择优选择。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出现错误。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在实际的运算中实现算法的优化,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连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实现算法的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海宝)对,它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于 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来展示各国的技术和商品,而且有异彩纷呈的特色表演。这是中国馆、以色列馆、波兰馆……。你们想去参观吗?淘气和笑笑也准备去博览会上长见识。不过,他们在去之前,先来到了菜地里,准备选一些优质的白菜运往上海世博会的餐馆里,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提供绿色、健康的食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运白菜的数学问题。(板书:运白菜)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都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把这些信息完整的说一遍。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叙述一遍。

师:你们会列式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谁来说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同时板书:

850-288-256 850-256-288 850-(256+288)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850-288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得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三个算式方法同上,说明算理。

师:同一道应用题我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你刚才列的算式用脱式计算出来,并列出竖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数学信息,用完整的话来叙述题意。通过学生列式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解决“运白菜”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2、比较。

(1)比较850-288-256 和850-256-288。大屏幕出示:

讨论:①比一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想一想这个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同桌两个先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相同:①得数相同;

②三个数相同;

③每个算式中都有两个减号,它们都是一个三位数连续减去两个三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三位数连减。(板书课题)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1道题先减288,再减256,而第2道题先减256,再减288。

师:通过对比,你觉得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说一说哪两个算式相等?

师:你说的真好!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减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850-288-256 =850-256-288

(2) 比较850-256-288 和850-(256+288)。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两个讨论,交流。

相同:得数相同,三个数相同。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一个算式先减256,再减288;而第二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

师:通过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 850-256-288=850-(256+288)

师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同一个问题我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三位数连减即可以按照原有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总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还可以先把后两个减数相加,再用总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三个算式是相等的。请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850-288-256 =850-256-288=850-(256+288),从而掌握三位连减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436-179-36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那么同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吗?这道题你会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脱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对采用竖式计算的学生集体订正。

436-179-36 436-179-36 436-179-36

=257-36 =436-36-179 =436-(179+36)

=221 =400-179 =436-215

=221 =22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比较这三种算法,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436和36这两个数的尾数都相同,先计算436-36可以得到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计算436-179-3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答,通过比较算法,起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

出示:436-142-58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先想一想怎么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进行计算。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师小结:看来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前,先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436-142-58这个算式的特点,先优化算法,在进行计算。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的顺序,先观察算式,思考最优算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2、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吗?

学生试算:1000-225-168 368-(168+127)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算法,指名说理由。

【设计意图:有的算式没有明显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计算;而有的算式有明显的特征,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最优算法,来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减,三位数连减有多种算法,但是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好速度。

师: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你想夸夸谁?有谁想夸夸自己?有没有人想夸夸老师啊?你知道这节课老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认识了你们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我想课上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今天到底学会了什么;通过谈收获,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还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方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4 5

+ 2 ? +? 4

5 97 9

开放题: 3 6

+ 6 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