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优秀3篇)正文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优秀3篇)》

时间: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篇1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其中心点不同。

2.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磁铁、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让幼儿猜想,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圆形”,如果让你们用吸管顶起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的。

1.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师:“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顶起来那个点的地方打‘√’做个记号,不能顶起来的点打‘×’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2.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卡片送到黑板上,然后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那个店能顶起来。

3.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几号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4.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教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才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圆形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长方形纸片,如果也用吸管,你们猜猜能将它们顶起来吗?”“这两个形状上也有几个点,你们猜猜,在几号点能将纸片顶起来?看看中心点能不能顶起来?”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画个圆圈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教师:“三角形、长方形纸片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片?”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师:“像三角形、长方形这种规则的图形,只要找到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就能将纸片顶起来。”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教师:“是不是所有图形的中心点都能将纸片顶起来呢?老师今天还准备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请你们试一试这些不规则图形的中心点能不能将纸片顶起来?请在能将纸片顶起来的点的那个地方,用笔画个小圆点做上记号!”

四、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篇2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1)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2)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下次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些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

大班科学教案《顶纸板》 篇3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活动运用纸板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沿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结果讨论”这一线索层层推进,让孩子们通过积极主动地操作,去探索物体平衡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由情感激发导入,始终把幼儿探究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催动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杂技节目《顶碗》视频。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3.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教学方法和**:

谈话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巩固法;多**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节目吧。

播放杂技表演《顶碗》视频,幼儿观看。

2、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

1、欣赏视频顶碗

2、认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观看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杂技节目,唤醒幼儿已有的顶纸板的活动经验,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铺垫。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3、师:杂技演员真有本领。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4、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3、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4、幼儿发散讨论。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尝试,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二、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吗?

2、师: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4、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教师观察、指导、检查每一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把找准的位置巧妙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脸。

展示幼儿讨论的结果。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三、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

1、师:请大家猜一猜,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等材料,哪些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些很难顶起纸板。

2、出示教师记录表。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师: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在刚才找到的中心点上分别试一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再把试的结果在“!”栏里记录下来。

展示2~3名幼儿的记录表,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1、幼儿第一次实验,**尝试顶纸板。

2、幼儿观察自己顶的位置,与同伴讨论成败原因。

3、幼儿再次尝试,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4、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1、根据老师出示的易拉罐、纸筒芯、粗吸管、铅笔等各种材料,幼儿猜想。

2、幼儿记录下自己的猜想。

3、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并记录下操作结果。

捕捉本次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思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相互质疑、争论,促使幼儿不断去探索、发现。独具匠心的笑脸增强了孩子们参与探究活动的信心。

猜想、验证和记录交替进行,猜想在前,验证在后,个性化的记录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向更高水平发展。四、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师: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小结:顶的面是**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幼儿结伴讨论、分析,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通过探索经验的整理、分析,巧妙地揭示出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原理。五、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孩子们,上场吧!

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在轻松的氛围中,将探索获得的活动经验进行迁移运用,与同伴分享快乐、分享成功,使幼儿对探索活动依然保持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