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三教案 >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优秀10篇】正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优秀10篇】》

时间: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备课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1

一、目标:

争取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取得区内公办学校第一的成绩。

二、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

利用假期和课余的时间,每一位九年级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新公布的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把握课程改革新的方向。尤其是和明年中考相关的知识内容更加要关注。

2、坚持集体备课

单周的周三下午是九年级备课组的具体备课时间,两边校区的老师要调整工作,克服困难,坚持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工作。在集体备课前要确立主题,提前准备。每次备课都有主备人,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资源利用等,专人主讲,共享资源,每个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薄弱点或困惑点,发挥每个教师的个人特长,形成全组公认的教学预案。既为还没上课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免走了弯路,提高课堂实效,积累了经验,为后面此类课题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3、坚持“推磨听课”

加强组内的“推磨听课”,互听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课堂实践效果和观课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指出,聚焦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对好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及时肯定并借鉴

4、落实教学进度。

根据区进校的统一要求,按时完成新课讲授,组织好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工作的主动权。

5、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在进一步督促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上,还要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力求符合中考阅卷的严格要求,降低因不规范的答题而扣分的风险。

三、具体工作安排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

1、落实第一次集体备课,落实九年级教学进度的安排。

2、集体研讨,完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历史作业布置。

3、备课组第二次集体备课,讨论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4、完成世界古代史教学任务,备课组出好第一次学情调研试卷

十月

1、组织九年级历史学情调研并进行质量分析。

2、完成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任务。

3、集体备课,调整教学进度。

十一月

1、期中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2、做好初中三个年级的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

3、集体备课活动,讨论教学进度的调整与落实。

4、完成九下部分教学内容。

十二月

1、初三年级校内公开课。

2、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全部教学工作。

3、集体备课,研讨世界史复习。

一月

1、完成新课教学,做好复习迎考工作,

2、完成期末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工作,

3、备课组统一布置假期作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篇2

[课程标准]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隋朝所创立的政治机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等。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从581年杨坚建隋至618年李渊建唐,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唐朝承袭了隋朝的政治制度,所以说隋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表现欲强,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隋朝两位皇帝,使学生知道隋朝“繁盛”的历史,如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展示《琼花》图片,让学生欣赏,简介琼花的传说和历史,设问: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呢?

    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国皇帝隋文帝

    展示《隋文帝》人物图片,设问:

    1、他有什么贡献?

    2、他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引出隋朝的繁荣,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理解,教师出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印证隋朝的繁荣。

    继而引导学生探寻“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之学的态度。

    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

    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出示《大运河》风光图片和《隋朝大运河》地图,设问: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2、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3、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4、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5、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出示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记忆方法。

    教师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永通邗江,北诼郡,南余杭,中心是洛阳),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记忆方法。

    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完成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小结

    展示示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国家统一

                “繁盛”〔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时”——二世而亡,38年(581——618)

讲授新课: 篇3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教师:希腊的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

古代埃及

教师展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强调指出: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

教师: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

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教师:爱琴文明发祥地在哪里?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学生:克里特岛、迈锡尼。

教师: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古代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学生:斯巴达和雅典

教师: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

教师:斯巴达崇尚武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斯巴达境内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需要用暴力镇压反抗以维持统治;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在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外开放对内民主的政治模式。

教师: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成以下表格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教师: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原因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教师: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教师:请根据19页“自由阅读卡”回答:怎样认识奥运会的作用?

学生:奥运会源于古希腊城邦时代人们祭神活动和健身娱乐的需要,形成了“神圣休战”等“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4

上周我们结束了所有新授内容,本周起初三历史教学进入复习阶段。在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备课组的复习计划。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1月8日-5月10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标》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时间是在5月11日-5月27日,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27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考标》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考标》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七年级第二、三、五、十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练,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练、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复习进度

二十周:中国古代史(上册)

二十一周:中国古代史(上册)

下学期复习任务和进度另行安排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5

一、现状分析

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

二、目标定位

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

1、进度安排

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作业安排

(1)当堂完成检测作业,导引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而学习手册布置在课后完成。

(2)重视作业的校对和订正,要求红笔订正

(3)要有一定量的面批,可在学生完成当堂检测作业时进行,面批的作用是让老师查看前面的订正情况;督促学生注意书写;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对少部分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与“大部队”的距离……

3、专题安排

去年我们做的比较好的是单元测验试卷都是我们自己命题的。本学期专题安排:七年级地理部分—谢乐群负责;八年级历史部分——董雪负责:七八思品部分——张静静负责;九年级部分——陈磊闵负责。

4、补差安排

尊重学生差异,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说实话,学习是个复杂的实践活动,学困生往往表现为:作业速度慢,效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客观存在,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作业面批环节和试卷批注环节多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策略。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篇6

教师: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罗马共和国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教师: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罗马的建成故事?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并组织大家共同朗读16页的英文谚语。

学生:台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 转意为: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教师接着讲述:罗马共和国建立后,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x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战,经过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那么,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学生: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教师出示动画:布匿战争。

教师向学生介绍布匿战争: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业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内,后被罗马人所毁。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向外扩张,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由于罗马也称迦太基为布匿,所以历史上把他们之间的战争记载为布匿战争。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布匿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古迦太基国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灭亡,罗马尽占其地,在其领土上设置了阿非利加省。今天英语中的非洲 Africa 即源于此。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16页“意大利半岛”和17页“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感知罗马领土变化情况。同时强调:汉朝丝绸之路的西端“大秦”指的就是古代罗马。

教师: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已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但罗马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危机。那么大家想一想:在罗马共和国社会危机中爆发的大规模奴隶起义是谁领导的?此次起义被镇压后,谁建立了独x统治?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斯巴达克,凯撒

教师讲述: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在以后的八年里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x权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x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弱。由于凯撒的一些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招来杀身之祸。凯撒死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后来凯撒的亲戚打败对手建立帝国。那么大家想一想: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他在哪一年开始独揽大权?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屋大维,公元前27年

教师接着指出: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后来罗马帝国在395年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其中的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公元前475年进行比较,两者数字几乎相等,但是却有公元前、后之别,中国进入封建时代实际上比西方早了近千年。

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点较多,讲述完之后,让学生整理罗马发展的历史线索: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你受到哪些启示?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等等,要尽力地去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篇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自主学习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

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

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

师: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能看出绥靖政策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侵略采取什么态度?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法国要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请我们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出来。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材料二 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

张伯伦拿着慕尼黑协定乘飞机凯旋而归(出示图片──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向欢迎人群炫耀。)问:你能想象出得意洋洋的张伯伦挥舞着一纸协定,向欢迎他的英国人说了些什么?

难道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从此真能够安心睡觉么?请咱们同学接着看书,看第二子目的内容!

师: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能够安心睡觉了么?

师:请用事实证明慕尼黑阴谋签订之后英国和法国并没有在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之后,达到使自己平安的意愿。

这无疑是对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嘲讽,希特勒占领整个捷克之后,英法开始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并与德国的东线邻国签订了盟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德国入侵波兰!波兰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在1938年9月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曾经宣称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会给予波兰军事保障。

请咱们同学结合地图上波兰的地理位置思考,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师:这边英国和法国刚同波兰签订盟约,宣布给波兰军事保障,那边德国就闪击波兰,这无意就是打英法的脸一样,于是英法再也无法后退,只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但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波兰人民孤军奋战,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波兰人民惨遭法西斯的践踏,在整个战争中,被杀害的波兰人多达600万。

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 你结合波兰的位置和之前法国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思考?

归纳:英法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是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们的如意算盘不仅落空,他们妄图安睡的愿望更是破灭了。1940年4、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师:法国的灭亡和英国被空袭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师:从我们同学的回答当中,我们找到了欧洲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么政策推行的影响啊?

师:法国就是因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导致自己灭亡的典型国家!法兰西灭亡了,英国人民面对法西斯每天疯狂的空袭,在新任主战派领袖丘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勇敢的反击!

屏幕出示(丘吉尔的演说)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师: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战的不屈精神的支撑下,希特勒妄图占领英国的狂妄计划破灭,希特勒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之后他掉头东进,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而对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所以他们称之为卫国战争!下面我们看一下苏联人民是如何抗击侵略保卫莫斯科的!

播放影片,引导学生思考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的意义!

师: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不断扩大,从西欧扩大到东欧,而亚洲战场日本也不甘示弱,决定乘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珍珠港!请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当年的那一幕!

播放《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如果你是美国人民,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英国也对日宣战,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反过来又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许多拉美国家也对法西斯国家宣战,这说明什么?

课后小结

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希特勒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师:于是世界各国联手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篇8

寻找历史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 篇9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关知识。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处”?

教师适当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由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并切实感到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作用”。体会毕升的创“新”在哪里?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结合地图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以及套色印刷等)。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出示《司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思考: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

派别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四、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五、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讲述风俗画与《清明上河图》时,可指出风俗画通过表现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清明上河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六、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七、小结(略)

八、作业:课后作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免费教案 篇10

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