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32篇)正文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32篇)》

时间: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精选32篇)

内容导航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4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5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6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7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8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9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0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1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2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3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4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5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6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7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8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9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0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1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2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3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4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5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6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7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8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9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0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1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2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剧,画风严肃。首播吸引了这么多人的围观,与该剧强大的卡司不无关系。第一集播出之后,观众直呼“看不过瘾”。

卸下偶像包袱,陆毅要“秀演技”!

在《人民的名义》的庞大主演阵容里,陆毅无疑是其中的人气担当。他在剧中饰演的侯亮平,是一个手腕功夫和打太极能力极强的检察官。戏份最出彩的部分就是,走在反贪前线的他,常常要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斗智斗勇,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甚至猜不透他的底牌。在首集播出的内容里,陆毅的对手是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两人尬戏的地点从贪官家里到贪官的办公室,言语间的试探和博弈令观众大呼过瘾。

作为演员阵容里的人气担当,陆毅不甘心成为这部剧“正剧”的花瓶。据悉,在剧集开拍之前,陆毅就跟着导演李路到最高检相关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体验检察官的生活。而在拍摄现场,陆毅还被导演封为记忆力最好的“台词王”。可见,在一众前辈面前,陆毅还是付出了加倍的努力,他直言自己胆子大,遇强则强。

偶像出身的陆毅,其实早在1999年播出的《永不瞑目》就获得演技上的肯定,此后他演的多数是偶像剧。随着年纪渐长,陆毅和其他男演员一样遇到转型的难题。他靠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2》和于正剧《宫锁连城》等挽救了人气,但却缺少了好作品的认证。《人民的名义》开播之后,粉丝们力赞,回归正剧才是陆毅打拼娱乐圈的最正确方式。

群雄“尬戏”,老戏骨多到记不住!

《人民的名义》被誉为狗血偶像剧中的一股清流,帮助年轻人正确认识当下社会发生的大事。剧集汇集了吴刚、许亚军、张凯丽、高亚麟、侯勇等老戏骨,在诸多前辈面前,年过40的陆毅堪称“小鲜肉”。

随着反贪人员和贪污人员“猫抓老鼠”的追逐渐渐展开,光是第一集,屏幕的每一个角落就塞了一个老戏骨。也有观众大赞,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第一集就直奔主题,直戳要害。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

历时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奉献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说《人民的名义》。对这部新作,可以言说者甚多。我以为它首先为我们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丰富、新颖而有效的经验。毋庸讳言,我们的主旋律文学创作确实不太尽如人意,许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与故事一旦搬进了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许多被民众共同关注令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到了文学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与深度。时间一长,读者对主旋律文学创作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的许多作家没有将主旋律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来对待。不管主题如何重大,题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学的规律来创作,不管哪一类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的优秀品质,它才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并不享有非审美的豁免权。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再主旋律不过了,作品彰显的是党的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带来的是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环环相扣、戏中有戏的连台大戏,是性格丰满而独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层劳动者,上到党的高级干部,包括商界、企业、金融,以及社会灰色地带的各色人等,是现实的浮世绘,是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以一个省域为故事空间,并以其政治生活为主要的故事内容,以重大腐败案件的侦查为故事动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惊心动魄,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复杂的政治生态、多样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前社会主体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审美需要,给人们带来了酣畅的精神享受和富于挑战的理性思考。

我们当然知道,长篇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前提,不能以抛弃长篇艺术的多样化为代价。当长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时,我们在长篇中便难以看到时代的潮流,难以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而许多长篇的艺术手法也渐渐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复杂的结构营造、戏剧性冲突的设计技巧等等都稀有传承。现在的长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修为,许多年轻作家上手就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的局面如果成为主流,长篇小说将难以完成本来的文化功能,变得徒有其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义》来说,它对时代的呼应,它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足以鼓荡起人们的豪情,满足人们对社会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刻划,包括对许多小人物的精雕细刻,都使得文学人物的画廊不断增量,而对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违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归,从而复活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审美情结。与之相对应,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湖南广播电视台、天津嘉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反腐题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3月28日起将登录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作为暌违行业十年的反腐作品,该剧以经济飞速增长下的贪污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通过影视艺术手段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过程。《人民的名义》演员阵容强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张志坚、胡静、张凯丽、高亚麟、冯雷、侯勇、王丽云、白志迪等实力演员云集,堪称中国电视剧的良心之作。

以检察官调查为主线 抽丝剥茧呈现贪腐历程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陆毅饰演的“最帅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驾驭超多专业繁琐的台词,还有大量情绪爆发戏码,十分考验演员演技。陆毅此次饰演高智商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据悉,为了全面的塑造好检察官的形象,将角色人物立体化、生活化的展现出来,陆毅主动要求前往最高检体验生活,并结合剧情内容刻画出了“严谨而不刻板、精明却略带调皮”的检察官人物形象。

阔别十年题材大剧 顶级团队为品质保驾护航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人民的名义》制作团队也是业内一流。编剧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表示,这次他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他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他过去的作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原有的坏人只写到副省级反腐轻描淡写的创作模式,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除了反腐经历,它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

李路作为该剧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拥有三重身份的他制片、导演过《孤星》、《小萝卜头》、《29天半》、《好想回家》、《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作品,这次他也从多个层面精细把控着《人民的名义》的力度与节奏,李路表示,“需要一种情怀唤醒春雷,需要一出传奇荡激人心,需要一部作品代言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方之一,在该剧启动前积极联系民营投资商为该剧投资,在后续的发行以及配合审查上都倾力相助,得到了团队及上级领导的认可。

据悉,该部将从3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实力演员云集搭配震撼剧情尺度的电视剧,或将在当前的影视行业环境中引发一场热议。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

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临危受命,被调配至边西省任职副检察长,兼任反贪局长,主要是调查汉光公司土地血案。他的妻子钟小艾也同样接受到中纪委调查组的委派,表面上是以照顾家庭生活的名义跟随丈夫侯亮平调配至边西省任职,实际上是暗中调查胡玉贵的贪污腐败问题。他们夫妻二人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斗智斗勇,历经了诸多的磨难和挫折,侯亮平和钟小艾夫妻二人在侦查中一步步逼近了真相,他们以人民的名义终于将血案背后涉嫌受贿的省委、省市委书记李大康的妻子、银行行长欧阳菁、省委副书记胡玉贵的情妇高小琴为首的两股邪恶势力铲除,把一批腐败分子送上了审判台,彰显了人民的正义。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4

湖南卫视黄金剧场迎来了之前呼声最高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首播,虽然和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直播撞期,但并不影响收视和点击量,甚至在单集首播的情况下,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位居同时段第一。而播出同时段外网数据同样喜人,酷云实时关注度突破1.0,市场份额突破12%,csm欢网全国网收视率更是高达3.8,高于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的两倍之多。

《人民》收视夺冠被赞行业清流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第一批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榜首作品,20xx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以观照透析现实反腐大案的视角聚焦反腐幕后,通过鲜活的影视剧手法再现反腐行动,深刻刻画人性,在未播出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各大平台引发极高度的热议,备受期待,很多人发声认为中国电视剧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一股清流。

3月28日,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第一集,收视率不仅赚得盆满钵满,网友的点赞好评更是攒足了口碑,单集刚刚首播完,酷云数据和欢网数据就创下湖南卫视开播剧最高纪录:CSM-huan全国网3.9116%,收视高居第一;星红榜大数据收视度3.4653%,收视居榜首;酷云EYE关注度高达1.0447%,市占率更是高达12.6%,排名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而同时段的CCTV-5体育直播的20xx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实时收视率为1.4519%,看来世预赛并没有耽误观众的看剧热情。

各项数据显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今年电视剧首播以来,大数据最高的一部剧,并且刷新了多项纪录,在微博上“人民的名义”话题讨论超21万,话题阅读量高达7800多万,开播当日第一集的实际收看人数,包含网络平台在内,已经高达3.5亿人次,至今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攀升中。

霸占头条娱首屏,创下新高点击量

各大门户网站及平面媒体自媒体纷纷发布头条,而且几乎同时霸占四大门户及其他网站娱首一屏要闻位置,平面媒体更是整版大篇幅报道相关新闻,许多自媒体意见领袖甚至主动头条推荐,当晚发出头条大叹《人民的名义》数据惊人。

随着网络平台的上线,网络视频在刚开播便收到近300万点击量,优酷视频也在同一时间创下120多万的点击量,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众多评论,有的网友表示“《人民的名义》目测会爆,第一集刚开始就很好看”。大部分的网友都表示,《人民的名义》题材新颖,也很大胆,很能够吸引他们的关注,能够有继续看下去的冲动。在剧情上,观众表示第一集全程高能,剧情非常紧凑,一点也不拖拉,追剧也追得非常过瘾,看得激动人心,代入感也非常强,并还表示,这么多实力演员聚集在一起飙戏,也看得过瘾。

首播当晚就已刷新各项数据新纪录,《人民的名义》成为今年火爆大剧指日可待,只因它代表了人民的心声,还有实力“老戏骨”们的倾情演绎,让观众跟着剧情看得酣畅淋漓。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5

“久经沧海难为水”,但一部电视剧能让我产生惊悸的感觉,今个,真有了。

早餐时忍不住径向夫人特别推介,“你有空好好看看,这是我从未看过的最好的反腐电视剧,如现实中的真人真事迹近无二,而且全是知名演员主演,听说群众演员大部分是江苏检察系统的人。”

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我们不是公职人员,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接受启发,吸收正能量,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啊。

昨晚小儿吃了一个咸鸭蛋,掏空了里面的蛋黄,扔在桌上,净留下蛋白。

我是忍不住唠叨开了。“儿啊,我和你妈妈最开始吃的第一餐饭是炒白菜就米饭。能不能不要浪费啊?”当时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那时节一挂肚肺一家六七口就挨过年的光景。没曾想儿子明显不接受批评,只见他指指旁边他母亲的饭碗。我顺眼看去,见到基本上和儿子差不多一个样的掏空咸鸭蛋也残存在那只碗里。我默不吱声。还怎么吱声?

日子好了,我们不仅要自己保持住我们的本色,还要多方面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包括不能浪费。他们的人生路,还早着呢。以小见大,大环境的染坊,我们没有太大的力量屏蔽掉,但我们自己的小环境,我们得做好孩子的榜样,教育好孩子要有明辩是非的能力啊。

候孩子回他自己的房间继续做作业,我站在正在刷锅洗碗的夫人边上说叨此事,夫人羞愧的回首一笑,外加一声叹息的检讨,“唉,蛋白确实太咸了。但还是做成坏榜样了。”

因为这样的结果,做父母的自然需要检讨,但做儿子的,也自然应当在眼前看到的听到的物事面前,有正确选择的学习模仿,而不是抱着“人家能那样,我就能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对于人性中正能量的坚持。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但凡是人,人性中定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阴暗面,包括还有“丑恶”。有必要否认这一定吗?管真真的能否定得了的吗?但正因为社会必然是前进的,社会环境自然会要求所有人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不能违反现行大环境所定下的公序良俗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你就会被这个大环境淘汰出局。那后果一定是极凄惨的。

但有多少人,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者,如何能果如他们站在台上所宣称的那样“谦卑谦卑再谦卑?”特别是那些官爷,如何能扼杀自己内心的魔鬼,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在如今如此这般如大染坊一样的环境中,能抗拒诱惑、能跳脱出自己人性的弱点洁身自好呢?

有些东西,即或真烂了,也不需要隐讳,更没必要忌医。坦诚面对、下决心加大力度、果敢处置是必须的。而《人民的名义》这个好剧,来得太及时了,这部剧真正把现实中的腐败及打击这个腐败的过程通过当今中国各路知名演员的努力演绎得气势磅礴,石破惊天!

这部剧,活脱脱一部现代版官场现形记,尽显官场生态。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6

日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当天,《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让你难以忽略它的分量。”“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了。”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对电视剧的称赞,不仅源于电视剧本身精良的题材选择和制作,也源于观众对该剧的呼声。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现。抗战时期,落后的旧中国的艺术更多的是唤起民族觉醒,团结一心打赢抗日战争,对旧制度害人的抨击,反映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渴望;而新中国建立以后,歌颂党的歌颂新政权的歌颂解放军的文艺节目比比皆是,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与支持,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文革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艺术更多地反映文革中的种种丑行,以及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的名义》则是在以后,首播的反腐大戏,而这个是继反腐小品、反腐对联、反腐话剧之后,有一艺术形式表现反腐。

艺术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一个艺术形式能否流传下去,主要观其能否为广大百姓生活服务。《人民的名义》热播,正是对当前党中央力推的“打虎拍蝇”反腐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说明广大民众对待腐败问题的痛恨,对待腐败问题的厌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持续深入推进反腐的良好愿望。卫视联播受热捧,更加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特点,也是文艺紧跟时代步伐的体现。只有百姓爱看,卫视才可能联播;群众若不喜欢,便很难在为使强档连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众对中国政府强力反腐的高度认可和拥护。

文艺只有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才有创造力。只有创作出反映时代潮流发展的文艺,才能彰显广大艺人的责任担当。“”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实施“打虎拍蝇”式的反腐,党的以后近五年的时间里,共处理省部级及以上干部211人,数量远远超过过去30多年,其中不乏正国级、副国级干部,而《人民的名义》对此也毫不避讳,直指“副国级”干部。当然,反腐剧开播,一方面给广大群众情绪的宣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更是要给干部一个警示教育,当然能否借此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还得观后效。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7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意外走“红”了,不但收视率和好评度持续攀高,还赢得了一大帮“92中老年”网友铺天盖地的热评。这部剧之所以能“红”,除了剧情跌宕起伏、反腐题材劲爆、演员演技精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官场百态的艺术化再现,传递出了一种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正能量与价值观。从这部剧的走“红”,笔者得到了以下三点感悟。

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犹脱缰之野马,必然滋生腐败。剧中开篇就是某省会城市分管项目招商的副市长,在某高级酒店参加企业招商活动时觥筹交错的场景,除了现场多个企业老板排队敬酒以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这位副市长系着“LV”的皮带,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表哥”和“房姐”,而这位副市长果然也是贪腐的“人设”,剧情发展没多久就“跑路”了。令人遗憾的是他因贪腐问题“跑路”后,当地党委和监督部门竟然没有事先察觉和控制。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监督,同时还要从细微处发现干部贪腐的端倪,不能对领导干部平时的工作、生活表现没有洞察,尤其是让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监管成为“南柯一梦”。诚然,当前党内监督确实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但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和新常态下,我们的反腐制度会越来越健全,拒腐防变的“篱笆”也会越扎越紧,让贪腐分子无处遁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是不是真心干事,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表现在行动上。从《人民的名义》开头几集放出的剧情来看,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谓个个深藏不漏,角色的好坏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定义。其中“达康书记”一角就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笔者认为“达康书记”之所以能迅速圈粉,不光在于演员有演技,还在于这个角色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除了一心盯着“GDP”让人觉得有些不妥以外,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并且能办实事,尤其是在处理大风厂“血拆事件”过程中,给老干部陈岩石披衣服、让工人们先吃饭等情节,足以表明“达康书记”是一个实在人,这和剧中某些领导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升迁形成了鲜明对比。另外,大风厂之所以引发“血拆事件”,也和领导干部不关心民生、只想着政绩甚至一心想着贪腐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忽略了民生甚至q####j了民意,老百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进行回应和惩罚,不管当多大的官,为人民服务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官一定要表里如一,两面派的人生,只会一面更比一面坏。《人民的名义》刻画了当前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干部的正面形象,但也反映了贪腐干部的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两面派作风。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城府极深、滴水不漏;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有的干部虽然平时骑自行车上班、住在老式公寓楼里吃着炸酱面,但在外却有隐秘别墅,且藏有大量贪腐得来的现金。前两年媒体披露的被查处的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就藏有人民币2亿余元。这样的干部可谓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两张皮”,影视剧和媒体曝光这样的干部,能使我们睁大眼睛、辨明是非,时刻警醒自己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也只有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干净的心灵和清白的名声,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8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由贪腐事件和“带病”官员为标本,来深入探悉政治生态现状,发掘其中的痼疾所在,并对不同政治选择背后的人生理念进行辨析,让人们在认识现实政治的同时,反观人生,反思人性,反求诸己,这应该是《人民的名义》的真正价值所在。正是在写出当下官场领域的政治生态,以及官场人物各自心态的意义上,这部作品不仅有力地超越了一般的反腐题材作品,也把当下政治小说的写作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9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通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通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靠自觉、靠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 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可以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 兢兢”,是谨慎小心的样子;“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 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 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 精神是保持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 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啊,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待,国家的希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 “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0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分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反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

中共至今,不断加码的反腐力度得到民众的认可。在对“反腐没有休止符”这句话从一开始的些许疑惑到内心确信的同时,人们对已查处重大案件和落马官员的知情需求,已经从简讯式案情通报向特别想知道更多细节发展。这也是此前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专题片的影像资料中获得海量传播的多是一些落马官员的出镜片段。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出后的街谈巷议,自然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专题片的围观热情上。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作者周梅森看来,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抱持势不两立态度的对手。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呼应公众呼声。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民众对反腐话题的热议不仅仅是猎奇,是公众对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进度的探求。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进度,媒体披露的官员腐败细节,反腐剧集(以及作为蓝本的官场文学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生活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气”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标准,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用读者、观众的切身体会、现实感受来对文学、影视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检参与出品的反腐剧集与现实的反腐进程之间有怎样的参考、映照关系,具体的反腐案件的程序、节奏是否如影视剧呈现的一样节奏紧凑、波诡云谲。艺术毕竟是艺术,但公众对艺术的关切往往依然来自于对现实的欲罢不能,以及对反腐的热切期待。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依凭,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1

湖南卫视黄金剧场迎来了之前呼声最高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首播,虽然和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直播撞期,但并不影响收视和点击量,甚至在单集首播的情况下,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位居同时段第一。而播出同时段外网数据同样喜人,酷云实时关注度突破1.0,市场份额突破12%,csm欢网全国网收视率更是高达3.8,高于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的两倍之多。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第一批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榜首作品,20xx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以观照透析现实反腐大案的视角聚焦反腐幕后,通过鲜活的影视剧手法再现反腐行动,深刻刻画人性,在未播出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各大平台引发极高度的热议,备受期待,很多人发声认为中国电视剧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一股清流。

各项数据显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今年电视剧首播以来,大数据最高的一部剧,并且刷新了多项纪录,在微博上“人民的名义”话题讨论超21万,话题阅读量高达7800多万,开播当日第一集的实际收看人数,包含网络平台在内,已经高达3.5亿人次,至今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攀升中。

各大门户网站及平面媒体自媒体纷纷发布头条,而且几乎同时霸占四大门户及其他网站娱首一屏要闻位置,平面媒体更是整版大篇幅报道相关新闻,许多自媒体意见领袖甚至主动头条推荐,当晚发出头条大叹《人民的名义》数据惊人。

随着网络平台的上线,网络视频在刚开播便收到近300万点击量,优酷视频也在同一时间创下120多万的点击量,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众多评论,有的网友表示“《人民的名义》目测会爆,第一集刚开始就很好看”。大部分的网友都表示,《人民的名义》题材新颖,也很大胆,很能够吸引他们的关注,能够有继续看下去的冲动。在剧情上,观众表示第一集全程高能,剧情非常紧凑,一点也不拖拉,追剧也追得非常过瘾,看得激动人心,代入感也非常强,并还表示,这么多实力演员聚集在一起飙戏,也看得过瘾。

首播当晚就已刷新各项数据新纪录,《人民的名义》成为今年火爆大剧指日可待,只因它代表了人民的心声,还有实力“老戏骨”们的倾情演绎,让观众跟着剧情看得酣畅淋漓。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2

《人民的名义》剧集中的一些台词也耐人寻味,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评论丁市长的台词“你以为别人是敬他酒,敬的是他手里的权力”和总结汇报会的旁白“表面上看起来公事公办,其实另有内容,暗涛汹涌”都辛辣而老道,堪称既行审查条件下的大尺度。就这一点而言,《人民的名义》把背景设定在了一个架空的省份汉东情有可原,一方面不能被认为是在直接影射现实中的某位官员,另一方面也能突破现实的情况,让剧情更有看点。

《人民的名义》在制作上也丝毫没有掉链子。演员的台词功底,稳健的镜头调配和合理的多线叙事,都让看过不少硬件上不忍直视,单纯贩卖明星人气和颜值的IP剧的我感到十足的诚意。无奈的一点是,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化环境里,良心剧往往容易遇冷。但令人惊喜的是,《人民的名义》播出效果意外的成功:豆瓣评分9.0,CSM全国网破2,已显露出势不可挡的爆款之态。这个成绩让人欣慰。因为可以说明我们的观众并不是只爱看小情小爱和抗日神剧的,一部用心制作的电视剧依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品。

腐败问题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总有部分大小干部工人总在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好处,特别是有权、管钱、管事、收费和专营性质的国家机关和事企业单位更是吃拿卡要,敲诈勒索。除了个人腐败以外,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行业、部门、机关的集体腐败。

腐败对人们具有很大的诱惑,就像今天教授讲的一样,人们可能每个人都特别讨厌腐败,反对腐败,却很难做到不腐败,它隐隐的藏在人心的另一面。就比如说有一天有一个朋友当上了什么职位,升了官,就会想着可以在他那儿得到点什么等等,事情看似很平常,却也在向着腐败靠近。人们何渴望别人不腐败,却不注意自身的思想规范,我认为教授说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平时在抵制腐败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

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第一、用人不透明。比如“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第二、防范不周到。防范体系过于单一,对于官员,我们要学习西方,时刻把他们当作小人来防范,与其说是防止干部腐败,不如说是对干部保护,因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作为“屋漏在上,屋下必知”的人民群众,虽然对一些官员的腐败有切身感受,但由于害怕打击报复,对反腐斗争缺乏必胜的信心,或者因为没有关键证据而不得不长期忍气吞声。第三,惩治不力。官员的腐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百姓发现了信了抱不平却忍气吞声,谁说谁倒霉。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对腐败分子展开攻击,有些有后台,身居高位的领导倒霉的可能性就很小。第四,体制问题。中国正处于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使腐败现象有滋生的土壤。

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素质却跟不上经济的脚步,中国人有钱,所以拿着钱不当一回事,所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导致腐败现象更加频繁。现我国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充分认识官员腐败的危害性,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反腐斗争,意义重大。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3

按照市纪委的通知要求,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拍摄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以增强全局领导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一、铸牢思想基础。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多学习,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党的理论、方针等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中纪委和市纪委全会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党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时刻树立廉洁从政、为党

分忧、为民解难得思想,不断敲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警钟,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从内心深处筑牢自觉抵制贪欲引诱的防线,避免贪欲的腐蚀,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带好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活动,确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体决定,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营造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铸牢工作基础。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要铸牢制度基础。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4

最近,在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的剩余时间,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虽然这部剧是在笔者并不看好的某水果电视台播出,但其中的内容仍然发人深省。这部剧集结了陆毅、张丰毅、张凯丽、侯勇等40多名实力派演员。俗话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反腐,这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占了各大媒体的收视榜。以人民名义进行的依法反腐,如约收获人民的认可与关注。

对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剧需要思考的。剧中,某官员家属受贿150万元,破案过程就来源于南京市浦口区反腐部门的一个真实案件。当时,受贿的方式是卡,可以用来消费和提现,但写的不是受贿人的名字,而银行取款机的监控录像也因时间久远已经销毁,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门的同志注意到,卡里还剩几千元“零头”。证据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作者周梅森把这个案子写进了小说,也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重要案件。

从年轻时候起,小说家巴尔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尔扎克所处的是一个新旧交替、金钱至上的时代,和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巴尔扎克有一个观点讲得非常好,小说家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描摹社会现象,还要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小说家又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社会思考的追求,这也是我这部作品所追求的东西。”

在《人民的名义》中,除了描写官场,周梅森还花了近一半篇幅写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我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会有一定篇幅触及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个煤矿工人,十几岁就在煤矿半工半读,1979年离开煤矿后,仍有很多亲戚朋友在煤矿工作。

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一方面,我们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两极分化严重,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义》中写到:一个老工人郑西坡,工厂破产,工人下岗,他本来是帮助政府做说服工作的,但后来被贪腐官员欺压,打官司又被司法腐败压迫,为了保卫自己的工厂,他被逼无奈搞出一个群体性事件。

“这正是贪腐的可怕之处,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败坏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周梅森说,“有些无耻的腐败官员,连老百姓的救济款都贪,没有底线到这种程度。底层老百姓对腐败有切齿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写出老百姓的这种痛恨。”

反腐主题的文艺作品在过去十几年一度出现空白,反腐剧也在电视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归观众的视野。周梅森说:“文艺作品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描写,也是一种监督。过去我们的文艺作品对这些群体性事件都是回避的,官僚们以为你不写,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盗铃。”

在《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沦陷了,老书记、接班者、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法院副院长、大型国企老总、省会城市副市长……全是腐败分子;小说中级别最高的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国级”,在反腐剧领域,我们之前很少见到,反面角色的“尺度”能突破市级。而在格局和人设上,《人民的名义》有了重要突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这也正应了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在反腐面前,没有潜规则、没有丹书铁券、没有铁帽子王。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5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xx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6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7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8

这部带有强烈正剧烙印的电视剧因何能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呢?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小官大贪、官员外逃、拉帮结派、老虎苍蝇、司法腐败、官商勾结等等无不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我们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对贪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便有了确凿证据,也是就事论事绝不牵连,就是对贪腐是一种纵容”、“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这些台词看得我是触目惊心啊!都说这部剧的尺度大,没想到是如此之大,以前不敢说、不愿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这次都说了出来。

以前上党课,不是讲党的光荣传统,就是说贪污腐败案例,再不就是按照《党章》上的内容学习,无不带有说教的意味。大道理谁都懂,可是放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显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人民的名义》剧中最让我感触的就是汉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请汉东市检察院前副检察长陈岩石给省委们上的一堂党课,剧中陈岩石说的那句:“那个时候的战士一个个都想争当党员,目的就是党员有权利,党员的权利就是上前线能扛炸药包,把鬼子都炸死”,还说“有一个战士只有一天的党龄,比起他来,我能活到今天,是多么的幸福”……看到此时,让我眼泪情不至禁的流了出来。一堂党课不仅朴实,而且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说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这说明反腐不只是“打虎”,也意味着“拍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除了强化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惩治和预防“苍蝇式”的腐败。

古语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纪律意识淡薄,不讲原则,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违法乱纪,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损害党的形象,也必将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才能引领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行风,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遵纪守法,纪律严明,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既手握戒尺,也敬畏戒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利剑”作用。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19

3月28日观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作的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名义》,可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思想意识。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义》中众多案例,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些贪官都是因放松了思想的改造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扭曲,都是从“不拘小节”一步步变为巨贪,都是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成为私欲的工具,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警示深刻。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铸牢“三个基础”,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一、铸牢思想基础。一再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 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是提高每一个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必修课。一是要多学习,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党的理论、方针等重要指导思想,学习中纪委和市纪委全会报告,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党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二是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时刻树立廉洁从政、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得思想,不断敲响克己奉公、廉洁从政的警钟,真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从内心深处筑牢自觉抵制贪欲引诱的防线,避免贪欲的腐蚀,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要带好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进行谈心谈话活动,确保“三重一大”工作由集体决定,做到总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撒手,营造一个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民主班子。

二是要铸牢工作基础。

贪官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理念,着力打造诚信统计,打造领导用得上、群众看得懂的统计,不断提高统计服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加快改革,加快一套表及其配套改革进程;打造基本单位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协同监管、科学决策、科学统计奠定基础;加快在地统计改革,促进城区经济监测,推动城区经济发展;加快地市级标准化局建设进程,推动全市统计工作登台阶上水平。二是夯实基础,推行统计数据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办法,在全市推广统计诚信全员承诺制度,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审慎评估制度的执行,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基本单位共享、一套表采集两个平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一套表数据、统计诚信、宏观决策四个信息数据库,构建稳固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依法行政,20xx年1月1日新《统计法》正式实施,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守法而执法”的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全力推行执法顾问制、限期责令整改制、行政处罚备案制、违法告知制四项制度,推进统计执法由“以罚代管”向“以整改纠正为目的”转变,实现统计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两促进、两提高。

三是要铸牢制度基础。

程度、欧阳菁等高官的逐步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缺失。在工作中我们将健全监督机制,用制度来约束权力,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钱。一是工作制度,完善督办工作制度,实行工作限时办结;始终坚持对局机关进行“治庸治懒”检查制度,在财务上执行预算制、日清月结等制度着力打造勤政机关。二是任用制度,全力推行市委《干部轮岗指导意见》,实行“公开竞争、实名测评、双向选择”等方法,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牡丹江市统计局学习培训规划》,充分利用年报会、工作会、普法等机会,从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加强对统计队伍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支“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观看《人民的名义》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我们深深地感到增强防腐拒变的防范意识,还要必须做到三个“始终保持”,一是始终保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三是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断地反省自已,检查自己的行为,彻底与贪污腐败、损公肥私行为决裂。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0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最后,短片还警示了我们一些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认识的误区,例如:“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我帮了被人的忙,别人事后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受贿”、“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1

今天观看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后勤保障部联合出品的反腐题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让我从中看到了两个词:欲望和失控。

检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

记得那里面侯亮平说:“欲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理想,用到这方面就是毁了,就下地狱了!”其实地狱离我们多么近啊。现在的社会,压力大,矛盾多,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总有些人看到别人日子过的红火,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心里就不平衡了,就眼红了,想要得到自己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想用自己手中的那么一点点权力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还记得抗日英雄吉鸿昌的一则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努力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廉洁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片中的齐斌也一直在讲,他自己的教训就是学习不足,法律法规的这些学习高度没有拔上去。只有个人的思想境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免于那些社会流毒的侵蚀。

人,无欲则刚。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华美,其实烫手的东西,才能保持自身的刚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为别人的表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诚不欺我。

“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之所以会盯上领导干部,是因为,他们嗅到了某些臭味儿。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人应当是自我约束的,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失控”。就像片子里张琨的那句话:“脑子里的那根弦就绷得松了。”于是自己就开始失控了。

贪腐者的失控其实很简单,我们中国本来就有着请客送礼的传统,逢年过节,亲戚朋友坐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身为一名人民公仆,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比常人更加的自我约束。齐斌讲了他的第二个教训,就是交朋友。“权钱交易的朋友不可用。”那些人总是从一点儿小恩小惠开始,渐渐的将你拉入堕落的深渊,到后来就成了明目张胆的好处费,甚至自己收钱成了习惯,竟然完全不再把这当成犯罪。片子里张乾德就将自己讲的很清楚,从20xx年开始的吃喝、烟酒、衣服,到后来按比例收取好处费,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农机技术人员就这样成了国家的蛀虫。

从收礼到贪污,他们仅仅只是走错了一步,却不得不用自己的自由与家庭来弥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些现身说法的罪犯,用他们声泪俱下的忏悔,用他们对自由和家庭的渴望,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敲响了警钟。一旦私欲膨胀,利欲熏心,权力就会成为埋葬自己的坟墓。一旦放松警惕,心存侥幸,罪恶就会如洪流一般将自己吞噬。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的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努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时刻将党的宗旨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在心头,才能保证自己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对家庭、对儿女负责的人。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2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最后,短片还警示了我们一些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认识的误区,例如:“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我帮了被人的忙,别人事后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受贿”、“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等。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上,生活在人群中,公职人员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3

日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当天,《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让你难以忽略它的分量。”“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了。”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对电视剧的称赞,不仅源于电视剧本身精良的题材选择和制作,也源于观众对该剧的呼声。

最近芒果TV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口碑还不错,今天抱着看看的心里看了一下,尽然没忍住一口气看完了8集,这么样一部紧跟当代社会特色的电视剧尽然能够通过我们广电的审查,估计看过的人也是惊出一身冷汗。这完全就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真实写照,纯属良心之作。我觉得应该在咱们cctv热播一番。

闲话少说,先说一说电视剧的名字,人民的名义,我个人觉得一箭双雕,正如剧中人,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而另一些人,踏踏实实工作,正直而不适原则的干一辈子工作,却对付不了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他们不自唱高调,却在埋头饯行着名义。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玩味和熟思。

首先,说一说企业家蔡成功,我觉得这个老板投机专营的生存方式完完全全是被逼无奈,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确实太不好做,基本没有什么审批不用花钱来搞定的,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想拿点项目,不花钱能从国企手里拿过来,那简直就是做梦,大到院长,小到科主任,只要手里有点权利的,基本没有不需要用钱来打点的,正如剧中所说,一个看车位的保安,都可以问你要不要发票,谋点私利。他做为企业家,为了生存,走行贿和投机的路子,为员工争取股权,当然也为自己,最后人财两空,还被通缉,被打。他能给烧伤员工给10万,至少说明他是有良心的,他走的路正是咱们的现在社会的多数企业家走的路。他们奸诈,官商勾结,但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呢?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4

相比近年来霸屏的各类宫斗、玄幻,《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题材“硬”,并且几乎“裸播”的反腐剧,在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平台都引起强烈反响,可见观众对好剧情、好题材、好演员的需求——哪怕看看张丰毅、侯勇等戏骨们飙戏,也可以看得过瘾。

群众关注反腐斗争,所以这剧能火

3月28日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第一集,据收视统计平台的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首播当晚虽遭遇“中国VS伊朗世界杯预选赛”,却以高出其2倍的收视率刷新多项纪录。

《人民的名义》受到关注,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公众关注反腐败斗争。犹记得20xx年,以国企改制中的腐败问题为背景的电影《生死抉择》上映,一时间热议不断。斗转星移,一晃20xx年的时间过去了。一方面,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规模和复杂性反而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人民积极参与的反腐败斗争,也始终在进行中。尤其是以来,反腐败斗争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和泰山压顶般的力度在全国展开,大小“老虎”纷纷被捉入笼中。公众在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反腐败斗争的“内幕”,便于更好的参与,也便于有效的监督。

《人民的名义》正是满足了公众的这种要求。尽管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由于有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底料”,更兼有反腐败斗争“前敌总指挥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直接“牵头”,因此,说这部戏是对反腐斗争的艺术再现,应该不算夸张。

剧中“贪官”形象,现实不乏实例

在第一集中,由陆毅饰演的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依法突击搜查国家某部委某处长赵德汉(侯勇饰)家,这位级别不高却手握全国资源审批重权的处长被人举报涉嫌贪腐。而当侯亮平到达赵德汉家时,这位处长正在破败不堪的筒子楼里吃炸酱面,两人心照不宣地大打心理战。陆毅尽管一脸正气,胸有成竹,但侯勇似乎略占上风。他好整以暇,面对搜查若无其事,还时不时打着官腔教训陆毅几句。真真假假,观众也开始怀疑,难道抓错人了?

剧中的“赵处长”,若的确是受贿千万的“大老虎”,其实也不奇怪。在现实里,就有不少“两面派”官员的原型。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赃款数以亿计,清点时连点钞机都烧坏了。可巨贪如他,平时却很“低调”,穿衣朴素,常骑自行车上班;还有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主任王尔发,在法庭上面对检方指控其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受贿时,仍能慷慨激昂地发表“廉洁宣言”,称自己多年来一直坚决抵制受贿。

反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而在第一集的另一个场景,“汉东省”省会,反贪局长陈海接到侯亮平的电话,让他逮捕正在参加京州光明峰项目开发协调会的副市长丁义珍。陈海正要行动,却被检察长拦下来向省委副书记汇报,在他们患得患失的纠结中,丁义珍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他旋即玩了一个金蝉脱壳,逃出酒店,并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护照,逃往机场……

可见,贪官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历练,反侦查能力、心理素质都相当过硬,要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绝非轻而易举。更何况,现在的腐败分子也早已“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高度灵敏的网络,随时能够获知各种信息,并采取销毁证据、制订攻守同盟、相机逃跑等反措施。检察机关在和腐败分子斗争时,尤其是在侦查阶段,并不具有绝对优势。

总之,第一集给观众的印象是检察机关出师未捷,反遭挫败,腐败分子或老谋深算,或诡计多端。无论中央也好,地方也好,表面上看起来一派繁荣祥和,但实际上却暗潮汹涌,腐败分子和反腐败力量都高度紧张,激烈较量,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民的名义》还将陆续播出,仅从第一集,观众就可以感知到反腐斗争的复杂性。相比近年来霸屏的各类大IP,宫斗、玄幻大概把观众“看伤了”,《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题材“硬”,并且几乎“裸播”(指拒绝购买收视率,且宣发低调)的反腐剧,在微信、微博等大型社交平台都引起强烈反响,可见观众对好剧情、好题材、好演员的需求。哪怕对政治、法律都不大了解的普通群众,看看张丰毅、侯勇等戏骨们飙戏,也可以看得过瘾。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5

近日,“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引发追剧潮,我也跟着成了这趟大潮里的一叶扁舟。一面墙一张床一个冰箱,满满的都是受贿的人民币,着实把我震惊了,北京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总共受贿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小官巨贪阿!这种滥用职权收受金额之大前所未闻。从中学开始,会耳闻官员贪污的各种消息,是大部分官员都沆瀣一气,还是只是一小部分干部失去原则性失去党性呢,说不清楚。那时起到大学毕业,接触的干部不多,有些在给你办事务的时候耐心热情,有的呢视人民为“敌人”,所以呢此刻对干部的看法犹如硬币,两面性,不深入了解不能以偏概全。一个很搞笑的事,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校园的党委书记被查撤职了,新任校长在我毕业证书签名,留下一个清澈的印记,当时有种莫名的痛快。

所谓腐败,即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当然懒政也是一种腐败,也是运用公共权利谋取自己休闲的时间。“人民的名义”主要讲汉东省开展反腐行动,一心为百姓服务的干部跟贪赃枉法的干部鲜明比较的状况,看到汉东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李达康书记,侯亮平局长,陈老检察长等优秀干部,一言一行都让我油然而生一种爱国爱党的敬畏之心。中国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从更小方面说汉东省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贪官呢?无从计起。随着案情的明朗,我估计汉东省有百分之十的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因为那谭污水太浊了,那艘破船里露面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一个方面是腐败干部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是腐败干部的种类,有违法维权,收取贿赂,贪图美色,还有像孙连城那样的懒政。其实在普通小老百姓心里,懒政确实给他们带来切身的影响。办事难,时间久,不送礼就办不了事这些深深刻烙在百姓心里。到底是干部服务人民,还是人民服务干部,这已经颠覆了我们的观念。在企业方面,收受贿赂可能就比较常见。像丁义珍这个副市长透过变卖工业用地给山水集团,修改用地性质,从中豪取利润更是无底线的触犯法律。祁同伟呢,利用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的职位为亲朋好友谋取职位,为自己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不知手段,想想都不寒而栗。

高育良的老奸巨猾,生为权力,想利用权力这座金山来控制一代人,而且爱美人,他这颗廉政的心已死了好多年。

有动情的,有悲愤的,有严肃的,有感慨的等各种富有逻辑与情节的画面,扣人心弦,都说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军人梦,这一回“人民的名义”给我足足做了一回反贪梦。

也许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会唤醒很多干部多干事,干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也会激发部分大学毕业生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干部,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吧。

加油,反腐。加油,中国!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6

日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当天,《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让你难以忽略它的分量。”“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了。”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对电视剧的称赞,不仅源于电视剧本身精良的题材选择和制作,也源于观众对该剧的呼声。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0xx《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以人民的名义将反腐进行到底20xx《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以人民的名义将反腐进行到底。艺术也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展现。抗战时期,落后的旧中国的艺术更多的是唤起民族觉醒,团结一心打赢抗日战争,对旧制度害人的抨击,反映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渴望;而新中国建立以后,歌颂党的歌颂新政权的歌颂解放军的文艺节目比比皆是,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拥护与支持,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文革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艺术更多地反映文革中的种种丑行,以及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的名义》则是在以后,首播的反腐大戏,而这个是继反腐小品、反腐对联、反腐话剧之后,有一艺术形式表现反腐

艺术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一个艺术形式能否流传下去,主要观其能否为广大百姓生活服务20xx《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以人民的名义将反腐进行到底心得体会。《人民的名义》热播,正是对当前党中央力推的“打虎拍蝇”反腐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说明广大民众对待腐败问题的痛恨,对待腐败问题的厌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持续深入推进反腐的良好愿望。卫视联播受热捧,更加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特点,也是文艺紧跟时代步伐的体现。只有百姓爱看,卫视才可能联播;群众若不喜欢,便很难在为使强档连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民众对中国政府强力反腐的高度认可和拥护。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7

“久经沧海难为水”,但一部电视剧能让我产生惊悸的感觉,今个,真有了。

早餐时忍不住径向夫人特别推介,“你有空好好看看,这是我从未看过的最好的反腐电视剧,如现实中的真人真事迹近无二,而且全是知名演员主演,听说群众演员大部分是江苏检察系统的人。”

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我们不是公职人员,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接受启发,吸收正能量,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啊。

昨晚小儿吃了一个咸鸭蛋,掏空了里面的蛋黄,扔在桌上,净留下蛋白。

我是忍不住唠叨开了。“儿啊,我和你妈妈最开始吃的第一餐饭是炒白菜就米饭。能不能不要浪费啊?”当时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那时节一挂肚肺一家六七口就挨过年的光景。没曾想儿子明显不接受批评,只见他指指旁边他母亲的饭碗。我顺眼看去,见到基本上和儿子差不多一个样的掏空咸鸭蛋也残存在那只碗里。我默不吱声。还怎么吱声?

日子好了,我们不仅要自己保持住我们的本色,还要多方面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包括不能浪费。他们的人生路,还早着呢。以小见大,大环境的染坊,我们没有太大的力量屏蔽掉,但我们自己的小环境,我们得做好孩子的榜样,教育好孩子要有明辩是非的能力啊。

候孩子回他自己的房间继续做作业,我站在正在刷锅洗碗的夫人边上说叨此事,夫人羞愧的回首一笑,外加一声叹息的检讨,“唉,蛋白确实太咸了。但还是做成坏榜样了。”

因为这样的结果,做父母的自然需要检讨,但做儿子的,也自然应当在眼前看到的听到的物事面前,有正确选择的学习模仿,而不是抱着“人家能那样,我就能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肯定是不对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对于人性中正能量的坚持。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但凡是人,人性中定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阴暗面,包括还有“丑恶”。有必要否认这一定吗?管真真的能否定得了的吗?但正因为社会必然是前进的,社会环境自然会要求所有人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不能违反现行大环境所定下的公序良俗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否则,你就会被这个大环境淘汰出局。那后果一定是极凄惨的。

但有多少人,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者,如何能果如他们站在台上所宣称的那样“谦卑谦卑再谦卑?”特别是那些官爷,如何能扼杀自己内心的魔鬼,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在如今如此这般如大染坊一样的环境中,能抗拒诱惑、能跳脱出自己人性的弱点洁身自好呢?

有些东西,即或真烂了,也不需要隐讳,更没必要忌医。坦诚面对、下决心加大力度、果敢处置是必须的。而《人民的名义》这个好剧,来得太及时了,这部剧真正把现实中的腐败及打击这个腐败的过程通过当今中国各路知名演员的努力演绎得气势磅礴,石破惊天!

这部剧,活脱脱一部现代版官场现形记,尽显官场生态。

也许是因为我亲身看得多、接触多了官场的那种“丑恶”,所以,乍乍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情节表述得如此逼真到位,还有能让我真正的“走心”,所以,现在的心,一直都是欠欠的。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表现的尺度极大,真实极大的暴露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商组合、公检法系统无非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姻亲关系、同乡关系、主仆关系,各种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盘根错节、尔虞我诈、贪赃枉法之严重、之触目惊心,为中国历代所不及。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民众,真切致敬中国的高层!倘没有他们真正为国为民的决心,这部电视剧相信不会面世。国家有如此高居庙堂之人,实为中国民众之福!

没有哪位权重者脸上写着贪字,没有哪位官爷身上刻着腐字,没有哪个人一开始就想跌下深渊、滑下泥潭。我真心想说,哪怕就是普通百姓就如我等,只要是满了十八岁的成年人,想法抽出时间和空间来,好好看看这部电视剧吧。

这部电视剧所表达出来的教育及警示意义,不敢断定是不是能影响一代人,但真能影响我们的人性,包括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选择及运作的方式方法,这倒可能,是真的。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8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29

最近,一部强势霸屏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上至80岁老人,下至18岁少年,都会准时准点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反腐剧。我这个不热衷看电视剧的人也开始追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今天,“反腐败”这个话题从未离开舞台中央。

这部带有强烈正剧烙印的电视剧因何能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呢?仔细观看就会发现,小官大贪、官员外逃、拉帮结派、老虎苍蝇、司法腐败、官商勾结等等无不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我们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对贪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便有了确凿证据,也是就事论事绝不牵连,就是对贪腐是一种纵容”、“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这些台词看得我是触目惊心啊!都说这部剧的尺度大,没想到是如此之大,以前不敢说、不愿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这次都说了出来。

以前上党课,不是讲党的光荣传统,就是说贪污腐败案例,再不就是按照《党章》上的内容学习,无不带有说教的意味。大道理谁都懂,可是放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显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人民的名义》剧中最让我感触的就是汉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请汉东市检察院前副检察长陈岩石给省委们上的一堂党课,剧中陈岩石说的那句:“那个时候的战士一个个都想争当党员,目的就是党员有权利,党员的权利就是上前线能扛炸药包,把鬼子都炸死”,还说“有一个战士只有一天的党龄,比起他来,我能活到今天,是多么的幸福”……看到此时,让我眼泪情不至禁的流了出来。一堂党课不仅朴实,而且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说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这说明反腐不只是“打虎”,也意味着“拍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除了强化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惩治和预防“苍蝇式”的腐败。

古语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果纪律意识淡薄,不讲原则,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违法乱纪,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损害党的形象,也必将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树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才能引领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行风,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遵纪守法,纪律严明,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既手握戒尺,也敬畏戒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利剑”作用。

看了《人民的名义》就像接受了一下党课的洗礼,如果每名党员干部都能经常对照党章党规规范自身行为,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0

近读周梅森的长篇新作《人民的名义》,并观看了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同名话剧,感触颇深。他的作品,并不纠结于腐败事件本身,也不只写“打虎”的英雄人物,而是以官员涉贪为线索,公权私用为由头,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进而察观“人民”名义的虚与实,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这样的作品直面政坛现实,主写政界事务,直击官场生态,塑造官员形象,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是踌躇满志的新任反贪局长侯亮平的临危受命,是居心叵测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如坐针毡,是心怀鬼胎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惴惴不安,以及省会京州市政坛的暗流涌动。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虎口拔牙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饶有意味的是,侯亮平要处理高育良的前秘书陈清泉前去向其汇报时,高育良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公生明,明生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但并未真正走心、入心,只是弄权上位的广告词和争权夺利的遮羞布。这也说明,为官者尤其是高育良这样的高官、祁同伟这样的官员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而这种既有官位保驾,又有大话包装的贪官,是最为有害的,也是最为可怕的。

《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由各种关系所维系,由各种力量所推导的官场生活,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汉东省与京州市而言,这里既有政法系,又有秘书系,还有赵家帮、奸商帮,等等。这些派系与帮派的存在,既使官场政治生活更显波谲云诡,又使反腐斗争加倍复杂。而长期浸淫于官场,又会有种种诱惑引诱人。正如高育良自己说的那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中,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幸运地站在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站住了,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前行了,有的人后退了。差异与分别,正在于人性的放纵与持守,信仰的放弃与坚守。对祁同伟、高育良而言,官场就是魅惑人的名利场,在这里可以结党营私,自谋私利,而对陈岩石、侯亮平来说,官场就是一个冶炼人的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百炼成钢,更为坚强。两类人物,两种选择,两种结局,真正的试金石与分水岭,仍然是“人民”。那就是,是把“人民”作为名义挂在嘴上,还是把“人民”作为依托放在心上。而侯亮平与祁同伟、高育良等人的不同命运结局也告诉人们,真心实意为人民的,人民始终是其坚强的后盾;而虚与委蛇人民的,人民终究会将其唾弃。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1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陆毅饰演的“最帅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驾驭超多专业繁琐的台词,还有大量情绪爆发戏码,十分考验演员演技。陆毅此次饰演高智商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据悉,为了全面的塑造好检察官的形象,将角色人物立体化、生活化的展现出来,陆毅主动要求前往最高检体验生活,并结合剧情内容刻画出了“严谨而不刻板、精明却略带调皮”的检察官人物形象。

阔别十年题材大剧 顶级团队为品质保驾护航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人民的名义》制作团队也是业内一流。编剧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表示,这次他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他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他过去的作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原有的坏人只写到副省级反腐轻描淡写的创作模式,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除了反腐经历,它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

李路作为该剧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拥有三重身份的他制片、导演过《孤星》、《小萝卜头》、《29天半》、《好想回家》、《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作品,这次他也从多个层面精细把控着《人民的名义》的力度与节奏,李路表示,“需要一种情怀唤醒春雷,需要一出传奇荡激人心,需要一部作品代言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方之一,在该剧启动前积极联系民营投资商为该剧投资,在后续的发行以及配合审查上都倾力相助,得到了团队及上级领导的认可。

据悉,该部将从3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实力演员云集搭配震撼剧情尺度的电视剧,或将在当前的影视行业环境中引发一场热议。

2024年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200字 篇32

历时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为读者奉献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说《人民的名义》。对这部新作,可以言说者甚多。我以为它首先为我们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提供了丰富、新颖而有效的经验。毋庸讳言,我们的主旋律文学创作确实不太尽如人意,许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与故事一旦搬进了文学作品便味同嚼蜡,许多被民众共同关注令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到了文学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与深度。时间一长,读者对主旋律文学创作似乎越来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我们的许多作家没有将主旋律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来对待。不管主题如何重大,题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学的规律来创作,不管哪一类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的优秀品质,它才会得到读者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并不享有非审美的豁免权。

《人民的名义》可以说再主旋律不过了,作品彰显的是党的以来反腐的主题,传达的是人民呼唤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强烈愿望,契合的是当下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带来的是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环环相扣、戏中有戏的连台大戏,是性格丰满而独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层劳动者,上到党的高级干部,包括商界、企业、金融,以及社会灰色地带的各色人等,是现实的浮世绘,是时代的众生相。作品以一个省域为故事空间,并以其政治生活为主要的故事内容,以重大腐败案件的侦查为故事动力,层层推进,抽丝剥茧,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惊心动魄,而且对当今中国的复杂的政治生态、多样性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当前社会主体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审美需要,给人们带来了酣畅的精神享受和富于挑战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不能仅仅从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上进行评价,它同时对当前的长篇小说创作带来了启示。不能不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轻质”的“小长篇”似乎渐渐成为主流。这些长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为背景,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主题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忧伤为主。传统长篇那种深刻的主题、重大的题材、宏阔的场景、众多的人物、激烈的冲突和汪洋恣肆的语言不再是主流。

我们当然知道,长篇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传统为前提,不能以抛弃长篇艺术的多样化为代价。当长篇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时,我们在长篇中便难以看到时代的潮流,难以感受到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辉。而许多长篇的艺术手法也渐渐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复杂的结构营造、戏剧性冲突的设计技巧等等都稀有传承。现在的长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积累与艺术的修为,许多年轻作家上手就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这样的局面如果成为主流,长篇小说将难以完成本来的文化功能,变得徒有其名。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义》来说,它对时代的呼应,它对现实的批判勇气,足以鼓荡起人们的豪情,满足人们对社会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刻划,包括对许多小人物的精雕细刻,都使得文学人物的画廊不断增量,而对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违的英雄式形象得以回归,从而复活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审美情结。与之相对应,以英雄人物为引领,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反思使得长篇小说再次显露出史诗的光芒,这无疑是一种崇高的美。

文学有其审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但艺术观念的进步应该使我们对文学的进程有更自觉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仅以长篇制作来说,轻重并重才是其多样化的发展之道。我们当从这个高度来估量《人民的名义》这类作品的审美价值。

《人民的名义》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实力派演员和老戏骨,这在流量明星们霸屏的当下,俨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荧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审查机制下,拍摄严肃政治题材等同于带着镣铐跳舞,呈现一部可信、可看、可评的检察题材电视剧,难度系数远高于其它类型的国产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