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正文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

时间: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怎么写?看看吧。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总结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1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2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梦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经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本事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当首先放在听觉本事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经过自我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日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资料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必须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教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一样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教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一样领域。如自我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明白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明白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一样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一样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十分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景,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教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明白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齐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资料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我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我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向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3

在这次艺术共同体活动中我上了一节中班音乐活动《雪花和雨滴》。在接到这个歌唱教学的任务时,首先思考:我怎么样让孩子喜欢去唱歌,能从中体会到唱歌的快乐,能够粗浅的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我又怎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流畅,而没有刻意教授的痕迹?所以以此为前提,将活动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部分:导入、展开、结束。

在导入部分,通过冬天的歌曲《听》作为发声练习的曲目,自然引出本堂课,在前面的创编小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这个环节,既符合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能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通过碰钟很简单的区分了乐句,也发挥了想象,变幻了不同的动作,但是在这个环节原先是两段自由飞舞,但是一时疏忽少听了一段音乐。

在展开部分,孩子学唱歌的这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设计了从“?”入手,出示简单的图谱,一步步的深入,这也是一个理解歌曲,分部教学的一个过程。接下来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对唱,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分组唱、创编动作演唱等等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唱歌曲。有了小雪花的基础,小雨滴就比较容易进入。

最后结束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通过这次的上课,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一件事情你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有哪方面的不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掩盖的。虽然歌唱并不是我的特长,但是课堂是发展孩子能力的场所,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们来听你上课,不是来听你唱歌的,而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学的,孩子又是如何在活动中能力发展了,而且还很快乐。在专家老师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后,虽然对于修改的结果底气不足,但是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愿意去大胆的去尝试,哪怕失败也无所谓。

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感谢它!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4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5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6

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笔者发现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良好心境所起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心境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l.什么是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情。它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生活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教师怀着平静、愉快的心境与学生相处,不仅学生受益,而且也给教师本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特有的幸福感。

2.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头脑清晰,求知欲旺盛,因而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且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寡欢的状态,因而常给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3.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性

既然教师职业要求我们提高心境,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良好心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因为我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引起注意。

音乐课程教师教学总结心得精选篇7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分析主部,即草桥结拜。

上课前我先播放音乐《梁祝》,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教师。导入时我提了个问题(刚才播放的音乐节选自哪部作品?)在点出课题后,我开门见山的简介了小提琴协奏曲及奏鸣曲式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节课都在我我的计划中顺利地结束了。

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反思,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这是我《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一亲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对此课作了以下修改:在导入时改问“我们刚才所听的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学生答完后再听一遍问“除主奏乐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乐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协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钢琴协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鸣曲式”这一概念由于其理论性十分地强,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课时,在“英台抗婚”、“化蝶”这两大部分欣赏完之后再介绍,在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开部”等字眼都用“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来替代。

在完整欣赏“草桥结拜”前,又增加了主题音乐的学唱,由于有的学生会哼唱主旋律,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强烈。然后在分段欣赏的同时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分析了音乐的重要情绪及使用的主奏乐器等等。

经过这一修改,在第二个班上时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