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热门16篇)正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热门16篇)》

时间: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通用16篇)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

张苑,女,1970年6月出生,汉族,贵州兴义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xx年11月份张苑参加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资格认证考试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任贵州省心理工作者协会理事,黔西南州办事处主任,兴义市教育系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她是负责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疏导的专职工作者。

多年来,张苑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用汗航灯。用爱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用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路。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科技教育硕果累累:由她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高中学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研究,由于研究工作成绩突出,她荣获全国和谐德育子课题“先进实验教师”称号,由她执笔编写的性教育读本《花季少男少女》、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与成功有约》分别荣获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她撰写的《如何做好学校危机干预工作》论文和教学设计方案《兴义三中学生抗挫力训练营设计方案》分别荣获省和谐德育子课题成果一等奖。她承担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课题荣获课题组二等奖,她执笔撰写的《为学困生点亮心灯》论文荣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千辛万苦 开创局面

几年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拥有近1600名学生120名教师的兴义市第三中学,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占30%,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60%,“学困生”占70% ,学校每年学生辍学流失率比较高。当时身为心理辅导老师的张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学生“流失辍学”、“学习困难”,不外乎都跟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一旦学生的心理疏通了,学生流失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她尝试通过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重树信心,培育他们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同时对学校的发展也有好处。而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心理咨询室,人员缺乏,设施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眼看着学生这样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她立即行动起来,精心筹谋,制定规划,认真整理资料和讲稿,不辞辛苦、上下奔走,抓住一切机会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现状、意义及重要性。她找到学校领导,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她每个办公室、每个教研组去奔波,获得了重要支援,没有课上,她给老师们要课来上,在一年的时间里,她便摸索出一套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学校没有心理健康课的教材,于是她自己利用给学生上课后的感受来编写教材,20xx年9月她执笔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与成功有约》开始在学校使用。

课余时间她利用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了宣泄情感的渠道──“心灵热线”。这个热线不是靠电波连结,而是靠文字,在每节课下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并以匿名的方式传上来。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很多的,这使她发现了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障碍,及时加以疏导,避免了很多消极事件的发生。正是因为她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心态调整,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尊重与爱戴,非常愿意听她的课,课堂教学轻松愉快。

勇于创新 活跃校园

如何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好,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思路,这始终是张苑不断思考、探究和不断实践的工作重点。

她紧紧抓住每年学校“5〃25校园心理健康节”和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的契机,相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涵盖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多个方面,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富有特色,经常采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手抄报大赛、心理教育专题板报展、书画大赛、心理情景剧演出、心理普查调研各种形式。这些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内容多,范围广,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张苑一直倡导新生教育从“心”开始。她认为保证新生心理健康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础。新生入学前她就下手查资料、定方案、写讲稿;新生入学伊始,她就组织开展以“适应新环境,展现新活力”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掀起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潮。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她还设计了《兴义三中学生抗挫力训练营设计方案》,利用下午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展训练营活动,通过体验式、情感训练等模式,多方位地让学生体验及启迪,让学生在游戏中由内及外,在特定的情景下重新认识自我,重树学习兴趣和动力,重塑全新的自我。训练营的开办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走出校园 推广心理健康工作

由于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有声有色,兴义市教育局为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20xx年3月11日至17日,由她带领其他三位同事与省心理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市58名教师参加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培训工作结束后,全市各中小学条件成熟的纷纷建起了心理咨询室,兴义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推开。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年2月市教育局把她调到局里,成立了“兴义市教育系统心理咨询中心,由她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市教育局后,她首先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在全市26个街道办、乡镇普及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为进一步推进兴义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市场竞争、人才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疾病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张苑在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利用给企业员工、公务员培训的机会,大力的普及和推广心理健康常识。 树高百尺,离不开大地的滋养孕育;江流千里,离不开源头的涓涓细流。张苑,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各级领导、同行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事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她决心一辈子立足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关爱,润物无声,永远做一支闪光的红烛。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2

张忠福,现任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市、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6年来,他心系农业、服务农民,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农村大地,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服务农业,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农民的希望,在田间挥洒汗水,将年华献给大地,用自己的行动为山丹农业谱写了一曲“丰收”之歌,多次受到市、县及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被山丹农民亲切的称为“农业110”。

一、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志作农技推广的领头羊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基层搞农技,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得懂什么”,这是张忠福常说的话。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民,他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购买农业书籍,订阅报刊杂志,使用电脑媒体进行充电,向同事学、专家学,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学习,筛选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进行试验总结。近三年来,他建立科技示范点30个,每年开展试验研究40多项,引进粮、薯、油、药等新品种40余种,水溶肥、叶面肥、生物农药、降解膜等新材料5类30种,推广马铃薯垄膜沟灌节水技术、油菜地膜穴播高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新技术10项次,经筛选有15个新品种、4项新技术,10种新材料在生产中得到了示范推广,面积达30万亩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新机具等“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县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

二、心系农民传经送宝扎扎实实助力乡村振兴

“要想富换思路”,在基层工作的张忠福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而宣传培训是启迪思路,传播农业新科技最快的途径。他被聘为张掖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名师”,近3年来,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他讲的课总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农民最爱听。在下乡或培训时,他总会利用空隙时间与当地农民拉家常,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发家致富的愿望,走到哪里,电话号码就留到哪里,他坦诚地告诉每一位农民兄弟:“你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打我的手机或直接找我”。面对农民的各种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解答或亲临现场指导,有时候正在吃饭,农民拿着一片病叶子找他,他总是放下饭碗先给诊断,有时候星期天老婆和他正在逛街,他接到一个电话就走了,常遭到老婆和孩子的埋怨。20__年,有一个种植大户一千多亩孜然杂草泛滥,心里发急,他多次深入地头筛选高效除草剂,为其解决燃眉之急,节省人工除草劳务费10多万元。他是农民的好朋友,种植大户的座上宾。在山丹县广大农民中传着一句佳话:“有困难,找‘张大学’,他是农业110”。他的培训启迪了农民致富的思路,为乡村振兴培养了技术人才。

三、情系农业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服务现代农业

“让庄稼人有个好收成”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常年出现在田间地头,经常放弃假期和休息日,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20__-20__年,在苹果蠹蛾的防控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跑监测点,刮树皮、喷农药,圆满完成了苹果蠹蛾防控阻截目标。20__—20__年,被组织选派挂职老军乡科技副乡长,期间他兼顾着农技推广工作,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常常在节假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奔走在乡镇和示范点之间。在他挂职的两年里,不但该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名列全县前茅,他抓的县级农业科技示范点也多次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20__、20__年,他连续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公认,20__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首届“山丹县十大青年能人”和“首届山丹县道德模范”两项殊荣。

近年来,他主持或参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粮油高产创建”、“高效农田节水”、“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山水林田湖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奖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类农业科技项目18个,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牢记使命强化责任全力以赴服务产业脱贫

作为一名农技干部,张忠福在马铃薯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为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信息帮助签订回收订单,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动员扶贫户入股马铃薯种植合作社或到合作社务工;三是宣传动员种植户参加政策性马铃薯保险,降低生产风险;四是全面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证马铃薯种植者有稳定的收入。他组织化肥农药经销商、农机作业合作社等组织广泛合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总结形成了“立足主导产业、突出新型主体、紧扣关键节点、区域整体推进、全程全员服务”的山丹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使农技服务迈向了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降低马铃薯种植成本,他改进马铃薯播种机,主持研究推广马铃薯高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75.74万亩,该项技术获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他还为帮扶的城西村送药,现场指导病虫害防治,指导帮扶户调整种植结构,送技术、送地膜、送喷雾器,提高帮扶户脱贫的综合能力。

五、辛勤耕耘忘我工作滴滴汗水浇筑累累硕果

张忠福同志全身心投入在农业工作中,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下乡的途中。他经常思考如何提高粮油产量,如何节约成本,在马铃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他劳累一天,还晚上反复思考总结完善高产配套技术措施;他发明的小粒种子穴播器,解决了油菜不间苗的难题,节约了种子和劳动力,发明的一种肥料掺混机,解决了掺混配方肥费时费工不环保的问题,这两项发明获县技术发明一等奖,类似的实用新型专利他还有7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家中摆放的技术成果奖和荣誉证书,见证着他多年来风风雨雨奋斗的每一次经历。20__年被张掖地委行署授予“发展日光温室先进个人”,20__年被张掖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__-20__年3次被县委选拔为“县管拔尖人才”,20__年被张掖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科普先进工作者”,20__年被省科技厅、财政厅、农牧厅联合表彰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被张掖市政府表彰为“苹果蠹蛾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被张掖市农业局评为“农业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再次被张掖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山丹县委、县政府评为“20__年度农村工作先进个人”,20__年被张掖市委、市政府评为“张掖市先进工作者”,20__年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20__年被评为“张掖市拔尖人才”。参与完成的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技术推广奖、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等奖项。事迹多次被市、县新闻媒体报道,制作成甘肃省党员学习电教片宣传,20__年《村里来了个张大学》被登在《甘肃日报》头版头条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张忠福同志,忧农民之所忧,解农民之所惑,谋农民之所生,乐农民之所富,不忘初心、恪守始终,把青春奉献给了农技推广事业,把智慧贡献给了广大农民朋友,用辛勤和汗水浇筑了山丹农业科技的新成就,用敬业奉献塑造了农技干部的新典型,用勤奋和踏实树立了农技干部的新形象,用全部心血诠释了基层农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情怀。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3

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科技处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廉洁自律,立足岗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科技项目政策的调整、省政府及各厅局取消有关政府设立科技项目和成果奖励等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克服困难,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既定科技工作战略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工作重点向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适时调整。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临时性重要工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并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科技处利用每周三下午支部活动的时间,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克服急躁情绪,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全局意识,从学校科技工作大局着眼,提高从全处整体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结合实践教育活动,突出整改重点,落实整改实效,克服为难情绪,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拓性开展工作;加强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完成了科技处岗位风险责任制度的建设,坚决认真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针对广大教师就科技处班子、个人和科研管理工作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别不同的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和反馈。

二、业务管理工作

1.科研项目 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内排名稳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获批省自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项、文化厅艺术项目19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项目3项、黑龙江省三区人才项目4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前期转化项目3项,参与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1项。完成了省、厅局、市级等科技项目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完成了到期各类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调整校级科研项目的层次结构,评选出172项学校科研项目,其中自然科学项目101项、社会科学项目71项,其中含首次设立的校级交叉学科类研究项目和应用重点专项。完成了学校20xx协同创新计划项目评审的准备工作。

2. 科技成果 获得了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励5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省社会科学艺术奖7项、省高校人文社科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评选出学校20xx年科学技术奖22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完成了省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和市社科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推荐工作。获得专利授权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

3.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共有5 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向省科技厅遴选推荐参加省新材料展的科技成果8项。向佳木斯市推荐并获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项目“种子干燥控制系统”。向省科技厅推荐6名专家实施“黑龙江省科技专家下基层活动”。 完成了教育部科技司、黑龙江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组织的高校产学研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征集工作。学校作为理事单位加入了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黑龙江省石油钻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联盟。机械工程学院被推选为佳木斯市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参加的国家农作物收割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农作物收割机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学校先后与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发起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因积极“向社会开放,热情服务,成效显著”, 20xx年学校受到“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的表彰奖励。

4.科研平台建设 获批省高校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省三江区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环境学会设立了佳木斯大学分会。建立了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重新确立了校级科研所(中心、室)65个。成立了学校博士学术沙龙、交叉学科与创新研究中心。完成了“教育部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药制剂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准备工作。完成了学校(20xx)提升计划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

5.学风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实施了学校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 撰写并向教育部及省教育厅上报了《佳木斯大学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20xx-20xx)”工作总结》。在学校网站设立“学风建设专栏”, 公布了学校学风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制度、查处机制、实施方案、年度报告、先进典型、举报电话等内容。完成了学校“学风建设专栏”建设工作及相关制度和文件的起草及收集整理、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的撰写、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和团队介绍等工作,并成立了学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教师给予了纪律处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和警示效果。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20xx年举办的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学校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工作经验介绍。

6. 学术活动 承办了第五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等8场学术会议。聘请了校外专家举办了35场学术报告,校内学术报告52场。

7.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起草并出台了《佳木斯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以科技处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佳木斯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要求》,起草了《关于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佳木斯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佳木斯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条例》、《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佳木斯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佳木斯大学涉及校属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办法》和《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佳木斯大学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

8.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完成了省教育厅交办的学校科技工作年报统计工作。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近十天每日工作10余小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职称晋升和同级聘任人员科研业绩材料的的审核工作,并向学校提出职称评聘标准修订的具体建议。配合财务处制定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措施,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实现了校内科研经费的转账。配合学校团委完成了第六届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评奖工作。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4

时光匆匆,转眼来昆山六院工作已有11年余。在这段岁月里,见证着昆山六院的发展与荣光,经历着世间的温馨与真情,感动着卫生人的那份执着与坚持。怀着这份浓重的情感,一抹身影总是让我记忆深刻,感激感动之余,更添一份崇敬,她就是看似娇小,实则干练真诚的*科长。

记得和她第一次接触是我在上输液室夜班,有个1岁多的男孩来输液,孩子哭闹家属心疼配合不到位,导致输液过程很不顺畅,头痛心焦之时,当时还是内科护士长的她正巧值班,就赶紧过来帮忙,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耐心哄孩子,亲自给孩子输液,看着她镇定自若一针见血,把孩子家属安抚得露出笑颜的时候,我不禁惊讶于她的内心强大与技术高超,更是折服于她和病患及家属沟通技能。怎么也没想到她也不过29岁的年龄,当听说她27岁已经做了护士长,小儿头皮针技术更是院内无人能及时,瞬间肃然起敬。

当我终于有幸在她所管理的科室,和职业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内心忍不住窃喜。走近她才发现工作中的护士长对己对人都很严格,在执行三查七对、晨间护理、床头交接班、医患间沟通、病区内对患者家属进行常见病知识科普、患者出院后的回访等方面,她都会亲自带教,事事都要尽力做到最好。她也一直要求我们由于内科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病情也比较复杂多变,24小时一定要不定时巡视,尤其是夜间凌晨的危重患者。当时我有点不以为意,觉着自己工龄比她长,经验比她丰富,也没发生过这类情况。一天科内同事夜班,巡视时突然发现二级护理的.老人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症状,即刻告知医生进行抢救,成功挽救了病人生命,事发之时陪伴老人的家属还在酣睡。当她的预言与提醒一次次得以证实的时候,科内所有的医护人员无不对她充满信任、崇敬与折服,她是我们科室真正的风向标和核心力量。

生活中的她简单随性真诚热情,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能用朴实的言行让我们真切领悟到何为雪中送炭。记得科室有位同事发生家庭矛盾,被赶出家门,她积极说服领导一起去帮忙解决了难题。她也时常会和我谈天说地,海阔天空,成为彼此信任的知己,向她敞开心扉对她倾述生活的过往与迷茫,对于漂泊在外的我们心里暖暖的。她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人。一路提升自身素质,20xx年取得硕士学位,成为我院年龄为数不多的高学历管理人员。从20xx年开始走上行政管理岗位,一直做开荒牛,不断突破自己。先后创建了院感科、病人服务中心、科教科、预防保健科,自身热衷科技工作,20xx-20__年期间每年完成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课题研究一项,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社区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领域取得较好成绩,并在20xx年科协调研报告中荣获三等奖1项(关于基层医院管理融入人文关怀的调研报告)。20xx-20__年间连续评为昆山市卫计委优秀管理人员,而我也有幸追随了9年,见证了她刻苦自律努力奋进的拼搏精神。

在她的努力与引领下,我院的科技教育取得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刷新历史。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可以跨出昆山,到苏州、上海等三甲医院进修,邀请上海、苏州三甲医院专家坐诊。引进万方数据库与教考训平台软件用于日常专业学习和三基考核,其中电子专业书籍达一万多册期刊达两千多册,每年更新和增加内容,各科室都能在内网查阅,方便快捷有效。建成了各类教育合作平台,20xx年3月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并于当年12月10日正式授牌;20xx年6月和8月分别与苏大附一院、附二院签署全科医师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书,于11月19日完成苏大附一院全科医师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挂牌;20xx年在全科社区规培基地考核中排名苏州市第二,协助配合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顺利通过国家规培基地考核。在她的指导下我院科研课题也是硕果累累20xx-20__年课题立项25项,其中苏州市级课题3项。陆科长为张浦镇科协委员,自20xx年至今,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每年下企业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从未间断。

年华老去,她依然如初,容颜未改,步履坚定。在我们心里平凡伟大、积极豁达,犹如一位将军带着新兵开疆拓土不知疲倦,为医院为科技教育工作贡献她的光和热。平凡如涓涓细流终汇入大海,成就波澜壮阔一望无垠的胸怀;平凡如水滴石穿驻扎心田,留下点点温暖渐渐燎原的希望。感恩这份缘,感恩让我追随这样的你。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5

姬庆军,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庆军同志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6

xx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0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决赛实况在安徽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安徽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海尔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海尔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

20xx20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20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

20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四个学生作品均获奖。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作品《水塔抽水自控装置》获一等奖;作品《方便、实用的改进型教学圆规》、作品《多功能水平仪》获二等奖。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中,xx同学的作品《无能耗过载自动报警插座》、x同学的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一等奖xx同学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盘式茶杯》、x同学的作品《音乐报警节能冰箱》、xx同学的作品《磁吸式电学教具》,xx同学的作品《方便实用的鞋套式垃圾袋》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三等奖。

20xx年12月,我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本人的科技辅导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xx年我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10来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已然过去,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却太多太多,细细想来,心有不安,唯有迈步从头越,不断努力、进取,让自己的科技辅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7

杨,男,1957年10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95年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濮阳市油田六小科教主任,兼任河南省科技英才俱乐部高级教练、河南省科技教育讲师团高级讲师、中国创造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技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社科学术常委与教育科研鉴定评审专家等职。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创新奉献,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主讲的创新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9项;他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11项,开发的14项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著《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实践活动》、《创造性教学通论》《学创造》等6套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内推广应用;国家刊物上发表教育创新论文87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另著《创造发明心理学》、《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指南》、《创造发明技法六十八》、《扬起创新的风帆》青少年创新辅导专著。他辅导学生参加3—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创造发明一二等奖86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一、二等奖210项,获局市奖创新发明奖1123项,28项发明技术获国家专利奖和国际工程大赛奖;其中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等。

一、创新教育研究与技术开发求实协作,硕果累累。

杨坚信科研是开发教育技术的生产力,他甘做“科研兴教,教改强师”领头羊,带头身先士卒,立德诚为本,立业勤为先,他引领教师群体推动教改,用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科技教育团队。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科技部、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13项,他负责课题设计、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总结验收等多项工作;他全身心投入,锐意创新,创造力培养实验教学做到了有质量、有经验、有成果,实验中他积累翔实工作资料,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式上开创了三条有效途径,创见性地提出12条创新教学原则和18条创造性教学策略,构建出“三维1同步增长”创新教学模式,被国家教育部认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创造实践和表现能力”,该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效果显著:实验班学生获省创造发明奖2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86项,总计1353人次。课题研究中他起草创新教育文件82万字,组织科普活动130次,参加国际和全国创新教育学术交流32次,做专题经验发言25次,创新研究成果应用到10余省市普遍反映很好。在技术创新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他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有机结合,调动起校内外科技力量的合作积极性,取得了突出业绩。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其中《青少年创造力教育培养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中小学创新发明竞赛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格本位培养的实验研究》等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科学规划专家、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的高度肯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该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全国同类课题研究中居领先水平”。他管理的创新教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5次。20xx年9月获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20xx年9月获“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20xx年9月获教育部规划课题先进实验学校,20xx年9月被评为国家重点项目先进集体,20xx年9月获国家重大项目“青少年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二、帮带青年教师创新率先垂范,培养科教团队成绩斐然。

杨认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科教要以育人为本,育人要以教学为重,教学要以教师为主。科教要拥有自己的名师,才能培养出更多科技英才,创新教育会成为影响和推动濮阳发展的重大资源。”杨创新教育工程首先从培养青年教师入手,他悉心指导中青年教师沿着“合格——骨干——名师”台阶式拾级而上,培养教师参加教育创新一丝不苟,倾心付出,他示范引领,主讲的《发明训练》、《统计与可能性》、《平移与旋转》和《联想与创造》获省和全国创新优质课一等奖。作为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科教专家,他指导中青年创新教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亲自参与课题的规划、立项、开题、实验、研究、结题、推广;他主研的《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油田开发生态系统受损机理及其复活重建的综合技术开发》、《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发明的《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教学信息采编系统》、《微机智能风力实验平台》《静电除尘演示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智能控制下溶液导电性能演示器》、《模拟生态燃料电池》、《数字化日月地三球运动演示仪》、《一种能提高电池板光电转换率的定日技术》等8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他主持的.《学生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和《新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杨分别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给青年教师创造平台与发展机会,带出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科技师资队伍。他指导教师承担国家科教创新立项课题26项、省部级课题35项,指导教师成获省和国家科技教育成果奖87项,研究成果在国家正式刊物公开发表97篇,获国家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65篇,科技教师获省和全国优质课、观摩课一二等奖48项,培养省市级科技教育骨干教师68名。受他指导和人格魅力影响,许多人受益终身;他的严谨、勤奋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位青年教师。他的引领让一个个学科带头人饮誉濮阳,一批批骨干名扬河南。近年来有46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国家优质课和技能竞赛荣获大奖,是全市乃至全省获奖最多的教师群体。如陈丽萍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教师”,吕辉获省级名师和濮阳市青年科技创新奖,陈媛英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等,是科技教师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杰出代表。

三、39年坚执辅导青少年发明实践和竞赛,拿银夺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杨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他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39年如一日敬业于科技教育;他为了强化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实践操作能力,编写了860万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实践活动》科技创新辅导用书,主编了《创造性教学通论》高师培训和6套《学创造》实验教材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在全国推广近20省市推广应用;国家刊物上发表科技教育创新论文87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另著《创造发明心理学》、《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指南》、《创造发明技法六十八》、《扬起创新的风帆》等专著。每年都积极组织科技活动节和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周,指导学生参加3—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赛,辅导的《濮阳市人工招鸟入住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一种植物型除虫济的研制与探究》、《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带声光显示的验电器》、《呵护精灵使者先从学校做起》、《空中穿绳器》、《双动力节能烟道抽气装置》、《带蘸墨的方便书法墨瓶》、《客运车辆风力抽浊换气装置》等86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辅导的《激光夜视螺丝刀》、《蚯蚓鉴别濮阳市土壤污染的研究》、《濮阳市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双动力节能厨房烟道抽气装置》、《油气管线套置防盗异形装置》、《自动浇花装置》等210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一二等奖;辅导的《植物型除虫剂》、《管线套置防盗装置》、《双动力节能厨房烟道抽气装置》、《多用交通安全驾车报警》、《客运车辆风力抽浊换气装置》等28项技术发明获国家专利奖,其发明技术在全国应用推广;辅导杨长澜、卓然、陈钦钦等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辅导杜辛欣、罗琛、李博、刘子文、杨卓婷等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杨分别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和全国模范教师。所在学校被国家命名“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

四、科技教育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杨在科技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很有建树,尤其研究开发的创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对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创新学习与创造性倾向和人格特质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所著《创造性教学通论》与《青少年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对培训教师创新教学实践和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实验教材《创造性教学通论》和《学创造》(1—12册)已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并批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国内22个省近万所学校作为“校本课程”使用后,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十分显著。杨创新教学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有省内外上万所学校纷纷要求参与他主持的创新教改实验,有效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几年他接待国内考察学习团40余次,应邀在国内10余省举办创造教育讲座32次,他代表课题组参加国际和全国创新教育学术交流32次,做专题经验发言25次,创新研究成果省内外推广受到教育部认可与高度评价。他深入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特长的培育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成果被《中国创新教育网》转载,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中国石化报》、《石油教育》等30余家媒体报导。

树高百尺,离不开大地的滋养孕育;江流千里,离不开源头涓涓细流。相信杨在上级领导关怀培养下,提振信心,构建特色,铸造品牌,逐步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愿濮阳这株创新教育奇葩更加璀璨!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8

12月5日下午,攀钢钒轨梁厂办公楼420办公室,一名青年男子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跳跃。随着各种代码的不断输入,屏幕上的三维立体模型逐渐清晰了。

这名青年男子叫朱华林,是轨梁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开发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实现了对钢轨矫直扭矩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矫直效率,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和设备损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创。

一名普通的岗位工人,是如何成为技术人才的呢?

勤学,打下技术基础

朱华林1996年毕业于机电学院轧钢专业,20xx年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矫直机岗位工作。

矫直机岗位处于重轨生产线的中间位置,对重轨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万能生产线的平立复合矫直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一套先进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朱华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不懂的就看书学习,或向专家请教。

爱琢磨,是领导和同事对朱华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电脑游戏是很多年轻人的爱好,朱华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华林在玩游戏的同时更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戏的设置和开发。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常用软件使用,能排除电脑常见故障,而且学会了编程等知识,为开发数字模型打下了基础。

钻研,夯实技术功底

平立复合矫直机自20xx年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钢轨在长时间连续矫直时,矫直辊的线速度出现了不匹配现象,使各辊之间相互干扰,产生较大的扭矩值,造成矫直机电机电阻出现过热、烧损现象,严重时造成设备直接停机,不能连续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轨梁厂的科研人员和岗位人员采取一次次调整辊径等方法,减少扭矩干扰,但效果并不理想,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现象?扭矩值如何减小?一个个疑问在朱华林脑海中产生,一个个破解问题的方法随之而来,但又一次次被排除。能不能结合计算机数据来控制?20xx年的一天,朱华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紧接着,他开始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写了《矫直扭矩干扰浅探》论文,包括图形、表格、计算公式等。这篇论文中提到的矫直机各辊线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轨梁厂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当得知厂里提供支持,验证我提出的公式时,我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因为我是岗位工人就不重视我的成果。已过去一年多时间,朱华林讲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

正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朱华林和该厂型材首席工程师陶功明,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大量收集数据,反复对数字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试验,成功研制开发出与矫直机线速度相匹配的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9

沈渊,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名普通党员、高级农艺师。她20__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于玉米、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19年来,她扎根农业,勤勤恳恳,业务技术扎实,曾多次受到市、区相关单位的表彰。在玉米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的推广方面以及农业生态循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她先后主持金山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项,参与市级课题项目9项,参与区级课题项目达到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每年累计培训种植户100人次以上,加快了我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她热衷公益事业,多次参加义务献血,积极参加单位与社区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她所在的金湾居委会连续几年寄来了感谢信,她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举止得到了社区及单位领导的高度赞扬,她的家庭也被评选为20__-20__金山区最美家庭候选人。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沈渊同志自告奋勇第一时间投入抗疫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区农技中心与金湾居民区在职党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天,她毫不犹豫报名了单位与社区抗击疫情应急志愿服务队。她克服困难,安排好家庭和工作上的事情,坚决服从应急志愿服务队的安排,“一只口罩、一副手套、一件志愿者马夹”就成了她深入社区抗击疫情一线的的标配。

她接到任务后,前期每天负责给100多户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告知书与测量体温,因为社区区域范围比较大,测量体温早上7点就要到岗,发放宣传告知书则安排在晚上,为确保宣传不疏漏,《告知书》必须挨家挨户去张贴。早春时节,早晚室外的温度仍很低,手都冻的通红,但她想的是只要能为社区居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便是温暖的。

现在作为疫情监察守护队的一员,每天奔波往来与小区中,负责监察小区的10-15户居家观察隔离人员,每天不定期地对这些隔离家庭一天两次上门监察,监督他们在家的隔离情况,疏导他们的情緖,及时安排好他们生活所需物品,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线。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沈渊同志每天要爬100多层楼,步行数万步,常常顾不上吃饭与休息。“其实,每次和隔离人员接触,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沈渊如是说。

从事农业,也热爱农业,沈渊长期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当休息日看到她的`朋友圈时,同事们才发现她又在加班了,而这样的情形早已不足为奇。“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疫情,她挺身而出,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沈渊以随时待命的责任感、敢于上阵的使命感让胸前的那枚党徽更加熠熠生辉。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0

潘德怀,男,1977年生,现任三都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级职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基层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大家都赞他是农技推广的排头兵。

作为中共党员的一份子,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听从指挥是自己的基本职责。工作中的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上进,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同事中有很好的口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处处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三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获贵州省、黔南州“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光荣当选黔南州第十次、第十一次和贵州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表。

为做大三都的蔬菜产业,围绕“绿色三都·生态农业”的思路,他带领的团队在不同区域开展科研攻关和各种试验、示范。在试验的关键时刻,他们清晨踏着露珠下地,正午仍然泡在试验田里,夕阳西下,还在田埂上做好详细记录。试验田里洒遍了他们辛苦的汗水,田埂上留下了他们一串串辛苦的足迹。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三都县蔬菜普及了地膜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反季节栽培和茬口衔接技术和合理的间套种等新技术,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为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足于产业化经营,推广稻田多熟制的高效种植模式,形成“菜~稻”“菜~稻~菜”“菜~菜~菜”高效生产模式,并扩大示范效应,为产业化经营迈出了一大步,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他严谨、细致、脚踏实地、苦干巧干,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依照“以销促产”的原则,强化市场对接,最大限度寻求销路,借省内、外农产品推介会的契机,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户与客商直接对接,解决种植户的销售问题。以抢抓新阶段产业结调构机遇,依托各类项目,大力发展稻田多熟制,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引入企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利益机制的多样化。自20__年以来,连续三届聘为黔南州蔬果项目专家,参与撰写的《黔南州秋冬果菜(黄瓜、辣椒、番茄、四季豆、南瓜和瓠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指导全州秋冬果菜生产;积极承接实施国家星火、省重大专项和州技术储备课题,并总结成果,指导全省同类地区的蔬菜生产。

潘德怀同志和同事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三都县果蔬开发办公室(现三都县种植业发展中心)集体在20__年、20__年和20__年获省农业丰收计划贰等奖2项、壹等奖2项,20__年获省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20__年获黔南州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20__年获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20__年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贰等奖2项、叁等奖1项在同类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获高级农艺师以来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个人在20__年和20__年获省农业丰收计划贰等奖各1项,20__年获省农业丰收计划壹等奖1项;20__年获黔南州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叁等奖1项;20__年获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先进工作者称号,黔南州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奖;20__年获省、州“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__年获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1项,20__获黔南州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及黔南州优秀科教人才奖,入选20__年度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__年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壹等奖1项,20__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叁等奖1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回首历程,不留恋于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耀;对面未来,潘德怀同志有着更高的要求和追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注定不平凡,但情系“三农”他浑身充满着一股不竭的动力。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1

,女,*族,中共党员,19xx年*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专业*级学生。连续两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考试。曾荣获学校特等奖学金,被授予校级“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并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今天,回望走过的路,我做到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继续努力着!

坚定信念,再走一步就是成功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我的学习基础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差,英语学习更加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有的时候很困惑,但是成功的人寻找方法,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我告诉自己“再走一步就是成功”,坚信着:有志者,事竟成!我坚定信念,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弥补自己的缺陷,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叩开了成功的殿堂!

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我一直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复习,不仅仅满足课本知识,更注重拓宽专业视野,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研究领域。在英语学习上,我抓住课堂学习的同时,利用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将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英语上,寒暑假除了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外,主要的精力也放在英语学习上。记单词、背课文、练口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坚持不懈,我终于成功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热心服务同学

在思想道德上,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大二的时候认真参加了党课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于*年**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后,我在继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我在大一的时候加入院学生会*部,大二担任。在此期间,我以服务于同学为宗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参赛、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等工作,举办了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了科技创新项目,如何申报项目、做好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努力终有回报,各种的活动的开展使我院同学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增加至79项,受资助27项。看着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的提高,我露出了笑容,因为我不仅锻炼了个人的组织能力和与同学沟通的能力,更帮助了同学!

积极参加科创项目,不断提高创新精神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潜心钻研,经过不懈努力,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也渗透着我心血的两篇论文《The novel 5bp 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bovine ACRP30 gene》和《Novel SNP of the goat prolactin gene (PRL) associated with cashmere traits》分别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Journai of Applied Genetics》上,均被SCI收录。在实验室的经历,不仅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实验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的科研思维和态度。

以“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为目的,我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院村挂钩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利用周末,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周边农村调查畜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调查了奶牛、猪、奶山羊的饲养量和饲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疾病预防状况,多次深入农村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根据调研情况,我认真思考和总结,撰写实践论文多篇,获“”。

热爱生活,用激情点缀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抓住每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演讲赋予我激情,舞蹈使我柔韧,辩论让我思维缜密。从奥运知识到文艺表演,从太极拳比赛到辩论赛,都能见到我的身影。广泛地参加活动让我硕果累累,奥运知识竞赛第二名、文艺先进个人二等奖、太极拳比赛二等奖,并且现已通过国家健美操五级。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从中受益颇多,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属于过去,立志为畜牧事业做贡献

这几年,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是我深知“成功属于过去”,应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用汗水浇灌青春,让理想在校园飞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回报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基础。畜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和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我是一名族学生,我热爱专业,因为我深知,肉蛋奶等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特别是20xx年“三鹿事件”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安全生产、环保、绿色的农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专业的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志存高远,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一名高级专业人员,为我国的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2

孙守旗,男,1988年7月毕业于蚌埠干部学校,20__年安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大专班毕业,20__年取得了安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98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至20__年,该同志在基层水产技术推广岗位服务31年,常年工作在渔业生产第一线,对全县渔业情况了然于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爱水产事业,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技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渔业增产、农(渔)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该同志主持、参加了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安徽省怀远县鳅科鱼类良种场建设”、省科技厅“提高泥鳅、黄鳝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工作;参加“泥鳅亲本选择与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泥鳅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池塘生态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种技术操作规程”3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荣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蚌埠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拥有省级科研成果5项;20__年获安徽省首届水产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中国技能大赛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并获“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技术能手”称号;20__年荣获全国“最美渔技员”称号、全省"十佳农技员"提名表彰,怀远县“五一劳动奖章”、蚌埠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__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程序正在申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__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七名,荣获“全国农业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享受蚌埠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一、积极参加水产推广项目建设,推动渔业经济发展

20__年承担《《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工作,以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单位,在魏庄、常坟等乡镇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开展健康高效养殖池塘2200亩,培养养鳅农民1500多人。新增就业5100人,项目带动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

20__年承担《乌鳢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在白莲坡镇和荆山镇水产养殖户中示范推广780亩。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乌鳢养殖户不仅能够自繁自育,而且还向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乌鳢苗种。

20__年-20__年承担《富有机硒中华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推广工作,20__年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0__年在全县推广养殖面积2300多亩。

20__年-20__年承担《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项目,在全县多个乡镇推广稻虾连作、稻鳅共作、稻鳖共作等生态养殖模式,集成了稻鳅共作、稻虾连作等多项综合种养殖技术,亩均增收1200元,推广面积累计22000余亩。

20__年参加《国家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站怀远示范县技术试验示范与应用》项目,在怀远县建立面积300亩的泥鳅、乌鳢等主导产品的核心示范区,积极配合合肥试验站做好相关研究、推广、示范、总结等工作。同年承担《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IPA)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在安徽省绿源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建成流水养殖水槽750立方米,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二、认真开展产、学、研、推技术合作,促进泥鳅产业提升

1、开展了“提高泥鳅黄鳝繁殖力及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以来,与安徽农业大学、霍邱水产局等单位合作,针对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亲本培育、人工催产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多个创新点。作为泥鳅繁育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认真研究各水系泥鳅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按照亲本标准选育良种亲本泥鳅30万组,加强亲本泥鳅的饲养管理,合理降低水位,利用阳光提高水体温度,有力地促进亲本泥鳅的性腺发育,共繁殖苗种5亿尾。研制出泥鳅良种批量繁育新工艺,研究了标准化稻田生态养殖、池塘集约化健康养殖等技术。制定了泥鳅良种选育、规模繁育、商品泥鳅标准化稻田、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池塘养鳅1000多亩,平均亩产520公斤;推广稻田生态养鳅10000多亩,平均亩产210公斤,平均增产25.5%,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2、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示范推广《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课题,在怀远县5个标准化泥鳅养殖示范区开展泥鳅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示范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病害现象,商品鳅品质大幅提高,成鳅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显著。养殖示范区三年累计面积达到36.20万亩,其中:池塘养鳅66122亩,稻田养鳅295870亩。项目总体经济效益49400.31万元。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课题获得20__-20__年底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3、在实施《大鳞副泥鳅杂交一代(F1)人工扩繁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期间,与农业大学祖国掌等教授、专家合作,通过传统与现代育种技术理论与手段相结合,利用种内杂交育种,获得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泥鳅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选育杂交用亲本20万组,扩繁优势近源杂交组合大鳞副泥鳅♀(CZ)×♂(HY)子一代(F1)鳅苗12.3亿尾,建立200亩池塘、20__亩稻田养殖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健康养鳅技术。培养养鳅农民1500多人。新增就业5100人,项目带动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

三、扎根生产基地,开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1、在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基地建设生产期间,从20__年到20__年9年时间里,该同志作为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在繁育基地蹲点负责技术工作。重点研究四大家鱼、泥鳅、鳜鱼、翘嘴红鲌、长吻鮠等良种繁育技术。在泥鳅繁育方面,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大胆提出使用新型催产药物催产泥鳅亲本,从而大幅降低激素药物成本、减少常规激素(HCG)对泥鳅亲本刺激,降低了产后死亡率。在泥鳅批量繁殖、养殖规模及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通过筛选使用DOM与S-GnRH-A合剂,改进了定位注射器,自制“泥鳅亲本控制网”等有效措施,显著提高了泥鳅繁育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采取生态培育亲本方法,利用泥鳅受精卵微流水孵化设备,首次在本地成功繁育出翘嘴红鲌鱼苗。

作为全国早期研究泥鳅良种繁育推广工作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了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野生群体的池塘驯化、亲本选育、人工繁殖、催产药物研究等科研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探讨,20__年实现泥鳅苗种批量化繁育,20__年实现商业化生产,目前怀远县泥鳅人工繁育的苗种,已连续15年销往全国各地,合计产量达到112.5亿尾。怀远泥鳅种业已发展成为本县渔业三大产业之一,是我省主要泥鳅苗种繁育基地和商品泥鳅产地。组建全国第一家泥鳅良种场——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的泥鳅养殖繁育科技成果,在全省多地推广应用,得到省内外专家一致认可和好评。为泥鳅产业发展壮大做出巨大贡献。

2、20__年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安徽省泥鳅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在安徽省淮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筹建省级工程中心。建设先进泥鳅繁育设施,修建先进养殖池塘,购买一批研究仪器,建设功能齐全的试验室,总结出泥鳅良种选育技术标准,为安徽省培养了一批泥鳅繁育技术优秀人才,研发了新的泥鳅的苗种繁育技术。20__年底“泥鳅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20__年参加《富有机硒中华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经常到安徽省黄淮甲鱼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安徽省淮丰园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开展科研试验,研究发现有机硒对甲鱼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池塘富硒成鳖成活率提高2%,亩均产量提高12%以上,饵料系数降低10%,硒对甲鱼肉质改善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有机硒含量提升幅度达200%以上。示范推广应用2300亩,增收38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课题于20__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四、紧跟时代步伐,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新模式

20__年以来,承担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推广工作,在全县建立了淮西、常坟宋庄、兰桥杨圩、万福砖桥、白莲坡叶湖等7个千亩示范片、47个百亩示范点,发展稻田养殖面积38000多亩。推广养殖模式有稻虾连作、稻鳅共作、稻鳖共作、稻渔共作等,养殖品种有小龙虾、中国台湾泥鳅、河蟹、甲鱼、草鱼等。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以来,全县稻田小龙虾亩产平均185斤,稻田泥鳅亩产平均420斤。种养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亩产千斤稻、千元水产品产值的“双千”标准。如今,怀远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技术领先周边地区,该同志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创新水产技术推广机制,长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只在办公室里研究规划,不能只在纸上写写画画,要到田间地头去抓落实,要到养殖基地去亲自干,要认真观察记录数据,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为了探讨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该同志带头主动要求到养殖生产一线去。在建设怀远县泥鳅良种场期间,负责全面技术工作。该同志长期驻扎在公司生产基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带领大家日夜坚守在生产工地,研究基地场区规划,制定塘口设计方案。成功解决了地形低洼、鱼池渗漏严重等施工难题。该企业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此举受到省渔业局和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和领导的赞许。

六、言传身教培养技能人才,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级一类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农业行业最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20__年以来,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安徽省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该同志努力学知识、辛勤练技能,经过精心准备,积极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示了较好知识功底、技术技能水平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在繁忙工作和学习中,该同志不仅注重自我业务水平提升,还不忘帮助同事,共同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经常带领年轻同事下基层、教操作,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加强新进单位的年轻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使青年技干尽快在渔业战线上脱颖而出,成为技术推广工作的后备力量,并在全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__年孙守旗同志与年轻同事孙成代表蚌埠市队参加省总工会、省农委联合举办的“20__年首届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预选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等综合考评,最终以总排名第二的成绩荣获个人二等奖,蚌埠市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代表安徽省队参加“20__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荣誉。

20__年10月份孙守旗同志带领孙成、张强两位年轻同事代表蚌埠市队参加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成绩全省排名第一,孙守旗、孙成、张强三人为蚌埠市队再次夺冠,荣获团体一等奖。11月份该同志代表安徽省队参加20__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个人成绩全国排名第七,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安徽省队获“优秀团体奖”,团体成绩全国排名第五、内陆省份全国排名第一。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3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0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决赛实况在安徽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安徽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海尔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海尔”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

20xx—20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20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

20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四个学生作品均获奖。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作品《水塔抽水自控装置》获一等奖;作品《方便、实用的改进型教学圆规》、作品《多功能水平仪》获二等奖。

20xx年带队参加黄山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中,xx同学的作品《无能耗过载自动报警插座》、x同学的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一等奖xx同学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盘式茶杯》、x同学的作品《音乐报警节能冰箱》、xx同学的作品《磁吸式电学教具》,xx同学的作品《方便实用的鞋套式垃圾袋》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获三等奖。

20xx年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三等奖。

20xx年12月,我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本人的科技辅导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0xx年我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10来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已然过去,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却太多太多,细细想来,心有不安,唯有“迈步从头越”,不断努力、进取,让自己的科技辅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4

穆娟微,女,1963年3月出生,二级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十二届黑龙江省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黑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垦区第八届“十佳公仆”、黑龙江省优秀植保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各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省长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穆娟微研究员累计主持、参加课题5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和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其开发的“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水稻钵苗摆栽技术”、“水稻健身防病促早熟增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推广”等专项技术为垦区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植保技术”在水稻植保技术上提出按水稻主茎叶龄生育进程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改变了过去农民按节气、日期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历史,有效的提高了全省种植户的种植水平,20__年至20__年在黑龙江省垦区累计应用6153万亩,新增利润378151.2万元,为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上提供了重要的植保技术保障,此项成果荣获了省长特别奖。

此外,“寒地水稻稻瘟病和褐变穗生物防治技术”累计推广应用6219.8万亩,节本增效46.1亿元,水稻平均单产提高7%以上,挽回水稻产量损失60多亿斤。20__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三江平原稻区化肥农药智能机械化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__年进行大规模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化学肥料农药减施的预期目标,可有效降低化学肥料施用量达17%以上,化学农药30%以上。20__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水稻、玉米、马铃薯作物上种子、种苗与土壤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示范推广”,于20__年进行大规模示范,取得了防治病害配套技术新成果。

为了推广植保新技术,穆娟微同志每年行程上万公里,垦区所有的水田农场,地市县的水田地块都留下了她坚实的步履。她400余次在水稻生育关键时期,深入各市(县)及农场,第一时间走进种农民田间地头,指导当地生产,同时规范生产操作规程,解决了大多数农民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先后35次通过在北大荒电视台农业频道,龙广在线“北大荒之声”和“惠农热线”等媒体,拓宽了传播农业知识的新渠道,更好地为农民解答技术难题。说起为农民解答技术难题,那就不得不提起她专门为农民昼夜开通的电话热线,它被农垦日报誉为“永不停歇的手机”,农忙季节,由于特殊的操作条件,她接电话的时间常常是凌晨两三点钟。近些年现代多媒体网络的出现,建立了知识交流网站“中国寒地植保网”,搭建了农业专家与稻农交流的平台。此外,穆娟微研究员还建立了一个近200名农户组成的微信群,每天晚上8点左右穆娟微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地为农户解答问题,经常聊得忘记时间,聊得手机都烫手了。每周五穆娟微研究员还通过快手APP进行视频直播,及时解决种植户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指导,累计培训达500万人次以上,得到种植户的广泛认可,为我省粮食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做出了贡献。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5

,20xx年毕业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认真、诚实肯干、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爱好学习的工作作风,深得身边同事们的好评和认可。在技术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勇于实践应用,始终本着技术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坚持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认真钻研技术,积极进行技术改进

1.1线路工程位于戈壁荒漠,临时用电负荷不足、焊工短缺,导致钢筋加工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果断提出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代替电弧焊。该技术在线路工程尚未大量应用,从滚丝机设备选型采购、连接套筒采购、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工艺试验、半成品及成品检验,全程指导,首次应用工人的操作经验缺乏,对质量控制关键点不熟悉,亲自上阵进行示范,并编写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手册,对工人进行了相关培训,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与电弧焊相比,机械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设备简单、操作简易、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钢筋加工难题,并且保证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项目部创造了经济效益。

1.2组塔阶段,业主要求调整工期,加上甲供材滞后,有效工期短。根据现场地形,在对本标段166基铁塔塔高、段重、平口高度等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设计了采用25t吊车负责底段至平口吊装、70t吊车负责曲臂以上部分吊装、130t吊车进行较高塔顶部吊装的机械流水式施工方案。通过合理安排吊车进场顺序,控制吊车数量,充分发挥吊车效率,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1.3本工程土质大多数为岩石或坚土,地锚坑开挖需要爆破或采用挖掘机完成,施工成本高、耗时长,采用钢筋余料,加工了框式摩擦地锚,经过两次试验一次改进,终于获得了成功,解决了地锚开挖难题。摩擦式地锚可重复利用,运输方便,受到了施工操作人员的欢迎,同时,为戈壁荒漠地区摩擦式地锚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4本工程导线部分采用新型扩径导线,为保证施工质量,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汲取经验,向设计单位、扩径导线生产厂家、金具供货厂家虚心请教,全面掌握相关技术资料,对扩径导线滑车包络角要求、卡线器卡口长度要求、耐张线夹及接续线夹压接、展放张力等,均编制了保证措施,为扩径导线施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同时,按照工期计划,扩径导线将在冬季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效率,提前进行架线线长计算,通过确定线长,及时与导线厂家沟通改变导线盘长,减少了导线接续压接次数。既减少了接续管采购量,又减少了压接环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勇于创新,探索技术、资料管理新思路

2.1数码照片管理一直是线路工程施工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数码照片的数量和质量,往往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凭借多年施工经验,以及在国网交流公司挂职多次作为专家参加流动红旗、工程创优检查的经验,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合格数码照片,制作了数码照片采集样板口袋书,通过图片示范和文字说明,生动直观的阐述数码照片采集的要点。在施工前,组织施工队长进行了数码照片采集要点培训、发放口袋书、进行数码相机使用及参数设臵教学。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通过提前策划、过程控制和不断总结提高,使得本工程数码照片采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采集数量和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2.2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表格及填写的改进。

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数量多,填写内容复杂,返工率高。通过与业主、监理沟通,改进表格形式,提出所有设计值均用电脑打印的做法,既不违反相关规定,符合现场实际,又减轻了记录填写人员的工作量,确保记录版面美观,符合归档要求,获得了质监站及新疆电力公司档案馆人员的认可。

三、热心友善,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从不吝啬传授

3.1热心友善、乐于助人,对新入厂技术人员,十分热心辅导,定期找技术人员谈话,指点学习内容和方向。自己收集的教材、学习资料,也毫不吝啬分享。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讨、规范规程学习,使技术人员加快成长。

3.2线路工程工序多,导致施工记录种类繁杂。即便是利用电脑辅助,手动录入,也是一件相当耗时费力的事。采用Word与Excel电子表格通过邮件合并功能,使两者有机结合,数据与表格分开存放,既提高效率,又便于纠错。每到新工程,都会耐心的将此方法传授给技术员。目前,在年轻的技术员当中已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同时,对自己工作之余编制的自动计算、自动绘制软件也毫无保留,如抱杆受力自动计算表格、地锚抗拔力验算公式表格、导线弧垂曲线绘制程序、连续上下山档爬山值计算表格、数码照片自动统计等。

四、求知若渴,孜孜不倦

线路工程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却每日坚持学习。他始终认为,创新的灵感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只有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际,才能更好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网络对于他来说,主要是获取知识的工具。通过网络下载技术书籍、论文,博览群书,汲取别人经验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篇16

陈志龙,1983年7月于陕西安康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同年8月分配原西乡县茶叶技术指导站从事茶叶科技工作,长期坚持在一线开展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制定规划和标准。立足西乡茶产业发展实际,针对以往茶园零散、采摘条件差、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组织编制了《汉中市60万亩速生密植高效生态茶园发展规划》《西乡县22万亩生态茶园发展规划》和《西乡县十三五茶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西乡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程》《西乡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规程》《西乡县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和《无性系幼龄茶园管理技术要点》《穴盘苗定植技术要点》《丰产茶园培育技术要点》,进一步规范了全县良种园建设、低产园改造行为和新建、改扩建茶叶加工厂的标准,推动西乡茶叶的标准化、工业化发展进程。

编写教材普及技术。针对全县茶叶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先后组织编写了《绿茶(炒青绿茶)初制工职业能力考核规范》《茶叶产业发展技术资料》《西乡县茶叶生产、营销培训资料汇编》《绿茶制造》《西乡县水库移民安置区茶叶种植加工及厂房建设培训资料》和《西乡县茶叶加工技术员培训教材》之第二篇《绿茶制造》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累计印刷5万余份(册),作为西乡县茶叶技术适用技术培训教材,发放给广大茶农。

技术培训和服务。根据茶事季节和茶农需要,组织茶技人员长期深入茶场(厂)、茶农户,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成果、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每年举办各类茶技培训近100场次,培训茶农上万人次,累计培训茶农20万余人次,配合“国际计划”“扶贫开发”“库区开发”“阳光工程”项目和本土茶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等专项技术培训工作,为我县茶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乡土技术人才,为全县茶产业发展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力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大力推行“科技兴茶”战略,先后开展了“陕西省提高茶园单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技术推广”“午子仙毫名茶研制及技术推广”“陕西省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及技术推广”“午子毛尖名茶研制及技术推广”“汉中市茶树优良新品种引进繁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技术的研制与推广,大力改善了西乡茶叶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率,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来来,积极推行茶叶初制加工厂的升级改造和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累计建成清洁化生产线65条,实现全县清洁化加工全覆盖,使茶叶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夯实茶园建设技术。牢固树立“欲做产业,先建基地”的理念,大力推进茶叶种植区域的战略转移,积极推动规模经营、绿色种植、精细管理、系统服务、标准采摘,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产业效益,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茶园建设上严格坚持“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栽植标准、统一现场技术指导、统一考核验收标准,认真组织实施。严把栽植技术关和后期管护关,当年新建茶园于次年9月组织复验,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方可兑付全部补助资金,为确保无性系良种茶园栽植成活率,引进了轻基质穴盘苗育苗技术,为全县新茶园建设提供保障。

茶产业助力扶贫实现增收。通过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叶园区+农户”“茶产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产加销产业链条分段设置,一般农户分散建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技术培训、田间管理指导,茶产业园区负责引领示范,骨干龙头企业负责加工、市场营销,将单个茶农同市场有效连接,形成了联结紧密稳定的扶贫带贫机制。截止目前,全县8389户涉茶贫困户有投产茶园9266.6亩,鲜叶总产值2872.6万余元,使贫困户在一产中的户均收入从20__年度1690元提高到20__年度的3424元,2253户贫困户7432人通过茶叶实现脱贫。

陈志龙同志坚信,农村和农业是一个茶叶科技工作者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前沿阵地。陈志龙同志37年如一日,坚持以爱国、奋斗为初心,坚持不懈的深入基层、农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提高和创新,扎身一线,服务于茶农、茶叶和产业化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