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活动总结 > 活动总结范文 >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通用三篇正文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通用三篇》

时间: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精选3篇)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 篇1

一、认清家访的重要意义,端正家访态度。

学校召开专门的家访工作动员会,引导教师认清家访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登门家访,学校和教师的主动,会切实让受访家长感受到学校、教师对孩子的关怀、关心,倍感温暖。家访不仅仅承载着教师和家长互通孩子信息,以便更好制定教育孩子方案的任务,还能更好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起到化解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矛盾、打开心结的良好效果。

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1、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重点家访对象。按照教育局、教育办公室要求对每个学生家庭进行登门访问,并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困生家庭等作为家访的重点,学校还把住宿生家庭、乘坐学生车家庭列为家访重点。

2、根据学校、学生实际确定家访内容。学校除了把学生基本情况作为家访的重点内容外,还把学校资源整合后学校吃住行的概况、教学概况等作为重点向家长介绍并征求意见。通过家访化解了很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3、灵活登门访的方式,确保家访便捷有效。学校现在服务4个村,学校要求老师们在提前预约的基础上,进行家访,教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建议都能让其他家长得到分享,起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之功效。

4、进一步做好家访工作的教师培训。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计划地进家访,在家访时要求教师做到“两不”和“三要”。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要有针对性;要主动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家访时,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家教的方法、学生的特长、发展优势、教师的期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打算。家访成了相互交流、互通信息的一种形式。

三、定期电话回访。

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按照要求、程序进行,登门家访这种形式是深受家长欢迎的,也是校—家、教师—家长交流沟通的桥梁。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 篇2

在本学期的家访工作中,本人结合我校及我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可谓感受颇多,现做如下总结:

一、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多数优生自觉性较高,父母对其学业比较关心,与子女的沟通较好。在空闲时间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我

们也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对子女太偏爱,孩子生病了就可以不做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二、许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收集了家长给我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希望老师多鼓励不够主动发言的孩子;希望每位老师都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等等。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家访工作只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开始,我们要通过家访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开展家访活动的总结模板 篇3

身为一名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寒假我和X老师一道投入到我市教育局开展的“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中去,从腊月二十到二十六家访25人,电话家访20人,时间虽短,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家访过程小结如下:

一、突出年级特点,做好家访前的充分准备。

初三作为毕业年级,我认为家访应突出学习这个重点,特别面临年后仅仅三个月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年关热闹的不利于静心学习的形势,我们家访中主要向学生及家长讲述初三下学期的竞争形势及寒假科学安排学习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毕业意识,帮助每位学生确立可行的奋斗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实高效地利用好四周假期,为中考冲刺奠定坚实基础。

家访前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先引导我班学生填写了《实验中学20xx年寒假家访统计表》,确定了15名重点家访学生。其次我在放假前与各科教师一起分析了每位学生的期末成绩及在校表现,并将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建议作了详细记录,以便家访时交流之用;将学校统一下发的《寒假作业一览表》熟记于心,增强家访查学生作业的针对性。

二、寒假学生表现面面观

家访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寒假学习生活的“第一现场”,学生之间的假期安排各不相同,学生表现大致分以下四类:

1、晚睡晚起松散型。这部分学生约10左右,腊月二十二早9:30,当我们来到艺苑小区6号楼602赵超家门口时,赵超还没起来,一查作业,寒假已开始5天,可赵超只处理了点语文作业,余下四科一点没动,听他妈妈反映,放假前3天,基本没动书包,后2天老是坐不住,晚上玩到很晚才睡,家长催促时,孩子总说:“还早呢,不用慌,年后再做也不迟”,我一听,这是典型的前松后紧应付作业的情况,正是这种不良的家庭完成作业习惯,导致其学业上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及时向赵超分析了中考前的紧张形势,又把李新宇、杨延栋等同学科学的安排计划抄给他,请家长协助执行,赵超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主动要求寒假结束前一周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并一定要当面交给我,让我查验。我看到孩子诚挚的目光,使劲点了点头。

2、电视电脑痴迷型。腊月二十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石横电厂家访,这里有张泽鸣、李宏浩、田景慧3位同学,通过查作业,前2位同学较自觉,作业完成较及时,可田景慧完全沉溺于网络电视中,由于家庭条件料好,一放假,其父亲为其买了笔记本电脑,家长催她先做作业时,她总说:“平时捞不着玩,好容易放假了,玩两天不行吗?”,有时说玩1小时,但玩着玩着一个上午全搭进去了。听着家长的诉说,面对田的无助,我并没有训斥学生,先肯定了田景慧放假后先放松一下的想法完全合乎情理,但如果整个寒假都这样那就不是一个初三毕业生了,我引导田景慧思索,在面临升高中的巨大考验面前,你是以一时的快乐换永久的痛苦遗憾呢,还是以一时的克制换取长久的无怨无悔?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听了我的一席话,田景慧恍然大悟对她妈妈说:“妈妈请帮我把电脑放起来吧,等6月中旬以后我再放心去玩……”。

3、作业、辅导兼顾型。腊月二十三下午5:30我们家访到特钢小区16号楼1单元1楼东户朱一飞家时,他刚背着画板进门,朱一飞是我班的美术特长生,参加美术班较晚,自放了寒假,他自己报了美术辅导班,几天下来,孩子自己感觉画画收获不少,他爷爷介绍,从放假到现在,朱一飞还没闲着呢,早上写1个小时作业后去学画画,下午回家后忙到晚上近10点。通过检查作业,朱一飞同学虽参加美术辅导班,但学习上没有丝毫松劲,各科作业均按学校统一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的,看到这样的学生,尽管家访返回时天色已黑,但心中热乎乎的,有这样的上进学生,我们忙点累点又有什么?寒假期间,班中有6人参加了“新东方英语培训班”或“李阳疯狂英语班”,3人参加了特长生班,他们大都较好安排了自己的假期生活。

4、主动充电创新型。一类指学业中游同学,如特钢厂仲姜珊同学,此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通过剖析各科成绩,发现是史地生政等科目背不熟拉了分,从放假第一天起,每天7:00—7:50背副课,晚上她妈妈帮着抽查,白天完成书面作业,坚持几天下来,仲姜珊感觉很好,原来易混的地方也弄清了,我及时表扬了她的这种做法。二类是学业拔尖的学生,如班长李新宇同学除完成书面作业外,每天又将他爸爸给他买的英语、化学20xx中考试题集锦各完成一套,以弥补期末考试中两科的不足,而团委书记杨延栋同学则集中精力年前完成书面作业,年后光作20xx年中考试题以及大阅读。家访归来我及时将两类同学的灵活创新安排通过电话或校讯通告之全班每位同学,使班级同学学有榜样,始终处于一种充分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三、“查、问、提、通”的家访程序

到每位学生家家访,基本遵循“查作业——问作息——提建议——通情况”四部曲,具体操作如下:

1、查作业:家访入门第一件事让学生把放假后已做作业全拿来,我对照学校下发的《寒假作业一览表》中的语、数、英、理、化各科逐一逐日检查,通过查作业完成情况,基本断定该生寒假安排情况。

2、问作息:查完作业后让学生谈一下假期每天的大致安排,如几点起床、几点休息?每天看电视多长,玩电脑多久,参加辅导班没有?尔后家长再补充。纵观全班同学作息情况,参差不一,如起床时间,有7:00即起床背副课的,还有9点多仍未起床的,通过家长反馈,有的同学每日学习时间保证在7小时,而有的仅2小时。

3、提建议:很多时候学生的假期不规律不是家长不管,而是家长管不了或束手无策。这从家长们急切希望我们去家访的语气中可知,面对松松散散以玩为主的学生,我们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从两点作了引导,提了建议:①给学生算一下到中考的时间账,到6月1日不到4个月,开学后3个月既要讲授新课,又得进行系统复习专题复习,时间非常紧迫。可以说未来4个月关键在寒假这一个月,而这一个月关键在年前,假期的安排决定了每位同学开学后是赢在起跑线还是输在起跑线。②借鉴班中优秀学生的寒假安排表,建议其他同学参与制订自己的假期安排,并取得家长的支配,帮其检查。以上通过讲形势、作比较、树典型、提建议。让班中每位同学处于前有榜样(领队)后有追兵的比学氛围中,虽“各自为战”,但“充电”不断,对极个别学生还会特殊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