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科学小论文【优秀6篇】正文

《科学小论文【优秀6篇】》

时间:

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生活的提高,那么科学小论文应该怎么写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科学小论文【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科学小论文 篇1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科学小论文 篇2

今天,我不经意间看到那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上已落满灰尘,这书是幼儿园老师送我的,至今都没看过几回。于是,我取下书细细品读起来。一打开,我就被它“迷”住了。《什么是纳米技术》、《GPS有什么用》、《遥控器为什么能遥控》……

这些文章使我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许多我们认为很难解开的科学难题,在这里都解开了。很多同学认为科技离我们很遥远,学了根本就没用,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从来都不上心,但事实上他们都错了,其实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里用的电视机、电脑、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等都是科技的成果。试想,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不仅要了解科技,还要正确认识它,长大了要用它去有所作为。现在,我们躺在床上轻轻一按遥控器,就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方便极了。

你们可曾想过,要想这么轻轻一摁需要多少科学工作者付出艰辛地努力啊!此外,现在的触摸智控手机、电脑,它们的智能感应又需要多么复杂的科技原理呢?科技对我们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并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我们以后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科学小论文六年级 篇3

一天,我正在家里玩。一抬头,我看见在书架上有一盆茉莉花。 一朵朵小白花点缀在绿叶间,霎时分外好看。而且茉莉花香味清新悠长,,很好闻哦!我情不自禁走上前去想看个仔细。这时,我突然发现茉莉花绿油油叶子上有一条条茎。电光火石一瞬间,我忽然想:这个叶子茎是干什么,有作用吗?

于是我跑去问爸爸和妈妈,可他们都说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家“无所不知老师——电脑”。我立刻去查电脑,原来叶子茎是用来传递水分,吸收阳光。传递根部吸收养料。啊!怪不得,我家茉莉花开这么多,这么香,!因为我家外婆出一份力,她每天给茉莉花浇水施肥。好辛苦哦!我以后也要向外婆学习,多给我家花花草草浇水,让我家后花园变得更加漂亮。

科学小论文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古镇玩。在游览的时候,我看见有人在用磨刀石磨刀。我好奇地看着,只见那人将一把钝刀放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不一会这把刀就变得锋利无比,我惊讶极了。

我问妈妈:“妈妈,磨刀石为什么可以把刀磨锋利啊?”妈妈含糊的回答了我:“额,可能因为磨刀石比较结实吧。”我听了这话,不死心,又去问爸爸:“爸爸,你知不知道磨刀石为什么可以把刀磨锋利?”爸爸的回答和妈妈一样,也是说因为磨刀石比较结实。我对于这回答很是失望。决定自己去解开这个谜题。

回到家,我一头扎进书房,翻开我那一本本百科全书,快速的搜索着。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却还没找到。无奈之下我只好去请教“度娘”上的各位学霸。我打开电脑,经过一番“激烈的奋战”,我终于在茫茫词条、答案、问题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磨刀石之所以能磨刀,是因为磨刀石看似光滑,实际上是由很多粗糙的颗粒组成的。当我们把一把钝刀在磨刀石上来回摩擦时,磨刀石表面那些粗糙的颗粒就会把刀上的铁“吃掉”,如此刀就被磨利了。

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科学呀!

科学小论文 篇5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科学,比如说比如说牛奶加热后为什么有一层皮,因为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还有刮风时为什么会发出"嗖嗖"的声响,是因为强劲的风一旦碰上电线或树枝这种细长的东西时,就发出"嗖嗖"的声响。细长的鞭子在空中猛烈抖动,鞭子这种棒状物的后面就形成了空气的漩涡,从而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声音。风吹树枝的道理与挥鞭子一样。在呈锐角的地方或缝隙的后面,刮风时也会形成这种漩涡,并发出嗖嗖的声音,而且根据风力的强弱,发出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我们身边的科学还有很多,这两个科学就是我看书找到的。

科学小论文 篇6

今天,我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写着一个奇怪的标题:倒不出来的水。我想:水不可能倒不出来,这老师想干什么呢?

上课了,老师边走边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让水倒不出来呢?”大家一齐说:“不知道!”老师开心地说:“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吧!”

首先,老师拿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又拿来一个装有黄色液体的小水壶。接下来,实验开始了,老师小心翼翼地把水壶里的水倒入玻璃杯,黄色的水像黄色瀑布一样流入了玻璃杯里。然后,老师把准备好的小纸片轻轻地按在了水杯上面,好像给杯子戴上了小帽子,说时迟,那时快,老师按着纸片,给它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翻转。

这时,最让我惊讶的是,老师移出了托着纸板的那只手,纸板竟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溢出来。

我和同学们大吃一惊,有的人盯着它,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师自豪地说:“因为是空气的压力比水的压力大,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科学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