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通用6篇)正文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通用6篇)》

时间: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通用6篇)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1

看到老师布置的让家长写篇陪读心得体会后,我深深地的反思在这三年里我有没有陪过儿子认真的读过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曾经陪儿子认真的读过。”

自从孩子在培新小学就读后,我才知道学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我作为一名家长觉得学校的这一活动非常的可行,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一年级孩子要读的书单下来了,我和他母亲迫不及待的到书店去给他买回了必读的书。孩子拿到新书也非常的的高兴。那时的书基本都是带拼音的读物,孩子拿着书看着书里的插图异常的高兴。我慢慢的引导他让他把看的的图画给我讲一讲,说一说。刚开始他也就只能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在干什么确说不明白。我告诉他要想知道画的到底是什么,可以看看图画下面的字。当时我还很担心,因为在哪句子中有几个比较生僻的字和词孩子不认识。可是当孩子读后确让我大吃一惊,因为那些字他通过上面的拼音竟然全读出来了。虽然音读的不是很准确还有点磕磕巴巴,但是他的确是读了出来。虽然对有些句子他还是一知半解,经过我的帮助他还是能明白大概的意思。看着他对读书有了兴趣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二学期当我把孩子的必读开外书买回来确发现有大部分书是没有拼音的。当孩子拿到书后,看着满篇的的字,他的阅读兴趣怎么也提不上来。每当读几个字就会问:“爸爸,这个字读啥?”一会儿“妈妈,这个字读啥?”问的人不厌其烦。每次我给孩子讲后都会告诉他:“你把那个不认识的字的拼音标在上面,后面这个在再出现你就知道读什么音啦。”这样到好,每次遇见那个字都会把书翻到前面去找他标的音节。让我不免会对学校在选书时有些抱怨的同时对孩子的记忆力有点头大.......。他们知道了格林兄弟知道了安徒生还能记一些生僻难记的外国名人的名字确不知道毛泽东,邓小平还有老子,孔子.......。但总的来说孩子的进步还是有的。

现在孩子三年级啦。知识的接触面广了。但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很难分辨出语言表述的好坏,很多怪话、脏话他们一下就记住了。求知欲很浓而又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断,把读书的根本意义给歪曲了。他们把读书放到了次要位置确把买书放在了重点。每次看到买回来的新书放在那里我作为一名家长我不得不问:“孩子这本书你读完了吗?你们学校组织你们用多久的时间读书的?”孩子回答:“没有读完,老师说了,没有读完的要在家里读。”还有小孩是很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阅读的那种大氛围下,读书的精神和气质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阅读。

回想这三年来和孩子一起共度的辛酸岁月有苦也有甜。苦的是每次拿到必读的书单后,我们这群家长马不停蹄的去转书店,通宵达旦的上淘宝。当买到一本新书后那种喜悦就跟中了500万大奖一样欣喜若狂。当学期末看见那一本本我们辛辛苦苦淘来的书还是那样崭新时不知道我们是应该失落还是应该骄傲

当然,陪孩子读书不像我写得那么容易,关键是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要有耐心,要想办法让孩子读懂书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书我们也不想看何况是孩子。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2

上一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整个活动中既有老师们的精彩展示课,也有孩子们的课间表现,还有校长的精彩演讲。当然更有家长的陪伴上课!这一节课,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记忆特别快,而且掌握知识很牢固!由此我想谈谈家长陪读的感想。

首先,我们一年级的孩子,独立性差,对于父母比较依赖。然而父母的参与,对于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如孩子的写字,读书,家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个课堂效率。

其次,一年级的孩子,乐于表现。总想在老师,家长,和全班同学的面前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讲也是一种骄傲自豪,更是自我展示的一个机会,所以,这节的课堂上,我们总能看见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

最后,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无形中有一定的压力,孩子们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了。课堂上,看不到孩子们左动右动,也没有孩子们的悄悄话。整个课堂又静又竟,时而书声琅琅,时而静悄悄的写字,整个课堂高效有序!孩子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将知识掌握的扎扎实实,确实比以往的课堂更加高效,务实!

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多举办这种亲子课堂,既能很好的督促孩子,又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3

谨以此“心得”献给家有初中以下儿女的博友们,在此格外感谢晨风,让我有想法整理此心得。

犬子恰与晨风友之公子同级——小学四年级,十年来,各种“陪读”的情况都有,不单单是晨风目前才出现的以陪读之名行“监督”之实。从陪做作业到陪理书包,从陪上兴趣班到陪弹琴,从陪到不陪再到陪,也是出现过反复等各种情况。但现在已经基本上不需要陪了,仅需偶尔行使“抽查”的权利,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心得如下:

一、以大人的智慧、孩子的方式去陪读。

尽管是四年级的孩子了,仿佛已经懂了很多东西,但毕竟还是孩子,所以,首先在一些技巧和经验方面,肯定是不如大人的,我们还是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掌握局面的,同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还是更能够接受一些“游戏”的方式,即使在你心里,你觉得这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但对于孩子,换了个形式,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例说明:本来你是为了监督他做作业,然后坐在他对面看自己的书,你是一本正经地监督他,他是不得不被你监督,可是,如果换个形式,对他说:“儿子,我们来场比赛怎么样?”他肯定马上来了兴趣,问:“比什么?”,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现在手头有个任务……(把你自己定的目标告诉他),你的任务是做完自己的作业,我们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先完成?”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他也不认为你是在监督他,避免未来产生抵触和依赖两种不良的情绪。而且,可以许诺孩子赢的人有奖励,前面两次可以故意让他赢,以激励他的兴趣,然后适当地时候自己赢,让他输,给点挫折,激起他更多的兴趣。这个方法其实不仅仅适用在陪读这里,可以广泛使用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效果非常不错。

二、目前的陪读是为了接下来的不陪读。

之所以陪读,除了解决类似“眼面前”的短期任务,还有个观察和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目前的陪读归根结底是为了将来不陪读。正是因为这个目的,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够以“等上初中”或者“等上高中”就好了为目标,而要从一开始就主动有目标,有个计划,准备要逐步“撤退”的,而不是“等”到什么时候。有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是简单地“监督”和“陪”了,而是会在陪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然后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些建议,然后重点地让孩子改正,给孩子鼓励,让他(她)明白自己其实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个“明白”的过程也可以“游戏化”一些,比如你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状况有好转了,就可以某次借故正好有应酬或者要加班,向孩子“请假”,说今天不能一起完成竞赛游戏了,看来只能他(她)独自完成了,孩子会因为这个变化产生新鲜感,会激起某种兴趣,家长也正好借记检验一下成果,然后给孩子一个积极的鼓励

。如果效果好,逐步增加次数,直至不再陪;如果效果不好,观察或者询问,发现问题,继续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改正,直到完全解决。这才是陪读的真正目的,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一起改正和解决问题,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知道,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的。这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当初我陪儿子去弹琴,因为知道这是一定要家长陪的,所以,从一开始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刚开始的几堂课,很认真地跟着一起听乐理,看指法,后来,我就觉得这不是个办法,长此以往下去,就变成我上课了,而且,他因为有大人上也产生了依赖。后来,我有一次特意没去,然后回来就说要请教他,因为那天的课没上,他兴致高昂,当起了“小老师”,给我讲了那天的课堂内容,我极大地鼓励他,然后告诉他:“妈妈以后肯定跟不上你的进度了,因为你不仅上课,还有练习,妈妈根本就不练习,怎么能跟得上你的进度和水平呢?!”他的自信心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上课自己去上了,还会抓紧练习,每次都会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我的进度了?!”我说:“是的,妈妈现在最多是能听出来你弹的不流畅了,但是错在指法上还是乐理上,妈妈已经分不出了,所以,必须靠你自己了。”从那以后,儿子弹琴我再没陪过,但每周他会兴致勃勃地演奏给我听。同理可得,在学习其他功课和知识的过程中,这个方法也很有效。

三、不仅仅是陪读。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做功课,学习,读书方面需要我们家长陪,很多时候,甚至整个人生,他们都需要我们陪!但这个陪,一定只是“陪”,而不是替代,也不是“监督”。我们之所以陪,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事情,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情是他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是帮忙,帮助他们面对,但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彻底解决。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或者满意”,做什么事情都是因为“我爸爸妈妈让我这么做的”,父母更不要用“你帮我把书读读好就行了!”“你快点给我把作业做完”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这些事情不是他们的,而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

以此类推,生活中孩子的很多问题和安排,我们家长都会有这种包办替代的“越权”,而不是真正地“陪”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一句简单说说的口号,而是在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从我们家长的角度,一厢情愿地做很多自认为“为了孩子好”的事情,往往适得其反。也只有这样了,你会发现,孩子不仅仅是耗费了我们一生的牵挂和付出,不仅仅是让我们愿意倾注一生心血、倾一生积蓄而付出的那个“前世冤家”,而是能让我们解读父母养育之恩,让我们重温来时之路,让我们感怀同行之人的“精灵”!想起晨风说的那个“蜡烛”的比喻,其实,我们的生命,从开始的那刻,就在燃烧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或者说我们知不知道。可是,因为孩子的出现,或者我们的某个寄托,或者事业的成功,或者某个理想和追求,让我们的燃烧更有了目标,多了一份精彩,多了一层意义,使这燃烧不仅燃烧自己,还能照亮家人、他人,甚至后人,那就不是一种悲壮,而是一种温暖。

个人心得,与博友们分享,祝友们都能尽享其乐、乐享其福!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4

看到老师布置的让家长写篇陪读心得体会后,我深深地的反思在这三年里我有没有陪过儿子认真的读过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曾经陪儿子认真的读过。”

自从孩子在培新小学就读后,我才知道学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我作为一名家长觉得学校的这一活动非常的可行,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一年级孩子要读的书单下来了,我和他母亲迫不及待的到书店去给他买回了必读的书。孩子拿到新书也非常的的高兴。那时的书基本都是带拼音的读物,孩子拿着书看着书里的插图异常的高兴。我慢慢的引导他让他把看的的图画给我讲一讲,说一说。刚开始他也就只能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在干什么确说不明白。我告诉他要想知道画的到底是什么,可以看看图画下面的字。当时我还很担心,因为在哪句子中有几个比较生僻的字和词孩子不认识。可是当孩子读后确让我大吃一惊,因为那些字他通过上面的拼音竟然全读出来了。虽然音读的不是很准确还有点磕磕巴巴,但是他的确是读了出来。虽然对有些句子他还是一知半解,经过我的帮助他还是能明白大概的意思。看着他对读书有了兴趣我也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二学期当我把孩子的必读开外书买回来确发现有大部分书是没有拼音的。当孩子拿到书后,看着满篇的的字,他的阅读兴趣怎么也提不上来。每当读几个字就会问:“爸爸,这个字读啥?”一会儿“妈妈,这个字读啥?”问的人不厌其烦。每次我给孩子讲后都会告诉他:“你把那个不认识的字的拼音标在上面,后面这个在再出现你就知道读什么音啦。”这样到好,每次遇见那个字都会把书翻到前面去找他标的音节。让我不免会对学校在选书时有些抱怨的同时对孩子的记忆力有点头大.......。他们知道了格林兄弟知道了安徒生还能记一些生僻难记的外国名人的名字却不知道老子,孔子.......。但总的来说孩子的进步还是有的。

现在孩子三年级啦。知识的接触面广了。但是他们小小的年纪很难分辨出语言表述的好坏,很多怪话、脏话他们一下就记住了。求知欲很浓而又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断,把读书的根本意义给歪曲了。他们把读书放到了次要位置确把买书放在了重点。每次看到买回来的新书放在那里我作为一名家长我不得不问:“孩子这本书你读完了吗?你们学校组织你们用多久的时间读书的?”孩子回答:“没有读完,老师说了,没有读完的要在家里读。”还有小孩是很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阅读的那种大氛围下,读书的精神和气质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阅读。

回想这三年来和孩子一起共度的辛酸岁月有苦也有甜。苦的是每次拿到必读的书单后,我们这群家长马不停蹄的去转书店,通宵达旦的上淘宝。当买到一本新书后那种喜悦就跟中了500万大奖一样欣喜若狂。当学期末看见那一本本我们辛辛苦苦淘来的书还是那样崭新时不知道我们是应该失落还是应该骄傲

当然,陪孩子读书不像我写得那么容易,关键是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要有耐心,要想办法让孩子读懂书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书我们也不想看何况是孩子。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5

新来的校长要求老师们轮流去陪读。所谓陪读,其实就是晚托班监督,几个小朋友在那里写作业。一个叫张娜的小女孩很活跃。观察了她几分钟,我就判断出她是多动症。无法坐稳一分钟,(老家俗语叫陀螺屁股)也无法做到持续一分钟不讲话。语言很生动,语气呀,神态呀,都非常出色,东扯西拉,顾盼生情。不时地跟后座一个小男生飞个媚眼,撒个娇,撅个嘴,发个狠,许个愿什么的。看她的家校联系本上有她妈妈的签名“刘慧”,愣了一下。记得前几天被临时叫去给某小女孩报听写,报完之后应邀签其妈妈的名,就是刘慧。那天感觉小女孩还很听话很乖呀。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过这疑惑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后来我问她:“今天要不要老师替你妈妈签名?”她说不要,还好像有些惊讶的样子。不多久,刘慧来接她了,很普通的中年劳动妇女,也没有跟我打招呼。听她们的对话,知道小女孩还有个弟弟,那么她应该是农民工子弟了。难怪在街道二小读书,我的孩子当年在没有转户口时,也无法就近入学,而只能进街道二小。

不久,又有一个文静的小女孩进来写作业。她的家校本上有她母亲的签名,”刘慧“。啊?原来这才是那天让我报听写的小孩子,真是无巧不成书呀。这个小女孩上的是民办小学,收费很高。问她为什么不让她妈妈签名,她的解释是她妈妈有一天签烦了,从此后就再不签名了。这个小女孩看上去很文静听话,但是成绩也不怎么好。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正常家庭、学业顺利的小孩子,恐怕也不会到这个教室里来。下午还有一个高三艺考生,听说钢琴弹得很好,全市第二名,要报考上师大艺术系,担心文化课过不了三百分,来这里补习一下。教语文的章老师后来对我说,真不知道她家长怎么想的。不到两个月时间,语文也许可以对付着提点分,英语和数学补得起来吗。

关于陪读心得感想_家长陪读心得体会 篇6

谨以此“心得”献给家有初中以下儿女的博友们,在此格外感谢晨风,让我有想法整理此心得。

犬子恰与晨风友之公子同级——小学四年级,十年来,各种“陪读”的情况都有,不单单是晨风目前才出现的以陪读之名行“监督”之实。从陪做作业到陪理书包,从陪上兴趣班到陪弹琴,从陪到不陪再到陪,也是出现过反复等各种情况。但现在已经基本上不需要陪了,仅需偶尔行使“抽查”的权利,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心得如下:

一、以大人的智慧、孩子的方式去陪读。

尽管是四年级的孩子了,仿佛已经懂了很多东西,但毕竟还是孩子,所以,首先在一些技巧和经验方面,肯定是不如大人的,我们还是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掌握局面的,同时,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还是更能够接受一些“游戏”的方式,即使在你心里,你觉得这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但对于孩子,换了个形式,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例说明:本来你是为了监督他做作业,然后坐在他对面看自己的书,你是一本正经地监督他,他是不得不被你监督,可是,如果换个形式,对他说:“儿子,我们来场比赛怎么样?”他肯定马上来了兴趣,问:“比什么?”,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现在手头有个任务……(把你自己定的目标告诉他),你的任务是做完自己的作业,我们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先完成?”这样,孩子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他也不认为你是在监督他,避免未来产生抵触和依赖两种不良的情绪。而且,可以许诺孩子赢的人有奖励,前面两次可以故意让他赢,以激励他的兴趣,然后适当地时候自己赢,让他输,给点挫折,激起他更多的兴趣。这个方法其实不仅仅适用在陪读这里,可以广泛使用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效果非常不错。

二、目前的陪读是为了接下来的不陪读。

之所以陪读,除了解决类似“眼面前”的短期任务,还有个观察和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目前的陪读归根结底是为了将来不陪读。正是因为这个目的,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够以“等上初中”或者“等上高中”就好了为目标,而要从一开始就主动有目标,有个计划,准备要逐步“撤退”的,而不是“等”到什么时候。有了这个目标,你就不会是简单地“监督”和“陪”了,而是会在陪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然后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些建议,然后重点地让孩子改正,给孩子鼓励,让他(她)明白自己其实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个“明白”的过程也可以“游戏化”一些,比如你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状况有好转了,就可以某次借故正好有应酬或者要加班,向孩子“请假”,说今天不能一起完成竞赛游戏了,看来只能他(她)独自完成了,孩子会因为这个变化产生新鲜感,会激起某种兴趣,家长也正好借记检验一下成果,然后给孩子一个积极的鼓励

。如果效果好,逐步增加次数,直至不再陪;如果效果不好,观察或者询问,发现问题,继续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改正,直到完全解决。这才是陪读的真正目的,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然后帮助他一起改正和解决问题,树立他的自信心,让他知道,他是完全可以自己做好的。这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当初我陪儿子去弹琴,因为知道这是一定要家长陪的,所以,从一开始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刚开始的几堂课,很认真地跟着一起听乐理,看指法,后来,我就觉得这不是个办法,长此以往下去,就变成我上课了,而且,他因为有大人上也产生了依赖。后来,我有一次特意没去,然后回来就说要请教他,因为那天的课没上,他兴致高昂,当起了“小老师”,给我讲了那天的课堂内容,我极大地鼓励他,然后告诉他:“妈妈以后肯定跟不上你的进度了,因为你不仅上课,还有练习,妈妈根本就不练习,怎么能跟得上你的进度和水平呢?!”他的自信心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上课自己去上了,还会抓紧练习,每次都会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已经跟不上我的进度了?!”我说:“是的,妈妈现在最多是能听出来你弹的不流畅了,但是错在指法上还是乐理上,妈妈已经分不出了,所以,必须靠你自己了。”从那以后,儿子弹琴我再没陪过,但每周他会兴致勃勃地演奏给我听。同理可得,在学习其他功课和知识的过程中,这个方法也很有效。

三、不仅仅是陪读。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做功课,学习,读书方面需要我们家长陪,很多时候,甚至整个人生,他们都需要我们陪!但这个陪,一定只是“陪”,而不是替代,也不是“监督”。我们之所以陪,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事情,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情是他们自己的,爸爸妈妈只是帮忙,帮助他们面对,但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彻底解决。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或者满意”,做什么事情都是因为“我爸爸妈妈让我这么做的”,父母更不要用“你帮我把书读读好就行了!”“你快点给我把作业做完”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这些事情不是他们的,而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

以此类推,生活中孩子的很多问题和安排,我们家长都会有这种包办替代的“越权”,而不是真正地“陪”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一句简单说说的口号,而是在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从我们家长的角度,一厢情愿地做很多自认为“为了孩子好”的事情,往往适得其反。也只有这样了,你会发现,孩子不仅仅是耗费了我们一生的牵挂和付出,不仅仅是让我们愿意倾注一生心血、倾一生积蓄而付出的那个“前世冤家”,而是能让我们解读父母养育之恩,让我们重温来时之路,让我们感怀同行之人的“精灵”!想起晨风说的那个“蜡烛”的比喻,其实,我们的生命,从开始的那刻,就在燃烧了,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或者说我们知不知道。可是,因为孩子的出现,或者我们的某个寄托,或者事业的成功,或者某个理想和追求,让我们的燃烧更有了目标,多了一份精彩,多了一层意义,使这燃烧不仅燃烧自己,还能照亮家人、他人,甚至后人,那就不是一种悲壮,而是一种温暖。

个人心得,与博友们分享,祝友们都能尽享其乐、乐享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