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 抓纪律心得体会(通用3篇)正文

《抓纪律心得体会(通用3篇)》

时间:

抓纪律心得体会(精选3篇)

抓纪律心得体会 篇1

为讲好中国奋斗故事,使微纪录片呈现完美的效果,主创人员深入档案馆、资料室,接触当事人,寻找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精心筛选素材,挖掘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每一集的剧本都数易其稿,有的甚至改了十几遍,力争讲得曲折动人。

《中国造“星”记》和《那一眼,看破星辰》,讲的都是科学领域重大成就。一个讲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另一个讲的是“中国天眼”FAST提出者、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从字面上看,一个讲的是物,一个讲的是人,但其实都是中国科技成就背后的人文故事。

不管是“东方红一号”还是南仁东,都是各家媒体已经反复报道过的题材。当记者和中科院对接时,对方一开始也有疑问,还有什么新的报道空间?

一位关心节目的领导在和节目组讨论时说:我们当然可以说,节目有穿越设计的新意,但当用户看完一期节目之后发现,很多东西他之前都知道,那就会对节目丧失兴趣。“新闻新闻,你不新,别人怎么会愿意闻?”

对撰稿人来说,挖掘出旧题材中的新内容,筛选出旧故事中的新角度,就成了重中之重。“务去陈言”四个字,被传达给每一位团队成员。

《中国造“星”记》前期团队进行了两次深入采访。一次前往北京郊区的航天城,采访造卫星的航天五院的相关同志。遗憾的是,只得到一些间接线索,并确认当年造卫星的这家科研单位并不具备影像录制的能力。第二次采访是在一位参与造卫星的老人家里。聊到一些比较鲜活的故事,也翻拍了很多老照片。可惜,这位老人的故事和整体脚本并不完全契合,最终不得不舍弃。

通过这两次采访,记者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就是东方红卫星升空之后,人们抬头睁大眼睛找寻的这颗中国“星”,并非卫星,而是它的“围裙”——观测体。和团队交流之后,发现用户对这样的细节挖掘非常有感觉。

顺藤摸瓜,发掘了类似其他细节。比如当年为了保障通信顺畅,出动60万民兵,每一根电线杆底下都站着一位民兵。这样的细节,这样的影像,就是那个年代中国集中资源干大事的最好写照。

“铁人”王进喜也是一个被反复报道的老选题。最初的脚本设计是描述大庆三代“铁人”的传承,从而展现新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记者查阅了大量石油产业数据,读了行业论文和中石油、中石化的年报。讨论剧本时,“砍”掉了其他所有副线,只保留了王进喜一人的故事。而他在鞋子里藏了300元钱,临终前交给弟弟,嘱咐他“给母亲买些奶粉”的感人细节,是从大庆博物馆提供的上百张资料照片中发掘出来的。

为了写好南仁东的故事,记者读了有关南仁东的报告文学、南仁东报道集,看完10多部长短不一、总时长将近20个小时的纪录片,终于找到一个此前未被聚焦的细节——“小飞人”试验。那一年,南仁东69岁,主动要求被吊到半空中,第一个做这项关乎着“天眼”锁网成败的试验。节目组好不容易找到当时试验现场仅有的两张照片,并对照片进行技术处理,把静态的照片变成动态的,还原了南仁东做试验的现场。

参与的记者们都很感慨,《中国有故事》是一个融媒项目,但好新闻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综合素质。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或者故事,很可能还是“带着泥土味儿”的,一定是用脚板“踩”出来的。

抓纪律心得体会 篇2

“严惩杀人凶手,还我工友”“打倒新军阀”“誓死保卫工会”等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呼喊充斥在1920xx年的4月13日的上海街头,一条长龙般的工人游行队手挽手在古老的街头面对着排列有序严阵待发的机枪毅然前行,无数无辜的工人百姓在枪林弹雨中命悬一线危在旦夕。这一场面惊心动魄,看后令人痛心不已惊魂未定。这就是《忠诚与背叛》影片开始的一幕。

望着眼前的荧幕,我们虽不在现场可是我们的心却在随着他们一起跳动,我们都不觉屏住呼吸手心握紧。那都是我们的同胞,那些都是鲜活的生命啊。场面中特写了一个小人物,他在激烈混乱的场面中吓到哆嗦,他躲到一个角落里,然而无情的子弹依然淬不及防地结束了他的一生。多么凶狠的势力,多么无情的蒋家右派,多么可怜的求生人们,多么艰难的革命岁月。

革命需要流血需要牺牲,可是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他们仍然毫不手软。这就是可恶的反动势力。但是我们看完整个影片还有一个什么留在脑海里?正如片名一样,那就是“背叛”!背叛的人在革命中一直都有。只听得主人公王荷波在混战中说“告诉恩来,二十六军也叛变了”,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两点:第一,二十六叛变了;第二,已经有很多队伍叛变了。一场叛变就能引起无数生命的消亡,可悲啊!

这个影片讲述着“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g产d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一个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监督党员、纯洁组织已成当务之急”的故事。但是我只想就其中的一小点谈一下自己的愚见。

在面对金钱权利声色,很多人都选择了背弃自己的信仰。这些人不必谈,大家都明白,是他们的信仰不够坚定。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叫范阿根的人物,那个王荷波的结义兄弟。依剧情介绍,那个阿根曾经在浦镇闹罢工的时候就跟着王荷波了,随后连续参加了三次武装起义,而且在其间表现积极勇敢。然而还是叛变了革命。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原本他的心地是善良的,这从他不想让大哥王荷波遇害,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中面临死亡中都可以看出,为什么最后还是走上了这条无头路?叛变的为什么不是他大哥?因为他的好赌和怕死害了他。为了还赌债,他私用了买枪杀敌的钱,还是为了还赌债,他上了奸人的贼船,从而为了不被砍手而接受了去举报g产d人。我可以看出他的无奈,他没钱,他为了自己的命,他只能这样。

可是,如果他不赌呢?会有人抓住把柄吗?会有人威胁他让他合作抓捕g产d人吗?不会!这就是所谓的“被逼无奈”的叛变。看到这里,其实我想到了那只温水里的青蛙。一锅沸水烫不死的青蛙,最终死在了一个温暖的汤锅里。进而我想到了如今的官场。

如今官场里的黑暗政治已经让很多人寒毛竖立,如今的人情社会让很多人走上不归路……很多的贪官污吏真的从一开始就有一颗龌龊的良心吗?不是的。很多党员真的在成为党员的时候思想就肮脏了吗?不是的,否则我们的党员评判标准岂不是虚设?所以很多人都是“被逼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别人没有把柄,而被逼的总是你,说到底还是自身的习惯不好。试想如果你真的够坚定,又哪里来的小辫子让人抓呢?

现在网络媒体到处可见人们对政府官员腐败的批判,也有很多人提出要改变现状,要严惩。可是出路在哪里?怎么改?这些问题却没有人提出好的方案。还有很多人对这些“潜规则”摇头叹息,说自身难保,不知不觉中就随波逐流了。说自己也是被别人拖下水的。

然而想想,如果每个干部都抛弃自己的陋习,又有谁能将你拖下水?蒋家为什么找上阿根却不找荷波,这就是原因!中国g产d需要党性的纯洁,否则一个外表看起来在庞大的集体也只是纸老虎,一击即破。纵观历史,每个王朝的毁灭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能将马克思先生的伟大精神信仰传递下去,为了实现中国的富强和强大,我们应该严格执行党的决议,清除腐败分子,而全部清除他们似乎不太可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根源抓起,杜绝这种潜规则的危害。

以上就是我看了《忠诚与背叛》的一点感悟,尽书我蓬勃的情感。真心希望党能昌盛,尽得民心。

抓纪律心得体会 篇3

在周三下午六点中我们在一号楼听了法制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大家也颇有感触。法律仿佛是一张无形的网,看似虚若无物,无声无影,但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一个邪恶的念头刚刚闪过,法律无形的双手便悄悄地靠近,当法律有大网在你身后展开,这就说明你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

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

来给我们讲座的警官跟我们说了很多示例,很多关于学校里的,因为某同学违规用电导致宿舍失火,还有银行卡密码告诉很多人导致卡里的钱被盗„„这样一说出来发现问题都很严重,但到自己做哪些事的时候又觉得没什么,这就说明我们缺少日常的防范意识,缺少法律意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不去使用违规用电器,将自己的私人财物保管好,加强法律意识有防范意识。

人人都得遵纪守法,生命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能活着,什么都能重新来过。可一旦触犯了法律,不止是自己进监狱,家人也跟着忧心痛心,这样不值得,我想这个道理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没人会不懂。

遵纪守法,平安快乐。这句话一点不假,让我们学会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法律这把保护伞下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

这次法制讲座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