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精选3篇)正文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精选3篇)》

时间: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通用3篇)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 篇1

从多吾村回来两个多月了,恍惚间总感觉分离不过前日。

前几周一个晚上,跟好友撸串嬉笑怒骂时,手机响了,看了眼来电显示,青海,海东。接了电话,一个学生打过来,问一道语文题,之后是他的家长用着生硬的藏式普通话热情的问我近况,还说需要什么藏药的给他说就好。

挂了电话,就又想起了那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想到了同行的二位友人,杜雅文,谭盼盼不知近况可好?想起那一个月住的带着泥土味的大炕,想起猪圈旁的那个简陋厕所,想起那高原上的璀璨星空,想洛桑仁增他们摘得黄豆粒大小的野草莓,想在小拉毛家吃的藏面喝的奶茶。还有那些调皮的猴孩子们,班长才让加这会肯定带着一堆男生长途跋涉偷偷跑到白庄上网了,洛桑仁增应该是和桑吉杰他们在爬山或者帮阿妈放羊,这边天冷了,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在废弃的水库里游泳,还有班里那些总是害羞沉默的女孩,不知道她们是否适应初三的毕业生生活。

很喜欢那个地方,有些像世外桃源一样,简简单单。住的东吾村在河谷边,河水流过,生机盎然;有时下课后跟学生去夕昌寺,看经幡招展;去山上摘野花,看风吹云稍。平日里,山地里有猎鸡徜徉,天空上有雄鹰翱翔。夜晚,天黑之后四下一片漆黑,不像都市里充斥着喧嚣的霓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韩愈《师说》的时候不求甚解,当初哪能想到还有当老师的时候,没成想,机缘使然,有了这一个来月当老师的机会,也是这一个多月的体验,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比他们大不了多少,虽然口头上自称老师,心里把他们当朋友。虽然不能奢求一个月能带给他们什么质的飞跃,但给他们讲课,看着他们一天天进步,还是很开心满足的。

有时他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偷偷的不上课去河边游泳,或者不写作业,或者跟一些狐朋狗友去吹牛,可惩罚完他们,让他们写检讨,深刻反思,总感觉在他们身上让我看见了几年前自己的影子。

还记得第一天给他们上的语文课,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要求三天时间背会,错字怎么办呢?那时候想起了我的高中语文李老师的一贯作风,错一个字全文抄一遍,要作弊抄十遍。真别说,实行起来,效果好得出奇。

印象最深的还有是我们三个集体生病住进了县医院,那天晚上,也许是土豆丝没熟,也有可能是在麻日村买的辣条有问题(另外吐槽,我在麻日村买到了2019年的旺仔牛奶),我们三个,哦不,我跟老杜都倒下了,两天没给孩子们上课,回来的时候我先到了学校,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问我们病怎么样,还有一个叫李加东知的孩子很诚恳地说自己得知两位女老师生病了自己很内疚,因为他总是惹两个女老师生气。那一节课,也是孩子们最认真上的一节课。

过得很快,当时答应他们只要好好上课就带他们去圣湖孟达天池去转湖,炜桑。是时候履行诺言了,三个人带着一群学生,不对,应该是一群学生带着我们三个,坐了很久的车,在高原上气喘吁吁的转湖,心疼那些学生,爬山的时候还背着一个大西瓜。在湖边野炊,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些水果加上镇子上买的白馒头大头菜和三无小食品,然而,很开心,我到现在还记得,躺在湖边的那个下午,太阳晒到身上,微风掠过湖面,很暖和,很舒服。

走之前,给所有学生送了一句话,我问他们读书的意义,他们总说不知道。事实上,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我又何尝能理解呢?我只能把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的一句话再教给他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想他们也跟我当初一样不理解这句话,惟愿他们能在以后的岁月中,纵使前途迷茫,也有着对自由的向往。

一个月过得很快,青稞黄了,我们也该走了。走的那天早上,收拾完东西,最后转了一圈呆了一月的村庄,想往自己的脑海中装更多关于这个村庄的记忆。孩子们自发的聚集在太洛校长的车子旁,帮我们把行李放到后备箱,对着孩子们是笑,背对着孩子们是想哭的感觉。分别总是这样,纵有千言万语,更与何人说?想到少年派中的那句台词: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的放下,可痛心的是没能好好的道别。

走的时候给孩子们说,我们会再见,鼓励他们走出来去往更大的世界。我坚信有一些人我们会再见,总有人跟我一样,愿意漂洋过海长途跋涉在遥远的未来与你重新见面。而我要做的,而我能做的,不过是快一点,再跑得快一点,这样就能履行最初的约了,不至于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

他们还小,也许他们也会把我们三个忘记吧。可那又如何,只要曾经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遗忘又有什么不好?

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 篇2

20xx年8月10日,我以“义务支教”为主题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我一共坚持了十二天,这十多天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使我获得了很多感受。

鹿亭乡是我的故乡,那是个欠发达的小镇,外出打工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工作途径,致使当地存在较大数量的留守儿童,受农村教学条件限制及缺乏家长监督,留守儿童出现了较多厌学、逃学、成绩大幅下降等不良现象,

在支教活动中,特别是这种独立性支教,最担心的就是学生人身安全,只要有丝毫的差错,我的整个活动就前功尽弃了。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学校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严格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礼貌,不打不闹,不相互追逐;要求学生诚实守信,不偷盗,不损害学校公共财产;要求学生课间不擅自离开学校。

在前两天的走访宣传中,我了解到家长都很乐意把孩子送来学校,希望我们多教授一些文化课程,跟当地学校的课程相衔接;这样学生考试时能考高分,家长们还特别强调英语,要求我每天开设英语课。

但是,我毕竟不是专职老师,对课本教材知识的讲解不一定胜过当地老师。我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拼搏的理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鉴于此,我决定以当地学校课本教材知识为载体,以全新的、不同于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开设其他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我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英语、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其中英语每天上课。并且我举办了“创梦杯”、“阳光杯”两场朗诵赛,建设了“梦想墙”,给每个表现优秀的学生都发了小礼品,以资鼓励。我上课的形式也新颖多样,比如表演课上师生互动热情高涨,语文课上的模拟朗诵赛,英语课上的疯狂英语教学模式都深受学生喜爱,我与学生也都成为了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烦恼都会向我倾诉,也会和我共享自己的快乐。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支教理念是完全正确的,在我的支教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以前那些孩子们都很害羞,上课都不敢举手,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朗诵赛,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演讲技能,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懂得怎么在竞争中获胜。

从8月10号到8月22日,为期近半个月的返乡支教终于在不舍中落下帷幕。我临走之前很多学生前来送行,他们落下深情的眼泪。虽然支教活动只进行了短暂的12天,但我基本上完成了事先的支教计划,贯彻了支教理念,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不仅改变了许多学生的陋习,教会了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拼搏进取;而且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学会了“奉献并快乐着”的道理。

从我开始决定支教那刻起,我从认真准备课件、讲义、试题,到模拟讲课,再到实战课堂,都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尽量做到最好。在我印象里,这里的孩子懒散,贪玩,调皮,父母更是没有时间来管制他们。可是当地的家长表现积极,每天按时将家中孩子送到支教地点,更有热心的家长为我准备茶水、电扇等避暑物品。支教场所是一间只有粗陋桌椅的民房,高矮不齐的桌凳并没有减退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他们纷纷带来暑假作业、教科书询问其中不懂、不会的题目,而我也全心全意的进行讲解和指导。

十二天的支教活动,我进行了趣味英语、奥数、语文写作、英语游戏等众多寓于理论知识的趣味项目,感受着孩子们学习新知识的如饥似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解答了他们众多的难题、教授了他们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上进的学生。

十二天的经历让我难忘与不舍,不禁感慨我们拥有如此优厚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努力学习,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2025支教老师的感言范文 篇3

载着一路的欢声笑语,经历了一天的辛劳奔波,我们抵达了本次支教活动的目的地,遂昌柘岱口小学。

初到柘岱口,就感觉到了这里乡民们满满的热情。第二日一大早,校园里就来了一大群可爱的娃,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入学登记。

作为四年级的班主任,我很快就带着我们班的孩子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由于是第一天上课,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带着小朋友们做了一会游戏,并让每位小朋友都上台做自我介绍,还进行了才艺小展示呢!晚上还进行了支教队员与同学们的见面仪式,第一天教学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从第三天开始,我们言归正传,作为班主任老师,必然是要有更大的责任。早上我们会第一个冲到教室,为孩子们打开教室的门,中午我们担负着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的重任,(在送孩子回家的过程中,与孩子有了很多更深入的交流,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同时也为后期家访开了一个好头)晚上我们送完孩子们,往往会约一波卤煮,伴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甚是开心。

每个年级的数学老师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想法,比如:怎么才能让孩子们上数学课跟上心理课一样玩的开心又能学到东西;如何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

可能在同学们还是其他老师的眼里我都是最变态的数学老师,上课说的都是奥数,晚自习还要一天做一张卷子。我承认,这样的学习可能真的会让小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发现了很多非常有能力的孩子,他们能又快又好的接受新的知识并与自己学过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联系。确实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存在弊端,毕竟不是所有孩子都具有这样的能力,有的孩子会因为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就完全跟不上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会在办公室找同学谈话。其实那也不是谈话,就是给他们讲解一下不懂得地方。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之间的讨论往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之间的理解速度往往比师生之间要快得多。有时晚自习要做的卷子太难了,我只需要把几道难题讲解给一两个孩子听懂,然后他们就会去帮助其他孩子。在他们讲解的过程中,当发现原来这里自己还不是太懂时,再来问老师,这样可以达到加深印象,加深理解的效果。

后期,我们对四年级的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学生,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当地的教学状况。家长们对我们支教活动的支持,让我们干劲十足。我们真的觉得改善当地的教学情况是当务之急。柘岱口小学,各年级人数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减的,并不是孩子都辍学回家了,而是家长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把孩子送到了更好的小学。当地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孩子们的基础普遍较弱,但是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三年级的孩子甚至比四五年级的更强。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替这样一个孩子感到可惜,他有能力也有理由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却因为地域的原因只能接受不平等的教育。

还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一个学生家里,看到的是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却要容纳三口之家。后来得知,原来这个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这是父母为了方便孩子上学特意在学校旁边租的一间小房。当时,心中的感动与辛酸不甚言语。

当地的很多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多的改善,但是水电的供应依然有较大的隐患。在炎炎的夏日,我们只组织过一两次洗澡,有时是因为没有水,有时是因为我们的队员太忙,而且我们的队员往往都是面临着晚上没水,早上早起洗澡。对于孩子我们还是深表愧意。

十五天的支教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临行的那天,孩子们的泪水打在衣衫上,也打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在这十五天里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如果明年可以,我们一定还会再回来看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