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推荐三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篇1
1. 引言
一份好的试卷须有好的测量指标来表明它的优良程度,试题有难度和区分度指标,试卷有效度和信度指标,这些是评价考试最主要的测量指标,但是仅有这些指标不足以反映一份试卷的实际测量效果,考试研究人员希望从考生的试卷统计分析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评价一份试卷。在计算机未普及的年代,考试成绩统计主要依靠人工阅卷,考试数据无法电子化存储,对考试数据分析统计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广,各种分析数据的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中汇集了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分析工具,使得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分析统计考试成绩数据成为可能,这些统计信息可以为教研部门、考试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决策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在众多的统计分析软件当中,SPSS是应用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分析工具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以SPSS软件为工具,对教育招生考试成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主要着重于考试数据的相关性、假设检验等几个方面。
2. SPSS分析软件简介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名称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中文名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SPSS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它集数据整理、分析于一身,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该软件的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
下面我们利用SPSS软件对考试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假设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 相关性分析
教育考试中,考试结果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每个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关系,以及题目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考试研究的重要内容,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在众多的教育考试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中,Pearson相关系数法、Spearman相关系数法和Cronbach α信度系数法是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Pearson相关系数法计算公式:
式中x为第i个考生第j题的得分,y为第i个考生第k题的得分,为第j题的平均分,为第k题的平均分,n为测试样本量。该公式既可以计算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又可以计算一个双歧变量与一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系数法计算公式:
r=1-(2)
式中D为两个变量的秩序之差,n为样本容量。
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计算公式:
α= 1-(3)
式中n为试题数,s为第i题的标准差,s为总分的标准差。该公式实际上就是将考试中所有试题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又称内部一致性)作为α信度系数。
对于给定的一组考生成绩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可以非常容易地定量分析考生某学科试卷总分和该学科某道题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为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的对象是某省高考数学6道解答题的得分情况(不是整张试卷),数据源于该省的高考数据成绩。研究的目的是测量6道解答题每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以SPSS 13.0版本的软件为例,介绍利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以Pearson相关系数法为例):
(1)将考试数据导入SPSS软件,在SPSS数据窗口中,顺序点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系统弹出变量相关系数设置对话框。
(2)在该对话框中,将待计算的变量从左侧的变量列表中导入到右侧的“Variables”变量列表中,在本例中导入t1、t2、t3、t4、t5、t6共6个变量(t1―t6是6道解答题的变量名称)。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相关系数选项中,选取“Pearson”复选框。
(3)在该对话框的“Test of Significance”设置区域,可以点选“Two-tailed”选项或者“One-tailed”,我们采用系统默认值。
(4)对话框中的其它选项取软件系统的默认值,点击【OK】,开始相关系数计算,系统弹出新的窗体输出运算的结果。本次输出的情况如下:
上表的统计结果可用于题目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表中的大部分题目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适中,但题目T4和题目T5之间的相关程度远高于其它几个题目,我们可以确信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比其他题目之间更紧密的'关系,这是我们通过分析获取的重要信息,该信息表明这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几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这在大规模考试中是不应该出现的,需要在以后的命题考试中加以改进。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和上述分析方法类似,只需要在上述SPSS操作的第二个骤中选取“Pearson”复选框,程序就会按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同时选中“Spearman”和“Pearson”复选框,程序将会同时计算按两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的数据,并会以不同的图表进行显示,而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略有不同,其操作步骤如下:
(1)在SPSS数据窗口中,顺序点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系统弹出“Reliability Analysis”信度分析设置对话框。
(2)将待计算的变量从左列的变量列表中导入到右侧的“items”变量中,在左下列的“model”选择项的下拉列表中确保选中“Alpha”(信度系数),点击“Statistics”选择项可以进行更为详细的参数设置,我们采用系统的默认值即可。
(3)参数设置完毕之后,点击【OK】,软件开始相关系数计算并输出运算结果。
4. 选择题的选项分析
在目前的教育招生考试中选择题是一种较常见的题型,考试研究人员关注较多的是对选择题基本特征、测量功能及其优缺点的理论探讨[1][2],对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及其施测后的实际效果关注甚少,事实上施测后对题目各选项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可为评价试题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利用统计中χ检验假设,对试卷中常见的选择题选择项进行统计分析。
教育考试的单项选择项一般设置为4个,其中仅有1个选择项是正确的。命题人员在设计选择项时,应当也必然对每道题目所有的选择项(正确选择项和干扰选择项)的考生作答情况作出预测,对考生作答的分布情况作出预估。考试结束后,研究人员应该对实测的情况与命题教师预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考试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测的目标。这和χ拟合度检验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尝试使用χ检验假设进行分析。
我们依据文献[3][4]的方法来介绍χ检验假设在考试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基本原理,设变量E是命题者对某道试题的期望值,E=nP,n为样本容量,P为期望的相对频率,引入以下统计量:∑(O-E)/E,其中O为观察频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需要进行的假设检验是:零假设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非零假设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不同。
检验假设的思想:拟合度检验的统计量在确定的某种显著性水平下如果零假设是真,则检验统计量∑(O-E)/E呈近似χ分布,其自由度为研究变量的可能值减1;如果实测分布与期望的分布相当吻合,就不排除零假设,否则就排除零假设;最后对检验假设的结果进行解释。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判断考生实际的应答结果(实测数据)与命题期望的选择概率(期望数据)是否一致。我们随机抽取某省5542个高考考生的数学有效数据构成分析样本,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SPSS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如下:
(1)将考试数据导入SPSS软件,依次点击【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Chi-Square...】,弹出“Chi-Square Tests”对话框。
(2)将变量列表中待分析的题目序号导入到“Test Variables List”(检验变量列表)中,本例中题目的序号为t7。
(3)将对选择试题的每个选项的期望值依次输入到“Expected Values”所属的方框,具体操作方法是选中单选框“Values”,输入具体的期望数值,点击“Add”按钮,依次重复上述的步骤直至所有的选项的期望值输入完毕。
(4)点击【OK】,输出软件运算结果。
我们需要进行的假设检验,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不同。
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χ=∑(O-E)/E,自由度为df=4-1=3,查χ分布表或利用相关软件可得P=0.0626,由于P>α,因此不能拒绝零假设,即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因此,检验结果在0.05显著性水平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零假设,即可认为本题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也就是说本题的实际测试效果与命题教师预测的效果是一致的,命题教师准确地估计了考生的实际水平,这是分析获得的很重要的结论。
5. 结语
SPSS软件在考试数据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大部分是集中在试题难度、均值、方差统计、考试数据的图表显示等几个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利用SPSS软件对考试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假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统计分析,介绍了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从上述分析来看,软件操作步骤和统计分析过程十分简单、快捷,对于测量学和统计学基础不太好的数据分析统计人员来说,只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就可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测量(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李伟明,冯伯麟,余仁胜.考试的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雷新勇.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解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篇2
九年级数学试卷是一份知识覆盖面广、基础性和创造性都强的试卷。它集检测反馈与训练提高于一体,对实践新课标具有必须的指导好处。
一、基本状况
(一)考生答卷基本状况
本次考试,根据抽样卷统计,得分状况是:人平分79。8分;及格率94%;优秀率38%;多数得分在70分—85分之间,各试题的得分状况如下表:
题号1、2、3、4、5、6、7、8、9、10
得分率98%、98%、98%、86%、70%、41%、88%、98%、60%、76%。
题号11、12、13、14、15、16、17(1)、17(2)、18(1)、18(2)
得分率82%、100%、62%、85%、50%、95%、96%、80%、96%、84%。
题号19(1)、19(2)、20、21、22、23、24、25、26、27
得分率98%、94%、89%、96%、61%、52%、86%、81%、42%、62%。
(二)知识分布
第二章有理数(14分):其中填空题第1、2、3题,共4分;选取题第13、8题,共2分;计算或化简第17(1)、(2)题,共8分。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19分):其中填空题第4、5、6题,共5分;计算或化简:第17(3)、(4)题,共8分;解答题:第26题,共6分。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9分):选取题第1题,共2分;简答题第19(1)、(2)题,第24题,共17分。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14分):选取题第12题,共2分;简答题第21、25题,共12分。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34分):填空题第7、8、9、10题,共6分;选取题第14、15、16题,共6分;解答题第20、22、23、27题共22分。
二、试卷特点
1、公正性和导向性并举。
试卷中第17题选自课本71页第8题(1)、(2),试卷中第18题选自课本108页第6题(5),试卷中第20题选自课本199页第3题,试卷中第21题选自课本169页“试一试”第3题改编;试卷中第22题选自课本212第11题改编。以上各题共占37分。这样考查,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导向性。
2、基础性与创新性兼顾。
前面填空题和选取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难度不大,这体现了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解答题第17、18、19小题,是计算,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的掌握,因为准确迅速的计算是数学学科的基石。解答题第24、26小题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题目,这充分体现了“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数学问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填空题第9小题是用地理知识结合数学知识考查学生对数学理解的潜力。这就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全套试卷易中有难,充分到达了通过考试来评价的目的。
三、考生答题错误分析
1、对基础知识(主要是计算)的运用不够熟练。
2、学生审题不清导致出错。
3、某些思考和推理过程,过程过于简单,书写不够严谨。
4、对于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
四、考试后的一点思考
通过这次考试,重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要发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落实“双基”和培养“三个潜力”,使学生普遍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素质教育是重基础的教育,越是科技突飞猛进,越是要重视基础,基础中所体现的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潜力具有迁移性。人的.创新精神、实践潜力离不开过硬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同学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有所收获”。
本次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是“稳中求活”。新课标中新的教育理念有充分的体现,本次考试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概念掌握状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潜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确实是一份好试卷。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篇3
店铺业绩下滑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1、天气下雨:统计进店率,调解卖场氛围,做产品知识培训,陈列跟换
2、客流很少:统计进店率,分析进店顾客,提升试穿率,卖场可以做一次大扫除
3、导购状态不好:沟通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生活还是工作,进行调整、跟进
4、货品问题(畅销款补不到货、断码严重):开发类同款的卖点,进行重组搭配销售
5、vip消费下降:每周短信回访、了解顾客的需求,购买时适当送点小礼品
6、连带:提升导购的搭配能力、备选意识的加强,成套给顾客试穿
7、要求打折:介绍产品的优点和做工,和其他同类品牌对比,利用空余时间到其他品牌去试穿衣服,了解别人的优质服务,优点可以学习
8、卖场没有活动(缺少赠品):根据店铺的需求和做好促销计划的同时适当配一些对销售有提升的赠
9、衣服做工、质量差:每上新款陈列完后,导购修剪衣服线头和确保衣服没有次品的情况下上架,有问题的收进仓反映到公司从而提升做工和品质感)
10、备货不足:上货3天内做完新款的fab和搭配,同时看中畅销款补货,或是一周内根据销售补货,每次搞活动前补足货品
11、库存掌握不熟:每周考核库存一次,交接班会议中店长通报库存较大的款和畅销款的库存量;
12、试穿率低、成交率低:培训导购与顾客的沟通和赞美顾客,从中了解顾客的需求,提高试穿和成交率。空场店长带领导购一起做销售演练
13、销售技巧弱:针对销售较差的导购,店长在现场做销售培训和导购在接的每一顾客店长或销售强的导购帮助总结和分析每一单从中得到提升
14、团队配合差:大家讨论配合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和班次的调整,利用互补来进行调整
15、知识不强:通过公司的培训和定时的检查
16、非销售语言较少,不了解顾客的需求:规定每进店顾客都要赞美2点以上,空场做演练
17、空场店铺氛围没有调整好:利用空场,做销售演练、导购试穿卖场衣服做fab和培训
18、店铺人员的调动,人员不稳定:让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
19、店长的管理能力:通过培训提升店长的能力
20、附加推销和备选做的不够到位:规定店铺对每一顾客试穿做好两套左右适合的款作为备选,可以利用收银后做推销和利用配件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