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马对阅读答案(通用8篇)》
《良马对阅读答案(通用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良马对】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答案 1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来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 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
(1) “我”为什么“笑了起来”?
(2)“我”为什么感到“满足”? (3分)
(1)答:
(2)答:
2.(1)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3.在文章结尾,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联系全文,回答:
(1)作者在文章中谈及了哪些“人的道理”?请你分点叙述。(4分)
(2)又为什么不懂“草木的道理”?(2分)
(1)答:
(2)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中“枯萎多年”“终于等来一次生机”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C.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
D.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E.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乎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答:( )( )
参考答案:
1.(1)我为花的美(或“生机”)所感动。(1分)
(2)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2分)
2.(1) 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2分,答“过渡”或“承上启下”得1分)
(2)不同(1分)。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是指: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2分)
3.(1)①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感到愉悦,
②大自然的美好能使人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③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
④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4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①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对生存已经麻木。
②人对大自然的探索无法深入。
(2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4.A、C (A项与“终于等来一次的生机”的荒草相对应的应当是“一个在枯黄田野上……草木青青的一年”,两者之间不构成象征;C项表述的内容应当是对全文而言的,当我“对一朵花微笑”时,有的是满怀虔诚的赞美,并没有无奈。) (4分)
《对月》阅读答案 2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对月》阅读题目:
1.给黑体字注音,按拼音填汉字
污rǎn( ) 缺陷 遗憾 永héng( ) xiē( )息 短暂 mí( )语
nì( )死 旋转
2.填空组词语:
望眼__穿 无穷无__ __然而起 锦上__花 面__心狠 周而__始
3.阅读全文后,说说文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4.文中题目为“对月”,读后说说你对“对”字的理解。
5.作者对着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 3
《出师表》《隆中对》对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15、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3分)
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由是感激(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17、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4分)
甲文:
乙文:
18、诸葛亮和刘备历来备受尊崇,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5、(4分)亲自 身份卑微、见识短浅 感动激愤 通“伸”,倡导。
16、(4分)(1) 在战事失利之际接受了任命,在艰危困境之中奉命(出使东吴)。
(2)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17、(4分)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18、欣赏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智商极高。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欣赏刘备。他能识人、会用人,不但是情商高,还具有非凡的'管理能力。 (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对雪》阅读答案 4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
①原指晋人殷浩 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本诗的颈联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对雪》阅读答案 5
(1)、第三联采用①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樽无绿”中的“绿”代表酒,②以虚写实(或者想象,以幻作真)的方法,“炉存火似红”,好像炉中还有火,还非常温暖。③酒没有,炉火也只是想象,只是幻觉,写出了诗人当时战乱之下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凄苦。(借代1分,以虚写实(或者想象,以幻作真)1分,分析1分,感情1分)
(2)、①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忧虑而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②深切关怀忧虑体现在“数州消息断”,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③愁苦又无从着力主要从后一句“愁坐正书空”看得出来,“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诗人以此表达相似的心境。(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关心或者忧虑1分,愁苦而无从着力、无奈1分,分析2分)
《对月》阅读答案 6
1.染 xiàn hàn 恒 歇 zàn 溺 谜 xuán
2.欲 尽 勃 添 慈 复
3.文中的月象征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有美满,有不足;象征着人生,有苦辣酸甜。
4.在本文中“对”字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朝着月亮看,一是指对着月亮回答。
5.抒发了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歌颂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6.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又得意就有失意,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把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从容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错也是对》阅读答案 7
《错也是对》阅读答案
小时侯,父亲常教我写毛笔字,每当我写到一半,对其中一笔不满意而懊恼迟疑,父亲总会安慰我:
“上一笔没写好,可以用下一笔去救。练字的人,不但要会写好,还要懂得救好。因为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譬如一个人写‘太’字,第二笔写歪,别 那幅字至尽仍挂在西湖,大家只觉得笔飞墨舞,是幅好字,有谁会去计较那是写错之后的权宜之计呢!
我当时太小,听不懂,直到有一天父亲带我去看漫画家表演——
只见台上挂着一大张白纸,漫画家邀观众上去,随便画几笔,然后立刻根据那几笔,改成一幅画。有些观众存心找麻烦,故意东勾一圈,西画一条,大家这么想,都认为画家会被难倒,却见画家略一思索,就解决了问题。
我开始了解,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有些人不但能将错变为对,而且对的比别人对的还要好。
所以在中学,我试着在作画没有灵感时,把纸折皱,摊在地上看那折痕,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居然能看出许多美丽的山峦和川流。
后来在大学教课,我也常将纸随便“团”一下,丢在桌上,让学生运用想象,去寻找美的造型。我发觉用这种方法创作的画,常能打破自己惯用的格式,开展出新的面貌,尤其喜爱临摹的学生,往往能因此脱离古人的窠臼。
我更发现,有时候在作画之前想要使用宣纸,不小心拿错了纸,却很可能因为纸性不同,产生许多意外的好效果,远非平日所能想见。
如此说来,那错,不也就是另一种对了吗?
从写毛笔字、画漫画、到学国画,我深深领悟了这个由错误中寻对的`道理,且用在我的生活中,经过许多坎坷、风浪,一次又一你俩在证明父亲的那句话:
“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1、写出此文的线索。
2、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3、谈谈你对“这世上一般人认为错的事,不见得就是错”的理解。
4、摘出全文的主旨句。
5、说说你读了此文之后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父亲的“错也是对”那句话。
2、以时间为序,按不了解父亲的话到开始了解父亲的话这个思路行文。
3、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有时候对错是相对的,对一件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要换个角度来思考,它启发我们不要囿于常规,创造性思考问题。
4、主旨:“如果你会救,就无所谓错误了!错也是对!”
5、结合原文谈自己感受,言之在理即可。
良马对阅读答案 8
良马对阅读答案
一、选文中岳飞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
饮食/精力。
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二、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A、日啗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
B、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C、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D、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然非精洁不受 (然而)
2、若无事然。 (的样子)
3、不幸相继以死 (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
原文:
《良马对》(又题《论马》)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译文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